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着迷听“小说连续广播”的回忆

   七八十年代,家家户户一般穷,不是过年过节的普通日子,文化生活相当匮乏,连一部收音机都比较稀少。唯一了解外界变化的渠道就是家里有个小喇叭,定时播音。在村中心,供销社南面商场(今小国五金)房顶有大喇叭,播出公社广播站内容,广播员是张建国。大喇叭也转播部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比如《新闻和报纸摘要》。由于挨着近,每天早晨,经常被《东方红》或者《歌唱祖国》的乐曲吵醒,预告全天节目后,首先播出的就是新闻。

  当收音机(我们俗称的“电匣子”)进入老百姓家庭生活后,最火的节目就是“评书连播”。节目长度为近半个小时,一般都是早晨首播,晚上重播一次,也有重播两次的时候。现在好像没有任何一种文艺形式,像那时候的小说连播那样受欢迎了。最最重要的是,听小说还没有年龄区别,从六七岁的小孩,到七八十岁的老人,涵盖如此跨度之大的年龄段,都听的如醉如痴。

那时候最怕的就是收音机里传来:今天节目到此结束了,明天在这个时间请继续收听。

每每小说最后一句话,总是留下个悬疑,令人牵心挂肚,大家还得相互讨论、猜测一番……有时候问问有文化的人吧,他还不直接说给你,也许他也不知道吧?反正得揪着你的心,明天继续听。

成年人为了听评书可以下地提早收工或者推迟下地时间,学生为了听评书不惜迟到旷课。尤其早晨第节课,到了下课时间已经播出了15分钟左右,下课铃声一响,那跑回家的速度,到现在我才弄清楚当时的配速大概是330~400之间,绝对的在飞奔。如果赶上某位老师啰嗦一点,迟迟没有下课,真恨不得自己立刻化身黑李逵猛张飞,先把老师给宰喽!为了听小说,除了迟到旷课之外,另一招就是把收音机带到教室,让具有勇于牺牲精神的同学跟老师捣乱,扰乱上课秩序,把老师气跑,然后再一起听评书,当然,得最关键的情节才这样冒险。

有时候,播出特别喜欢的《每周一歌》也这么做过。当然,这样做其实后果非常严重,同学中总有一些“女特务”暗地里去跟老师打小报告,害的我的又是听课又是写检查的。但这样做,比旷课最大的好处就是大家可以一起听,旷课只自己听。现在回味一下,也没多大的悔意,为了胜利,总会付出牺牲的,没有什么事情总能一帆风顺,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这么多年来,央视黄金时间播出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剧,我从来没有主动的看过完整的一集。原因就是听评书的时候,通过评书表演艺术家绘声绘色的描述,在头脑里就浮现出了一个个人物的形象,高矮胖瘦、英俊丑陋……往往自己浮想这人物形象是比较完美的具体的。但看到电视剧中饰演人物,与自己脑海里想像的相差甚远,有些失望,所以不看,唯一与感觉与评书描述人特别贴切的电视剧就是《西游记》。常志演播的快板书《西游记》也是我特别喜欢的。

   我们最早着迷的评书是刘兰芳演讲的《岳飞传》和《杨家将》。刘兰芳的评书说演,声音洪亮,神完气足,干练中透着豪迈,很适合说演英雄人物与征战故事。又因为她早年习唱大鼓书,嗓音受到过良好训练,对音乐的感悟也被自然地带到了评书说演之中。因而其评书说演在听觉上,更有一种铿锵起伏的声韵美感。尤其是其说书时高亢嘹亮的声音造型,使得刘兰芳成为家喻户晓特色鲜明的评书表演艺术家。
《岳飞传》的巨大成功,得益于它契合了当时大的社会背景。当时正值中央着手平反冤假错案,《岳飞传》的故事表现精忠报国、沉冤终雪,正好契合了人们的心理需要,借古喻今,共鸣感是全社会空前范围的。
除去这些客观因素,若没有刘兰芳厚实的评书根底和超人的付出,《岳飞传》也火不起来。
听过她主要的作品有《杨家将》《呼家将》《包公巧断螃蟹三》《三打乌龙镇》《小将岳云》等

袁阔成的评书也象他的名字一样,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他博采众长,吸收话剧,电影,戏曲,以及相声等艺术形式之长,形成自己的风格。说表并重,形神兼备,绘声绘色,以形传神。他的表演说表并重,静动互存,神形兼备,绘声状形,以形传神;表演细腻感人,语言生动幽默,人物形象鲜明,具有“漂、俏、快、脆”的特色。刻画不同的人物是袁阔成老师一绝,而且他的演播的评书里还经常用京剧艺术的念白来表现,这点非常有特色,我认为他是评书界最顶级的大师。

主要听过的作品: 三国演义、暴风骤雨、 烈火金刚、敌后武工队、 吕梁英雄传、 新英雄儿女传、 特殊身份的警官等。
单田芳的一口尖锐而又沙哑的营口腔普通话,辨识度极高,就是这个声音,陪伴了几乎每个70、80后的童年。非常有特点的嗓音,现在还成了很多模仿秀的争相模仿的对象。但感觉在细腻的刻画人物方面与袁阔成老师差的很多。听过的主要作品有:隋唐演义、白眉大侠、三国演义、大明英烈、童林传、五鼠闹东京等。
快板书表演艺术家常志嗓音浑厚,平如一湾清水,爆如炸雷闪电,脆如珠落玉盘,美如陈酒一坛。他对我们影响最深的作品就是《西游记》
还有人记得关山吗?最早听他的评书是《海啸》其他作品主要有《红旗谱》、《林海雪原》、《暴风骤雨》、《乔隆飚》等。

另外,印象深刻的还有张志宽表演的快板书《武林志》

现在,除了偶尔看到上年纪的老人有带mp好几听小说的以外,再也没有男女老幼齐听评书的景象了。

文:张丑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