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中的法理情--情篇
指的是感情,也就是要带着感情做事情,对别人态度要好,落实政策也讲人情,执法要人性化,政策无情人有情,“无情的政策需要有情的措施”。这个情的根基并不是我们通常意义所指的人情,情分,而是中国国情民意和文化传统,比如领导干部能不能收红包,我们从情的角度去看,党纪国法和传统文化习俗是不冲突的,只要能有底线,有原则。
我们已经初步把法、理、情简单的讲了下,但是,这三种并非是独立的概念,我们要运用辩证思维来看待三者,并把三者统一起来,政策无情人有情,比如说讲清退代课教师,这对代课教师是一件非常沉痛的事情。但是,“无情的政策需要有情的措施”,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清退的必要性,凡事都需要在规则的范围内运行;另一方面,要讲“人性化”,无论是否对“代转公”成功的代课教师,都要承认他们的地位,政府要对他们说声谢谢,这也正是温家宝说的“要让人民有尊严”的体现。所以,我们做人做事,守法是底线、讲理是规则、有情是人道。这其中的道道其实也是相当复杂的,比如
为了钻政策的空子,获取额外的利益,近年来假结婚、假离婚事件层出不穷。四川宜宾一男子为多拿拆迁费与妻子离婚、与丈母娘结婚,已经足够令人震撼了,现在居然有人为迁户口、办社保与自己的亲生父亲假结婚,真是没有最荒唐,只有更荒唐。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为了利益竟然突破了人伦道德的底线,让人瞠目结舌之。
但是,这不算荒唐,荒唐的是这件荒唐事并没有受到多少谴责,为什么呢?这里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许多网友以及媒体评论将同情心赋予了这对妇女,将矛头指向户籍制度,在他们看来,正是现行不合理的户籍制度酿造了父女结婚的人伦荒诞剧。同学们?不知道你们有何想法?是否能反驳这一论调呢?如果不能反驳,那么说明我前面没讲清楚。从理的角度去看,这样的论调固然会有些道理,但是我们不要忘了底线意识,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我们遵守法律和认同道德,无论情况如何,法律底线和伦理纲常是不能践踏的。
林丽此举虽有无奈之心,但世事无常,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友谊小船尚且说翻就翻,谁的生活中没有无奈之事?如果“无奈之下”就突破底线,这个社会难免成为唐吉诃德脑海中混乱的社会。制度固然影响着人性,但把所有道德、人性的沉沦都归咎于制度,未免失之偏颇。所以,目前一些制度和政策确有不尽合理之处,但这并不能成为父女结婚荒诞剧的遮羞布,守法守德是为人做事之底线。
再比如,近年来,因为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接连出台“禁令”,涉及真人秀、脱口秀、电视剧、电影等各类大众娱乐节目,被网络舆论戏称为“广电总急”。
如果这些批评指的是广电部门的管理手段失于简单生硬,倒是可以理解;如果指的是广电部门过度行使管理的权力,那就错了。作为广电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有责任对节目导向进行管理和引导,在节目内容出现违反国家法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相符合、不利于构建公序良俗的苗头时加以规范,是合法合理的。只不过在“下通知”“发禁令”之前缺少公开讨论和舆论铺垫,没有充分考虑到公众和行业的感受,每次都给人以突如其来的感觉,从而引发舆论诟病。这就是合理合法但不合情。
当然,我们看待社会问题也好,解决社会问题也好,都要有自己的情感,对于一些积极向上的事情,要态度鲜明的支持,对于一些明显负面的事情,要旗帜鲜明的反对,不要总是去辩证来辩证去的,辩证看待的目的,并非是你一定要得出一个辩证的结果,而是最终达到明辨是非的境界。我在辩证思维中讲过,要有阳光意识,比如下面这道题目,我看了好几个人的回答,其中居然很多人是在为企业辩护,认为企业发展不易的,更夸张的是,这样回答的同学里,女生还不在少数,女同胞们啊,女士优先,中国只有妇女权益保障法,没有男士权益保护法,你们连自己的利益都不维护,还指望谁去维护你们呢?
例题5:招聘方拒绝26岁的女研究生,理由是未婚不稳定,你怎么看?
从合法合理合情三个角度分析。合法性上看,用人不能有性别歧视,所以明显违法。“劳动法第二章第十二条 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在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合理性上看,和利益,稳定与否和是否已婚没有必然关系。合情性上看,体现了对女性的不公平,没有体现出泱泱大国的礼仪文化。虽然企业发展确实有困难,可以理解,但是不能建立违背法律的道德良知的基础上谋求发展。然后简单谈下措施,政府劳动部门加强对用人单位用工的监督惩罚,舆论扩大宣传,企业要具备更多的社会责任感。作为女性要维权意识。
例题6:土地征收过程中出现强制执行现象,并且执行人员拒绝采访,你怎样看待这种现象.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道路交通发展的需求,土地征收已经成为民生工程建设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但土地是老百姓赖以生存的基础,在征收过程中,充分考虑民情、依法征收,是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要求,对题目中所述的强制执行以及执行人员拒绝采访的问题,我认为应该全面分析,理性看待,合理解决。【是什么:提出问题】
第一,从合法性上看,对于强制执行问题。我认为强制执行是法律规定的手段之一,是执行机关按照法律判决,正确行使权力的手段,我们不能简单予以否定,要一分为二的去看:(合法性)
一是对于一些社会敏感问题,要人性化执行。比如土地征收就是一个典型,我们要充分考虑民意,做好征收的政策处理工作,妥善做好安置方案,而不能过分依赖强制执行,部分地区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单纯依靠法律手段,忽略了人性化执法的因素,导致民众和政府矛盾尖锐,这是得不偿失的做法,也是懒政行为的体现。(从反面)(合情性)
二是对于一些已经事先做足工作,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或者是一些当事人无理取闹、拒不配合执法的现象,为了推进工作,强制执行作为最后的手段,是不可缺少的。(从正面)
第二、对于执行人员拒绝采访的问题。也要一分为二的去看,执行者在执法过程中,依法保守工作机密,是工作纪律的要求,本身是遵守法规和工作纪律的体现。但是,媒体作为一种有力的监督手段,也作为引导社会舆论的主流载体,对于社会敏感问题的导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不能简单粗暴的对待,导致事情发展不受控制,最终印发舆论风暴,影响工作开展。
第三、对于上面两个问题。我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以人为本,做到人性化执法和严格执法相结合。法律是最低的道德,道德是最高的法律。我们要将管理和服务融合在一起,对待工作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事先做好充分的沟通协商,体现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只有协商未果的情况下,才能慎重采用强制执行的手段,推进工作进展,在执行过程中要注意以柔性执法为主,尽量减少对被强制执行者的财产损失,避免造成人身伤害,并在事后再次进行沟通说明,消除对立情绪,做到合法、合情、合理相结合,这样才能更好地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是正确对待媒体,主动引导社会舆论。面对媒体采访,不回绝,不躲避,加强与媒体的沟通联系,去除将媒体当做敌人的错误心理,借助媒体来宣传强制执行的合法性和必要性,通过媒体来监督自身,引导民众正确看待强制执行,避免因有强制二字就置于口诛笔伐之境地。
我相信通过政府主动作为,有效作为,强制执行会被民众理解,媒体舆论会采取正确的舆论导向,我今后也会在工作中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加强宣传工作,为群众服务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结合自身)
例题7:中办、国办明文要求领导干部禁烟,及要求公共场所全面禁烟,你怎么看?
这道题目的常规答法:先简要概括活动的重要性、表态,然后阐述活动的原因,比如领导干部要树立榜样,公共场所禁烟是人类文明的需要等。然后说影响,一是禁言有利于健康,二是有利于社会文明的进步;三是有利于领导干部形象的提升,防止一些腐败现象发生。最后说下措施,关键是政府监督,媒体曝光,领导干部做好表率等。
我们来尝试下,运用今天的知识,是否能够另辟蹊径,给出一个新的回答套路呢。
第一规则意识上来说。用文件的方式,推动领导干部禁烟,及要求公共场所全面禁烟,其根本原因在于,道德缺乏强制约束力,虽然大家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出于长期以来的习惯,大家碍于人情面子,难以真正实现禁烟。而禁止领导干部在公共场所吸烟,体现了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带头禁烟具有良好的带动示范作用,体现了社会管理者对规章制度的敬畏与遵守,维护了诚实守信的政府形象,也是对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实践。
第二,从人性化的角度来说,要求公共场所全面禁烟,是许多群众的呼声,但是一直以来难以实现,中办、国办发文推动禁烟,戒除的是生活陋习,体现的是政风对民风的引领,对于绝大多数群众的诉求的回应。禁烟条例的出台,一方面可以保障他人的健康权,让更多的人不再吸二手烟,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社会文明的进步,公民素质的提高。
第三,对策: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督,落实规定,违者严惩;社会和媒体要加强曝光,领导干部要做好表率。当然,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最重要还是群众规则意识的养成,只要把公众场合禁止吸烟作为一种公序良俗,自觉做到外化于形,内化于心,人人遵守,必然能还公共场所一个美丽干净的环境。
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例题8:报道说一些蓝领例如拉面工、快递员等工资比白领高,对于这个现象你怎么看?
这个题目的通常答法是先定性,认为这种事情是正常的。然后分析原因,比如主观上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客观上的高校扩招造成白领岗位竞争激烈,许多人的价值观不正确之类的。同时说明下对于人才观问题,最后提出正确的人才观。
其实,按照今天我们讲的情理法,我们也可以改变下思路。
参考答案:
第一,从合理性上看。从蓝领的角度出发,一份耕耘一分收获,许多蓝领付出的汗水和时间,远远超过所谓白领,按照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他们月薪过万,也是可以理解的;从白领的角度出发,由于高校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激增,加之岗位有限,竞争激烈,工资自然高不到哪里去。
第二,从合情性上来看,蓝领工资超过白领,成为人们关注的现象,这本身就是一种对于工种的歧视。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在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体力劳动者依靠技术和劳力获取报酬,在某种程度上,比有些白领更加重要,然后我们许多人由于错误的择业观,认为蓝领低人一筹,所以除了坐办公室,干其他工作觉得很是屈才。中国工人,曾经走上时代杂志的封面,但是他们却缺乏一种社会认同感。
第三,我们应该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人才观。不管蓝领白领,都是社会工作者,都有人才,也都有庸才。政府要做好理念倡导,引导大众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就业观;媒体要做好正面宣传报道,正如: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广大青少年更要树立起正确的择业观,360行,行行出状元,平凡的岗位,也能做出不平凡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