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207:司马季主论卜

《司马季主论卜》节选自《郁离子·天道篇》 。本文采用对话的形式,借汉初东陵侯被废黜而思复用,向司马季主问卜一事发表议论,极写物极必反、因果循环,提出"天道何亲,惟德之亲。鬼神何灵,因人而灵",借天道及鬼神之事怀疑和否定天道鬼神,寓意深刻 。


东陵侯既废,过司马季主(bǔ)焉。季主曰:“君侯何卜也?”

1、东陵侯:邵平,秦时封为东陵侯,秦亡为民,种瓜于长安城东,瓜美,人称“东陵瓜”; 2、过:拜访;司马季主:西汉初年楚国人,生卒不详,曾游学长安,通经术,卖卜东市; 3、卜:占卜; 4、君侯:汉代对列侯的尊称,此为对邵平的尊称。

东陵侯曰:“久卧者思起,久(zhé)者思,久(mèn)者思(tì)。吾闻之蓄则泄,极则,热极则风,(yōng)极则通。一冬一春,靡屈不伸,一起一伏,无往不仆窃有疑,愿受教焉。”

1、蛰:动物冬眠;启:启动,开始活动;懑:烦闷;嚏:打喷嚏;此三句强调处在某种状态中时间长了都希望改变处境; 2、极:引申谓最大限度;闷:闭塞;达:通达;壅:堵塞、阻塞;此四句强调事物在某种状态下发展到一定限度,就会产生新的变化; 3、靡屈不伸:没有什么事物只屈不伸;复:往复;此二句强调了事物发生变化的必然性; 4、仆:对自己的谦称;窃:表谦副词,犹私下。

季主曰:“若是,则君侯已之矣,又何卜为?”东陵侯曰:“仆未究其也,愿先生教之。”

1、喻:通晓,明白; 2、奥:指深奥的含义; 3、卒:尽、完。

季主乃言曰:“呜呼!天道何亲,惟德之亲;鬼神何灵,因人而灵。夫(shī),枯草也;,枯骨也,物也。人,灵于物者也,何不自听而听于物乎?且君侯何不思昔者也?有昔者必有今日。

1、天道:指天的意志; 2、蓍:草名,古人用其茎进行占卜; 3、龟:龟甲,亦用于占卜。

是故碎瓦(tuí)(yuán),昔日之歌楼舞馆也;荒榛(zhēn)断梗,昔日之琼蕤(ruí)玉树也;露蛬(qióng)风蝉,昔日之凤笙龙笛也;

1、颓垣:坍塌的墙; 2、荒榛:指灌木丛生;断梗:草木的断枝; 3、琼蕤玉树:对美丽的花和树的美称;蕤:原意为花朵下垂貌,这里指花朵; 4、蛬:古同“蛩”,蟋蟀; 5、风笙龙笛:乐器名,因像龙凤之形或饰有龙凤彩绘,故称;此指悦耳的音乐。

鬼磷萤火,昔日之金釭(gāng)华烛也;秋荼(tú)春荠(jì),昔日之象白驼峰也;丹枫白荻(dí),昔日之蜀锦齐纨也。

1、鬼磷:即磷火,夜间火焰呈淡绿色,旧时认为是鬼火;萤火:喻指微弱的亮光; 2、金釭华烛:黄金做的灯和华丽的烛; 3、秋荼春荠:秋天的苦菜和春天的荠菜; 4、象白驼峰:大象的脂肪和骆驼背上的驼峰,此处皆代指名贵的菜肴; 5、丹枫白荻:红 色的枫叶和白色的荻花;荻: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叶子长形,似芦苇,秋天开紫花,茎可以编席; 6、蜀锦齐纨:蜀地出产的彩锦和齐地出产的白绢,此处皆代指名贵的衣料;以上几句是说昔日的荣华富贵都只是过眼烟云。

昔日之所无,今日有之不为;昔日之所有,今日无之不为不足。是故一昼一夜,开者谢;一秋一春,物故者新。激湍(tuān)之下,必有深潭;高丘之下,必有(jùn)。君侯亦知之矣,何以卜为?”

1、过:过分; 2、华:“花”的古字;此句谓一天之间,开放的花会凋谢; 3、物故:指万物凋零;此句谓秋天死去的草木到春天又发出新芽; 4、激湍:急流; 5、浚谷:幽深的峡谷。

《司马季主论卜》全文:

东陵侯既废,过司马季主而卜(bǔ)焉。季主曰:“君侯何卜也?”东陵侯曰:“久卧者思起,久蛰(zhé)者思启,久懑(mèn)者思嚏(tì)。吾闻之蓄极则泄,闷极则达,热极则风,壅(yōng)极则通。一冬一春,靡屈不伸,一起一伏,无往不复。仆窃有疑,愿受教焉。”季主曰:“若是,则君侯已喻之矣,又何卜为?”东陵侯曰:“仆未究其奥也,愿先生卒教之。”

季主乃言曰:“呜呼!天道何亲,惟德之亲;鬼神何灵,因人而灵。夫蓍(shī),枯草也;龟,枯骨也,物也。人,灵于物者也,何不自听而听于物乎?且君侯何不思昔者也?有昔者必有今日。是故碎瓦颓(tuí)垣(yuán),昔日之歌楼舞馆也;荒榛(zhēn)断梗,昔日之琼蕤(ruí)玉树也;露蛬(qióng)风蝉,昔日之凤笙龙笛也;鬼磷萤火,昔日之金釭(gāng)华烛也;秋荼(tú)春荠(jì),昔日之象白驼峰也;丹枫白荻(dí),昔日之蜀锦齐纨也。昔日之所无,今日有之不为过;昔日之所有,今日无之不为不足。是故一昼一夜,华开者谢;一秋一春,物故者新。激湍(tuān)之下,必有深潭;高丘之下,必有浚(jùn)谷。君侯亦知之矣,何以卜为?”

清 吴楚材 吴调侯《古文观止》评:

通篇只说得一个循环道理。吃紧唤醒东陵处,全在“何不思昔者”一句,以下总发明此意。世之人,类多时命之感,读此可以晓然矣。


刘基:1311年~1375年,字伯温,青田(今属浙江)人,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洪武三年(1370年),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次年赐归,刘基居乡隐形韬迹,只饮酒弈棋,口不言功,因左丞相胡惟庸诬陷而被夺禄,入京谢罪后,不久即逝世。刘基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尤以诗文见长。诗文古朴雄放,不乏抨击统治者腐朽、同情民间疾苦之作。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有《诚意伯文集》传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