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评赏】 张友文:读涂运桥《凤栖梧•从警十年有感》
偶尔从网上读到涂运桥讴歌警察的旧体诗词,甚是好奇,遂按图索骥,主动与作者取得联系,希望读到更多作品。涂兄也很乐意,很快就将他近几年发表的公安词发送至我信箱,数量颇丰,质量也高,细细读来,才知什么叫感动。因时间和篇幅所限,下文仅取《凤栖梧·从警十年有感》这首词作些赏析。
俗话说“唐诗宋词”,意识是说诗是唐朝的代表文学样式,而词在宋代堪称独绝。因为诗在唐朝达到了颠峰,宋人便无法超越,因“影响的焦虑”使然,便在词上下功夫,打开了另一扇门。其实,诗和词都是抒情写意类的文学样式,都是靠意境或境界取胜,只是语言的结构方式或言说方式不同而已。
《凤栖梧·从警十年有感》
堪察现场心细细,不剩蛛丝,明月当天际。歹匪持刀残夜里,劫财入室谁留意。 何日闲来图一醉,不挂枪支,食也多滋味。为保平安终不悔,纵然添得人憔悴。
涂运桥这首词发表在2005年2期《当代诗词》上,分上下两阕:上阕分两个层次:“堪察现场心细细,不剩蛛丝,明月当天际。”为第一个层次。回想当年当刑警的日子:一旦案发,风雨无阻,火速赶往发案现场,即使跋山涉水,翻山越岭,也义无反顾。不管现场如何恐怖,地势如何险要,刑警也要零距离地接触,因为这是警察的职业所在。来到现场,仔细勘察,提取微量物证,慎之又慎,这是责任心的驱使。时间在不知不觉地流逝,下意识地抬头看天,才知明月已升至天际,已是子夜时分。
第二层扣紧第一层展开,“歹匪持刀残夜里,劫财入室谁留意。”这是一起即由劫财引发的刑事案。从字面意义上看,好像不合情理,因为勘察现场时皓月当空,入室侵财时已是残月时分。为什么侦查取证在前,而发案在后呢?其实,这里面有一个互文的手法。“秦时明月汉明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中的明月和关隘,就不能割裂开来理解,从秦朝到汉代,明月和关隘依然还在,战争从来没有停止。借助互文,我们就明白了词人的良苦用心,作词是非常讲究言外之旨的。
如果说上阕是写从警十年遇到的典型事例,那么下阕就是写从警十年的人生感悟。换句话说,上阕是叙事,下阕是抒情。
“何日闲来图一醉,不挂枪支,食也多滋味。”人民警察的生活没有规律,整天东奔西走,走南闯北,不能吃顿安稳饭,不能睡一个完整觉。他们多么渴望像普通人一样闲下来好好地喝他个天昏地暗、一醉方休,忘却烦恼,彻底放松。可是不能啊,社会治安形势复杂,维稳任务艰巨,我们的人民警察,特别是刑警,时常处于高负荷运转状态,加班加点,头脑中根本就没有双休日的概念。因为枪支在身,使命意识让他们时刻保持高度戒备状态。我们的人民警察,为了“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他们放弃人生的享乐,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胸怀坚守本职岗位,即使食而无味也在所不惜。
最后两句“为保平安终不悔,纵然添得人憔悴”,将一个人民警察的精神境界完美地体现出来,表现了词人是借有古今成大事业的境界来勉励自己。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言:“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作者词中的境界是非常阔大的,缘于一个“真”。文章贵在说真话。李贽曰:“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
词人用一颗赤诚之心表达了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对警察职业的真诚热爱。当警察纵然有千般苦、万般难,但是他无怨无悔,毫无怨言。从警就意味着付出,从警就意味着奉献。人民警察所付出的汗水,是不能用金钱来计算,用语言来描绘的。为人民服务,是他们的信念;为国家献身,是他们的理想。为此,他们牺牲了多少次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放弃了多少节假日,因为他们牢记人民警察的宗旨,甘当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爱岗敬业,矢志不渝。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王国维所推崇的境界,不仅仅是景物的描写,同时也是一种情感的抒发,而喜怒哀乐是否可以成为境界,就看它是不是真感情。作者像天下的所有警察一样,凭着一颗拳拳报国之心和满腔工作热情,无私地把青春、把才智、把生命献给党、献给祖国、献给人民。于是,他笔下的公安词宛如入警誓言,情真意切,意境阔大,感情充沛,激情四射。
《凤栖梧·从警十年有感》这首词写出了警察的伟大与崇高,流露出亲切淳厚而又真挚的感情,表现了作者豪放乐观的性格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作者笔下的公安词,铿镪有力,豪情万丈,令人受到精神震撼与冲击。
在这重功利、快节奏的当下,作者用这种传统的文学样式——词来塑造警魂,赞美警察,为警察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支撑,实在难得与不易。同样作为公安战士的笔者应当为此拍手叫好,但愿涂运桥能坚守传统文学阵地,写出不负时代重托的优美诗篇,并与其他公安作家一道为繁荣公安文学献智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