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心开启语言的魔力

「您在教育上有任何问题,欢迎留言」

点上方蓝标即可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

导读

周末,给萧山近200位新老师授课,半天的课程结束,学员代表谈了听课收获。听完之后能有这样的见解,很显然是用心听了。看一下她的发言,相信对没有听课的老师也是一种启迪,分享一下。当然,并非说发言十全十美,逻辑和表述上多少存在点问题。但作为新老师,听完就能有这样的陈述,还是很值得表扬的。

非常有幸,在工作的起始阶段听了杨老师的课。说心里话,杨老师的课给我打开了一扇窗。杨老师对沟通的思考,让我想起了《非暴力沟通》这本书。

我一直觉得书中的“四步”有点复杂,在生活中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今天杨老师的分享让我豁然开朗,他的沟通方式其实就是非暴力沟通在教育中的践行。

今天的讲座让我明白,沟通的精髓就是“真”,真诚地去思考,去行动,招数形式并没有那么重要。在我看来,沟通的“真”可以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言传身教

像杨老师说的,如果一个学生不会关心老师,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师生关系还不够好,二是老师没有教会学生如何关心人。当我们能对学生多点学习之外的关心,多关心他们生活上的小变化,情绪上的小波动,他们才会感受到老师发自内心的关心与爱护,孩子们也会学着去感受老师的情感和理解老师的情绪。

身教重于言教。反思过去一个半月的工作,虽然知道“亲其师,信其道”的道理,但还是因为每天的学习任务而忽略了对学生情绪的关注,和与学生情感的维护。自己没有全方面关心学生,学生对老师的情感态度不积极,自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二、三思而言

人人都会开口讲话,但并非人人都会讲话,讲话绝对是有技术含量的活,离不开智慧的支持。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思维,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诉求,讲话需三思而言,为学生着想,为家长着想,也为自己着想。

我想,以后我每次找家长沟通,首先,明确自己的目的,和家长沟通所谓何事,没有目标的沟通,很有可能沦为闲聊,尽管,适当的闲聊也是需要的。其次,和谐平和的沟通交流才能让问题得到解决,一味地倒苦水和指责无法解决实际问题,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用情绪向家长传递情感的力量。

三、调整修正
很多时候,光有好的出发点还不够,毕竟好心也会办坏事。我们也常听到这样的说法: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时常发生这样的事情:尽管我们努力沟通了,最终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
杨老师的报告告诉我们,对方的态度和反应就是我们沟通的一面镜子。如果对方的回应是友好积极真诚的,我们的沟通可能是有效的;反之,沟通或多或少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当我们的交流沟通不顺畅,需要及时进行调整修正,努力寻找另外的沟通路径,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半天的讲座,我真切体会到,没有不能沟通的事,只有不善沟通的人。怀揣着让学生美好成长的真诚,做最优秀的自己,谨言慎行锤炼语言,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一定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教育之路。再次感谢杨老师!

杨春林, 杭州市优秀教师, 语文教学大赛全国一等奖。杭州市优秀班主任、杭州市首批名班主任工作室领衔人, 浙江班主任网络研修团队创始人。浙大等多所高校培训讲师,国培、省培授课教师。《班主任》 《新班主任》  等媒体封面人物, 浙江 2015 年教育新闻人物,著有 《变出品牌班级》等。

█ 交流/约稿/咨询请联系杨春林老师(微信号:zjjsycl)

█ 问题求助,分享感受,请在公众平台(hzycl2016)留言。

--End--

(0)

相关推荐

  • 新·师说丨校长来了:教育惩戒新规来了! 敢用吗?怎么用?

    0:00 / 20:00 引发社会极大关注的教育部<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3月1日起开始实施,这是我国第一次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对教育惩戒做出规定.规则试行后,学校和教师敢不敢大胆使用 ...

  • 语言的魔力十四种回应术之--正面意图

    语言的魔力 语言的魔力---是在谈笑间转换信念价值的魔力,它的神奇之处在于不知不觉间改变和超越言语本身的维度:并从根本区别于一些花拳绣腿的小伎俩. 语言魔力的目标是要帮助人们转换注意力: 从" ...

  • 语言的魔力十四种回应术之二-- 重新定义

    什么是重新定义 重新定义就是用意思相近但含义不同的新词来替代信念陈述中的字眼,以此来转化对方的信念. 01 重新定义---开启思考和互动的新途径 例如:"虽然我很欢喜,但担心太贵了.&quo ...

  • 语言的魔力十四种回应术之-- 后果法

    回应术之后果法 将注意力引向信念的(正面或负面)影响,或由信念所定义的总结如何改变(或加强)信念. 1 后果法与前提假设有关 后果法与前提假设有关:回应如果独立于情境之外是没有意义的,这里的情境指引发 ...

  • 语言的魔力十四种回应术之-- 向下分类

    向下分类 向下分类就是,分解信息的组成元素,拆成更小的片段,从而改变(或强化)由信念所定义的总结. "归类"是指将一些体验重构或分解为更大或者较小的片段,并能在大大小小的语言归类之 ...

  • 语言的魔力十四种回应术之-- 向上归类

    向上归类 回应术的"向上归类",是把一个陈述或判断的要素概括为更大的分类,创造出对其所表达含义的更新的更为丰富的理解. "向上归类"需要找出比判断或行为所表达的 ...

  • 语言的魔力十四种回应术之-- 横向归类(比喻)

    SUMMER 横向归类(比喻) 横向归类---找出由信念所定义的一个关系的比喻,这个类比可以挑战(或强化)信念所定义的总结. 人类学家贝特森说,以"横向归类"来寻找比喻是进行&qu ...

  • 语言的魔力十四种回应术之-- 改变框架大小

    改变框架大小 从不同的情景重新评估(或强化)信念的含义.这些情景包括:更长(或更短)的时间框架.较大的人群(或个人观点).更大或更小的视野. 多维度改变框架 从更长远(或更短暂) 例如:就目前的奥运赛 ...

  • 语言的魔力十四种回应术之-- 另一结果

    另一结果 回应术模式中的另一结果是做出陈述,将人们的注意从已被某种判断或总结所定格或暗示的目标,转向另一个不同的目标.这一模式的目的是挑战(或加强)该判断和总结的适宜性 01 多角度看结果 人们认为& ...

  • 语言的魔力十四种回应术之-- 世界观

    世界观 从不同的世界观的框架,重新评估(或强化)信念. 识别和欣赏不同的观点和可选择的世界观. 怎样另一 世界观的视角 另一世界观的视角即是以第二人称的视角,在特定情景或互动中,设身处地进入另一个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