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么佳丽:硕士研究生调剂缘何“匹配难”?
近些年来,我国考研人数屡创新高。从2018年的238万到2019年的290万再到2020年的341万,[1]考研人数一路攀升,但研究生录取率却一直低于30%。在几百万考研大军中由于各个院校各专业报考人数的不均衡,会产生相应的冷门院校/专业以及热门院校/专业。部分报考热门院校/专业的考生即使达到高校复试分数线但并未被一志愿录取,而将目标转向其他生源不足的院校和专业。这类考生被称为调剂生。
目前我国高校硕士研究生生源主要由三部分构成:推免生、一志愿考生和调剂考生。调剂的影响很广,每年调剂考生的数量可以占到考研总考生人数的1/4到1/3。[2]调剂已经成为研究生招生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一环。研究生调剂的过程是考生与高校双方相互选择的过程,符合双边匹配理论中一对多的匹配模型。因此,本文以硕士研究生调剂为研究对象,从双边匹配的视角出发,分析调剂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合理规避,促进调剂过程高效优质发展。
一、研究生调剂属于难度最大的“多对多匹配”
研究生调剂是指第一志愿没有被招生单位录取的上线考生,均可参加网上调剂的这一制度。研究生调剂要求所有需要调剂的考生必须通过网上填报调剂志愿。研究生调剂与我们熟知的高考调剂有明显的区别。研究生调剂更多地依靠考生自身的信息收集能力与自主选择,对调剂系统的依赖性较小。考研志愿是考生在报名时填报的,且只有一个志愿。在考研分数出来后,考生才能判断自己是否需要调剂;高校会在分数线出来后,查看一志愿上线人数是否充足,如存在缺额便会发布调剂信息招收二志愿考生。需要调剂的考生,则需要收集调剂信息,在系统中填报,根据要求到调剂院校参加复试。
双边匹配的概念,最早是由Roth(1985)总结提出,“双边”强调市场中的参与者属于两个不相交的集合,“匹配”强调了市场交换的双边性质,双方都具有稳定性偏好。双边匹配理论,就是以双边匹配为研究对象,研究具有稳定偏好的不相交的双方的匹配过程。双边匹配通常按照其双边匹配对象的数目,分为一对一匹配、一对多匹配、多对多匹配。其中,一对多(1:n)匹配是指匹配双方一方是个体,另一方是组织(招收多个个体)的匹配。如雇员雇主匹配,最后结果每个雇主招到多个雇员,而每个雇员只匹配到一个雇主。其他的例子还有学校-学生匹配。
二、命题评分复试录取等环节的差异性加剧“匹配难”
首先,研究生考试并非全国统一命题,试卷内容评判标准存在差异。部分地区存在压分现象。因此,以全国统一分数线作为考生是否具有调剂资格的标准缺乏公平性。
其次,虽然2019年3月4日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的通知》,通知写到:“调剂工作是硕士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满足考生志愿选择、保障考生权益的重要渠道。招生单位要规范调剂工作程序,提升服务质量,确保择优选拔。招生单位接收调剂考生必须通过'全国统一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进行。”[3]但在全国研究生调剂系统开放前,部分高校会提前发布消息招收调剂生并提前组织复试。复试结果出炉后,考生只需在系统上填报信息即可完成调剂。但系统正式开放后,复试成功的调剂生可能会放弃录取资格,导致高校名额浪费。
最后,部分高校为了录取更多高质量生源,安排一志愿考生与调剂考生一起复试,侵占本来属于一志愿考生的录取名额,造成不公平现象的出现。
三、高校和考生互做“备胎”的博弈加剧“匹配难”
在研究生调剂过程中,无论是接收调剂的高校还是参加调剂的考生,其在调剂过程中所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都是相当的多,一些现象的存在易导致学生与高校蒙受不必要的损失。
目前我国研究生复试大多采用差额复试的方法,这就注定调剂考生会尽最大可能调剂多所院校为自己提供保障。而高校也为了尽可能多地招收优质生源,拥有更多地选择权,在调剂生电话咨询时鼓励考生都来参加复试。考生有多所院校选择,学校有大把考生资源,但高校的招生录取名额是相对固定的,学生也只能做出一次选择。这就导致考生和学校双方互做备胎,出现“脚踩两只船”、“另觅高枝”等现象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即浪费了考生的时间精力又加大了学校的招生成本,造成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四、信息不对称的风险决策加剧“匹配难”
首先是招生单位能在“研招网”公布的调剂信息通常只有调剂名额、调剂要求等部分信息,无法将所需准备的材料等具体细节全部公布。这时往往需要考生进行电话询问;其次是部分招生单位负责调剂的工作人员在接听考生电话询问时由于调剂工作量繁重导致解释不清、缺乏耐心的状况出现,使得考生难以获取详尽的相关信息,双方信息不对称加剧;最后考生通过“研招网”申请的调剂志愿并不是严格伴随招生单位调剂信息的公布时间,而是每项志愿锁定48 小时后方能解锁更换,因此考生为保证自己被所偏好的招生单位最大可能录取,必然不会于同一时间将两个志愿全部使用,即两个志愿之间存在不等的时间差,加大了考生策略申报的可能[4]。这些问题的出现直接导致许多考生与自己偏好靠前的招生单位擦肩而过。
总之, 研究生招生工作是个系统工程, 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起始工作。研究生调剂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目前还存在规范性不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考生积极配合, 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建立行之有效的协调机制, 促进调剂的有序流动, 保障考生权利提高高校生源质量。
[1]中国教育在线https://www.eol.cn/e_ky/zt/common/bmrs/
[2] 2019考研调剂人数超100万!考研越来越难?网友:都怨985名校!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0078576831057943&wfr=spider&for=pc
[3]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的通知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5/moe_778/s3261/201904/t20190412_377699.html
[4]秦放鸣,焦音学.双边匹配理论下我国研究生调剂体系的最优性研究[J].学术论坛,2016,39(08):166-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