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活慢活
这是大女青2019年第148(@365)篇原创
🐾
刷到美食家沈宏非一则微博:
上海冷面的三个小秘密:一,制面要先吹彻,再蒸透,如此方能得到身骨挺刮的“钢丝面”,有咬口,挂上浆也不会糊掉;其二,预制花生麻酱时,要加几滴高度白酒,这样才能把酱香充分激发出来;其三,面条一定要用电风扇吹凉。以上三条,“君东记”都完美做到了。唯一的小遗憾,是电风扇不对,如果改用老式的“华生牌”,面条里就会被吹进润滑机油的味道,百分百还原70年代的上海冷面风味。没有这盘“三丝电风扇冷面”的夏夜,最难将息!
这一段“唯一的小遗憾”生生让背上爬起一层鸡皮疙瘩。
不晓得是窗外下雨冻出来的,还是被这作到死的讲究给吓出来的。
肯定不是前者,开着暖气呢。
再然后看到下面评论,笑跌了:
错了错了,应该用湖南株洲湘江北岸种植的20亩湘妃竹制成的蒲扇扇风,竹龄在2年7个月又23天,多一天则风性偏燥,少一天则风性偏寒。第一扇要在下午15时13分,这是一天中阴阳交替的时间,风力维持在1级左右,首先用右手扇7下,再用左手扇8下,交替扇风……这样的冷面汇聚了长江的地力精髓,才有了灵魂
浇头必须在有冷气的小玻璃房子里由二只眼珠子纯白无黑的老阿姨操作,全程无多余的话,冷言冷语的,最后面挑在盘子里从窗口小洞口丢出来,这冷面才冷的彻底。
网友“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和专家“一本正经的专业到底”相比,前者更生动有趣。
作为一个自诩的吃货。拿中药当饭按顿吃的这阵子,有两个重要发现:
一是拓宽了美食领域。
从嗜好辛辣重口烧烤肉肉肉扩展到对主食蔬果清淡食系的关注了解,越不能大吃特吃,越津津有味看了不少美食书籍和纪录片,聊慰馋虫,并尝试用简单食材做简单味道的简单饭食。
下一小把挂面,碗底卧勺鸡油冻,面捞出后只放香菇肉酱、小葱花、淋些许头道鲜酱油,一点子糖和胡椒面,几片午餐肉切丝,再配些园子里新掐的嫩香芹脆。
面汤不另烧开,面捞完即把同从园子里摘来的豌豆尖洗净丢一把进去,融入汤里变碧绿,立刻和面汤一起盛出来。
一碗红绿鲜艳待拌的面。
一碗蒸腾着热气的豌豆尖清汤。
好吃得可以把每一颗辛刺的鲜葱、每一粒脆生的香芹、每一根嫩甜的豌豆尖以及酱里的碎肉末,统统打扫干净。
美食原有无数种口味、可能和模样,不固执不偏移不嗜念,快活也有无数种。
二是发现慢慢吃饭更容易有满足感。
半碗面下去只用了不到 5 分钟?
我是什么时候开始身上像绷了个弦,快手快脚利索高效的?
强令自己慢下来,后半碗慢慢吃,看着时间,想着用 20 分钟,吃会停会玩一会,还是 十几分钟就吃完了 。
回溯起来,启蒙老师该是美孚的上司 Thomas。从校园和电台的象牙塔出来的第一份工作。
湖南人,从西安调到疆负责,当年就把新疆业绩做到全国第三。
瘦削、儒雅、思维迅捷、行动力一流、以德服人;
跟着他一起,走路快,吃饭快。
他喜低头走路,边走边想事情,迅速的拉远我到百米之外,得小跑追他。
他喜边看笔记本电脑边吃饭,扒掉一盘饭了,合上电脑准备走人,我才刚吃了个尖。
我想,我对自己“快”的训练就是那个时候开始的。
这一练,哗啦啦好多个职场的岁月就在习惯的快节奏里高速地滑过去了。
没有最快,只有更快的节奏。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节奏。
如果职场是悬浮列车,在地面奔驰也誓要赶超飞机速度的话。
那么,职场外是南疆已经越少见的毛驴车,走在两边都是笔直白杨树的公路边儿,两耳不闻经过的各种汽车或路不远处的火车,在自己的节奏和世界里,晃晃荡荡,时光悠悠,慢活悠悠。
我这会子在毛驴车上,吃饭赶个啥子?
ฅ ฅ———————————— ฅ ฅ
楚:
现在知道了:
不管我职场内外;
不管你高考前后;
好好吃饭,慢慢吃饭,尊重喜爱每一种食材、味道,认真对待自己做的、或外食外卖的每一顿饭,都是日常必须。
它和在工作学习中应力求保证高效快速、雷厉风行、日益进步节节高,同等重要。
某种时候,好好地、慢慢地吃饭,胜过一切的重要。
最好让它们和谐相处,彼此平衡,同等重要。
而不要在“某种时候”分出伯仲。
越紧张,越辛苦,越要好好地、认真地、慢慢地吃饭。楚!
Don't Worry, Be Happy!妞
此致
Yours
桃妖大人
Shining monment 148 :
在下雨降温
热不起来的夏天
打开暖气
假装可以光脚光腿薄衫
过成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