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两家公司做咨询服务,却意外见证了一种诡...

给两家公司做咨询服务,却意外见证了一种诡异的供需关系,不知道大家觉得这是喜剧,还是一种悲剧?

我经朋友介绍,接了两个企业的管理咨询服务,碰巧的是,这两家企业是客户和供应商的关系,而且互相抱怨非常大。

先来讲讲作为客户这一方。

我给客户方做咨询时,发现他们的品质和采购,对于这家供应商抱怨非常大。

我问品质:“你们为什么觉得这家供应商不行?”

品质:“他们的产品每批外观都不良,反馈了也不改,质量意识太淡泊了。”

我:“那你们帮他们分析了吗?是什么原因呢?”

“原因很简单,他们镀锌工艺是挂镀,磕碰划痕多,改成吊镀就解决了。”一位品质工程师不屑地回答。

我:“这么简单他们为什么不改?”

品质:“还有什么原因,品质意识淡泊呗!”

我:“那他们这些不合格品你们是怎么处理的呢?通知他们挑选,还是退货?”

品质:“退啥,他们的货每次都来的很晚,车间着急用,只能让步接受了。”

我:“那不合格直接用了不会影响你们品质吗?”

品质:“这个研发评估签字了,应该没啥影响。”

我:“那既然每批都让步,实际也不影响品质,有没有可能是标准定太高了呢?”

品质:“标准怎么可以降低?品质是第一位的,不能让步!”

我:“既然他们品质那么差,为什么不开发新供应商呢?”

品质:“那还不是采购部贪便宜,不肯换。”

接下去我又和采购聊。

我:“品质说这家供应商很差,你们为什么不考虑换掉?”

采购:“听他们瞎说,每次来了不都用了,真的有问题怎么还可能用,就是折腾我们,每次来料都要跑流程签字。”

我:“那你们没想过推动标准降低,省的每次跑腿?”

采购:“不可能的,品质让步是可以罚供应商的款,罚款可以拿一部分作为品质部奖金,所以他们不可能调标准,不过话说回来,供应商确实也不争气!”

我:“怎么不争气?”

采购:“交货不积极,也不配合降本。”

我:“既然这么差你们为什么还不换了他们?”

采购:“不能换,毕竟他们家最便宜,一换就增本,到时候降本压力更大。”

我:“既然他们已经最便宜了,为什么还要降本?”

采购:“那没办法,客户每年都有年降,我们只能摊给供应商。而且我们也给他们家分析过,虽然他们便宜,主要是因为管理成本低,实际上还是有工艺改进降本空间的。”

我问:“既然你们分析有空间,为什么不帮他们改进呢?”

采购:“还不是小作坊,成本意识差。”

我在那家供应商处和老板聊天时,又聊起了这家客户的话题。

老板:“张老师你给他们也在做咨询,有什么感觉?”

我:“他们好像对你们抱怨挺大的。品质、降本、交付都不满意。”

老板:“嘿嘿,他们也就嘴上抱怨,实际上还得求着我们。”

我:“为什么呢?”

老板:“先说品质吧,不就是抱怨外观问题嘛,其实压根没有问题,还不是每批都用?他们一直让我们改吊镀,如果真改了,成本要高5个点,他们罚款才3个点,而且减免后实际也就2个点,我改工艺不是亏本吗?

再说降本,以前我们也是吊镀的,就是非压着我们每年降本,才改的滚镀,总不能亏本卖吧?汽车行业年降我们也理解,因为产品有生命周期,但我们供的货属于通用件,几乎没有新产品,降到最后真降不动了!”

我:“你们不考虑工艺改进?”

老板:“别提了,我们改了工艺,然后他们采购就直接把价格砍掉,我们搞半天利润不增反降,完全给他们做嫁衣,换你也不干。

最后再说交付,他们虽然需求量大,但没啥利润,我做他们的订单也就是为了降低摊销,所以肯定是别的赚钱的单子先做。而且我们就算做出来了,也要卡着点送,送太早他们品质又找茬,卡着点他们反而二话不说直接用了。

张老师,他们也就是嘴上抱怨,心里都得意得很,品质部在我们身上扣钱赚奖金,采购部降本也有奖金,肯本不敢动我们。”

@旁顾 观点分析:我听完微微一笑,没想到矛盾这么大的合作关系,反而竟然是最稳固的,真是天大的讽刺。

1.罚款提成,这是最差的管理激励方式,但实际上很多企业都在这么做。表面上看这是加强了检验人员的主动性,严把品质关,但实际上我们常说,罚款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这会让品质人员为了罚款而罚款,最终过度管控,最终羊毛出在羊身上,造成整体成本上升。

2.采购降本,这应该是采购部门永恒的主题,但实际上很多采购人员只会单纯的谈价压价,但这种方式是不可持续的,如果可持续,那一定是牺牲了品质的。有的公司采购可能能力比较强,能推动一些技术/工艺降本,但是降本成果却不和供应商分享,这是单纯的压榨供应商,并没有把供应商作为长期合作伙伴来对待,久而久之也只会寒了供应商的心。

3.最后对于供应商老板,账算得非常精,却丢了格局。长期来说,做企业还是要做口碑和品牌,珍惜自己的羽毛。对于不同客户,要评级管理,低价值的客户就应该果断限制甚至淘汰,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企业竞争力和利润率。

不知道你们的供方关系,处理的怎么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