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谢谢聆听”——兼说敬辞谦辞
今天参加一个层次蛮高的科研课题申报会。挺好一个会却生出小小不雅,多位报告者在PPT的终页,又用了“谢谢聆听”这个句式;睹此,心中好生不快。
2018年12月26日,我曾在微信公众号上发表《“谢谢聆听”是个善意的错误》(可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链接浏览),向这个相当普遍的语言错误开战,不少人看,不少人转,我也曾多次给身边犯这个错的同志们解释,算是尽了一点拨乱反正的心。
遗憾的是,认定这个词是个好词、雅词的人太多,我还是一次又一次地遇到同样的场景发生,且这次是多人犯错。为了维护汉语的纯洁性,我必须再次发声。请大家务必听我一句,读读这篇小文,切不要再犯这样的错。
且由此,我想到提高语言文学修养的现实性和重要性,其中有一点,便是应该明了汉语里的敬辞与谦辞之分。
汉文化博大精深,汉语言绚丽多彩。汉语不仅文字美、音韵美,而且温文厚重,端庄有礼。其中,敬辞与谦辞,是一朵奇葩。
何为敬辞?敬辞就是含恭敬口吻的用语,一般对人。做人要有礼貌,说话需得体,必用敬辞。
何为谦辞?谦辞是表示谦虚或谦恭的言辞,一般对己。做人要谦虚,说话要谦恭,必用谦辞。
敬辞的使用场合,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自己的行动涉及对方时,向对方示敬。如拜读、惠赠、惠允、敬候、恭候、叨扰、歉难等。
二是对方的行动涉及自己时,向对方示尊。如承蒙、借光、借重、劳步、留步、垂问、垂念、垂爱、光临、雅正、笑纳、赏脸等;包括聆听。
三是询问和对待对方,表达尊重。如恭请、贵干、贵庚、贵姓、贵恙、高寿、高论、高见、华诞、候教等。
四是尊称对方或颂扬对方。如大作、大名、华诞、贤兄、足下、令亲、令堂、令尊、令郎、令爱、名讳、海涵等;包括亲自。
谦辞也有许多,最家常、最口语化的如过奖、厚爱、见谅、不敢当等;在交往和书信中,常见常用的如:家父、家母、家兄、家姐,见教、赐教、内眷、舍间、舍下、舍亲、老朽、老身、愚见、拙著、拙作、敝人、敝姓、敝所、寒舍、谨悉、过誉、后学等等。
敬辞、谦辞不可乱用。而最显得没文化、甚至有冒犯意味的错误就是把敬辞指向自身,如犯错率甚高的“谢谢聆听”就是一个反面用例。
“聆听”一词中的“聆”字,是一个“耳”字旁的动词,右边的“令”既是声旁,也是形旁,为“吩咐”“命令”之义;合成为“聆”后,其义为“恭敬、虔诚地细听”。而组成“聆听”一词后,进一步强化了谦恭色彩,一般用于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等;在多数语境下,甚至可以自嘲为“拎起耳朵细听”,因是谦词,用于己身,这样说并不为过。如聆听教诲、聆听指示、聆听训诫、聆听报告等。有时,也可用于中性情境,如聆听心声、聆听天音等。
断不能让别人来“聆听”自己的报告和演讲!即使是“谢谢聆听”,也都显得无礼。一般来说,报告人、演讲人同听众是平等的关系,即便是布道传经送知,也要取交流、求教之姿态。而在领导人作报告、作指示时,更不会居高临下,置台下众人于俯首聆听之境,这是一种交际技能,也反映出基本的人文素养。
所以,很简单,任何情况下,都不要用“谢谢聆听”便是。除了“聆听”,还有一词的使用也需注意,就是“亲自”。与“聆听”相同,“亲自”也是一个敬辞,可以说“您亲自”,却不宜说“我亲自”。
在避免出现这些错误、捍卫汉文化纯洁性的共同努力中,媒体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遗憾的是,不少媒体不仅没有起到好作用,反而一再制作出错误的样板,成为人们效仿、以致谬种流传之源(如我这里贴的一张图片,像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这是很不应该的,希望能有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