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器供热设计技术总结

一、散热器设计

1.1系统水温、压力、管材的选择

1.1.1  5.3.1 散热器供暖系统应采用热水作为热媒;散热器集中供暖系统宜按75℃/50℃连续供暖进行设计,且供水温度不宜大于85℃,供回水温差不宜小于20℃。

1.1.2 采暖系统最低点的工作压力 ,应根据散热器的承压能力、管材及管件的特性 、提高工作压力的成本等因素经综合考虑后确定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建筑物的采暖系统 ,高度超过 50m时 ,宜竖向分区设置 ;

2 采用金属管道的散热器采暖系统 ,工作压力不应大于 1.0MPa;

3 采用热塑性塑料管道的散热器采暖系统 ,工作压力不宜大于 0.6MPa;

4 低温地面辐射采暖系统的工作压力 ,不应大于 0.8Mh。

1.1.3  2.5.11建筑物内的供回水干管及共用立管 ,应采用热镀锌钢管 (丝 扣连接)或焊接钢管 (焊接连接)。

2.5.12 室内连接散热器的明装供、回水支管,宜采用金属管道 (镀锌钢管)、 铝合金内衬聚丁烯(PB)或铝合金内衬耐热聚乙烯 (PE-RT)的管道。

1.2敷设要求:

1.2.1热水采暖系统水平管道的敷设 ,应保持一定的坡度i,不同管道的坡度及坡向宜符合下列规定:

1 供 、回水水平干管的坡度 ,宜采用i=0.OO3,不应小于 0.OO2;坡向应有利于空气排放和管道泄水 ;

2 与采暖立管连接的散热器供水支管 ,i ≥0.01(坡向散热器);

3 与采暖立管连接的散热器回水支管 ,i≥ 0.01(坡向立管);

4 当受条件限制 ,供回水干管 (含单管水平串联的散热器连接管)无法保持必要的坡度时,允许局部无坡度敷设 ,但该管道内的水流速度不得小于0.25m/s,对于汽水逆向流动的蒸汽管,坡度不得小于0.005。

1.3水系统设计

1.3.1  5.3.2 居住建筑室内供暖系统的制式宜采用垂直双管系统或共用立管的分户独立循环双管系统,也可采用垂直单管跨越式系统;公共建筑供暖系统宜采用双管系统,也可采用单管跨越式系统。

1.3.2   2.5.9 室内的热水采暖系统 ,应优先采用共用立管的分户独立系统型式 ,干管环路布置应均匀 ,各组共用立管的负荷宜相近 ,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共用立管宜采用双管下供下回式系统 ;

2 共用立管的顶部应设置 自动排气阀;

3 共用立管应敷设于管井内,管井应邻近楼梯间或户外公共空间;各户的入 口装置应设置于管井内,分集水器宜设置于户内;

4每组共用立管连接的用户数不应过多 ,一般不宜超过们户 ,每层连接的户数不宜多于 3户 ;多于3户 时,管井内宜分层设置分、集水器 ,使人户管通过分 、集水器进行转接 ;

5 连接 2层及 2层 以上的各层支干管和立管管径 ,不应小于入户管管径 ;

6 并联于共用立管上的各户 ,宜采用相同的系统形式 ;

7 采暖系统应进行严格的水力平衡计算 ,并宜符合下列要求:

1)室内共用立管的比摩阻保持为30~60Pa/m;

2)户内系统的计算压力损失 (包括调节阀、户用热量表)不大于 30kh。

1.3.35.  3.4 垂直单管跨越式系统的楼层层数不宜超过6层,水平单管跨越式系统的散热器组数不宜超过6组。

1.4管径选择及阀门设置

1.4.1  2.4.7 采暖系统中供水干管末端和回水干管始端的管道直径,不宜小于DN20。供回水立管及水平串联管的管径 ,不宜大于DN25。

1.4.2  2.4.8 热水采暖系统中的最高点及有可能积聚空气的部位 ,应设置自动排气 阀或集气罐。空气的排除,应符合以下规定:

1 上供下回采暖系统:系统中的空气应通过设置在供水干管末端的自动排气 阀或集气罐集中排除;每组散热器上可不设手动放气阀;

2 下供下回采暖系统:系统中的空气应通过设置在供回水立管顶部的自动排气阀或集气罐集中排除,或在顶层的散热器上设置手动或自动排气阀;

3 水平双管或水平单管串联采暖系统 :每组散热器上应设置自动或手动排气阀;

4 排气阀应优先选用阀体下部带阻断阀的铜制立式自动排气阀,这时水管与排气阀之间的连接管上,可不装设供维修时应用的关闭阀。自动排气阀的口径 ,一般可采用DN15mm,系统较大时,宜采用DN20mm。

1.4.3  2.4.9 热水采暖系统中的最低点及有可能积水的部位 ,应设置排污泄水装置 ;泄水管 (附间阀或球阀)的直径 ,应保持DN≥20mm。

1.5控制系统设计

1.5.1  5.10.4 新建和改扩建散热器室内供暖系统,应设置散热器恒温控制阀或其他自动温度控制阀进行室温调控。散热器恒温控制阀的选用和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室内供暖系统为垂直或水平双管系统时,应在每组散热器的供水支管上安装高阻恒温控制阀;超过5层的垂直双管系统宜采用有预设阻力调节功能的恒温控制阀;       2 单管跨越式系统应采用低阻力两通恒温控制阀或三通恒温控制阀;       3 当散热器有罩时,应采用温包外置式恒温控制阀;       4 恒温控制阀应具有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和质量检测部门出具的性能测试报告,其调节性能等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散热器恒温控制阀》JG/T 195的有关要求。

1.6建筑结构提资及总结

1.6.1结构降板50mm

1.6.2高低分区立管,低区立管在管道井内部,高区立管在管道井外部

1.6.3管道保温厚度参考民规附录K

1.6.4柔性套管与刚性套管的选择(大小大于管道保温后管径2号)

柔性防水套管用在上下会发生沉降或震动的地方(管道从地下室外墙进入地下室、水泵房水泵给水管穿泵房剪力墙)

刚性套管用在地下室内部的穿剪力墙

密闭套管用在人防与非人防剪力墙

1.6.5 热力管网道与建筑物或其他管线的间距,详见CJJ 34-2010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8.2.11

1.6.6管道井内立管布置

参考文献:

1、2009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带目录

2、JGJ 142-2012 辐射供暖供冷技术规程

3、2017年注册暖通考试复习教材校对版

(0)

相关推荐

  • 热力供暖科普小知识

    热力供暖科普小知识

  • 采暖工程安装造价计算方法!

    采暖工程切记是两根管,一根供水管,一根回水管,计算管道.穿楼板套管等都是两个. 一般采用焊接钢管,管径大于32的采用焊接连接,小于等于32的采用螺纹连接. 1.采暖工程分地热采暖和散热器采暖,一般采暖 ...

  • 如何诊断热网系统的泄漏故障?

    热网系统泄漏诊断 在系统正常运行状态下,系统允许泄漏量即系统允许补水量应超过总循环水量的百分之二,否则视为系统泄漏故障. 系统是否存在泄漏故障以及故障地点的判断,应根据下列现象进行综合分析: 1. 统 ...

  • 管道支吊架设计技术要点分析总结

    来源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01 管道支吊架的位置如何确定? 1)应满足管道最大允许跨度的要求:一般来说,可查各类手册.标准上采用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计算出来的跨距表并适当缩减,且需特别注意控制弯头 ...

  • 2020年度进展39: 桥梁设计技术(7)——斜拉桥

    PART-1 前言 斜拉桥是组合受力体系桥梁的典型代表,中国是世界上斜拉桥建成数量最多的国家.2020年国内建成通车了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南京江心洲长江大桥(南京长江五桥).平潭海峡公铁大桥.芜湖长江 ...

  • 【揭秘】翻转教练学什么:PECA设计技术之大使式分享,教你学!

    4月23-24日,第610期AACTP国际认证翻转教练特训营(FCC)在北京举办.在2天1夜的时间里,翻转教练课程学员在AACTP翻转教练导师 杨迎的引导下,从基础理念.教学演示.现场实操.模拟实战等 ...

  • 直接供热与间接供热综合技术经济指标可行性分析报告

    前   言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为了合理利用能源和节约能源,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和建设部联合发文([2014]2542号),印发<关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

  • 2020年度进展38: 桥梁设计技术(6)——组合结构桥梁

    PART-1 前言 桥梁结构的主要建造材料为钢材与混凝土,两种材料各有优势和缺点:混凝土材料耐久性好.维护少.价格低,但自重大.抗拉强度低.损坏难于修复:钢材强度高.可塑性好,便于连接,但价格高.容易 ...

  • 2020年度进展36: 桥梁设计技术(4):国内桥梁——悬索桥

    PART-1 前言 2020年国内建成了赤水河红军大桥.五峰山长江大桥.凤雏大桥.金安金沙江大桥.宜都长江大桥.太洪长江大桥.棋盘洲长江公路大桥(也称黄石三桥).峰林特大桥等多座悬索桥.其中,棋盘洲长 ...

  • 2020年度进展37: 桥梁设计技术(5):国内桥梁——梁桥

    PART-1 前言 梁桥是一种非常成熟的桥型,被大量应用在实际工程中,梁桥适用范围广,经济效益高.2020年,我国陆续建成了一大批优秀梁桥工程,见表1.1,同时,还有许多新的梁桥工程也在2021年相继 ...

  • 2020年度进展35:桥梁设计技术(3)——国内桥梁 拱桥

    PART-1 前言 查阅了大量文献,许多桥梁均没有相关资料.通过网络搜索.咨询一些设计单位技术负责人.参加技术交流会等方式收集了2020年通车的拱桥资料,受获取途径限制,必然使收集到的拱桥数量有限.资 ...

  • 2020年度进展34:桥梁设计技术(2)——国外桥梁

    PART-1 前言 国外在2020年新建的桥梁,数量有限,规模和跨度上也难以与位于世界前列者相提并论.不过,这些桥梁在结构形式.高新技术应用.新材料研发.美学处理.环境保护等方面各有一些特色,值得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