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传统”正在毁掉咏春拳?咏春大师不能实战的真相
几乎每一个喜欢武术的人都知道叶问——李小龙的咏春师父。在叶问的时代,咏春拳以其实用性和有效性而著称。然而,现在看好咏春拳的人却越来越少了。对此,亚当·威利斯解释道……
随着其它流派都在逐步顺应现在的长距离格斗和擒摔技法,大多数的咏春拳手却依然活在传统近距离格斗的“黐手气泡”里。
这就是为什么作为一名23岁的咏春拳手,我一直很难把咏春拳推荐给其他人的原因。在大多数情况下,为了保证纯正性,咏春拳的教学观念往往过于传统。不过,别误会,以我对咏春的深入了解,这门拳术本身并不差。但是现实是,现在的咏春训练并不符合其实用性的要求。
原因如下:
对于大多数咏春门人,保持传统似乎比应对现代冲突更重要。这种对传统的病态依赖,使得咏春门人对于咏春拳对现代化的迫切需求视而不见。
刻板的定义
所有关于咏春缺乏变革的问题都可以归因为僵化死板的观念。大多数咏春门人对于咏春拳的定义都非常地僵化刻板。这通常源于普遍存在的努力保持“传统”而不是持续发展的观念。练习咏春拳的人往往希望自己打的拳跟叶问一模一样。在咏春门内,这种对“传统的传承”被视为高尚的武德。然而,正是这种对传统的保持正在毁掉咏春拳。
这种对传统的保持助长了越接近“本源”的派系越正宗的观念。虽然这个观点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努力保持正宗并不是咏春拳目前真正需要的。
咏春拳应该是一门鲜活的、不断演化的艺术。拳术的刻板僵化只会让咏春拳越来越过时。当咏春拳能够随着现代的、实战的需求不断发展时,它就是鲜活的,有生命力的。它会因此而受到尊重。尊重并不是来自过去的传说,而是来自现在真正的能力。
真相与苦练
打破这种僵化观念的唯一途径就是苦练。咏春必须坦诚面对实战训练和持续的压力测试。换句话说,就是拳拳到肉的实战对练。咏春门人现在很少这样做。这种转变可能会非常困难。然而,如果咏春拳想要生存下去,面向真实情境是其唯一的发展方向。
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对于努力保持传统训练方法的咏春门人,实战对练却是严重不足。相反地,大家优先采用的都是没有实境刺激的固定模式的训练。正因为如此,随着拳手试图强行打开突破口,人们萌生了创造一种切入方式的想法。然而,咏春拳是基于对刺激的简单而直接的反应,而不是强行打开突破口。制造或强行打开通路会让咏春拳丧失基于反应的特性。
在对练时,学员经常会受到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目前,很多拳手只进行近距离格斗的练习。除此之外,拳手的对打通常只在手臂接触之后才开始。
常见的条条框框包括:“不要打脸”,“不要用腿”,“不要用摔法”,“不要真打,只能推”等等。
如果有人为了施展摔法而身体下探,那么咏春拳手通常会被教导不要改变直立姿势。这种对直立姿势的严重依赖往往会导致拳手很容易被摔跤手控制住。如果拳手不进行应对擒摔的练习,那么他就不知道如何阻止这样的对手。
真相是什么?
咏春拳手更多的是在反复讨论理论,而不是进行实战练习。
接桥
另一个被过度依赖的就是接桥。咏春是一门打击类拳术。没错,它也包含了一些站立的擒拿技巧,但是仍然是以打击为主的。拳手往往太过习惯于与训练搭档的“接桥”,以至于对桥手相接的安全感有很强的依赖。这会形成一种防守思想,与打击的目标是相悖的。这会形成所谓的“追手”。虽然大多数咏春武馆都认为追手是错的,但事实是,几乎所有的咏春拳手都在犯这种错误。这表明,嘴上说什么是错的无关紧要,训练方法上一直是倡导接桥的。
封手
太多的咏春拳手热衷于封手,而不是攻击。这就会形成被迫攻击而不是主动攻击的局面。主动攻击才是打开突破口的关键。封手可以作为打开攻击路线的手段,但只是在正确的主动攻击之后。这就是为什么单纯为了封手而封手不会有效果的原因。这就意味着你要试图从外围打开突破口。咏春拳是一种应机而动的拳法,而不是提前设定好一套组合技法。这是拳击和咏春拳之间的一个显著差异。
近身
传统的咏春拳并不进行长距离的练习。所以,它往往会把短距离的拳架和观念带到长距离格斗中。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拳击手往往能够压制咏春拳手的原因。在长距离上,机动性、闪避和流动性才是关键。大多数咏春拳手不明白的是,短距离的拳架并不适合面对斜侧方的对手。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咏春拳手在长距离格斗中只能坐以待毙的原因。他们在离对手八丈远的地方就已经摆好了单腿支撑重心的架势。这与如水般流动的概念相去甚远。
对我来说,整个咏春体系就是让你摆脱束缚的过程。然而,却有很多人被规则分散了注意力。希望他们能明白,规则只是为了帮助指引他们更好地发展和变革而已。
百炼堂健美格斗教室,每日分享最实用的干货,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