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通俗故事 萧何
陈胜起兵反秦后,刘邦等人也纷纷响应。
沛县的县令也打算响应陈胜,这时,县里的官吏萧何、曹参劝县令多聚集在外逃亡的人,这样才能让百姓听从命令。于是县令派樊哙出去寻找,结果找来了刘邦。
县令见刘邦等人要来,又怕控制不住,就关上了城门,并想杀了萧何、曹参。两人只好越城去投刘邦。刘邦向城内射入书信,说明厉害关系。城内的百姓见了刘邦的书信,一起杀了县令,把刘邦迎入城内。
刘邦攻入咸阳,众将都去抢夺金银财物,只有萧何自己去了秦丞相府,搜集到地图和户籍,刘邦才因此知道了天下的地势、人口、财力分布情况。
项羽把刘邦封在汉中,刘邦大怒,想要与项羽交战。萧何劝阻说:“在汉中虽然不好,但也比死好啊。”刘邦问:“怎么就会死呢?”萧何说:“现在我们实力不如项羽,与之交战,必死无疑。暂时忍让一下,然后取得大业,是商汤王和周武王所为。大王不如在汉中养精蓄锐,徐徐进取,就能够取得天下啊。”刘邦同意了萧何的建议,并让萧何做了丞相。
韩信投奔刘邦之后,一直没得到重用。韩信和萧何谈了几次,萧何认为韩信是奇才。等了一段时间,韩信认为萧何已经去和刘邦汇报了,刘邦却还没有动静,就偷偷离开了汉营。萧何听说之后,没来得及告诉别人,就独自去追赶韩信。
这时,正赶上很多将士离开汉营,于是有人告诉刘邦,说萧何也跑了。刘邦失去了这样得力的帮手,不禁大怒。
过了几天,萧何回来见刘邦。刘邦喜怒交加,斥责萧何为什么逃跑。萧何说自己是去追韩信了。刘邦又怒斥萧何,将领跑了很多你都不追,却去追韩信,这明显是在说谎。萧何说,那些将领都容易得到,但韩信是独一无二的。大王如果不思进取就罢了,如果想夺取天下,除了韩信谁也做不到。如果您不用韩信,他还会逃走的。
刘邦说,既然你这么说,我要任命他为将。萧何说任命为将,他还是会走的。刘邦说那把他找来,我要任命他为大将。萧何说您这么随便地把他找来任命,所以他才会离开。如果您真想任命他,就得郑重其事。
于是刘邦正式拜韩信为大将,按照韩信的计划布置军队,派萧何管理后方的粮食,供给前线。
后来,刘邦派萧何在后方服侍太子,并制定了法律,建立了宗庙、宫室和各级管理机构。遇到事情来不及上奏刘邦的,萧何就视情况处理,等见到刘邦时再汇报。萧何统计人口、运送粮食、征派士兵,从未影响过前线作战。
刘邦夺取天下后,开始论功行赏。萧何得到的最多。其他功臣都说,我们身经百战,而萧何没有从军,只是写文章发建议,怎么能排在我们上面呢?刘邦说:“大家熟悉打猎吧?追杀兽兔是猎犬,而指出野兽方向的是人。这就是你们功劳的不同。”大家听了就不敢再反驳了。
等到排十八个功臣位次的时候,大家都认为曹参应该排在第一。这时鄂千秋说,大家错了,曹参的功劳是一时的。皇上和项羽相战五年,屡次遇险,而萧何的军粮却始终不断,我们的前沿阵地屡次失守,但萧何却能保全汉中作为后盾,这是万世之功啊,所以,萧何应该排第一,曹参第二。
刘邦听了,说:“好!”于是赐予萧何可以佩剑着履上殿、不必朝拜的资格,并称“正是因为鄂千秋的解说,才让萧何的功绩更明确”,也厚赏了鄂千秋。萧何的儿子等人也得到了封赏。
后来,萧何把未央宫修建得十分壮丽,刘邦见了十分生气,萧何解释说,这样可以壮大您的声威,也让后世无法超越。刘邦听了,才高兴起来。
刘邦出征陈豨时,韩信想要谋反,被吕后得知。吕后想召韩信前来,又怕韩信不来,就找萧何商量,谎称陈豨已被杀死,群臣都来祝贺。萧何又告诉韩信:“虽然您有病在身,也最好来祝贺一下。”韩信到了之后,被吕后捉拿杀死。
刘邦的上林苑有很多空地,萧何见长安的百姓耕地很少,就建议让百姓在上林苑里种地。刘邦大怒,说萧何一定是受了商人的贿赂才这样说的,就把萧何抓了起来。有个尉官就问刘邦,这是为什么啊。刘邦说,听说李斯是把好事归功于皇帝,把坏事引咎给自己,而相国萧何收了贿赂,却向百姓献媚。尉官说,这是相国的职责啊,再说相国曾经独自管理汉中,那岂不比现在的贿赂分量更大,再说,秦二世正因为听不到自己的缺点才亡国,李斯的做法怎么可以算是正确的呢?
刘邦听了很不高兴,但还是放了萧何。萧何已经年老,平时十分谦恭谨慎,这时赤足进来谢罪。刘邦说:“您不要这样,是我的错,我之所以把您抓起来,是想让百姓知道我的错误啊。”
刘邦病重时,吕后问,萧何之后,谁接任他做相国呢。刘邦说,曹参可以。
汉惠帝继位后,萧何病重,汉惠帝前去探视,问谁可以接任相国职务。萧何说,最了解下属的,应该是皇上啊。汉惠帝问,曹参行吗。萧何说,您选得很准,臣没有遗憾了。
萧何死后,给儿女留下的田宅,都在穷僻之处,房屋也规模简单。萧何曾经说,如果后代有贤德,就会学我的俭朴,如果没有贤德,这些简陋的田宅也不会有人来抢。
曹参听说萧何去世,就告诉家人准备行装,准备赴任。不久,使者果然来通知上任。
曹参做小官的时候,跟萧何关系很好,后来两人稍微有点矛盾,但最后萧何还是推荐曹参接任。
曹参接任后,对萧何制定的政令丝毫不予修改,选官也选老实忠厚的,而把巧言令色、注重声名的一律辞去。自己平时只是喝酒,大臣见状、有来进言的,曹参都劝其一起喝酒,有的大臣仍要进言,曹参继续让其喝酒,最后喝醉离去也无暇开口。即使见大臣有小错误,也不予追究,使得府中始终无事可做。
汉惠帝见曹参这样,就对曹参的儿子曹窋说,这是欺负我年轻吗?让曹窋回去问曹参。曹参见曹窋问自己,大怒,将曹窋鞭打二百,说,天下大事,轮不到你来参与!
上朝时,汉惠帝责怪曹参说,是我让曹窋去问的。曹参摘下帽子谢罪说,请问您是否比先帝圣明,汉惠帝说不能比。曹参又问,您看我是否比萧何更有能力,汉惠帝说似乎不如。曹参说,您说得对,先帝与萧何平定了天下,制定了法令,您和臣照着做,不是也可以吗。汉惠帝说,是啊!
曹参就这样做了三年相国,百姓认为他这样做事清静,百姓也安心,就做了歌谣称赞曹参的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