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南宋无良相 这位极品学弟位列宰相是秦桧顶头上司
诸位看官,一般民间评价宋朝的历史时,会得出【北宋无良将,南宋无良相】的结论,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凡事却没有那么绝对。
一般推翻一个结论,只需要举一个反例就行了。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位南宋的良相张浚。请大家注意这位张浚和所谓的宋中兴四将张俊并不是一个人。这个三点水的张浚虽然也参与抗金。但主要还是担仍文职。一贯主张坚决抗金。而那个张俊有抗金不利以及助力诬陷岳飞的两大人生污点。两人不可同日而语。这位张浚家世显赫,祖先最早能追述到张良,最直系的祖先则是唐朝名相张九龄之弟张九皋,史书记载其【四岁而孤,行直视端,无诳言,识者知为大器】
正是苦难磨练了他,使得他养成乐坚忍的性格,最终得以光大张家门楣。
最终寒门苦读的张浚不负众望,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年)年仅二十一岁的张钧中进士。这么年轻就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可见其才智非凡。之后张浚的仕途是一番风顺。然而好景不长,几年之后金军南下。攻破汴梁,两位皇帝被掳北上。史称靖康之耻,而朝中的一干大臣无非几个选择,一是选择仕金,这样名声太臭。第二选择拥立新君。然而靖康之乱后,大宋宗庙凋零,皇子不是被掳就是被杀。到哪去拥立新军呢。好在最终康王赵构顺利的逃到了南京应天府(不是今日的南京,而是今日的商丘)在一些从龙之臣的拥戴下称帝。由于康王是宋朝唯一逃出来徽宗皇子。所以他的正统性无可替代,康王在应天称帝后。许多大宋忠臣纷纷前去投奔新君。
然而当时的情形,新君哪有那么好找。金军一听当初的人质居然胆敢称帝,焉能不气。以至于放出了翻山寻海搜赵构的狠话。赵构自己这位皇帝,最开始的几年也是东躲西藏,好不狼狈。而要找寻他的大臣更是苦不堪言,一路上颠沛流离。所以南宋开国时期,对于前来投奔的旧臣确实不会仔细考察他们的政治背景,毕竟在那样的乱世,有一个人来拥立新君。就多一分势力,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会传出秦桧就是金国奸细的传言。然而仔细想想当时的政治背景,一个文官能有多大的力量。秦桧无非是自己一路上颠沛流离,也能理解皇帝被打怕的苦心情。在这样的同理心下,他的主张很容易就能让皇帝接受。最终才得以在官场上一手遮天的。
然而秦桧的官场之路并不是一番风顺,南下的从龙功臣又不止他一个。这其中学霸张浚由于南下时间早,受到重要,位列宰相。这康王当初刚在应天府称帝,张浚就得以顺利奔赴应天府。属于第二波从龙功臣,后来高宗一路逃,他也跟着一路逃。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再加上后来的苗刘兵变,杨幺起义。他都平叛有功,所以无论论功劳,论苦劳他都应该受到重用。而与之相比秦桧属于后来的从龙之臣,而且还有在金政权担仍伪职的黑历史。所以一开始秦桧虽然有所升迁,但是一直在张浚下面。
在秦桧心里,他还是很恨张浚的。这秦桧比张浚大七岁,而且秦桧还是张浚的学长,他是政和五年的进士,是张浚的学长。而今让一个毛头小子爬到自己头上了,心里自然不爽。最终这场学长学弟的官场斗,以秦桧的胜利而告终。不过宋朝好的一点是不杀士人,张浚被贬官零陵。相传张浚起程去零陵时,随身只带了几口破箱子,没想到却成了秦桧党羽打击他的借口。秦桧党羽诬告说那几口箱子里有张浚和旧部将领策划谋反的书信,经过苗刘兵变打击的宋高宗最忌讳这个,立刻派人赶去查抄,将那几口箱子贴上封条,带回了京城。
早朝时,宋高宗让人在朝堂上当众打开那几口箱子,却只看到了一些破旧衣服和书籍,虽然也有书信,但内容都是忧国爱君的话。宋高宗看见那些破旧衣服大感意外,想不到张浚身居高位多年,竟然如此清贫。很受感到于是下旨安抚张浚,并派人赏赐给他三百金。虽然宋高宗知道张浚不容易,然而当皇帝的也难呀。不管这秦桧是不是真心归顺自己。至少他这个当皇帝的被打怕了,想过几年安稳日子,明知道秦桧是小人,但是他就希望这个小人为自己遮风挡雨。所以秦桧这个求和宰相,反而能干的出奇的长。
然而这场学长对学弟的斗争,秦桧赢在了经验上,却输在了时间上。最终秦桧六十五岁去世。而张浚本来比秦桧小那么几岁,加上自己心态好。最终他失去的职称又变本加利的回来了。更重要的是,张浚损失的不过是一时的相位,嬴回的却是千古的美名,秦桧一时的权势升天,却换来了千古的骂名。可见做人不能太没底线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