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雅-大雅·文王之什10篇(原文译文)

文王

所属分类:大雅·文王之什

文王在上,於昭於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亹亹文王,令闻不已。陈锡哉周,侯文王孙子。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显亦世。
世之不显,厥犹翼翼。思皇多士,生此王国。王国克生,维周之桢;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假哉天命,有商孙子。商之孙子,其丽不亿。上帝既命,侯于周服。
侯服于周,天命靡常。殷士肤敏,祼将于京。厥作祼将,常服黼冔。王之荩臣,无念尔祖。
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宜鉴于殷,骏命不易
命之不易,无遏尔躬。宣昭义问,有虞殷自天。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仪刑文王,万邦作孚。

【注释】

命:天命。
有周不显:有,语气助词,无实义;一说这。不,语气助词,无实义;一说同“丕”,大。显,光显,光明。
帝命不时:帝命,天命。时,通“是”。
亹亹〔wěi wěi〕:勤勉不倦貌。
令闻:美好的声誉。
陈锡:施予,赐给。锡,通“赐”。
侯:句首语气词,无实义,犹“微”。
本支:本宗〔嫡出〕和支子〔庶出〕。
亦世:奕世,累世。亦,通“奕”,一说也。
厥犹翼翼:厥,其,他们的。犹,通“猷”,谋略。翼翼,恭敬慎貌。
思皇:思,句首语助词,无实义。皇,天,一说美盛。
桢〔zhēn〕:支柱,骨干。
穆穆:仪容举止和美。
缉熙敬止:缉熙,光明。敬止,敬仰。止,语气助词,无实义。
假:坚固,一说大。
其丽不亿:丽,数目。亿,十万为亿,极言其多。
周服:归服于周。一说周之九服。
殷士肤敏:殷士,殷商的臣属。肤敏,优美敏捷。一说肤通“簠”,祭祀宴享时盛稻粱的竹制礼器
祼〔guàn〕将:谓助王行祼祭之礼。祼,酒灌地的祭礼。
常服黼冔〔fǔxǔ〕:常服,指殷商本朝的礼服。黼,礼服上绣的半黑半白的花纹。冔,商代的一种礼帽。
荩〔jìn〕臣:进用之臣,引申为忠臣。
永言配命:永,长久。言,语气助词,无实义。配命,配合天命。
丧师:失去民心。
骏命:大命,指上天或帝王之命。
宣昭义问:宣昭,宣扬,显扬。义问,美好的声名,问通“闻”。
虞殷〔yī〕:虞,审度。殷,“依”的假借字,一说殷商。
载:事。
臭〔xiù〕:气味。
仪刑:效法。刑通“型”,法式,典范。
作孚:服,信从。

【翻译】

文王尊位在上方,光明昭彰在天上。西周虽是旧邦国,承受新兴之天命。周朝荣显势赫赫,秉承上天之意旨。文王上升或下降,随从天帝之左右。勤勉不倦文王,美好声名无穷已。上天惠赐建周邦,文王子孙久延。文王子孙及后裔,本宗支子传百代。但凡周朝之士卿,光荣显赫累世享。世代得享荣显报,谋略计议甚恭谨。上天众多才杰士,降生于此周王国。王国能生此贤才,乃是周朝之栋梁。才杰济济数极多,文王可享天下宁。庄穆和美那文王,德行光明堪敬仰。上天之命真坚固,殷商子孙来归顺。殷商子孙及后裔,数目上亿人众多。天帝既然已下诰命,让其归服于西周。于是归服于周朝,上天之命也无常。殷臣优美而敏捷,京师助王行祼礼。于是助王行祼礼,黼服冔冠皆旧制。周王进用之臣属,应当感念你先祖。感念你们之先祖,才能修养好德行。常久应合天之命,才能自求有多福。殷商未失民心时,其德可以配天帝。应当以殷为镜鉴,上天大命会改变。上天之命会改变,你之躬行莫停歇。美名佳誉广宣扬,审度依从于天命。上天之事有大道,没有声音无气味。文王堪作良典范,万国信任而顺服。

【解读】

《文王》是《大雅》德第一首诗,歌颂的是周王朝的奠基者文王姬昌。周文王是中国历史上名的明君,更是被孔子誉为“三代之英”而受到后世儒家的广泛推崇。《毛诗序》指出此诗之旨为“文王受命作周也”。朱熹《诗集传》云:“周人追述文王之德,明国家所以受命而代殷者,皆由于此,以戒成王。”

本诗共分七章,每章八句。前二章言文王兴周、子孙百代乃天命所归;第三章言周有众多贤才辅弼,可平定绥靖天下;四、五两章言大量殷商后裔归服于周,助周王参加祭礼,显周之强盛慑服四方;六、七章以“天命无常“之理,劝诫周王借鉴商朝覆亡之教训,也再次对周朝和文王予以了赞美和祝福,称文王之德堪为万国之典范,使得全诗主旨得到升华。

大明

所属分类:大雅·文王之什

明明在下,赫赫在上。天难忱斯,不易维王。天位殷适,使不挟四方。
挚仲氏任,自彼殷商,来嫁于周,曰嫔于京。乃及王季,维德之行。
大任有身,生此文王。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国。
天监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在洽之阳,在渭之涘。
文王嘉止,大邦有子。大邦有子,伣天之妹。文定厥祥,亲迎于渭。造舟为梁,不显其光。
有命自天,命此文王。于周于京,缵女维莘。长子维行,笃生王。保右命尔,燮伐大商。
殷商之旅,其会如林。矢于牧野,维予侯兴。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

【注释】

忱:任。
维:乃,是。
天位殷适:天位,天子之位,一说位同“立”。适,居,处;一说借为“嫡”。
挚仲氏任:挚,古国名,任姓,在今河南汝南东南。仲,次女。任,太任,王季之正妃,文王之母。
嫔:王族之女出嫁。
王季:又名季历,姬姓,周太王之少子,周文王之父。
之行:是行,依之而行。
大任有身:大任,同“太任”。有身,怀孕。
昭〔shào〕事:勤勉地服事。昭,通“劭”,一说明。
怀:招致,一说思怀。
回:邪僻,一说违背。
方国:四方诸侯之国。
天监:上天的监察。
集:依就,依从。
初载:初年,早期阶段。
合:婚配。
洽〔hé〕:又名瀵水,现称金水河,源出今陕西合阳北,东南流入黄河。
止:句末语助词,无实义。一说借为“礼”。
有子:指莘国太姒,周文王之正妃,周王之母。一说殷商帝乙之妹。
伣〔qiàn〕:如同,好比。
文:占卜的文辞,一说文德。
梁:桥,此指连船使之成为“浮桥”。
不:句首语助词,无实义。一说通“丕”,大。
缵〔zuǎn〕女维莘:缵,继续,承续。莘,莘国,古国名,姒姓,在今陕西合阳东南。
长子维行:长子,长女,一说指文王长子伯邑考。行,依德而行,一说死去。
笃:句首语助词,无实义。一说厚。
保右命尔:保右,同“保佑”。尔,语气助词,无实义;一说指代武王。
燮〔xiè〕伐:协同征伐。一说燮借为“袭”。
会:会聚,会合。一说借为“旝”,战时指挥旗。
矢:通“誓”,誓师。一说陈列。
女:同“汝”。
牧野洋洋:牧野,古地名,在今河南淇县南。洋洋,辽阔无际貌。
檀车煌煌:檀车,古代车子多用檀木制造,故后常指兵车、役车。煌煌,鲜明盛美貌。
驷騵彭彭:騵,赤毛白腹的马。彭彭,强壮貌。
维师尚父:师,太师,周代三公之首。尚父,又作“尚甫”,指姜子牙,名尚,一名望,字子牙。
时维鹰扬:时,通“是”。鹰扬,鹰隼飞扬,形容威武勇猛。
凉〔liàng〕:假借为“倞”,辅佐。
肆:疾速,迅捷。
会朝〔zhāo〕:一朝,一早。

【翻译】

光明辉映临下界,赫赫朗耀在天上。上天之意难可信,无有变易唯帝王。天子之位帝辛居,不能挟制四方国。挚国次女乃姓任,来自殷商之畿内。出嫁来到此周地,在京都为王妃。于是偕同那王季,依循道德而行事。等到太任有身孕,生下这位周文王。这位名为文王者,小心慎又谦恭。勤勉奉事那天地,于是招来许多福。他有美德不邪僻,接受诸国来归附。上天监察于下界,上天之命已依从。在那文王早年时,上天为他结姻缘。在那洽水之北面,在那渭水之涯际。文王具有嘉美德,大国中有这女子。大国中有这女子,好比天帝之妹妹。卜辞断定很吉祥,迎亲来到渭水边。造船相连作桥梁,昭显周国之荣光。天命降临自天帝,诏命给那周文王。周国京都君天下,承续之女在莘国。莘国长女依德行,生下西周之武王。上天保佑下诏命,协同征伐大商朝。殷商所遣之军队,会聚集合多如林。武王誓师于牧野,只有我周能兴盛。天帝降临视尔辈,专一其志莫二心。牧野之地很辽阔,檀木战车色鲜明,四騵驾车体雄健。太师名为姜子牙,威猛如鹰高飞扬,辅弼佐助那武王。疾速征伐大商朝,一朝天下皆清明。

【解读】

大明》是一首描写周朝开国创基、歌颂周王功伟绩的诗歌,与《大雅》中的《文王》《生民》《公刘》《緜》《皇矣》诸篇一脉相承,堪为一组开国史诗。《毛诗序》言此诗之旨为“文王有明德,故天复命武王也”。朱熹《诗集传》则云:“此亦周公戒成王之诗”。

全诗共分八章,一、三、五、七章各六句,二、四、六、八章各八句。全诗从殷纣无道、天下离心写起,依次介绍了太任嫁予王季生下文王、文王贤德以致四方来朝、文王迎娶太姒为妻生下武王、武王于牧野誓师伐商、姜太公辅佐武王创国等重大史实。全诗以“天命所佑”为核心,是为论证创立周朝的合法性,也反映出当时社会流行的哲学观念和人文色彩。

所属分类:大雅·文王之什

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古公亶父,陶复陶冗,未有家室。
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
周原膴膴,堇荼如饴。爰始爰谋,爰契我龟,曰止曰时,筑室于兹。
乃慰乃止,乃左乃右,乃疆乃理,乃宣乃亩。自西徂东,周爰执事。
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室家。其绳则直,缩版以载,作庙翼翼。
捄之陾,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削屡冯冯。百堵皆兴,鼛鼓弗胜。
乃立皋门,皋门有伉。乃立应门,应门将将。乃立冢土,戎丑攸行。
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厥问。柞棫拔矣,行道兑矣。混夷駾矣,维其喙矣!
虞芮质厥成,文王蹶厥生。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后。予曰有奔奏,予曰有御侮!

【注释】

瓞〔dié〕:小瓜。
土沮〔jū〕漆:皆古水名,在今陕西境内。土,借为“杜”,一说居于。
古公亶〔dǎn〕父:姬姓,名亶,豳人,周文王祖父。“古公”和“父”皆是尊称。
陶复陶穴:陶复,凿壁而成的窑洞。陶穴,凿地而成的土室。
朝:早晨。
率西水浒〔hǔ〕:率,沿,循。浒,河岸,水边。
岐下:岐山之下,在今陕西岐山。
姜女:指太姜,古公亶父的正妃,周文王的祖母。
胥宇:相宅,考察建筑房屋的地势方向等。
周原膴膴〔wǔwǔ〕:周原,周城的原野,在岐山之南。膴膴,膏腴,肥沃。
堇〔jǐn〕荼如饴:堇、荼,皆野菜名。饴,用麦芽制成的糖浆。
爰契我龟:契,用刀刻。龟,占卜用的龟甲。
时:通“是”,一说开始动工。
慰:安定。
乃左乃右:在左右两侧开地置邑,一说划定左右空地的用途。
乃疆乃理:疆,划定经界。理,划分区域。
乃宣乃亩:宣,疏通水道,一说应时耕种。亩,垦治田地。
司空:周代六卿之一,掌管工程建设之事。
司徒:周代六卿之一,掌管土地、人口和人力调配之事。
绳:墨线,木工划直线的工具。
缩版以载:缩版,以绳索收束墙,“版”同“板”。载,承载;一说通“栽”,树立木桩。
翼翼:庄严雄伟貌。
捄〔jiù〕之陾陾〔réng〕:捄,盛土。陾陾,众多貌。
度〔duó〕之薨薨〔hōng〕:度,将土填入版中。薨薨,填土及劳作之声。
登登:形容捣土声。
削屡〔lóu〕冯冯〔píng〕:削屡,将墙土隆高的地方削平,屡古同“娄”,一说多次。冯冯,形容削土声。
鼛〔gāo〕:古代有事时召集人的一种大鼓。
皋门:王宫的外城门。
伉〔kàng〕:高大。
应〔yìng〕门:王宫的正门。
将将〔qiāng〕:高大严正貌。
冢土:大社,天子祭土地神、谷神的地方。
戎丑:大众,一说兵众。
肆:故,因此。
殄〔tiǎn〕:尽,绝。
问:通“闻”,声誉。一说聘问。
柞棫〔zuò yù〕拔矣:柞棫,栎树与白桵树。拔,生出嫩枝,一说拔除。
兑〔yuè〕:同“悦”,喜悦。一说通畅。
混夷駾〔tuì〕矣:混夷,古种族名,西戎之一种,又名犬戎、昆夷等。駾,马受惊奔跑。
喙〔huì〕:疲困,喘息。
虞芮〔ruì〕质:虞,古国名,在今山西平陆东北。芮,古国名,在今陕西朝邑以南。质,评断。
蹶厥生:蹶,行动,着手。生,生养百姓之道。一说通“性”,天性。
疏附:率领疏远者亲附君王之臣。
先后:在君王前后辅佐相导之臣。
奔奏:宣扬君王之德、四方奔命之臣。奏,一说通“走”。
御侮:以力捍御敌人侵侮之臣。

【翻译】

小瓜生长绵不绝。周民最初之繁衍,从杜沮漆水边。名为古公亶父者,凿壁挖地造窑洞,没有房室可居住。名为古公亶父者,清晨骑马疾奔驰。沿着西面之水畔,来到岐山山脚下。于是和那姜氏女,前来考察建屋宅。周城原野真肥沃,堇荼野菜甘如饴。于是着手行谋划,于是刻纹在龟甲。卜辞安止于此时,可以筑室在此地。于是安定而栖止,于是左右整土地。于是定界划区域,于是通渠垦田地。自从西面到东方,都来从事此劳役。于是召来那司空,于是召来那司徒,使其帮助造宫室。拉紧绳墨划直线,收束墙板以承载,建造宗庙极庄严。盛装起土非常多,填充起土轰轰响。夯实捣土登登响,削平隆处冯冯响。上百堵墙都筑起,鼛故敲响听不见。于是树立那皋门,皋门雄伟又高大。于是树立那应门,应门严正又高大。于是设立那大社,大众才可得出行。因此不绝其愤怒,也不陨落其声名。栎与白桵抽嫩枝,行道之人心喜悦。犬戎之马惊奔走,因为疲困而喘息。虞芮争讼评断完,文王着手生民事。我周有那疏附臣,我周有那先后臣,我周有那奔走臣,我周有那御侮臣。

【解读】

《绵》是一首歌颂周文王祖父古公亶父事迹的诗,诗中记叙了他从豳地迁往岐山之后,以其贤明之德使部族不断发展壮大,从而为开创周代大业奠定了深厚的根基。《毛诗序》亦云:“文王之兴,本由大王也。”

全诗共分九章,每章六句。此诗展现了周太王古公亶父兴周的诸多史实,包括迁徙部族到达岐山、大兴土木营建宫室、建造宗庙设立祭坛、兴修水利发展农业、抗击狄戎保家卫国、平定虞芮土地之讼等。诗中尤其对兴修宫室有较大篇幅的铺排,渲染了古公亶父贤良、有礼、勇武、睿智等美德,也是通过追述周代先祖事迹,对周王朝之立国予以肯定和称美。

棫朴

所属分类:大雅·文王之什

芃芃棫朴,薪之槱之。济济辟王,左右趣之。
济济辟王,左右奉璋。奉璋峨峨,髦士攸宜。
淠彼泾舟,烝徒楫之。周王于迈,六师及之。
倬彼云汉,为章于天。周王寿考,遐不作人?
追琢其章,金玉其相。勉勉我王,纲纪四方。

【注释】

芃芃〔péng〕棫〔yù〕朴:芃芃,茂盛貌。棫朴,白桵和枹木。
槱〔yǒu〕:聚积木柴以备燃烧,以祭祀天地日月星。
济济〔jǐ〕辟〔bì〕王:济济,庄重恭敬貌,一说美好貌。辟王,君王。
趣:通“趋”,趋向,归向。
奉璋:奉,两手恭敬地捧着,后作“捧”。璋,璋瓒,古代祭祀时打鬯酒的玉器,以璋为柄。
峨峨:华美盛大。
髦士:俊杰之士。
淠〔pì〕彼泾舟:淠,船形貌。泾,泾水。
烝〔zhēng〕徒:众人。
倬〔zhuō〕:广大,显
章:红白相间的花纹,亦泛指彩色纹理。
作人:造就任用人才。
追琢:雕琢。追,通“雕”。
相〔xiàng〕:质地,一说外表,一说看。
纲纪:治理,管理。

【翻译】

茂盛的白桵和枹木,砍柴堆积焚烧以祭。周之君王庄重恭敬,左右大臣随从趋附。周之君王庄重恭敬,左右大臣恭捧璋瓒。恭捧璋瓒华美盛大,俊杰之士应该如此。舟船行驶在泾水上,众人一同持桨划水。周之君王就要远征,天子六师一同跟随。辽阔无垠是银河,在天空中织出文采。周之君王年高寿长,为何不去造就人才?宝物之上雕琢文采,是因金玉是其质地。力行不倦是我周王,经营治理天下四方。

【解读】

《棫朴》同前诸篇,也是一首赞美周王的诗歌。由于诗中出现“周王寿考”一句,而传说周文王寿长九十七岁,故历来学者大多认为此诗称颂的是周文王。《毛诗序》云此诗之旨为“文王能官人也”,意即文王能选拔人才、知人善任。

本诗共有五章,每章四句。第二章外,各章前两句皆为起兴句,诗人以薪槱棫朴、泾水泛舟、云汉为章、雕琢金玉诸事发起对文王的称颂。文王之德,可使左右臣属趋附,可使贤良俊才奉璋,可使天子六师随征,故有诗人劝以寿考之年造就人才之建议,兼以勤勉奉公、统理天下之溢美。

旱麓

所属分类:大雅·文王之什

瞻彼旱麓,榛楛济济。岂弟君子,干禄岂弟。
瑟彼玉瓒,黄流在中。岂弟君子,福禄攸降。
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岂弟君子,遐不作人?
清酒既载,骍牡既备。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瑟彼柞棫,民所燎矣。岂弟君子,神所劳矣。
莫莫葛藟,施于条枚。岂弟君子,求福不回。

【注释】

旱麓:旱山山脚。旱山在今陕西南郑西南。
榛楛〔hù〕:榛木与楛木。楛是一种似荆的植物,茎可制箭杆。
岂弟〔kǎi tì〕:同“恺悌”,和乐平易。
干禄:求取福禄。
瑟彼玉瓒:瑟,鲜明洁净貌。玉瓒,即圭瓒,古代礼器,为玉柄金勺,祼祭时用以香酒。
黄流:指秬鬯,即以黑黍和郁金香草酿造的酒,用于祭祀降神及赏赐有功诸侯。一说黄指黄金制成或镶金的酒勺,流指秬鬯。
骍〔xīng〕牡:红色的公牛。
瑟彼柞棫:瑟,茂密繁多。柞棫,栎树和白桵。
燎:烧柴以祭神,一说烧除杂草。
劳:慰劳,一说护佑。
莫莫葛藟〔lěi〕:茂密的千岁藟〔俗称野葡萄〕。
施〔yì〕:伸展蔓延。
回:邪僻,一说违背。

【翻译】

瞻望旱山脚下,榛楛树十分众多。和乐平易之君子,求福以和乐平易。鲜明洁净那圭瓒,黄色秬鬯在其中。和乐平易之君子,福禄降临至其身。老鹰飞到天空中,游鱼跳跃在潭渊。和乐平易之君子,为何不去培英才?清醇祭酒已斟上,红色公牛已备好。以此祭享祀神明,以助人得大福报。栎树白桵很茂密,百姓燃烧以祭神。和乐平易之君子,神明会把你慰劳。茂盛繁多千岁藟,伸展蔓延其枝干。和乐平易之君子,求福正直不奸邪。

【解读】

《旱麓》一诗的主旨,《毛诗序》认为是“周之先祖,世修后稷、公刘之业,大王、王季,申以百福干禄焉”;朱熹《诗集传》则以为是“咏歌文王之德”;魏源《诗古微》提出“祭祖受福”之说。

全诗共分六章,每章四句。除了第四章纯以赋法描写祭祀求福之事外,其余各章均以前两句起兴,后两句咏叹。起兴句以奇巧构思选用旱麓榛楛、玉瓒秬鬯、鸢飞鱼跃、燎燃柞棫、葛藟蔓延等意象,与后文祭祷神灵赐福给“岂弟君子”及倡导其培育人才之说,恰能融为一体,凸显出本诗主题。

思齐

所属分类:大雅·文王之什

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惠于宗公,神罔时怨,神罔时恫。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雍在宫,肃肃在庙。不显亦临,无射亦保。
肆戎疾不殄,烈假不瑕。不闻亦式,不谏亦入。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古之人无斁,誉髦斯士。

【注释】

思齐〔zhāi〕:思,语气助词,无实义。齐,通“斋”,庄重恭敬。
媚:美好,一说爱。
京室:王室。
嗣徽音:嗣,继承,接续。徽音,德音,美誉。
百斯男:生下很多男孩。百,虚词,泛言其多。
惠于宗公:惠,顺服,一说孝敬。宗公,先公,祖先。
罔时:罔,无。时,通“是”。
恫〔tōng〕:悲痛,伤心。
刑于寡妻:刑,通“型”,法式,典范。寡妻,嫡妻。
雍在宫:雍雍,和洽貌。宫,家宅。
显:光明洞达。
射〔yì〕:古同“斁”,厌倦。
肆戎疾不殄:肆,所以。戎疾,大害,大难,一说西戎之患。不,语气助词,无实义。殄,止,绝。
烈假不瑕:烈假,指害人的疫病。瑕,停止,终尽。一说通“遐”,远。
式:效法。一说通“试”,使用。一说适合。
造:造就,成就。
斁〔yì〕:厌倦。
髦:俊杰,优秀。

【翻译】

庄重恭敬的太任,她是文王的母亲。贤淑美好的太姜,她是京都王室之妇。太姒继承其美名,生下众多的男孩。恭顺奉事诸先公,先公之灵无有怨,先公之灵无有悲。为嫡妻作典范,又为兄弟树榜样,以此治理家与国。家庭之中颇和恰,宗庙之内极庄重。幽隐之处神临视,修身不倦常保持。因此大难自平息,害人疫病亦终止。未闻之道亦效法,无人进谏亦兼听。因此士卿有德行,子弟得以有成就。古时之人不厌倦,美誉才俊之士人。

【解读】

《思齐》也是一首赞美文王之德的诗,且诗中溯及名的“周室三母”,即文王祖母太姜、文王母亲太任,和文王之妻太姒,可以说文王的千秋功业离不开这三位贤德女性的佐助。《毛诗序》定此诗主旨为:“文王所以圣也。”欧阳修《诗本义》则进一步说:“文王所以圣者,世有贤妃之助。”

本诗共分五章,前二章每章六句,后三章每章四句。首章通过追溯“周朝三太”的贤德事迹,自然引入对文王的叙述中。二、三章写文王在宗庙里敬事祖先,在家族中以身作则,使得家庭和恰、宗庙肃穆,且以谦恭、慎独、恒久之心修养自身。末两章介绍了文王善效良制、从谏如流和广纳贤才之德,以及在他治下天下安定、士卿有德的康泰时局。

皇矣

所属分类:大雅·文王之什

皇矣上帝,临下有赫。监观四方,求民之莫。维此二国,其政不获。维彼四国,爰究爰度。上帝耆之,憎其式廓。乃眷西顾,此维与宅。
作之屏之,其菑其翳。修之平之,其灌其栵。启之辟之,其柽其椐。攘之剔之,其檿其柘。帝迁明德,串夷载路。天立厥配,受命既固。
帝省其山,柞棫斯拔,松柏斯兑。帝作邦作对,自大伯王季。维此王季,因心则友。则友其兄,则笃其庆,载锡之光。受禄无丧,奄有四方。
维此王季,帝度其心。貊其德音,其德克明。克明克类,克长克君。王此大邦,克顺克比。比于文王,其德靡悔。既受帝祉,施于孙子。
帝谓文王:无然畔援,无然歆羡,诞先登于岸。密人不恭,敢距大邦,侵阮徂共。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按徂旅。以笃于周祜,以对于天下
依其在京,侵自阮疆。陟我高冈,无矢我陵。我陵我阿,无饮我泉,我泉我池。度其鲜原,居岐之阳,在渭之将。万邦之方,下民之王。
帝谓文王: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不长夏以革。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帝谓文王:訽尔仇方,同尔弟兄。以尔钩援,与尔临冲,以伐崇墉。
临冲闲闲,崇墉言言。执讯连连,攸馘安安。是类是禡,是致是附,四方以无侮。临冲茀茀,崇墉仡仡。是伐是肆,是绝是忽。四方以无拂。

【注释】

莫:安定。一说通“瘼”,疾苦,病。
二国:夏朝商朝。一说豳国与邰国,一说“上国”之误,指殷商。
获:得到民心。
度〔duó〕:图谋,一说相处。
耆〔jī〕:通“稽”,考察。一说憎恶。
廓:大,一说规模。
作之屏〔bǐng〕之:作:借为“柞”,砍伐树木。屏,同“摒”,除去。
其菑〔zī〕其翳:菑,直立而枯死的树木。翳,同“殪”,倒伏于地枯死的树木。
其灌其栵〔liè〕:灌,丛生的树木。栵,丛生的小树,一说成行而生的树木,一说死而复生的枝杈。
其柽〔chēng〕其椐〔jū〕:柽,树木名,亦称三春柳或红柳。椐,树木名,俗称灵寿木。
其檿〔yǎn〕其柘〔zhè〕:檿,树木名,又称山桑。柘,树木名,落叶灌木或乔木。
串夷载路:串夷,即犬戎。载,语气助词,无实义。路,通“露”,败坏,一说顺应。
配:婚配。
省〔xǐng〕:察看。一说完善。
兑:直立。
对:疆界,一说生明君。
大伯:即太伯,太王长子。
锡:同“赐”。
奄:全、尽,一说大。
貊〔mò〕:通“莫”,传布。一说静。
类:善。一说分辨善恶。
王〔wàng〕:称王,统治。
比:使人亲附。
比:及至,等到。
悔:假借为“晦”,晦暗,不明。
祉〔zhǐ〕:福。
施〔yì〕:延续。
畔援:跋扈,暴戾。一说同“盘”。
歆〔xīn〕羡:爱慕,羡慕。一说犹“觊觎”。
诞:句首发语词,无实义。一说大。
密:古国名,在今甘肃灵台一带。
距:通“拒”,抗拒,抵御。
侵阮徂共〔gōng〕:阮,古国名,在今甘肃泾川一带。共,古国名,在今甘肃泾川一带。
按:控制,遏止。
祜〔hù〕:福。
京:高耸的土丘。
矢:借作“施”,陈列。
鲜〔xiǎn〕:同“巘”,大山上的小山。
将:旁边。
方:准则,典范。
大声以色:大声说话,以脸色示人。一说大指注重。
长夏以革:时间长久,改变原有法度,“长夏”指多个夏天,形容时间长。长,一说作为首领、尊长;一说凭恃。夏,一说周分封的中原各诸侯国;一说夏楚,指刑具。革,改变,一说兵甲。
仇方:友邦,邻国。一说敌国。
钩援:一种攻城器械,以钩钩入城墙,牵绳攀援而登。
临冲:两种战车。临车可居高临下地攻城,冲车可从侧旁冲击攻城。
崇墉:崇,古国名,在今陕西西安、户县一带。墉,城墙。
闲闲:摇动貌,一说强盛貌。
言言:高大貌。
执讯连连:执讯,对所获敌人加以讯问。连连,接连不断,一说徐缓。
攸馘〔guó〕安安:馘,古代战争中割取敌人的左耳以计数献功。安安,从容徐缓貌。
是类是祃〔mà〕:类,出征时祭天。祃,行军驻扎处举行的祭祀。
是致是附:致,招致,一说送来。附,通“抚”,安抚,一说依附。
茀茀〔bó bó〕:强盛貌。
仡仡〔yì yì〕:高耸貌。
肆:疾,快,一说通“袭”。
忽:灭亡。
拂:违背,悖逆。

【翻译】

崇高伟大是天帝,照临下界光明显耀。监察观照天下四方,以求百姓生活安定。正是殷商这个国家,治国理政不得民心。念及天下四方之国,于是推究加以审度。天帝经过考察之后,憎恶殷商十分深重。于是回头向西顾望,此地堪可作为居处。砍伐林木清除杂树,枯树或直或已倒地。修剪清楚整治齐平,丛生灌木或大或小。排开杂木辟除乱枝,乃红柳树和灵寿树。去除杂枝剔掉乱叶,是那山桑有柘树。上帝迁附明君之德,犬戎之族继而败退。天帝确立文王婚配,承受天命已经巩固。天帝视察岐山一带,栎树白桵抽出新枝,松树柏树笔直耸立。天帝建国划定疆界,就从太伯王季之时。正是这位名王季者,顺父心意而有友爱。因此友爱他的兄长,而使吉庆积累深厚。上帝赐他荣耀光辉,承受福禄没有终尽,天下四方全都占有。正是这位名王季者,天帝审视测度其心,宣扬流布美好名声。他的德行充满光明,充满光明无比美善,堪为尊长和那国君。称王统领如此大国,能使百姓归顺亲附。等到周代文王之时,他的德行毫无晦暗。既已承受天帝之福,传承延续后代子孙。天帝对那文王说道,不要暴戾或者跋扈,不要羡慕而生贪婪,应当渡河先登彼岸。密国之人没有恭敬,胆敢对抗西周大国,侵略阮国去往共国。文王对此勃然大怒,于是整顿他的军队,遏止去往共国之军,以使大周福祚深厚,以使天下人心满足。密人凭借高丘地势,从阮边界发动侵略,登上我国高峻山冈。不要陈兵在我丘陵,那是我的山陵大丘。不要饮用我的泉水,那是我的山泉水池。文王审度山巘平原,占据岐山南面之所,处于渭水旁边之地。他是万国效法典范,他是统领百姓之王。上帝对那文王说道,我心思怀光明之德。语不大声给人脸色,历时弥久不改本制。识得大道知晓至理,顺应天帝所立法则。上帝对那文王说,咨询友邦一起商讨,联合你的兄弟之国。用你那些攀爬钩援,和你那些临冲战车,讨伐攻破崇国城墙。临冲战车摇动前进,崇国城墙高大屹然。讯问俘虏接连不断,割取敌耳徐缓不迫。行军出征祭祀天神,招降敌军安抚民众,四方诸国不敢侮慢。临冲战车威风强盛,崇国城墙宛然高耸。出征讨伐快速攻破,使之灭绝使之消亡,四方诸国不敢悖逆。

【解读】

皇矣》也是一首以周朝开国创基为题材的史诗,从太王写到王季及文王,重点歌颂了文王伐密灭崇的赫赫功。《毛诗序》云:“天监代殷,莫若周;周世世修德,莫若文王。”朱熹《诗集传》云:“此诗叙太王、太伯、王季之德,以及文王伐密伐崇之事也”,概括得比较全面。

全诗共分八章,每章十二句,叙事周详,内容宏大。本诗前二章从古公亶父由豳地迁往岐山写起,展现了太王开地垦山、精勤创业的事迹。三、四两章写王季继承父业,以其贤明之德使周不断发展壮大,并将周之祖业传于文王。五、六、七、八四章以较多笔墨描写了文王伐密灭崇的战争过程,及四方诸国敬服归顺的成果,对文王的武功予以了热切称颂。诗中贯穿着天命所归的思想,甚至将天帝人格化,折射出上古时期浓厚的天命哲学。

灵台

所属分类:大雅·文王之什

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
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翯翯。王在灵沼,於牣鱼跃。
虡业维枞,贲鼓维镛。於论鼓钟,於乐辟廱。
於论鼓钟,於乐辟廱。鼍鼓逢逢。蒙瞍奏公。

【注释】

经始灵台:经始,开始营建。灵台,古台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附近。
攻:建筑。
子来:如同子女承事父母一样到来,形容民心归附,不请自来。
灵囿〔yòu〕:周文王园囿名。囿,帝王畜养禽兽的园林。
麀〔yōu〕鹿:母鹿。
濯濯:肥壮润泽貌。
翯翯〔hè hè〕:光泽洁白貌。
灵沼:周文王时池沼名。
牣〔rèn〕:满。
虡〔jù〕业维枞:虡、业、枞皆为悬挂钟磬等乐器的木架的部件。虡,指木架两旁的柱子。业,指木架横木上的大版,状如锯齿。枞,指木架上端刻的锯齿,亦代指钟磬架。
贲〔fén〕鼓维镛:贲鼓,一种大鼓,贲借为“鼖”。镛,一种奏乐时表示节拍的大钟。
论:通“伦”,有次序。一说伦理,一说思念。
辟廱〔bì yōng〕:周天子设以行乡饮、大射或祭祀之礼的地方,圆形,围以水池,前门外有便桥。辟,通“璧”。
鼍〔tuó〕鼓逢逢〔péng péng〕:鼍鼓,用鼍皮蒙的鼓,鼍即扬子鳄。逢逢,形容敲鼓声。
矇瞍奏公:矇瞍,指乐官,古代乐官以盲人充任,故名。奏公,演奏歌唱。公,通“颂”,一说通“功”。

【翻译】

开始修筑灵台,经纶而又营治之。百姓出力来建造,没过多久就完工。开始修筑莫焦急,百姓如子皆到来。君王在那灵囿中,母鹿贴伏在地上。母鹿肥壮毛润泽,白鸟光泽又鲜洁。君王在那灵沼边,池中满是游鱼跃。钟架横有崇牙,大鼓有那大钟。敲起钟来有节奏,辟廱宫中尽欢乐。敲起钟来有节奏,辟廱宫中尽欢乐。敲起鼍鼓声砰砰,乐官演奏又歌唱。

【解读】

诗中的灵台和灵沼,在《孟子·梁惠王》中有一段简介:“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毛诗序》认为此诗展现的是民众归附文王之旨,“文王受命,而民乐其有灵德,以及鸟兽昆虫焉”。

全诗共分五章,每章四句。首章介绍修筑灵台的过程,二、三两章分别写文王游灵囿和灵沼的场景,其中对母鹿、白鸟、跃鱼的描摹极富情趣。四、五两章主要写了辟廱宫中敲鼓鸣钟、奏乐歌咏的场面,渲染了文王治下和恰安宁的社会状况。

下武

所属分类:大雅·文王之什

维周,世有哲王。三后在天,王配于京。
王配于京,世德作求。永言配命,成王之孚。
成王之孚,下土之式。永言孝思,孝思维则。
媚兹一人,应侯顺德。永言孝思,昭哉嗣服。
昭兹来许,绳其祖武。於万斯年,受天之祜。
受天之祜,四方来贺。於万斯年,不遐有佐。

【注释】

:后代继承祖业。武,继承。
哲王:贤明睿智的君王。
三后:指周代三位先王,即太王、王季、文王
配:指顺应天命。
世德作求:世代的德业。求,通“逑”,聚合,一说匹配。
孚:任,信服。
式:表率,典范。
孝思:孝亲之思。
媚:喜爱。
应〔yìng〕侯顺德:应,符合,具备。侯,语气助词,无实义。顺德,美德。
嗣服:继承顺应祖志。
来许:指增进善道,一说后进、后辈。许,通“御”,进。
绳其祖武:绳,通“承”,继承;一说戒慎。祖武,先祖的事迹、遗业。武,足迹。
祜〔hù〕:福。
不遐:为何不会。

【翻译】

后承先业乃大周,世代都有圣明王。三位先王在天上,武王应天在京都。武王应天在京都,世代德业皆汇聚。长久顺应天命,成为君王人信服。成为君王人信服,堪为人间之典范。长久延孝亲思,孝亲之思为准则。堪可爱戴这一人,其身具备诸美德。长久绵延孝亲思,承顺祖志显光明。光明显耀增善道,遵循先祖之足迹。在那千载万年中,常受上天之赐福。常受上天之赐福,四方诸国来庆贺。在那千载万年中,怎会无人来辅佐?

【解读】

下武》一诗赞颂的是周武王能顺应天命,继承历代先祖创国奠基的意志、功业和贤明之德,最终使周实现问鼎天下、归服四夷的统一大业。《毛诗序》亦认为此诗反映的是“武王有圣德,复受天命,能昭先人之功焉”。

全诗共有六章,每章四句,其中二、三、六各章首句都与上章末句重复,运用了顶真的修辞手法。前二章写武王依天命、承“三后”居住在京都,世代积累德业,称王令人信服。中二章写武王弘扬孝道、修身培德,堪为世间典范。末二章是对武王千秋万代受天之福、四国来朝的祝祷,兼有贤人辅佐的希冀。继承祖业之旨贯穿全诗,堪称本诗诗眼。

文王有声

所属分类:大雅·文王之什

文王有声,遹骏有声。遹求厥宁,遹观厥成。文王烝哉!
文王受命,有此功。既伐于崇,作邑于。文王烝哉!
筑城伊淢,作丰伊匹。匪棘其欲,遹追来孝。王后烝哉!
王公伊濯,维丰之垣。四方攸同,王后维翰。王后烝哉!
丰水东注,维禹之绩。四方攸同,皇王维辟。皇王烝哉!
镐京辟,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皇王烝哉!
考卜维王,宅是镐京。维龟正之,武王成之。武王烝哉!
丰水有芑,武王岂不仕?诒厥孙谋,以燕翼子。武王烝哉!

【注释】

遹〔yù〕:语气助词,无实义。
烝〔zhēng〕:美好,一说君王。
淢〔xù〕:假借为“洫”,指护城河。
匹:匹敌,比得上。
棘:通“亟”,急迫。
王后:君王,此指周文王
王公伊濯:公,同“功”,事功。濯,盛大。
翰〔gàn〕:通“干”,主干,统帅。
皇王:伟大的君王,此指周王。
辟廱:详见《大雅·灵台》一诗之注。
思:语气助词,无实义。
宅:居住。一说选址建屋。
芑〔qǐ〕:一种野菜。一说通“杞”,指杞柳。
仕:通“事”,事迹。
燕翼:安和恭敬。

【翻译】

文王具有好名声,大名鼎鼎广传扬。希求天下得安宁,终于得见功业成。文王之德真美好!文王接受天之命,建立这等大武功。已经讨伐崇国,就在地建城邑。文王之德真美好!修筑城墙通沟渠,营建丰邑正匹配。并非私欲很迫切,追循先王之勤孝。君王之德真美好!文王事功极崇大,建起丰邑之城墙。四方诸国同归心,君王是其主心骨。君王之德真美好!丰水东流入渭水,这是大禹之功绩。四方诸国同归心,圣明君王是天子。圣明君王真美好!镐京营建辟宫,从那西面到东面,从那南面到北面,无人不归服周朝。圣明君王真美好!君王考察又占卜,居住在这镐京中。灵龟之甲下断言,武王依之而成功。武王之德真美好!丰水边上长芑草,武王岂不传事迹?留下谋略给子孙,使其安和而恭慎。武王之德真美好!

【解读】

文王有声》是一首歌颂周文王和周武王的诗。《毛诗序》概括此诗之旨为“武王能广文王之声,卒其伐功也”。方玉润《诗经原始》则认为此诗通过写文王迁丰、武王迁镐之事,使“文武对举,并言文之心即武之心,武之事实文之事”,二王的文治武功恰与其号暗合,并相与为一,融成一体。

全诗共分八章,每章五句。前四章写文王,后四章写武王。诗人主要通过记叙文王讨伐崇国、兴建丰邑等事,称扬文王的流布四方的美名和诸国归心的功勋。武王的事迹则主要从天下臣服、营建辟廱、定都镐京、延续家业等方面体现。各章末句以两两相叠的感叹句式,进一步强化了本诗的赞颂意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