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绍国:“梦里江南”二 | 小楼昨夜又东风 | 诗画美文
在我南漂之前,我的学校叫东风小学。那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学校,坐落在小桥、流水和人家旁。
桥是石桥。偶尔有石拱桥,更多的是一条长长的石板架在窄窄的护城河上。石板的缝隙里全是青青的苔,夏虫在里面不知日夜地鸣叫。
人走在上面的时候,脚踩石板发出的震动让虫儿们惊慌已至四处逃串。一只绿皮壁虎一时情急,一个纵身高台跳水跳入长满浮萍的河里,水面由于浮萍的挤压,丝毫看不见水纹的扩散,就像一块小石头砸进一团草丛一样。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水是护城河的水。看不见流动,除非在雨季。在江南,猛然间一夜的夏雨,让护城河里的水冲破浮萍的藩篱,满满的一河浑黄的水夹杂着树枝、落花和沿岸人家的落衣赶往远方的京杭大运河撒欢。它们经过石板桥的时候还不忘向石桥行注目礼,石桥则依依不舍地看着这一路大军渐行渐远。
人家是白墙黑瓦的民居。早年护城河两岸坐落着不少马头墙的木板楼,记得那条街叫做“衣裳街”。“衣裳街”的名字真好,不知为什么,特别是用家乡话叫她——“一嚷嘎”。
我流连衣裳街里的小馄饨、干挑面和粢米饭。粢米饭是江南人的一种早餐,用糯米蒸制而成,糯米里拌以猪油、香干、油渣、虾米、油条粒等。记得那家粢米饭早餐店开在学校旁的那座石桥的北堍,叫“郑驿粢米饭”,我每天早上经过那里,停下摩托车,老板便给我打包一块钱的饭团,味蕾的记忆告诉我,那是我舌尖上想要的味道。
图片/来自网络
学校就坐落在这样的石桥、流水和人家的背后。据说学校的地界原来是一座关帝庙,关老爷的坐像和他的青龙偃月刀早已寻而不见了,留下的是孩童郎朗的读书声和嬉戏声。
学校的教学楼建筑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在教学楼的西北角隐藏着一栋三层的青砖黑瓦小楼着实稀罕,据说是民国时期的建筑。小楼分三层,地下一层,地上两层,地下那层我从来没去过。外观呈长方形,中规中矩,绝对符合中式建筑的审美风格。
小楼分三间正房,大门两边各建两间房屋,墙壁上下两层对称着开四扇窗户,大门上方的第二层开三扇小窗,以求对应。在二楼楼顶的正中央再建一个小小的三角形的阁楼,像给整栋楼带了一顶帽子。小楼的砖是那种极薄极小的青砖,一块块绵着砌,远远看去,像恐龙的皮一样,走进一看,像蜜蜂的巢一样。
我在小楼里渡过了一年的光景。那年,我教一个六年级的班,上完课,我就到小楼东边的底层的房间里写作。我的桌子杵在几排红旗的背后,红旗后方的墙壁上挂着: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我是在大队部陈列室的窗户底下给自己找了一个零时的窝,我姑且可以在这里安静的写作和思考,在那些课余的时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