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客是我们找回附近的一种方式 | 席地而坐 Vol.5

你是忠实的播客听众吗?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听播客,又是因为什么养成了习惯?本期节目,「席地而坐」的几位主创分享了自己关于制作和收听播客的看法与感受,聊到了播客作为声音与文字 、影像等其他媒介的区别,以及播客作为声音创作的一种与其他声音媒体的异同。此外,还聊到了最近在简中互联网昙花一现的、谐称「聊斋」的某APP。

在类似「聊斋」的声音广场之前有播客,在播客之前又有电台。从电台到聊斋,声音媒介的变迁是一个不断下沉的过程吗?而声音广场的出现能意味着单一话语权的消解吗 ?相对文字,声音是我们构建「附近」的 更好方式吗?在本期节目,你将听到关于上述问题的种种探讨 。

【本期主持】

小马神棍、民科

席地而坐的害群之马

【本期主播】

宗城人类观察员

小说写作者

一静白日梦想家

席地而坐的幕后幽灵

海涛留日学子

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在读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跳转至小宇宙播客界面

  • 01:47 宗城:我们想做播客的几个原因
  • 06:06 一静:播客是一个对听众来说更自主的媒介
  • 07:35 海涛:想通过播客跳出范式化的表达与创作
  • 10:49 播客能让我们找回「附近」的感觉
  • 14:39 (简体)中文播客目前仍然偏小众、精英
  • 18:38 过载的信息需要人工消化才能吸收,播客也不例外
  • 24:17 声音和文字两种媒介各有其局限
  • 27:21 「记录」本身就是种价值
  • 31:33 有些小众作物可能是由于内容题材本身的小众,而非载体
  • 32:47 CH是款特殊的高门槛媒介,但未来能否移植和下沉有待商榷
  • 38:00 对于声音创作者 ,CH很难有内容沉淀
  • 45:07 播客、声音广场等是传统广播电台的变体和革新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对本期话题/本栏目/主播本人的想法或问题,我们或在下一期进行回应。




感谢收听。如果喜欢我们的节目,可以在小宇宙、网易云、喜马拉雅搜索“席地而坐”,订阅我们;也可以在豆瓣、微博等平台关注宗城的同名账号;还可以在公众号关注「宗城的小黑屋」并留意我们的推送,以及通过推文下方的赞赏码或支付宝(1620067734@qq.com,蔡宗城)给我们打赏,打赏费用将用于支持团队小伙伴的劳动。合作请联系1620067734@qq.com。

后期剪辑|Xiao琦   页面文案|黄诗狼   视觉设计|野生朵

READ MORE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