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探 林 鸟 台
早春三月时,莺飞草长之际,闻听潜江林鸟台发现新石器大型聚落址。兴趣使然,择一周日乘车而去,访古探幽。
车行田野间,但见万物复苏,一派生机勃勃之景象。顺河渠走高场、过后湖、至浩口,白杨、水杉成行掠过,农家屋舍,掩映林竹。或三二院落,破败不堪;或鳞次栉比,装修堂皇。穷富之别,可见一斑。
车至张金时,转道西南。乡村路四通八达,平坦无垠。半小时许,到达该镇主街。张金镇地处江汉平原腹地,面积百余平方公里,人口达七万之众,屡获"省乡镇企业十强乡镇"及"楚天明星乡镇"之称谓。此处曾是楚文化繁荣中心,有春秋楚城与古华容道遗址。如今街上楼房林立,商铺男女,声色犬马,各安天涯,皆无楚韵遗风。
走出镇中心,往东南方向,沿小径寻道林鸟台。不一会,眼前出现小批发部一个,内有青年男女5人,问及林鸟台,大摇其头,坦言不知。遂按资料索引,辩方位往田野中前行。走在乡间小路上,虽感春意浓浓,但乍暖还寒,腋紧衣襟,迎着微风,徜徉乡野间,颇有悠然散人之感。
徒步近一里,在田野里完全融入油菜花的海洋。嗅着花香,眼里迷蒙中想起了一首古诗所云:根含地气三冬旺,枝纳天香三月稠;朵朵金花娇艳艳,层层碧叶嫩柔柔;风扶日照舒胸意,蝶舞蜂飞壮眼眸。此时虽没有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的情景,但也为春探古迹垄上行,晴光一点入眸明了。
行走见,突觉已走出花海,步入一片菜圃。一家农舍赫然入目,门前桃柳婀娜。屋里走出一四旬壮汉。遂上前问路,其抬手东方一指云,沿小路走穿过几家屋子,越过一条马路,不到一里即为林鸟台。
沿指路人所示,行走十余分钟,眼前又是一片景色:菜花连天,麦苗青青,野花烂漫。田野中见一耕夫 ,身着单衣,左手扶犁耙,右手执绳鞭,正在驱牛耕地。忙上前招呼问路,耕夫停下手里的活,将牛喝住,声音洪亮道:“脚下就是林鸟台!”
闻听此言,有些疑惑,四下环顾。耕夫言道,他家几辈人住在这里,此处就是林鸟台。年前年后有考古队来了不少人,拿着长杆子短锹在地里到处打洞,听说我们这里地下有好几千年的老东西。耕夫所言不差,应是考古队在此勘探,于是谢过之后便四处寻看起来。
探访之前,曾查阅资料和联系有关专家得知,林鸟台新石器遗址位于张金镇田家湾小区东部台地上,东北距潜江市区约35公里,隶属于张金镇经济开发区。该地区地势较为平坦,海拔高程27.5米,面积约3万平方米,遗址呈南北向不规则的长方形,文化堆积厚约15至50厘米,保存尚好。遗址出土大量陶器物残片,可辨器形有釜、罐、钵、盆、双耳罐等,器表多饰绳纹。
依据所知,在视野范围内,我首先发现了一处高地,远望林木赫然,鸟雀飞舞。快走近时,却发现是一处墓葬坟地。高台上阔但不平,杂草丛生,坟包隆起,四处皆墓碑砖瓦,拜祭的彩纸随风摇曳。胆小者平日恐不敢来,林鸟台之名果真名副其实。
下得台来,皆为麦田和油菜地。走出田地向北,跨过一条小沟,又上一垄田野,眼前麦地绿色一片,远处又是金黄连天。垄上行上,刚走不到几步,发现此处已现陶瓷瓦片。蹲下仔细查看时,连续看见考古队打的探洞数十个。再寻百余米,在一处翻耕的地里,各个时期的陶瓷碎片渐多。随手捡起几块,以野草裹之,放入袋中,也算是访古探幽的收获了。
此次林鸟台新石器遗址的发现,是缘于当地经济开发区在工程建设时偶然所得。考古工作人员在田野发掘中,历时一个多月,打探洞3千多个。据博物馆专家介绍,林鸟台新石器遗址规模之大、内涵之丰富、保存之好、时代之早及延续时间之长,在江汉平原属首次发现,填补了江汉间新石器早中期文化的空白,丰富了江汉间新石器文化内涵,对研究江汉地区新石器早中期的文化内涵、聚落形态、人文环境等具有重大意义和较高学术价值。
专家之言,岂可不信?既有所获,也该回营了。见夕阳西下,天色已晚,便一边低头搜索,一边寻路走出田野。
不一会,走出麦田,步入大道。行走十分钟,遇河阻道,跨桥而过。下桥数十米,有个路边小店放一条櫈。上前刚一坐下,店内蹒跚出一张姓媪妪。聊过之后,才知其年已七旬,不仅开此小店,还在林鸟台种了油菜和豌豆。老人正准备药水,要骑着三轮车去地里打药。老人体弱多病,发白瘦小,行走不易,还去田里劳作,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前述古诗所言的后二句:待到茎悬褐荚熟,颗颗果实报农酬。
诚如是,则耕夫、老妪皆幸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