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摩《绝观论•无得无妄分第十三》探玄

【原典】

问曰:“今言凡有所得、圣无所得,然得与不得有何异?” 答曰:“凡有所得,即有虚妄;圣无所得,即无虚妄。有虚妄故,即论同与不同;无虚妄故,即无异无不异。”

【探玄】

曹山禅师因僧问:“学人抱璞投师,请师雕琢。” 师曰:“不雕琢。”曰:“为甚不雕琢?” 师曰:“曹山好手。”

笑翁堪禅师颂曰:

“抱璞投师来意浓,一条狭路忽相逢。

谁知妙手不雕琢,分破华山千万重。”

今慧中有颂一首亦云如下:

手是清凉手,乾坤雕已透。

再琢非曹山,必遭狮子吼……

一、问曰:“今言凡有所得、圣无所得,

今言凡夫人,有所得于心。

莫若明真相,彻知了幻尘~

今天《绝观论》讲到这里,就是要让禅行者和修道人彻底明白凡夫之人都是颠倒梦想心有所得的人,必然是贪心不止,攀缘心重。

圣人无心、绝观,自然无所得。圣人者:随缘成事,无心立功而立功至大;随问即答,无心立言而立言至久;随缘成德,无心立德而立德至满。

二、然得与不得有何异?”

在大道一如体玄境界上,当然,得与不得是不二门。得也是道,不得也是道。宇宙人生大道实相,无所谓得与不得。

在人心上来论,则得与不得是两种状态之因缘果报也,了了分明。一者,有得之心,必有其失。因为一切都是自心自性本具,一切万象森罗都是本体,“乾坤无二我,天地本一人”,都已经是此心的了,何须起心动念再辛辛苦苦去得?有得有求之心,不合乎道理,故是妄想尘劳的根本,小乘教,让人必须拔出此愚钝之根。大乘知此心可转,故一悟便了,妄想不断而断矣。二者,不得之心,是合道之理,心安理得,真实不虚,踏实一生,才是真实利益。

三、 答曰:“凡有所得,即有虚妄;

气努劲使,都是后天造作,不能长久。《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建立正见,就是知晓莫要依靠有为法,要依靠大道本源。圣人无心,是明白了不得之得,才是真得。无得无不得矣!所以,身心灵,要放松,卸掉后天生起来的一切把捉之拙力,用真心调身心灵,达于无心之旨,则契合大道虚无,生命回归自性平和,才是长生久视之道。虽然这么说,但是,长生久视之道不是求来和修来的,是不修之修,不求之求,是“无心插柳柳成荫”而已。听到这些话也活不了,何以故?里面包含因果之果,听者还会莫名其妙想这个果报,所以,做不到无心也。无心之旨,非圣人不能承认和担当也。禅师破迷开悟,是参破了无迷无悟,这个境界是懂不懂吗?善知识,汝今此理能参究明白,才是达摩禅真正弟子矣。

四、圣无所得,即无虚妄。

傅大士儒释道修心养性之功夫深厚无比,留下传法偈云:

“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

能为万物主,不逐四时凋。”

放下一切妄想,就是修法。妄想就是清净,则为祖师禅之旨。

吾今探秘达摩禅,也要看开虚妄缘。

无所得中中道宗,非无非有自周圆。

五、有虚妄故,即论同与不同;

我们冒险分辨虚妄人生,得与不得,同于不同,都是戏论。戏论也论,恐怕禅行者和修道人,落入二法之门,跌落两边之见,故要强说真实之旨也。

若说到家的话:则是言同,必须全同;若言不同,必须全不同。这样思议,还是般若总相之语,是智慧具足之言也。若留有余地,则把同于不同,当成二元对立的道理,则是愚者邪见,不是禅宗根器也。故有偈为证:

同不同可论,破立不同时。

随缘说即了,不执即菩提。

六、无虚妄故,即无异无不异。”

为什么《绝观论》给出一句:“无虚妄故”的圣言量呢?因为,内心悟道,自信具足不在话下,敢言而言不乖,敢想而想不异,都是真如法身之体用双彰,不二法门之展演也。

曹山禅师因僧问:“家贫遭劫时如何?” 师曰:“不能尽底去。” 曰:“为什么不能尽底去?”师曰:“贼是家亲。”

对此公案,有卍庵颜禅师颂曰:

六门晓夜任开张,家贼难防事可伤。

识得家亲恩爱断,更无一物献尊堂。

虚妄也就是不妄想,因其不实,故不存在。人,尽可以虚妄,何以故?虚妄不真,是假的,随他去,即是解脱,就是清净圆明体相应了也。虚妄即是有为法自生自灭,何劳迷者起心动念去添乱呢?故云:

无虚妄故,得无所得。

任由去得,全是造作。

故知:“无异无不异”,这就是《金刚经》所言:“圣人以无为法而有差别。”禅宗到了五祖弘忍大师手里,就开始以《金刚经》印心了。差别的根基,就是无差别,是无心,反正无心无得,看出来皆是:从虚妄道体,到虚妄道用,都是空明觉了大圆满,则真实不虚,也就不过如此尔。

愚者到此,还在“异,不异”上,能二不能一,实在没有开悟的福报了也。

明白了一切真假虚实不二,则常无常,乐无乐,我无我,净无净,就都全部属于一真法界无上清凉之境了。

不可思议,涅槃寂静。

第一义谛,实相般若!

绝观忘守,正是潜龙熟睡时,一切圣人都出生于“无”字门庭也。无修无证,无参无学,入乎无而不住,出乎无而不执。超脱自在,同佛无殊……故有偈为证:

一切尽在不言中,常乐我净四德平。

一真法界清凉寺,无位真人持何容?

(0)

相关推荐

  • 乐传太极拳心法大要

    乐幻智先生建立的这个以杨式太极拳为载体,以道家练氣法修身,以禅密心法修心的乐传太极拳,可以说并不是一个武术门派,而更像是个传统文化的学派. 在实际修炼中也是如此的,我们把太极拳当作禅密心法的实验手段, ...

  • 求法是一件大事,随你恭敬心的增长,所得的法也会有所不同

    当年达摩祖师来到中国之后,二祖神光(神光最聪明,懂得很多,各方面的研究,连外道的东西他都研究的很深.)听说了便去求法,看到达摩在洞中打坐,不敢惊扰.山洞里头很冷外面又下着雪.达摩问:"你来做 ...

  • 禅宗: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禅宗: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 金刚经凡所有相,皆为虚妄,大有玄机,见悟者能随顺自在

    金刚经凡所有相,皆为虚妄,大有玄机,见悟者能随顺自在

  • 佛说:《金刚经》

    佛说:<金刚经> 金刚,就是金刚石,世界上最坚硬的石头,可以击碎诸物,此经的主旨就是要击碎诸相,认识到诸相皆妄. 相,是指万物呈现在我们眼中的状态.一个青蛙眼中的世界,一个长颈鹿眼中的世界 ...

  • 达摩《悟性论•慧解即圣分第二十一》探玄

    [原典] 经云:"虽信有佛,言佛苦行,是名邪见". 虽信有佛,言佛有金锵马麦之报,是名信不具足,是名一阐提. 解圣法名为圣人,解凡法者名为凡夫.但能舍凡法就圣法,即凡夫成圣人矣. ...

  • 达摩《无心论•寂然太上分第九》探玄

    [原典] 又问:"何名为太上?"答曰:"太者大也,上者高也.穷高之妙理,故云太上也.又太者,通泰位也. 三界之天,虽有延康,至寿福尽,是故终轮回六趣,未足为太. 十住菩萨 ...

  • 达摩《悟性论•佛不自成分第十七》探玄(下)

    [原典] 但知心者智内,照身者戒外. 真众生度佛,佛度众生,是名平等.众生度佛者,烦恼生悟解.佛度众生者,悟解灭烦恼. 是知非无烦恼,非无悟解:是知非烦恼无以生悟解,非悟解无以灭烦恼. 若迷时佛度众生 ...

  • 达摩《绝观论•道遍于草木分第二十三》

    [原典] 缘门问曰:"道者为独在于形灵之中耶?亦在于草木之中耶?" 入理曰:"道无所不遍也." 问曰:"道若遍者,何故人有罪.煞草木无罪." ...

  • 达摩《绝观论•世有伪人分第二十六》探玄

    [原典] 缘门问曰:"何为真学道人不为他所知.不为他所识?何为也?" 答曰:"奇珍非为贫穷之所识,真人非为群邪伪人之所知." 问曰:"世有伪人,不闲正 ...

  • 达摩《绝观论•如杵叩钟分第二十九》探玄

    [原典] 缘门问曰:"若有初学道人,忽遇因缘,他欲来害,云何对治而合道乎?" 答曰:"一个不须对治.何以故?可避,避之:不可避,任之:可忍,忍之:不可忍,哭之." ...

  • 祝玄冲:天人合一道解胃经解溪穴第二十一·365医学网

    天人合一道解胃经解溪穴第二十一 作者:祝玄冲[1]  单位:武当玄武派十四代道医传人[1] 解溪穴出自<灵枢本输第二>:"胃出于厉兑------行于解溪,解溪,上冲阳一寸半陷者中 ...

  • 允禧(款| 山水册 允禧,圣祖第二十一子...

    允禧(款| 山水册 允禧,圣祖第二十一子.康熙五十九年,始从幸塞外.雍正八年二月,封贝子.五月,谕以允禧立志向上,进贝勒.十三年十一月,高宗即位,进慎郡王.其诗清秀,尤工画,远希董源,近接文征明,自署 ...

  • 《解人颐》第二十一辑:辟蠹集

    <解人颐>钱德苍 | 来源: 汉典古籍 赌博赋 有志之士,惟亲简籍.无籍之徒,专事赌钱.圆如骰盘,静极而方.方若骰子,动极而圆.红四绚烂,金幺鲜妍.钱财盈诸袖里,筹码堆于案前.习之者如醉如 ...

  • 达摩《悟性论•圣人无心分第十二》探玄

    [原典] 无妄想时,一心是一佛国,有妄想时,一心一地狱. 众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狱.菩萨观察妄想,不以心生心,常在佛国. 若不以心生心,则心心入空,念念归静,从一佛国至一佛国.若以心生心,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