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不问出处——五胡十六国的牛人们 NO.143

NO.143

毫无疑问,王猛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贤相之一。

世人常将他与三国时的诸葛亮相提并论,连苻坚自己也说过遇到他“若刘玄德遇孔明”也。

是的,两人的确有不少相似之处,都曾隐居多年,都足智多谋,都得到了君主的无比信任,都做过丞相,都掌控了朝政大权,都为了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但两人的个性却很不相同。

诸葛亮以谨慎著称,王猛以胆大见长;诸葛亮是谦谦君子,王猛乃烈烈丈夫;诸葛亮如含蓄内敛柔中带刚的太极,王猛则似大开大合刚中带柔的少林……

另外,我个人觉得比起诸葛亮,王猛可能更为全面。

诸葛亮擅长治国,但似乎军事上略有不足,陈寿就说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而王猛则堪称文武全才,亲自指挥过多次重大战役,战绩斐然,尤以灭燕之战而彪炳史册。

他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杀得了恶霸,斗得了流氓,定得了战略,干得了执行,治得了国家,带得了军队,管得了经济,打得了恶仗……

从功业上来看,王猛似乎也比诸葛亮更胜一筹。

他辅佐苻坚,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把前秦帝国从一个风雨飘摇朝不保夕的地方政权发展成了一个国土广大国泰民安的超级强国,在他的指挥下,前秦帝国在各条战线几乎都是无往不利,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当然,他也并非没有缺点。

《晋书》说他:微时一餐之惠,睚柴之忿,靡不报焉,时论颇以此少之——寒微时的一顿饭的恩惠,一点柴的怨恨,没有不报的,当时人对他这点颇有微辞。

从这段记录来看,他似乎有点过于快意恩仇,睚眦必报,缺乏足够的气度。

他的宰相肚里不仅撑不了船,好像连一颗芝麻都容不下!

但这,才是真实的王猛!

是的,再好的美玉也必然有些微瑕疵——除非是人造的,再漂亮的美女也必然有少许短处——除非是整过容的,再牛的人比如王猛也必然有他的若干不足——除非记载他的史书是被篡改过的!

朦胧中,我仿佛看到王猛一脸傲娇地出现在我面前,用不容置疑的口气说道:没错,我就这样,你想怎样!

我连忙向他竖起大拇指,点了个赞。

然而,他却毫无反应。

毕竟,我们之间隔了一千七百年!

唉,算了,还是回到公元375年的长安吧。

王猛死后,苻坚极为哀痛,他为其举办了极其隆重的葬礼,亲自参加并多次恸哭。

他对太子苻宏说:上天难道不愿让我统一天下吗?为什么这么早就夺去了我的景略(王猛字景略)?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王猛的死对他的打击有多大!

从这句话更可以看出,他根本没把王猛的遗言当回事!

他念念不忘的依然是要平定东晋,一统中华!

也许,他并没有真正理解王猛的意图。

事实上,王猛之所以在临终前劝苻坚不要图晋,可能并不是因为他对东晋有多深的感情(巴蜀之地就是他在任的时候打下来的),更重要的是,这几年前秦的扩张步伐迈得太快了,连续吞并了庞大的前燕和富饶的巴蜀,完全整合好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这个时候前秦最需要的不是继续大举扩张,而是要巩固内部!

就像人一下子吃了很多后,不应该继续拼命吃,而是要缓一缓,让食物消化后再吃,否则一定会消化不良,甚至会导致重病!

可惜这一点一直顺风顺水的苻坚没有领会到。

但对王猛的重要性。他却是有着刻骨铭心的感受。

王猛去世半年多后,苻坚在一封诏书里动情地说:当初丞相在的时候,我常常觉得帝王很容易当,如今丞相离世才多长时间,我已经操劳得须发都白了,每想到丞相,我的心中就不知不觉地酸痛起来。

不过,虽然缺少了王猛的辅助,但凭借其打下的坚实基础,凭借牛顿第一定律,苻坚和他的前秦帝国依然还在继续高歌猛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