女埠中心小学的创办经历
女埠中心小学的创办经历
女埠中心小学追根溯源始于明朝(中后期)高士、理学家、诗人方太古(一门五代六诗人)第十一代嫡孙方槐生(即我曾祖父)私塾,创办于清光绪六年(即1880年),学生十余人,由方槐生任教。十七年后曾祖父急症病逝,由女埠下街德高望重的老湘先生接办。王老先生(乳名老湘瘪仂)学术渊博,是我爷爷方希亮的启蒙老师,又是民国政府众议院议员王烈先生的叔父。
宣统三年(即1911年)小学由王村(即下街)迁至“五龙庙”,并改称女埠公立乐英高初两等小学堂。当时办学性质分官立(即政府办)、公立(即地方办)、私立(即私人办)三种。女埠乐英小学堂应属地方办公立小学堂,1912年学堂改称学校,为平渡区(即女埠区)女埠乐英小学。
四、我爷爷方希亮(省复试一千人中考第四名)1923年毕业于浙江第七师范,各科成绩优良,尤好英语,至晚年谈吐间还常喜夹用几句,自说自译,诙谱成趣,与接谈者多为之倾倒。在七师受北大、清华国际共产思想熏陶,很早就和义乌的季达才;武义邵李清、千家驹;金华钱兆鹏(钱奚求);汤溪章驹;兰溪成作忠等加入党的地下组织。我爷爷毕业后任女埠乐英高等小学教师,后任校长。
女埠乐英小学设有初、高四个年级,学生百余人,教职工七人。方希亮、黄受谦、成作忠、吴思一、郑亚素、许建功等优秀教师先后任教于此,炊事员童师傅兼任工友。“五龙庙”前层设两个初级班,后层设两个高级班,长条课桌凳,两边走马楼为师生宿舍。在校就读的学生除本地学生外,还有若干慕名来自游埠、永昌、岩山等地的寄宿生。
1927年5月爷爷与童玉堂、邵溥慈、季达才(杭州市总工会组织部长)等辗转抵达武汉,并在武汉参加了中华全国总工会召开的全国第四次劳动大会;期间与瞿秋白、郭沫若诸先生均已晤谈;7月间转杭州,继续进行革命工作,之后还担任秘密交通员(专门夹送重要文件的竹篮一直保存到他病终)。
1928年4月22日女埠在“五龙庙”女埠乐英小学,召开《中共浙西特委第一次会议》;我爷爷为学校校长,他周密安排带领学生三五成群到野外“五龙庙”周围上生物、植物课,学生们兴高采烈地听着爷爷讲课,又是捉蝴蝶又是采花等,密切注视周围是否有可疑之人?切实承担起会议的安全保卫工作。女埠乐英小学“五龙庙”是浙西地下党的发祥地,是革命的摇篮,永远的丰碑,并在女埠乐英小学成立全县教育系统第一个党支部,爷爷任第一任支部书记。
1931年女埠乐英小学由“五龙庙”移至花园里(即原女埠镇小校址)并更名为女埠中心小学。当时校舍十分简陋,大部分教室向泽基童孔新后裔童庆球家租用,办学条件非常艰难。女埠中心小学由于治学严谨,声誉卓著,周边县龙游、汤溪、寿昌、建德的学子纷纷慕名前来就读。学生增加,校舍必须扩展(包括向包姓家族购买地基),在学校资金严重短缺的情况下,爷爷把自己坐落在溪对面樟穆村的五石多(约十四亩)田地卖给岩头村的徐岳明,所得款项全部倾囊于扩建校舍中;我爷爷的“癫鬼”之名就是由此得来的。还有当时因小孩少,家庭负担较轻,把自己的应得薪金都揖给学校。
教育是富民强国之本。改县立女埠中心小学后,第一届,第二届(1934、1935)毕业生颇多升入金华塘雅农校,后成为农业技术骨干:第三、四届后毕业的大多升入金、衢、严省立中学。爷爷对优秀学生事迹广为宣讲,对后进学生亦不歧视而多作鼓励,倡导了良好的读书风气。女埠中心小学始终坚持师德教育,弘扬尊师重教、扶持贫困(让贫困生免费入学)、严肃纪律、奖惩分明的办学宗旨,为社会培养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杰出人才。如在香港经商的女埠毕家村人毕顺通;童佩球:女埠午塘人毕业于清华大学曾任东阳县教育局长;郑永均:女埠下街人毕业于北大,地下党员解放后在解放军部队师级干部离休;方寿生:女埠镇人曾留学苏联在北京科研单位工作,安葬在八宝山;应宝春:女埠上街人毕业于厦门大学,任职于浙江省水利设计院;唐素香:上唐人毕业于北京农大;杨福喜之二子女, 杨永松:女埠镇人毕业于唐山铁道学院,杨海云:毕业于山东农学院;王开甲:女埠渡渎人毕业于广州暨南大学,兰三中退休教师(兰溪风云编辑之一);毕旭升:(军队离休干部)毕家人等仅举几例不再一一枚举。
在办学实践中校长访贤纳谏、教师精诚团结、学生训练有素(童子军乐队去杭州参赛获奖)赢得了省教育厅专门视察员金学俨的充分肯定,为女埠中心小学争得了“省级示范学校”的殊荣。
1935年10月兰溪县政府对教育非常重视,新上任的兰溪实验县县长(由中央选派)胡次威(中央政法大学法律系主任、四川万县人)专程来女埠中心小学视察教育工作。他充分肯定了女埠中心小学的办学模式,尤其是贫困生免费入学的举措要在全省实施推广。胡县长对女埠中心小学和兰溪云山小学的发展高度重视,并为两校拨专款建造教学楼。为了让后人记住这难忘的时刻,胡县长特意安排云山、女埠两地同日奠基,并亲自在两校的奠基典礼上题词剪彩。
爷爷全身心投入校务,串门走乡募捐兴学。其时在外地供职、经商如陈建子,唐廷瑞、傅廷瑞、潘鸣皋等均解囊赞助,外地人如中国银行行长金百顺,也通过关系慨然捐款。爷爷为他们摄巨像悬于学校纪念厅,以为留念。
自此,女埠中心小学声名日上,生源越出本区范围,远至周边县龙游、汤溪、寿昌、建德的学子纷纷慕名前来就读。同时延揽名师,邑中知名人士有:邵餐之、王晓初、高灿章、黄受谦、成作忠、吴思一、郑亚素、许建功及金华潘懋庚、衢州徐能显等优秀教师先后任教于此,教学水平、成果不言而喻。
1936年父亲应好友成作忠(原中共殿山区委书记)之邀,在殿山创办一所初级小学。资金已由成作忠向社会募集了一部分,大部分资金要我爷爷想办法,爷爷只好又一次把自家良田转让,所得款项捐给学校。就这样我的“癫鬼”爷爷又一次圆了她的办学梦。
据我父亲回忆:47年学校没有钟,上、下课时间不容易掌握,爷爷就把自家的挂式大闹钟无偿给学校使用
爷爷亦敏于文思。1936 年 4 月 4 日为当时国定儿童节,校门口扎起彩牌以示庆祝,独缺一联,爷爷刚好走来,即口占一联:“莫谓儿童如野草,须知师长是春风”;围观者无不鼓掌叫绝。
抗战初期的 1938 年1月,由兰溪共产党人发起组织并领导的抗日进步团体、浙江省最早成立的政治工作队——兰溪县战时政治工作队(政工队)在新桥山背兰溪简易师范学校成立。县政工队下设6个区队,爷爷出任女埠区区队长,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7月,政工队领导权被国民党顽固派所控制,爷爷乃复潜心办校。
1942年5月,日寇侵占兰城。学校停办一学期,爷爷辗转山区,动员青年学生(并不限于本校毕业的)去内陆谋求出路,还代向县流亡政府开来“家乡沦陷证明书”,探知路线、分头通报。在他相助下,跋山涉水,投向赣东、皖南,再转去内陆求学,就业者甚多,在 1990 年《兰溪文史资料》上所发此相关回忆的王开甲老师,即是他亲自护送去屯溪第二批中的一员。下潘村的潘友光也是其中一员,附“证明书”原件照片。
1943 年,女埠小学在渡渎村复学,凡师资、经费、校舍,爷爷莫不苦心擘划,使能运用地方力量,扩展班级。女埠小学遂成其时兰江两岸首屈一指、规模最大的完全小学。其间积极宣传抗战,鼓励热血青年投入到抗战一线,如全校师生敲锣打鼓欢送一童姓学生参军抗日(当时小学高年级学生年龄大的有14-20来岁),这是我姑姑的亲身经历。
1946 年,兰溪小学教师罢教,起于北乡,但限于阻力未能开展,5月初,全县小学教师代表30余人齐集女埠开会,成立了兰溪县小学教师代表会,组成请愿团,并讨论通过了《请愿书》全县震动,爷爷为此付出了诸多努力,同时他还以县参议员身份呼吁迅速改善教工生活,最后罢教斗争取得胜利。
1944年,被选为县参议员。
1947年兼任县国民教育经费管委会委员。
1949年5月6日兰溪人民终于盼来了解放。这天清晨全校师生敲锣打鼓,手摇彩旗夹道欢迎解放大军的到来。兰溪解放后,兰溪县人民政府仍委任他为校长(女埠小学主委)。
(以上材料系方希亮校长文革时口述,方步新、方协庭记录整理并参考市党史资料)
2021年4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