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个汉字 —— 我 wǒ,“我”是第一人称代词。

今天我们来认识【我 wǒ】这个字。

【字形演变】

我,甲骨文

像一种有许多利齿的武器,是戌

*  的变形,即超级的戉(钺),无人可敌的威猛战器。有的甲骨文

简化齿形。

造字本义:动词,手持大戉,呐喊示威。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

略有所变形,甲骨文字形

中的利齿状被写成了类似的“禾”。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当“我”演变成代词后,后人再加“口”另造“哦”,表示手持战具呐喊示威。古汉字中的人称来源,体现了古人的自我中心意识:脸部的正中央为“自”(鼻子,第一人称),脸部的下边为“而”(颌须,第二人称),身体的最下端为“之”(脚板,第三人称);同样,威猛的武器为“我”(大戌,第一人称),而只用于短程集发的弓弩为“尔”(排箭,第二人称)。

【书法名家】

【字词释义

〈代〉

  1. (会意。从戈,从戈。“我”表示兵器。甲骨文字形象兵器形。本义:兵器。基本义:第一人称代词)

  2. 自称;自己

    我,施身自谓也。——《说文》

    观我生。——《易·观卦》

    万物皆备于我矣。——《孟子·尽心上》

    又如:我行(我这里);我身(我自己;我这个人);我咱(我自。我,我自己);我见犹怜(形容女子容貌姿态美丽动人);我家(自己。我们家);我侬(方言。我)——按:上古时代,“吾”和“我”在语法上有分别。“吾”不用于动词后面作为宾语

    今者吾丧我。——《庄子》

  3. 己方;己国 。

    如:敌我友;我每(我们);我伲(方言。我们);我曹(我们);我辈(我等,我们)

〈形〉

  1. 自己的 。

    如:我生(我之行为);我仪(我的匹配)

  2. 表示亲密的 。

    如:我丈(对老人的亲切称呼);我老彭;我老叶;我东海

  3. 向一边倾斜的,扭歪的

    我,顷顿也。——《说文》。段玉裁注:“谓倾侧也。顷,头不正也。顿,下首也。故引申为顷侧之意。”

〈动〉

  1. 我伐用张。——《书·泰誓中》

    我,古杀字。——《说文》

【字的故事】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译文: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淘尽了那些千古风流的人物。千古英雄人物。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是,三国周瑜破曹军的赤壁。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奋发豪气满怀。手摇羽扇头戴纶巾,从容潇洒地在说笑闲谈之间,八十万曹军如灰飞烟灭一样。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人生犹如一场梦,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

解读:上阙咏赤壁,着重写景,为描写人物作烘托。前三句不仅写出了大江的气势,而且把千古英雄人物都概括进来,表达了对英雄的向往之情。假借“人道是”以引出所咏的人物。“乱”“穿”“惊”“拍”“卷”等词语的运用,精妙独到地勾画了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写出了它的雄奇壮丽景象,从而为下片所追怀的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下阙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写“小乔”在于烘托周瑜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突出人物的风姿,中间描写周瑜的战功意在反衬自己的年老无为。“多情”后几句虽表达了伤感之情,但这种感情其实正是词人不甘沉沦,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表现,仍不失英雄豪迈本色。

诗人是个旷达之人,尽管政治上失意,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这首词就是他这种复杂心情的集中反映,词中虽然书写失意,然而格调是豪壮的,跟失意文人的同主题作品显然不同。词作中的豪壮情调首先表现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长江的非凡气象,古战场的险要形势都给人以豪壮之感。周瑜的英姿与功业无不让人艳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