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点影视总裁高宏森:电影精准营销的践行者

释凡:最初营销批片《动物总动员》,面对《建党伟业》与《功夫熊猫3》虎口拔牙了6300多万票房,到营销《笔仙惊魂》《怨灵》《七月半》系列,跻身内陆恐怖片专家,再到联手上海电影公司营销《天将雄师》《黑猫警长》,

高宏森无疑是近五年来电影营销界崛起的新晋高手,他最早干广告起家,如今是基点互动的创始人。

他最初营销批片《动物总动员》,面对《建党伟业》与《功夫熊猫3》虎口拔牙了6300多万票房,而《笔仙惊魂》《怨灵》《七月半》系列,使他跻身内陆恐怖片专家。他联手上海电影公司营销《天将雄师》《黑猫警长》,取得非凡成绩。他始终不急不躁,一步一个脚印,寻找每部影片的“G点”。

温和又霸道总裁,最近接受了毒药的专访。谈到对周星驰导演的《美人鱼》过30亿票房时,不仅叹息市场发展太快了,以前《阿凡达》过十亿都很难。而说到了如今恐怖片市场浮躁现状时,透露自己最近推掉了部分项目的无奈,但提到未来自己走制片领域,要拍摄中日合作的《虫面人》等恐怖新片,又野心勃勃。(记者:释凡)

《动物总动员》虎口拔牙6000多万,从批片转向国产片

释凡:《动物总动员》面对《建党伟业》与《功夫熊猫3》虎口拔牙到6300多万?
高宏森:
我不是电影科班出身,之前一直在广告公司,本土做过,然后在4A公司电通也做过。自己一直特别喜欢电影,我们80后这一代受港片影响特别大,当年都是在录像厅度过的中学时代,所以,自己创业时就把电影作为切入口,2011年就成立了基点互动,专门做电影营销。当时,新媒体刚刚兴起,进入这个圈子特别感谢原来在橙天嘉禾的孙磊大哥。缘起于这个大哥,我才有机会接触到电影宣传,他当时把批片《动物总动员》交给我们来做网络宣传的部分,那是基点做的第一部片。

这是基点起步的一个影片,奠定了跟当时嘉禾合作的关系。当时本着试一试的态度,因为之前批片很少做什么宣传的动作。2009年我离开电通之后,就在大旗网,做了2年的企业口碑。创业前两年主要做的客户都是这种视频营销、社区营销、BBS,还有微博刚刚兴起。那会还没有微信,就是博客之类的博主的营销。创业之初,看了《动物总动员》后,感觉制作质量还不错。然后就在新媒体尝试做了很多铺垫的工作,它是讲了一个环保主题的故事,所以就结合了北京电视台请了大张伟等歌手,做了公益活动。所以当时效果确实不错,最初片方预期是三千万,结果上映三天就超过三千万了。因为片子效果还不错,所以后面跟嘉禾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请大张伟做《动物总动员》的公益活动

释凡:后来您和嘉禾还合作了哪些作品?
高宏森:
当时是在11、12年的时候,嘉禾那会主要是以进口片为主,比如后来有约翰尼·德普与希斯·莱杰合作《魔法奇幻秀》,也是希斯·莱杰遗作。还有《非常小特工4》、韩国片《盗亦有道》等等一些批片。这种买断片运作得会比较多,但是做了大概有一年多吧,我感觉批片宣传上的空间比较小。因为大家只是买了这样一个版权过来,没有太多其它的权益,包括落地活动的宣传等等。所以12年开始,主要精力就开始转向国产影片。

推翻《怨灵人偶》营销策略,粗糙作品遍布市场

释凡:基点为何大批量营销国产恐怖片?
高宏森:
基点开始做第一部恐怖片就是关尔导演的《笔仙惊魂》,2012年6月8日上映的。那是在北京电影节的时候,跟导演接触了一下,当时还在今典影业副总杨磊负责发行的板块,基点负责宣传。那片子切入之后,当时也引起了一些争议,就是后来大家说的寄生营销什么的。但是,当时大家确实没有主动这么去做,也没想过去操作什么,只是大家对《笔仙》和《笔仙惊魂》之争有些误解。真实的情况确实的《笔仙惊魂》先立项执行,而且最初的名字是《笔仙》,当然过去这么久了没必要纠结了。不过,也非常感谢这个项目结识了杨磊,也在以此为起点的合作中通过慢慢了解,最后杨磊和我们一起创业。

后面,关尔导演一系列恐怖片都是我们在做,比如《校花诡异事件》,包括原来制片人刘鸿自己做的《七月半》系列等等。对于新晋的电影公司,恐怖片有一个特征,不太依靠于明星,卡司的强弱对它影响不是特别的大。所以小成本影片有机会一搏,这也是最开始发行影片以恐怖片居多的原因吧。包括基点2014年成立发行部门之后,接手的《怨灵》《怨灵人偶》也都是这样一个情况。

释凡:《怨灵》《怨灵人偶》如何以小博大赢得票房?
高宏森:
还是一个影片定位和包装问题吧,在14年时候大家觉得恐怖片等同于鬼片,也是观众一个惯性思维吧。《怨灵》在接手的时候,大家也没有觉得有什么好的方式,但是它有韩国著名恐怖片《女高怪谈》的女主演,所以当时打了一个中韩合作——《女高怪谈》主演洪秀儿中国大银幕首秀,这是一个点。另外,它故事讲的是加油站的事件,所以当时宣传团队就一起定位包装了一个“亚洲十大灵异事件”。然后中国有一个神秘加油站的灵异事件,就给它放在一起,这样效果还比较不错。另外在海报、预告片包装上面,基本设计了一套国际版的,包括韩文版的,导致后来在接其他项目时候,人家还跟我们说“哎!那片是不是一个韩国片?”所以票房的成绩,还比较满意。因为票房目标只有1000万,但实际上完成了1890万。

《怨灵人偶》当时接手时候,这个项目其实已经搁置了有一年多,因为日本导演拍的,太血腥,所以审查过不去。然后,删减了很多,最开始的时候,之前制片方宣传了一段时间,定位为最虐电影,什么虐杀、虐情、虐恋。拿过来以后,我们分析了以前的恐怖片,什么凶杀、虐杀,票房成绩不太好。所以,重新给包装了一个“五大厉鬼婴灵”,然后给做成了一个婴灵复仇的故事。当时,上影那边觉得有1000万左右的票房,最后结到了近2600万。

释凡:您营销的恐怖片多数口碑争议极大,如何看待这种情况?
高宏森:
我觉得在中国的惊悚恐怖片是有很大市场的,也有一些同行是靠这个起家的。举个例子,比如说网络大电影,2015年有80%到90%都是恐怖片题材。国产恐怖片从杨幂《孤岛惊魂》开始复苏。尽管如此,我们必须承认由于成本问题,国产恐怖片确实不是特别精良。市场上,各种题材的粗糙作品都有,这也是一个现状。

《笔仙惊魂3》争议巨大,如今投恐怖片不安全

释凡:《笔仙惊魂3》寄生营销被罚款的事情,据说您知道内情?
高宏森:
《笔仙惊魂3》,基点一直没有参与,因为当时《笔仙惊魂3》曾经谈过这个项目,也看过片子。最终被别人拿走了,这个项目没有操作。我们基点操作的项目观点是,我们尽量做好自己的事情。

释凡:如何看待如今市场上恐怖片过三百万都艰难的现状?
高宏森
市场上确实有不少恐怖片,在发行的时候,可能会有一百多万票房,可能会有几十万的票房,基点发行的恐怖片,我们都会按照1000万票房去努力,三月份发行一部恐怖片只有600多万票房,虽然不是理想,但在今年上映恐怖片里面算可以的。

马上,我们后面还有《七月半》系列新一部,还有一部科幻惊悚类恐怖片《食人岛》。我觉得在这种小体量发行里面,发行大于宣传,它宣发预算比较有限,很难在很短时间内造成一个非常大的热点。

为此,要加大发行的投入,并且,一定是精准营销。基于我们在恐怖片领域多年一个经验。借助我们跟艺恩一个大平台的大数据,2016年,我们推出一个精准发行的策略。认真分析这种类型片,它的地域、影院等特点,然后去做一些精准的营销。

释凡:一部低成本恐怖片营销投资是多少?
高宏森:
我们在做宣发这一块,基本是两百万到三百万之间,投资比较大的,会做到三百万以上的宣发费用。如果是小成本的,就是两百多万。然后跟他们制片费用,基本是一比一吧。但是,大家一味投资这种低成本的恐怖片,现在已经不是特别安全的事情了。原来一千多万票房很容易,现在一千万已经很难了,所以还是需要大家在故事上有所创新,在拍摄质量有所提高,这样才能让这个类型片走下去。

联盟《午夜凶铃》导演拍大片,科幻惊悚才是王道

释凡:如何看待恐怖片的发展?
高宏森:
基点因为做恐怖片比较多,2016年我们会发行4-5部恐怖片,在一年发行计划里,会占到一半左右数量。但是深刻感受到,低成本恐怖片的质量也面临很多的问题。包括审查的问题,不能有真的鬼,不能有太血腥的,各种受制,所以恐怖片整体票房体量不是很大。当然,福建恒业《京城81号》单片也有四个多亿,是现在卖得最好的恐怖片。

所以我觉得只要是制作精良的惊悚恐怖片,它能够达到一个亿以上体量,应该是可以的。这个领域,我们最近也在筹备一部与日本《午夜凶铃》导演中田秀夫合作的科幻惊悚片《虫面人》,希望基点在恐怖片发行领域继续保持在第一阵营。海报在北京电影节曝光以后,许多片方也很感兴趣。因为这是中田秀夫在中国第一个项目,故事我们也加入很多科幻的创新点在里面,投资大概在3000-4000万左右,票房目标是两亿。

释凡:如何看审查制度对恐怖片的影响?
高宏森:
其实现在影片不能讲一些鬼怪的东西,我觉得创作者在制片公司来讲,任何影片都会受到题材与审查的限制。这个类型上可能需要限制更多一些。那么需要编剧导演去用创新的方式去讲,不一定非要有鬼才能拍恐怖片。在世界电影恐怖片体系上,有很多的细分类型,国内着重鬼片领域,未来可能有一些科幻惊悚影片,还有怪兽恐怖片的出现,来改变这个局面。

恐怖片想过十亿?《寻龙诀》《盗墓笔记》算不算?

释凡:内陆恐怖片是否会单片突破十亿票房?
高宏森:
这个确实还没有想到这一步,但是从基点未来发展看,未来每一部恐怖片希望都能够达到一到两个亿的规模。起码是一个中等体量的影片,也许真的有制作非常好的,能过十亿。其实你说《寻龙诀》或者《盗墓笔记》算不算恐怖片?如果从小说角度看,它们可以算是盗墓题材的恐怖小说,但是到了电影市场的改编。它可能变成了一个奇幻冒险的电影,里面也有惊悚的元素。

释凡:您心目中最完美的恐怖片?
高宏森:
我个人喜欢纯粹的是心理惊悚,靠故事情节能够推动,然后让你感受到那种内心的那种渗人和不寒而栗。我做恐怖片,也因为喜欢恐怖小说,包括国内蔡骏那些,那些小说文字里面的内容想象力,比你视觉化的东西,更具有渗人化的特性。但是现在中国的恐怖片,在心理营造上差一些。

华谊光线并不完全放弃恐怖片

释凡:有人说华谊、光线这些大公司,觉得恐怖片不赚大钱就不做,所以只有基点在坚持做?
高宏
森:这其实是战略性选择,像华谊今年也尝试了一个《灵偶契约》,在国内属于引进片,票房成绩有1700多万。但是,他们并不是完全放弃这种,只是他们有更擅长的类型。光线有青春光线的子品牌,然后他每年会投资青春片,他们有青春片操作的经验,还有性价比更高。华谊一直是以名导演加大腕、大卡司来做大制作,恐怖片这个领域,大家可能觉得三四千万,就算大制作了。但是,其它领域上面,可能三四千万又太少了,所以恐怖片还是需要一些专业化公司去做。这个类型,我觉得没有问题,但是在制作创新和制作质量上,需要所有的同行去提高。

释凡:基点相比华谊、光线这些大营销公司,有何营销的优势?
高宏森:
我们还小,不论从资金、规模还是其他,都没有办法和这些大公司比较。但我觉得我们在于精细化的执行,以及精准的一个定位。我们拿到一个项目,对于它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就是它应该放在目前电影市场里的什么档期,票房目标会有多少,然后跟什么样的院线做什么样的深入合作,达成什么样的票房城市的目标。这些都是跟大片操作里是不一样的,所以基点未来的策略里,我们也是很清晰,我们就是以商业类型化的影片为主。除了惊悚恐怖片是主发的类型以外,动画片也是我们未来努力的一个方向。去年发了几部动画片,今年会有四部左右的动画片发行。

《黑猫警长》定位大手牵小手,《犹太女孩》定位不清超难做


释凡:如何同美影厂合作《黑猫警长》?
高宏森:
其实,我们基点做《黑猫警长》这个项目,渊源于《怨灵人偶》那个项目,当时美影厂厂长钱建平是那个项目的总策划。做了以后,大家对票房成绩比较满意,所以跟上影那边也建立了一个关系,《黑猫警长》也是美影厂的品牌,这个项目没有做完时候,我们也被邀请去上海做项目的宣发讨论会。

大家也很清楚《黑猫警长》对于现在的小孩子认知度没有那么的高,不像现在天天在播的《熊出没》与《喜羊羊》两大品牌。但是对于80后认知度很强,儿时的一代回忆,所以我们策略是大手牵小手,家长带着孩子去看认知,家长大于孩子的认知。这个也是上影集团投入了很多宣传的资源,然后基点负责联合发行,包括地推的活动,这部影片在北京上海做活动时候,还是很受小朋友们的欢迎的,我也带孩子去看了。

释凡:《犹太女孩在上海2》为何就没那么高票房?
高宏森:
这个只是单接的宣传的项目,当时我们也跟片方在沟通,就说片子类型太过于小众。曾经有人要拍真人版的,讲犹太人在上海的故事,从故事定位比较模糊。现在的动画片,要不就是主流的打一些低幼的市场,故事情节与人物设计比较卖萌啊。还有一种就是成人的市场,包括《魁拔》《小门神》等等,但是这部影片就不知道定位成什么样的类型。它背景是战争年代下,从当时跟他们沟通感觉,更像一个主旋律的动画片。比如去年,我们做过一个动画电影《少年毛泽东》,这种有点红色题材的主旋律影片,在现在这个商业的市场上,确实很难取得很好的票房成绩。

《萌猴》不营销为纪录片,打造出一匹黑马

释凡:动画片没有演员会很难宣传吗?
高宏森:
其实我觉得动画电影没有演员配合,它更多体现在落地执行的能力。比如说之前我们做的五一档《青蛙总动员》时候,通过我们去联系各地的幼儿园,做幼儿园的团体活动,包括跟微票做活动,全力做推广与宣传,这样还是非常有效果的。之前,我们还曾招募当地城市的促销员,去幼儿园发观影一些小礼品与宣传单,这样就能拉动孩子的欲望。其实动画片宣传也是要做一些精准的宣传,当然后面有些动画片也需要投放电视广告。全国各大电视媒体,尤其是卡通少儿频道的这些覆盖,对于孩子来说,还是比较精准的。

释凡:《萌猴奇遇记》曾在外国上映两年,盗版高清到处都是,如何进行营销?
高宏森:
当时有一家民营公司和北京电视台共同引进,基点是负责宣发的。它应该准确讲是2013年的片子,在海外上映已经有两年了,拿到国内之后,我们也做了分析。作为纪录片,实际上之前卖得最好的是《海洋》,有两千多万,还有一部《狂野非洲》号称当时最大的3D纪录片,票房只有800万。我们就觉得完全走纪录片这条路,肯定行不通。

后来,发现跟片方沟通过程中,我们发现这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纪录片。因为法国导演做了跟故事片一样的剧本,他有引导动物去做一些表演性质的东西。我们在国内运作时候,重新改了名字《萌猴奇遇记》,把它作为一部儿童片来放映。因为我们找了很多小朋友来测试,感觉非常好,很多动物都很活泼。然后做了两百多家影城的地面推广,配合卡酷的电视广告投放,记得9月份上映的时候,有媒体报道《萌猴》成为一匹小黑马,它是当时上座率最高的一部片。

动画片遭过度开发,不能依靠低幼市场

释凡:如今动画市场有何浮躁现状?
高宏森:
因为现在动画片竞争越来越多了,可能有些是做宣传片,有些是做电视广告的公司,开始去做电影。这一块也是跟中国整个大环境有关,大电影市场火爆,各种题材都在跟进,动画市场也是一个很好条件。现在小朋友娱乐没那么多,一到周末观影兴趣比较大,而且这些动画片也不需要明星,只要你制作精美,就能够获得比较高体量的票房。但是现在情况是过度的开发,质量跟不上,会导致一些不是特理想的票房成绩。

释凡:如何看《功夫熊猫3》《疯狂动物城》两部美国大片相继打破内陆动画票房纪录?
高宏森:
《疯狂动物城》不仅适合小朋友看,它故事也比较成人化,甚至许多低幼的孩子看不太懂。如果说中国动画片要往发展更好,就要往成人化故事方向努力,这是一个必须的。单纯依靠低幼市场,这也是国产动画片通用的手法。但是,它很难支撑一个特别高的票房。

没赶上李易峰陈柏霖走红,青春片营销比例很大

释凡:《恋爱恐慌症》与《双人床条约》这种小片营销有何艰难?
高宏森:
《恋爱恐慌症》是一个台湾片,我觉得片子本身有命运在里面,当时阵容是陈柏霖、林依晨、李易峰。如果这片放在现在来讲,可能有发行公司愿意出一个亿。因为李易峰很火,陈柏霖现在也上来了,但在当时情况下,林依晨是名气最大的。片方当时也是想特别快的上映,当时有一个很好的契机,我们也建议过。因为当时台湾剧《我可能不会爱你》特别火,陈柏霖、林依晨主演,陈柏霖在里面还塑造了一个“千年修得李大仁”的经典形象,我们建议等这个电视剧播过了,再延缓上映,这样能借助陈柏霖的一个热度。但是因为提前上映的原因,确实以当时规模和演员的影响力,很难有一个热点的炒作,所以票房不是特理想。

《双人床条约》是一个有点偏中年的情感危机的故事,包括现在也一样,就是小成本的爱情片和爱情喜剧,很难取得特别理想的票房成绩。除非是故事好,真的是制作质量非常好。

释凡:以后《失恋33天》这种爱情喜剧的奇迹会很难复制吗?
高宏森:
不能说完全没有,或者说包括每年都有几个经典案例。包括《夏洛特》《煎饼侠》,大家也没有想到有那么高票房,他们影片投入也没那么大,但是他们故事核与喜剧梗是非常不错的,完全能依靠故事的口碑来逆袭。

释凡:劳雷总裁方励曾炮轰现在过亿,营销需要一千万,过三五亿就需要三五千万,绝对是浪费资源,如何看待?
高宏森:
宣发费用的投入,不光是在国内,在好莱坞也是一样,他们有很高全球营销费用的投入。尤其在现在电影市场上,面对每一周都可能上映五六个,甚至多的时候有十部影片的时候,确实需要宣发费用的支撑。包括这种电商的冲击,电商购票比例在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这块儿的营销费用还在不断的加大。方老师说那个,大概10%的营销费用,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区间。据我所知,很多青春片的比例可能更高一些。

释凡:乐视影业张昭总曾说《环太平洋》那种好莱坞大片,就算我们有那么多投资,也没有那种全球发行团队,如何看?
高宏森:
我觉得全球宣发团队这块儿,不是特别重要的事情,你真的有一部特别好的片子,完全可以交给海外发行公司来发。但是,我觉得中国电影比较难走出去,因为它的故事不够国际化。就是好莱坞在中国比较火爆的超级英雄片,全球都能看得懂,而中国制作影片都是偏向中国传统的,如果到了国外,可能不太会看得懂里面想表达的东西。

小片倡导区域性热映,新媒体电商对营销冲击大


释凡:如何看待方励下跪为《白鸟朝凤》求票房的事情?
高宏森:
挺让人心酸的,方老师为这部影片也付出了很多,我们也看到影片上映时候排片不是很理想。但是我觉得这也是中国现在市场的现实,包括我刚才说的主旋律影片,本身在市场空间就比较小。也不能一味的埋怨影院,他们也有自己的票房压力,我觉得也许在未来有一天,国内院线的发展,能够有自己的特色。现在一部影片上映,我一定要全国上映,但是全国有6000多家影城,可能今年就会超过7000多家。你觉得7000多家影院能都放你的影片吗?肯定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基点也在倡导一种呼吁,因为中小影片你如果走精准路线,你可能先要确定票房目标,哪些地方选择一些区域性的上映。

释凡:如何看微博、公众账号等新媒体与电商对电影营销的冲击?
高宏森:
我觉得新媒体转换速度很快,我刚进入电影营销时候,刚介入时候以微博、博客为主。包括贴吧,微博很快过去了后,又开始了微信。现在微博大号,坦白讲除了明星,一些草根大号影响力弱了很多。但是在微信上,又兴起一些很热门的账号。在这种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很快的一个媒体的变更,包括电商平台的兴起。我觉得是发行公司,要随着市场转变,重新进行预算分配的调整。

《青蛙总动员》被黑0.5分,《绣春刀》应从故事上挖热点


释凡:如何看待低俗营销与水军抹黑?
高宏森:
现在各种营销手段是五花八门,低俗营销这种事情对于票房影响会越来越小,它可能在宣传上造成一些热点。但是,比如大家以前经常用一些明星绯闻,偷拍做一些东西,因为明星本身有关注度,但是观众并不会因为这个去购买电影票,所以它对电影票房影响是比较有限的。但是我觉得中国电影市场是需要更多从业人员去扶持,这样才能走得更远。就在五一档,我们《青蛙总动员》在猫眼上出现了0.5分的情况。我觉得很吃惊,一部还没上映的影片,怎么可能出现0.5分?后来通过跟猫眼那边的沟通,剔除了一些水军的影响。我觉得大家每一部影片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

幽灵场破坏市场秩序,《叶问3》被资本运作绑架了

释凡:如何看待《捉妖记》《叶问3》买票房的事情?
高宏森:
我觉得之前大家也有讨论过,在票房这件事情上,一种是说大家片方正常促销活动,电商的补贴、低价的买票,就像9.9元也好,19.9元也好。这个结算时候,有正常观众进影院看电影,就跟一个杯子可能卖十元钱,但是超市为了促销可能卖一元钱一个。它还是有人买的,观影人次还是有促进的。那种所谓的幽灵场、虚假场次,那种所谓的五分钟一场、十分钟一场的虚假场次,完全没有观众那种,比较破坏电影市场的秩序。我们操作影片,绝对不会做那样的事情,但是跟电商平台合作是必须的,做一些常规的促销。

大银幕这个事情,业内已经谈了很多,各种各样原因都有。《叶问3》是好的影片,电影本身是没问题的,但是过于激进的层面上被资本运作绑架了,所以电影还是一个大众娱乐消费品。电影公司还是要为影片,除了市场价值,还有艺术价值去负责。过于激进的资本方式,可能不太适合电影市场。

不参与高票房保底,不是特热衷IP

释凡:如何看待《太平轮》保底8亿,最终赔得一塌糊涂?
高宏森:
这就是风险的转移,从前端制片环节,转移到了发行公司。保底发行,基点目前还没有参与,最近曾经有两个项目都拿过来,要求保底发行。但是,经过我们评估感觉,保底金额太高,不符合市场现在的运营预期,就拒绝了。在国外也有保底发行的模式,只不过是现在的电影市场发展太快了。很多公司去急于拿到项目,去抬高了保底发行的价格。我觉得基点的观点,一向是相对比较谨慎的一个投资态度,所以对于自己看好项目会进行投资,但是对于特别高的保底,不会参与。

释凡:如何看待IP这个词语?
高宏森:
我对这个不是特热衷,IP这个词本身是有粉丝基础的。小说、漫画也好,但是有很多电影作品证明,从小说、漫画到成熟电影,有很长路要走,所以我更看重的是编剧和导演老师对于这个故事的把握能力。有很多原创故事也可以做的非常好,尤其是现在IP市场炒的太高了,性价比也不合适。

保持务实才能持续合作,电影需要踏实和耐心

释凡:基点今后战略发展如何定位?
高宏森:
基点是一家以宣传和发行为核心业务,以制片投资为依托的电影公司。在影像类型上,以及未来的方向上,可能是惊悚悬疑是很重要的一个类型,加上动画片的发行。另外,在一些复合类型的项目开发上,我们还有一个《时空绝恋》的科幻爱情片的项目在筹备,希望在原来一些单纯的类型片,比如说爱情片和喜剧片,再加入一些不同的元素,能够做一些原创故事上的创新。

首先从2016年来说,基点给大家印象是做惊悚恐怖片为主。2016年,我们扩展的有动画片、进口片,还有喜剧片。不同类型的尝试,但在合作过程当中,基点有一个文化,保持一种务实、可信赖的文化。我们不会过度去吹嘘一部影片会怎么怎么样,为了去拿到这个片。我们会客观跟片方去谈,市场的预期与目标。在执行的过程当中,也是本着一种诚信的态度。大家比较透明化的操作,去赢的片方的信任,这也是很多片方跟我们持续性的合作的原因。

释凡:作为电影公司总裁如何给后辈提出忠告?
高宏森:
不敢说后辈和前辈,我一直觉得自己也是新人。这个市场每年变化特别大,所以自己都在不断的学习。不要总以业内人眼光去看这件事情,你以一个纯粹观众角度去看一个电影,有时候你会明白更多。对于想要进入这个行业里的人,你不要光看到圈子里面表面上风光的事情,这个行业其实是一个很艰苦、很不容易做的一个行业,需要你踏实和耐心。

因为我以前在广告公司,只是做一个打工者,想着如何服务好自己的客户。作为一个公司的创始人,现在想的更多是做更多更好的项目,团队的建设,公司整体运营上如何上一个台阶。中国电影从90年代低谷,快要消亡的一个时期。

释凡:平时看什么样影视剧?最喜欢的明星

高宏森:电影上映新片都看,电视剧一两年没看了,每天事情比较多,看电视机率比较小。明星呢,可能80后有港片情结吧,我最喜欢一个是刘德华,他也是这么要多年走过来,从歌手到演员,每一样都做得很好,他是我的偶像。还有大哥成龙,我感觉就是那种很拼搏的那种精神,为了电影敢于付出一切的那种精神,现在的演员不容易做到了。

释凡:毒药网APP网友很看好基点的发展,您对他们有何要说的吗?
高宏森:
感谢毒药网APP网友的支持,基点在这个圈子里面发展了五年,感谢身边很多朋友的支持,尤其从一个什么都不懂,到行业的一步步摸索,得到了很多院线、发行圈老师们的支持吧,包括一些宣传时候,许多媒体的老师也成为了朋友。在未来,诚信、可信赖的态度为大家提供专业服务,在这个行业里前行。希望在未来三到五年内,能够让基点这个品牌走的更远。谢谢大家!

高宏森接受毒药的专访图片

关于释凡

释凡,京城资深影评人、记者,曾任夸克电影网主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