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书原创)大唐故事之诗仙太白之浪漫悲情(全集)

本文共28600余字,绝对值得一看

吹牛打草稿,每一首诗都有历史依据

不要当着历史小说,算是历史随笔吧

总有些惊喜等着你

大唐故事之诗仙太白之浪漫悲情

古人说:“学而优则仕”。

意思是说,读书刻苦努力、成绩好,就有机会当公务员。

我们围观历史,会惊奇地发现,大凡一堆文化名人,几乎绝大部分都是干部出生。

这里随便举几个栗子。

在大唐的文化名人中,杜甫,39岁皇帝特招,曾经担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工业部工业司助理巡视员);贺知章,36岁状元及第,担任过“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白居易,34岁进士及第,担任过“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皇家高级秘书、高级助理);王维,30岁状元及第,担任过“尚书右丞”;陈子昂,24岁进士及第,担任过“右拾遗”(皇帝监察兼助理);刘禹锡,21岁进士及第,担任过“礼部尚书、户部尚书”……

这一大堆人都是高级干部,无一不是科班出身。

有一点可以肯定,自古以来,想混进公务员队伍,必须遵循“逢进必考”这一规律。有人可能要问,那些托关系混进来的怎么解释?对了,有一种特殊考试,叫做“面试”,也算考。

书读多了,不免有个疑问:到底是因为官当得大,文章才得以有机会流传;还是因为文章写得好,才有机会官当得大?

至今木有真相,木有结论。

有木有不当干部也混成名人的?答案是“有”。也有些文化名人不是因为当干部才有扬名的机会,那是些流落民间的真正的实力派选手,比如李白。

话说大唐长安元年(公元701年),正值一代女皇武则天当政。

这一年,发生了许多大事。

皇家办公楼自洛阳迁至长安,改元长安,大赦天下;日本遣粟田真人为遣唐执节使,史上第八次前来大唐联系工作;大唐开始资助洪昉禅师兴建的龙华寺病坊,成立官助慈善机构;武后嫡孙邵王重润、妹永泰郡主及郡主婿武延基“妄议朝纲”,被武则天逼令自杀……

当然,这一年也发生了一些在当时看来毫不起眼的小事,比如王维出生,比如李白出生。对,他两人是“老庚”,都属牛。

提前剧透。虽然他们同年出生,甚至当过同事,但居然在朋友圈木有交集(关于具体原因,暂时莫焦,“启书有益”公众号中关于王维传记已经解释,后文如有必要,也将提到)。

这一年春天,在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巴尔喀什湖南面碎叶城,已经怀孕十月的突厥族女子月娃,给丈夫李客讲:“我昨天晚上做了一个很神奇的梦。我梦见太白金星从天上掉下,进入了我的怀中。这个孩子是心宿转世啊,也不知是男是女,不如我们给孩子起个名字吧。”

丈夫李客说:“既然现在不晓得男女,不如我们先给他起个小名,待孩子大了,看看发展情况,再起正式名字也不迟。先叫'星儿’吧。”

时间很快。大约在大唐神龙二年(公元706年),李客和夫人月娃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带着才五岁的儿子,不惜千辛万苦,把家从国外迁到了中国,并落户巴西(敲黑板,不是南美洲巴西,是四川西部的江油)。

之所以要回来,是因为他们的祖先于隋朝末年由于犯罪被流放到西域。外乡不是久留之地,时间差不多了,现在条件成熟,趁朝廷不注意,该溜回家了。

《新唐书》记载这一段历史:

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

这个“遁”字,很传神。

孩子一天天长大,总不能一直叫小名吧。是时候起个正式名字了。这个时候,文化派上了用场。

这一日,李客带着儿子在院子里散步,只见葱翠树木,似锦繁花,开口吟诗道:

春国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

然后给妻子月娃递了个眼色,妻子心领神会,接着道:

火烧叶林红霞落。

月娃给儿子也递了一个眼色。儿子马上理解了,是希望自己能续上一句。他走到正在盛开的李树花前,稍稍想了一下说:

李花怒放一树白。

一家三口,凑成一首诗。李客灵机一动,答案有了。决定把妙句的头尾“李”“白”二字选作孩子的名字。这正迎合了当年“金星入腹”的梦,字就决定为“太白”了。

李客和月娃在纸上写下“李白,太白”四个大字,交给儿子,并寄予厚望:“你的代号有了,你要把它打成金字招牌。”

既然要打造金字招牌,那学习自然不在话下。好在家中书多,李白到学校报了名,每天按时上学、下学,在完成作业的同时,不但诸子百家无所不读,还参加各种补习班,学习琴棋书画,更有意思的是,还选修了道学。这倒不是想立志当道士,只是对知识感兴趣而已。

是孩子都贪玩。不贪玩的孩子,不是好孩子(孩子不贪玩,家长就该担心了,多半是病了。孩子太贪玩,多半是懒,打一顿就好了)。

这一日,李白突然觉得写作业没啥意思,又一次和小伙伴集体逃学,打算去摸鱼。

翻过学校的围墙,外面不远就是河边。在河边,竟然有一个老太太,在忙着什么。

李白和小伙伴近前一看,老太太居然在磨着一根咚粗大的铁棍,看样子已经磨了一阵,铁棍子发亮。

这激起了熊孩子的好奇心:“婆婆,你磨这个干啥?生锈了哇?”

婆婆说:“家里的绣花针木有了,我打算磨一根。”

李白说:“我的个老天,这么粗一根,你要磨到猴年马月?好浪费时间,现在人工工资这么贵,不如我我去给我母亲说,让她送你一根。”

婆婆说:“我还真和这根铁棍子干上了。我天天磨,哪有搞不成的事情。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啊。”

李白受到了启发,突然不想摸鱼了。自己一看书就打瞌睡,像个什么话?竟然还比不上一个老太太,赶紧回去赶作业去。要学习班上的班长,老师经常表扬他,人家是睡着了都在看书。

作业做完,李白总觉得哪儿不对。放学过后,他一个人又悄悄到了河边,打算问问老太太,磨针可以理解,舍得花时间努力就行。但那针鼻子(针眼)是怎么磨出来的,这是个技术难题。

结果,老太太不见了。甚至以后的很多天,都没有看见。所以,这个疑问彻底无解。

算了,细节不重要。努力读书才是王道。李白很快把这件事情搞忘了。

他深知,只有读书,才是唯一出路。要不然还能干什么呢?

俗话说:“人要出名猪要壮。”只有这样,才有机会。

由于读书特别卖力,在巴西这个只有千余人的小县城,十五岁的李白已经小有名气了。

大凡会玩文字的人,历朝历代以及各行各业都很抢手。当地县令正在为木有人撑场面而心焦。会写材料的下属,正在闹脾气要求加工资,讴着资格。一旦给他安排任务,首先就问加班费多少,否则就假装生病来各种威胁。不会写材料的下属,则根本不敢把材料交给他,否则不知道会闹出什么幺蛾子。

已经给州府上报了好多次申请,要求派正编的公务员来,但不知道什么原因,上面弄死不开腔。所以,县令作了一个英明的决定,打算把李白请来当临时人员,专门写材料。

对于这个木有编制、临时人员、合同工身份,实话实说,李白是真心瞧不起的。真正有才华的人,应该去参加国家公务员大考,考科举,当大官。谁个莫名堂来干你这没有编制的临时人员?

但受到了制度约束,能有什么办法呢?要怪就怪这该死的政治审查。

大唐士子在参加考试时,必须先向主管考试的教育部门递交个人信息,其中主要包括族望籍贯、父祖官名,以及父族和母族各自的联姻状况(典型的查户口行为)。

登记这些资料有啥意义?这里面有个限制,罪人之子和商人之子,是严禁参加科考的。他们属于“殊类”,即打入另册之类。对于这个,国家法律《唐六典》明确规定:

刑家之子,工商殊类不预。

整个巴西都知道,李白的祖先在隋朝末年由于犯罪被流放到西域,所以李白是罪人之后。他们还知道,李白他爸李客是地道纯正的西域胡商,所以又犯了商人之子这一条。

实际上,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李白木有学籍档案。

有人说,木有学籍档案就不能参加考试了吗?我造个假档案不行吗?大桥下面那么多办假证的,啥公章都可以刻。反正大唐木有学籍网,技术含量又不高,为啥行不得?但真实情况是,绝对不行。造了假档案参加考试被查出来可是要杀头的。《旧唐书·戴胄传》明确指出:

于时朝廷盛开选举,或有诈伪资荫者,帝令其自首,不首者罪至于死。

所以,科举这条公务员之路再也绝对走不通了。

大凡在门遭堵死的情况下,一般都会开一扇窗。李白也这样想。先从基层小吏干起,还是能有出头之日的。说不定某天运气来登了,当上高级干部也不一定。

事情就这样愉快地决定了。

果然,小堰塘待不下游龙。奈何李白在县衙干了一段时间,终于因为才华太过出众,搞得领导压力很大。他每次写诗,都比县令写得好。比如,某次下村,适逢山火蔓延,县令看着烧过的山林,居然诗兴大发,吟的是:

野火烧山后,人归火不归。

然后弄死写不出后面句子。李白给接了一句,弄得县令几乎下不来台:

焰随红日远,山逐暮云飞。

再比如,夏天某日,江边发现一具无名女尸。县令前往查看,也是现场吟诗半首:

二八谁家女,漂来倚岸芦。

鸟窥眉上翠,鱼弄口旁珠。

然后又卡壳了。李白果断接上:

绿鬓随波散,红颜逐浪无。

因何逢伍相,应是想秋胡。

通过这两件事情,李白和县令相互瞧不起。李白觉得,你堂堂一个地方干部,居然不关心群众,发山火、淹死人,没有第一时间想到安排力量抢救群众生命财产,却吟诗甚至打趣、猥亵死者,政治态度和人生观极为不端正。而县令认为,这小伙子不识趣,成天不认真上班加班,木有把心思全部用在工作上,甚至竟然在我面前显摆才华,完全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叫我面子往哪放。

这种“三观”不一,让两人相互在心里默念了一句“老子遇得到你”。这样搞下去还有啥舅子意思?于是,李白主动辞职了。

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辞职后的李白,再也不想在基层队伍里混了,他很是向往神仙生活。无拘无束那才叫爽。

他四处发帖寻访,果然是皇天不负有心人,他在绵州岷山,找到了传说中的隐者东岩子赵蕤。

这位东岩子先生很是厉害,他是当时最著名的纵横家(凭辩才进行政治活动者),他自幼好帝王之学,读百家书,博于韬略,长于经世,视功名如粪土,视富贵如浮云。并且“任侠有气,善为纵横学”。践行的是“夫妇隐操,不应辟召”的处世态度。唐玄宗多次征召,他都辞而不就,过着隐居的生活。

东岩子赵蕤先生是爱才的人,他开始收李白为徒,并教授他学习道术,学习文化,练习剑术。有空的时候,还要教他饲养和调教山中鸟雀。

时间一长,李白居然练就了一项特殊技能。只要他一声招呼,山中的鸟雀形成了条件反射,就会飞来聚集,感觉吃饭的时间到了。

这消息被绵州刺史知悉后,他十分高兴。打算寻找并推荐李白师徒参加全国的道术科目考试,万一中了道举,必须沾光,也算是政绩一件。

可惜,李白师徒根本不买账。他们对这个所谓“道举”的诱惑,不为所动。他们的心里,是想押一个“大的”。

大唐先天元年(公元712年),唐玄宗李隆基上位,开始执掌神器。他励精图治,开始大量招贤纳士。

自从绵州刺史来过之后,李白师徒的山洞门口,时不时又有人前来,宣传贯彻上级招纳人才的政策要求,劝他们下山,为朝廷“搞事情”。

已经十五岁的李白,不禁想到了自己当时的初衷,其实是想暂时当一个隐士。但大唐的隐士,并非真正的“隐”,而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先把名气搞大,最终达到沽名钓誉的效果。现在被“发现”了,也推脱了好几次,再推辞下去,机会错脱了怎么办?

所以,李白作了一个果断的决定,并规划了自己的人生:下山,找人,搞事,出名,上位。

山是下了。但找人这个问题,有点考手艺。经反复论证,在当时的情况下,他想到了一个人,最有可操作性。这个人就是苏颋(免费普及知识,这个字读挺)。

这个苏颋是什么情况呢?他出生于唐高宗总章三年(公元670年),比李白大29岁。李白见着他,按照辈分,得叫叔叔。

他是大唐的重要文化名人,科班进士出身,从基层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历任乌程尉、左司御率府胄曹参军、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少卿、工部侍郎、中书侍郎,袭爵许国公,最后还当到了宰相,担任紫微侍郎、同平章事。他与燕国公张说齐名,并称“燕许大手笔”。这个时期,他还在帝都给皇帝贴身服务,写圣旨等高级材料。最让人高兴的是,他喜欢向朝廷推荐人才,每年都有一批。

本来苏颋是在京城上班的,没想到,最近遭人“烧了壳子”,皇帝生气,安排他到成都担任大都督府长史,算是给个处分。

所以,李白决定提前到成都去以逸待劳、邂逅苏颋。到了成都,在小旅馆待了两天,苏颋终于到了任上。

李白立即带上拿得出手的文章前往拜见。看完这些材料,苏颋给了个点评意见:“小伙子不错,好好学习,迟早能够混成司马相如那种档次。我看好你!”

苏颋因谓群僚曰:“此子天才英丽,下笔不休,虽风力未成,且见专车之骨,若广之以学,可以相如比肩也。”

这次见面,虽然没有实质性进展,但给了李白莫大的鼓励。让他明白了,只有读书,才是出路。而苏颋也算实在人,他在大唐开元10年,写了一篇《荐西蜀人才疏》上报给唐明皇,里面推荐了李白和他的老师:

赵蕤术数,李白文章。

当然,这是后话。

时间跑得像狗一样快。转眼就到了大唐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玄宗皇帝做了一个不同寻常的举动,把皇家办公楼中的“集仙殿”改名为“集贤殿”,一字之差,意思区别很大。表示要招兵买马,大量招聘。

消息传来,和一大批学习宅男一样,李白表示十分激动,感觉机会来了。

说走就走。又一次下山,行李里面,带着一包书,一把剑,一套文具。与上次一样,先坐马车到成都,然后坐船到峨眉山。

到峨眉山的时候,已经是初秋季节。夜晚的天空,只有孤星相伴明月,简直是夜色撩人。李白三杯酒伴月而饮,却勾起一阵乡愁。是时候发个朋友圈了,他写下了一首《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交通工具伤不起,不论是步行,还是马车,还是小船,还是毛驴,速度始终上不了六十码。在第二年春天才到达江陵。下船,上岸,随便找到一家小酒馆,却见一熟人正在喝酒。

这地球果真是圆的,不管你在哪,缘分始终还在。这不是别人,他们早就认识,正是元丹丘。就是那个李白后来在《将进酒》中写道的元丹丘: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人生在世,最爽不过他乡遇故知。一壶酒干完,认真倾听了李白这几年的经历以及这次出行的理想后,元丹丘一拍桌子:“兄弟何不早说?为什么不早说?现在正好有一个遇到神仙的机会,你有木有想法?”

“肯定有想法。你少吹牛,有神仙?”

“对啊,当今皇帝最为器重的大法师司马承祯白云子,要去朝拜南岳,正好路过江陵。你不是学过道术么,和他正好有共同语言。如果你能得到他的提携,嘿嘿嘿……”

对于这位司马承祯白云子先生,李白早在大唐画报上见过,可厉害了。他是道教上清派第十二代宗师,是晋宣帝司马懿之弟司马馗的后人。不仅道术高深,文化水平也不摆了,书法文章都是一流。

早在大唐开元九年(公元721年),玄宗皇帝就把他请进了宫中,聘请为皇家大法师,还安排专项资金在王屋山给他修建阳台观。甚至还安排自己的亲妹妹玉真公主当他的研究生。

这种高人,难得一见。必须不能错过。李白找到白云子先生下榻的酒店,前往拜见。一切都比想象中顺利。看完李白的文章后,白云子先生说:“小伙子,整得好!长得又帅又有才华,我喜欢!”原句是:

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

挨了司马承祯的一顿高度评价后,李白十分高兴,甚至高兴得睡不着,当天晚上,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一会儿想起《神异经》提到的名曰希有的昆仑山大鸟,一会儿又想起《庄子逍遥游》中所说的鲲鹏。他感觉司马承祯就是希有鸟,自己就是鲲鹏。只有希有鸟认识鲲鹏,也只有鲲鹏认识希有鸟。就开始构思《大鹏遇希有鸟赋》,后来觉得名字太长,干脆改为《大鹏赋》(这篇文章很长,全文949字):

……岂比夫蓬莱之黄鹄,夸金衣与菊裳?耻苍梧之玄凤,耀彩质与锦章。既服御于灵仙,久驯扰于池隍……

果然是神来之笔。这篇文章一发表后,整个大唐文坛惊呆了,发行量惊人,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本。

离开江陵后,途径岳阳。有一处根本不收门票的五星级景区不容错过,那就是洞庭湖。

喵的!正所谓乐极生悲。朗朗乾坤,竟然闹出幺蛾子。正在高兴游玩间,一直与他结伴游玩的好友吴指南突然一头栽倒,人事不省。一阵抢救后,无效。挂了。

一阵悲伤之后,李白只得将好友就地埋葬,并做好标记。

李白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一年之后,他从长沙专程回到岳阳,打算把吴指南移葬。挖开一看,尸体并未完全腐烂,不便携带。李白将尸体带到湖边,用小刀轻轻地刮去腐肉,清洗干净,然后装进瓦罐里,带到武昌。选了上好棺木,在武昌城东购买墓地重新安葬。

哎,收拾心情,重新上路。

世界就是这么奇特,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越是不便,人越是容易浮躁。但李白却是个特例,交通的不发达,反而造就了他美好的心情和充裕的时间。

世界那么大,时间那么多,不如边走边看看。

不久,李白途经江西,这里有个网红景点,红遍大江南北的庐山风景区,肯定不容错过,是必须要看一看的(幸好不要门票)。在这里,他饱览风光后,写下了有名的《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朋友圈一发表后,这首诗居然成了庐山的广告词。凡是有人说到庐山,必然要提到这首诗。据说李白后来非常后悔,早知道该收版权费,每次使用收取半两银子,必定要混成土豪。

就这样,边走边玩。去六朝古都金陵后,又去了苏州、杭州、越州、台州。然后还到了东海,然后坐船北上,又来到扬州。一路风景一路歌,银子不够稿费凑。游山玩水,吟诗作赋,呼朋引伴,好不快活。

然鹅,在家千日好,出门好丁点儿。果然是乐极生悲,倒霉的事情说来就来。

大唐开元十五年(公元728年)春天,走到淮南,李白蹦跶不动了。为什么呢?病了,大病,重感冒那种。这病来得有点凶,打针输液是木有的,救护车是木有的。李白隐约感觉到,这是人生的一个大坎,搞不好要交代在这了。

说来也怪,日常那些不用招呼就围过来一起游山玩水,喝酒喝茶的朋友,现在连狗尾巴影子都木有一个,朋友圈不回复,信息不回复,感觉全部失联了。

孤独地待在小旅馆,李白很伤心。狗日的,夜已沉默,心事向谁说。此情此景,他想到了自己的老师,于是忍者病痛,写了一封《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徵君蕤》:

吴会一浮云,飘如远行客。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

良图俄弃捐,衰疾乃绵剧。古琴藏虚匣,长剑挂空壁。

楚冠怀锺仪,越吟比庄舄。国门遥天外,乡路远山隔。

朝忆相如台,夜梦子云宅。旅情初结缉,秋气方寂历。

风入松下清,露出草间白。故人不可见,幽梦谁与适。

寄书西飞鸿,赠尔慰离析。

郁闷之情,溢于言表。

已经69岁的老师赵蕤收到李白的书信后,心急火燎。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决然地租船东下,直向淮南。却不料,师徒二人有相同遭遇。师父在途中也重感冒了。

有了师父的关心,李白有了战胜病魔的动力,吃了药,竟然神奇地好了。得知师父的行为,他相当感动。于是给老师写了一封感谢和慰问信,老师也就回程了。

一个月之后,李白到了姑苏。这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吴王夫差与美女西施,在这里留下了许多不可描述的经历。触景生情,李白发了一个朋友圈《乌栖曲》: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东方渐高奈乐何!

哎呀,美女误国,天天熬夜伤不起啊!

终于游历到了荆楚大地。光看景色是明显不够的,必须还要结识新朋友。李白早就听说在襄阳,有一位个性文化人,名叫孟浩然。

这位孟老师,比李白大12岁,出名自然比李白早。文章写得好,最要命的是品格清高,瞧不起权贵,再大的领导都不得给面子,就算是高级领导来找,也根本不尿。

据说韩朝宗在担任襄州刺史(市纪委书记)期间,把孟浩然看中了,高兴之下,打算搞一个推荐。于是就和他联系,约了时间交流工作和思想。到了时间,孟浩然却没有去。一问,这家伙跑去喝酒了,直接喝蒙圈,根本没把领导的器重和给机会当回事。气得韩朝宗当场果断把孟浩然拉黑。

你当大官,与我何干?又不找你借钱。反正你管不到我,不给面子,你咬我呀?即便是你管得到我,还需要我抬举你呢,我怕你哪门?你反而要对我好点才好。

思想很容易负能量。这一点,李白十分喜欢。

好不容易找到孟浩然隐居的襄阳城东南鹿门山,还好运气不错,这地方便民路修得好,路边花草各种漂亮,顺着路,来就找到了。

看了李白写的文章,孟浩然情不自禁地点了赞。

思想一碰撞,果然十分投缘,简直是相见恨晚。

一顿酒饭过后,更加相见恨晚。

原本计划见一面、喝一台就走的,现在临时改变主意,决定小住几天,摆舒服、摆顺,深入交流思想和观点。

于是孟浩然继续做东,带着李白四处游览,喝酒、唱歌、写文章,日子相当的快活,竟然一不小心耍了大半个月。

分别后,两人就成了笔友,经常书信往来。某天,李白听说孟浩然要去广陵(扬州)搞事情,途经江夏(武昌),于是又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黄鹤楼见面。

免不了,又是好几天的旅游、唱歌、喝酒、写文章。

是时候分别了,李白写了一首《送孟浩然之广陵》发到朋友圈,用来纪念这一段基情(友谊):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一首诗,表面上看,没有写到之间的感情,但仔细一看,又每个字都在写感情。几乎成了送别诗的代表作,也成了黄鹤楼的招牌广告。

多年后,两位再次见面,于是又重复了昨天的故事,李白又发了一个朋友圈《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一个“爱”字,简直是十分的直白。此处不宜描述。

纵观整个大唐,李白的好友又很多。除了杜甫、高适、贺知章、汪伦、王昌龄、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西、李留、北海道士高如贵等,还有就是这个可以排名前四的孟浩然。

荆楚大地,风光无限。逗留了一段时间,耍得差不多了,李白由江夏沿着汉水北上,然后到了安陆。

这安陆是一个神奇的地方,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李白的好友元丹丘正在这隐居。城市的西北方向,有一座山,高耸入云,山上居民长寿的很多,一百岁都是平常,所以叫个小寿山。山顶有道观一座,香火还好,正好符合李白的专业,于是,他就在道观隐居下来。

这一次隐居,开启了李白人生的重要时期。他后来在《秋于敬亭送从侄游庐山序》中这样描述这一段经历:

余小时,大人令诵《子虚赋》,私心慕之。及长,南游云梦,览七泽之壮观。酒隐安陆,蹉跎十年……

翻译过来就是,我小时候读过司马相如的《子虚赋》,觉得写得非常好。长大之后,就顺着他写的导游图游览各地,然后在安陆不计成本地毛起喝酒,前前后后混了十年。这简直是神仙的日子啊。

为什么要在道观隐居,而不去好友元丹丘家里搭伙呢?这里面李白由自己的想法。

道教在大唐的皇族中颇受欢迎,皇帝十分喜欢道教,当然,全国上下都喜欢道教。必须喜欢,不喜欢不行。唐玄宗就曾经任命道士尹小音为谏议大夫(四品官职,主要职责是批评政府,提出意见),之后也出现了很多道士转为公务员的例子。这些先例,为道士这一行业指明了发展方向。

李白还知道,在此之前,就有很多名人,都是道士出身。一挖一大摞,举一堆栗子。

此处敲黑板,先说点以前的。范蠡,道商祖师、吴越功臣;张良,汉朝第一开国功臣、张天师之祖;华佗,著名道家方士;王羲之,天师道世家道士、一代书法大家;祖冲之,天师道世家、有名数学大家;陶弘景,山中宰相、茅山宗祖师、化学家之祖……

再说点大唐的。魏征,初唐著名宰相、贞观之治名垂千古;孙思邈,药王孙真人、无有过其神;吴道子,著名大画家、神仙吴真人;李淳风,唐朝宫廷天文学家、传奇高道;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晚年修道大诗人……

果真是人才济济。如此看来,道士这个行业,太特么有前途了!

在小寿山道观隐居期间,李白显然是要时不时到元丹丘家里的蹭饭的。

自然是见面必喝,逢喝必醉。

这一天,两人诗酒文章,闲扯到半夜鸡叫,果断又喝醉了。一觉醒来,才发现日程表上有重要时期要做,李白果断告辞。

骑着马,一个人走天涯。一大早,有大雾,昏昏沉沉的,前方居然过来一队人马。李白勉强睁开醉眼一看,感觉是都督府主簿魏洽。哎呀,几个老朋友了,应该打个招呼。

他一加油门,喊了一声“大哥”,马儿立即靠近。

“大什么哥!你有没有公德心啊!又吵又闹的!滚开!”居然挨了一顿呵斥。

这么凶?李白吓得酒醒了一半,从马上滑了下来。这才定睛一看,队伍的护从全是带刀的,从他们议论中得知,这特么居然是长史大人(三品大员,相当于市政府秘书长)李京之的车。

当时的规矩,这种官职的领导干部,在街上是可以横着走的。他的车上了街道,老百姓必须在十丈之外(三十米)回避让道。不让?要挨修理。一般情况下,现场挨一顿鞭子,严重情况下,要揪到派出所关门暴打。读书人要稍微轻一些,一般情况下,当场赔礼道歉,严重情况下,要负荆请罪。

这个事情,本来是可大可小的。李白简单道个歉,意思意思一下,这事情就呵呵了,最多罚酒三杯。但这个李京之有点日怪,觉得自己是高级领导干部,坚决要把资格怄够,把脾气耍足,把官威显摆完整。

他斥责李白目无尊长,有意冲撞。不但要求必须当面道歉,还要求写认罪书,看看认错态度再说如何处理。

下来后,李白找人打听了一下这位飞扬跋扈的长史大人的底细。竟然听说这位领导是科班出身,文章还写得不错。于是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精心准备,反复修改,整了一篇文采飞扬的请罪书,还把自己的文章作为附件上报。不但希望领导能够原谅自己,甚至还请求领导推荐自己。

这篇文章就是有名的《上安州李长史书》,全文723字,那叫一个文采飞扬。文章里面先把李京之吹嘘了一通:

颇尝览千载,观百家,至于圣贤,相似厥众。则有若似其仲尼,纪信似于高祖,牢之似于无忌,宋玉似于屈原。

意思是圣贤那种一类的大人物长得相似,是正常的。他还写了自己这次犯错误的原因:

而遥观君侯,窃疑魏洽,便欲趋就。临然举鞭,迟疑之间,未及回避。且理有疑误而成过,事有形似而类真,惟大雅含弘,方能恕之也。

远远看你,感觉是好兄弟魏洽,于是没有想起回避。事情已经搞错了,但我不是故意的。你大人大量,罚酒三杯算了。

后面竟然还要求长史大人观看并批示自己的文章,说自己熬了个夜,共写了三首诗,四十八句,文章木有怎么修改(怎么可能不修改),请领导将就看看:

敢沐芳负荆,请罪门下,倘免以训责,恤其愚蒙,如能伏剑结缨,谢君侯之德。敢一夜力撰《春游救苦寺》诗一首十韵、《石岩诗》诗一首八韵、《上杨都尉》诗一首三十韵,辞旨狂野,贵露下情,轻干视听,幸乞详览。

受到李白的请罪书,李京之有点发蒙。

这么显摆的文学水平,这么高的文字造诣,你特么叫我怎么批示?怎么回信?李京之领导觉得压力很大,突然觉得自己的文采在李白面前,简直就是渣渣。于是就干脆不回信也不批示了。这个事情,只好冷处理,连罚酒三杯都免了。

以至于后来,这位大领导和别人谈起李白,是这样评价的:

诸人之文,犹山无烟霞,春无草树。李白之文,清雄奔放,名章俊语,络绎间起,光明洞澈,句句动人。

这也算是对李白最为中肯的赞誉了。

对道教的痴迷,已经成了李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自二十岁开始,就积极参加道教组织的相关社会活动。曾经历经辛苦,登上戴天山,打算寻求隐居的世外高人,却无功而返,只得写下一个朋友圈《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为什么李白一直和元丹丘关系很近呢?元丹丘实际上也是一个道士,学问很高,为人也很淳朴,他的老师是紫阳道人。

话说这位紫阳道人,那是相当的厉害了。他出生于唐高宗永淳元年(公元682年),比李白大19岁,是道教上清派第十四代弟子,担任过西京太微宫使。因为太过出名,反而让人淡忘了其真实姓名,只知道他俗姓胡,所以又被称为胡紫阳。

他8岁时随母到现光山朝拜,就萌生出家修道之念。9岁出家修道,12岁时就能几天不进食物,初步达到了吸景练气的境界。他20岁时开始游历,遍访仙道洞府,师父是茅山宗上清派十三代宗师李含光。得道之后,在家乡修建了餐霞楼,一时间门徒三千余人,极负盛名。

大唐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27岁的李白在元丹丘的引荐下,认识了紫阳道人。

李白对紫阳道人仰慕已久,紫阳道人对李白也是十分欣赏。二人相互中意,很是投缘。紫阳道人竟然请来汉东太守(随州最高级别的行政领导,县长)作陪,于是不免又开始落入俗套,吃菜、喝酒、吹牛。

喝到一半,紫阳道人提了一个建议:“光是吃菜喝酒有点单调,不如来点音乐,搞下气氛?”

于是一拍即合,笛子、笙、古琴,三人各持一样乐器,一场音乐会推向高潮。大家都喝醉了,弄得七荤八素。为了纪念这段美好的回忆,李白写了一篇《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足足492字,31句。其中写道:

紫阳之真人,邀我吹玉笙。

餐霞楼上动仙乐,嘈然宛似鸾凤鸣。

袖长管催欲轻举,汉东太守醉起舞。

手持锦袍覆我身,我醉横眠枕其股。

现场不忍直视。

既然如此投缘,李白果断拜紫阳道人为师,紫阳道人也不含糊,把全部学问都教给了李白。李白受益良多,在紫阳道人去世之后,仍难以忘怀。他在《汉东紫阳先生碑铭》中写道:

予与紫阳神交,饱餐素论,十得其九。

即便是多年以后,李白仍然对紫阳道人推崇备至,他在《江夏送倩公归汉东序》中说:

夫汉东之国,圣人所出,神农之后,季良为大贤。尔来寂寂,无一物可纪。有唐中兴,始生紫阳先生。

意思是说,即从神农炎帝时代到唐朝,数千年的时间,随州才出了神农、季良、胡紫阳这三个杰出的人物。这是对紫阳道人至高无上的认可。

当然,这是后话了。

对,此处敲黑板,紫阳道人是李白的第二位老师。

在安陆,李白除了和师父悟道,还四处免费旅游。

这一日,来到白兆山。山上有座白兆寺,风景极其优美,李白一时间流连忘返。不料竟然有所艳遇。他看见一位妙龄女子,在丫鬟的陪伴下,坐着轿子前来许愿上香。一颦一笑,相当撩人。作为单身狗的李白,竟然动心了。

他主动向庙内工作人员打听消息,和尚说:“李老师,你这眼睛毒啊,这位美女是前朝宰相许圉师是的孙女(敲黑板,圉字认“与”),名叫许紫烟。目前还木有对象。看来你有想法?”

李白显然不得说自己有想法,想法是埋藏在心里的。回家之后,他那种怦然心动的感觉完全无法淡化。然鹅,又找不到化解的办法。

这一日,元丹丘来访,给李白传递了一个情报,说是安州都督(军区师长)马正会看了李白的文章后,十分欣赏,打算一起吃个饭。

自古以来,关于吃饭这个事情,吃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跟谁吃。这地方军队领导请客,饭是必须要吃的。更何况,这顿饭一吃,绝对有好事发生。

几圈酒一喝,关系近了很多。马都督说:“李老师,你在我的地盘,随便操。有啥需要直接说,兄弟之间,不要客气。”

李白说:“果然?当真?莫说客套话哄我哦。”

马都督说:“我再强调一次,我的地盘,我做主。你想要做啥,你说话。”元丹丘也在旁边使劲帮衬:“马大哥是军人,就是这么耿直。白哥,你见外就不对了。”

李白说:“你这么耿直,我就直说了。你和许圉师许大人熟悉不?”

马都督说:“经常一起喝茶。他是前朝宰相,早就退休了。想我给你引荐?你找他,是几个意思?”

元丹丘果断插话说:“明人不说暗话,李白看上人家孙女了,想托你当一回老黄莺。”

马都督说:“你这个想法比较大胆。不过,你们如果在一起,还真是男才女貌。这个事情,包在我身上。成或者不成,看你运气了。”

没过几天,马都督回话:“许大人答应了,但是有个前提,你必须当上门女婿。”

无所谓了,反正离家太远,上门就上门。对方是官宦之家,有房有车,不要嫁妆,这种好事情,想都想不来。李白果断答应了。

好歹是大户人家,虽然是当上门女婿,但程序还是正规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几个核心程序一个都不能少。

婚后一段时间的生活,那叫一个如鱼得水,作为宰相的孙女,那也是一个实在的文化人。某天,李白写了一首《长相思》: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不信妾断肠,归来看取明镜前。

写好后,自我感觉不错,递给妻子看。紫烟看了后说:“写得还是好,但这最后一句,却偷了人家的句子和意境。”

李白一惊:“开啥玩笑,我这绝对原创,申请了版权保护的!”

于是,紫烟背了一首诗: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这是武则天的《如意娘》。还真是两首诗意境一致了,李白表示服气。

太多的男人,没有恋爱之前是一只猎狗,到处搜索着“猎物”;当发现“猎物”之后,就变成哈巴狗,无时无刻不主动献殷勤;当结婚后,就成了大狼狗,一反前态,原形毕露。李白也不例外。

这个爱喝酒的习惯,始终是改不过来,弄得他一年戒酒好几百次。对待朋友,他是召之即来、来之能喝、喝之必醉、醉之必睡。时间长了,两口子经常闹意见。弄到后来,李白不得不服软,写了一首《赠内》作检讨:

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

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

这里面有个典故。

《后汉书·儒林传下·周泽》上面说,汉代的周泽担任主持宗庙礼仪的太常卿,把自己的工作太神圣化了,为表虔诚,整天住在单位里斋戒,戒荤、戒酒、戒女色。老婆关心他身体来看他一下,他就说老婆冲撞了他的斋期,亵渎了神灵,竟然把老婆关监狱!惹得大家都说他不近人情。原文是这样的:

后汉周泽为太常,虔敬宗庙,常卧疾斋宫,其妻哀其老病,窥问疾苦。泽大怒,以妻干犯斋禁,收送诏狱,时人讥之曰:“生世不谐,作太常妻。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言泽不近人情,难为其妻。

翻译过来实际上只有五个字:丈夫胡乱搞,老婆守活寡。

可怜一代宰相之后啊。

曾经真的以为人生就这样了,平静的心拒绝再有浪潮。

一开始,李白都以为自己的一生就这样了,结婚,生子,然后送娃儿读书,再帮娃儿带娃儿,最后自己病死。太多的人都重复了这样的故事。

但李白那种孤傲的文人气质随时在提醒他:你这样搞要不得,你要出人头地,你要混出事业,你要光宗耀祖!

妻子的爷爷不是宰相么?那么大一匹官,还需要找关系?请注意,是前朝(隋)宰相,已经过气了,在大唐根本行不通,人家现任干部是不买账的。李白觉察到,这位岳爷爷只能给钱,不能给地位和荣誉。

光有钱,这个人生是没有灵魂的,容易颓废。

于是在大唐玄宗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婚后三年的李白,不顾妻子反对,做了一个非常艰难(自私)的决定:继续向往长安,意图成就伟业。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李白又打算去找元丹丘。他在长安朋友多,圈子广。李白在长安两眼一抹黑,只有找他,才能搞成事情。

距离上次见面,已经过了三年时间,元丹丘又搬家了,从之前的随州搬到了嵩山,还是隐居。李白的路线规划是先到襄阳,再到南阳,然后到嵩山。正好一条线。

途中经过一个地方,名叫方城。当地主要领导的部下张县尉对李白仰慕已久,高矮围追堵截,挽留下来,喝酒吃菜,一顿认真招待。然后请李白围观自己画的新作品《狮猛图》。这位县尉还有点文化,这国画竟然毫不含糊,十分逼真,李白拍手叫好。

张县尉趁机蹬鼻子上脸:“想请李老师给个面子,帮我题个词。”李白趁着酒兴,欣然应允,随手写下:

张公之堂,华壁照雪,

狮猛在图,雄姿奋发。

森竦眉目,枫洒毛骨。

锯牙衔霜,钩爪抱月。

掣蹲胡以震怒,谓大厦之臲卼。

永观厥容,神骇不歇。

(此处免费普及知识,臲卼读聂屋,不安的样子)

得到李白的墨宝,张县尉十分高兴。一时间竟然成了李白的口碑,开始四处吹嘘,免费打广告。不过一两天时间,这个题诗的事情,全城都嘈转了。县令也给李白发来邀请函,必须喝酒吃饭。甚至当地最负盛名的莹和尚也发邀请函,请李白去他家围观自己珍藏的《山海图》。

这个图很不简单,是汉代画家的作品,根据《山海经》画成,简直是如同仙境,活脱脱的科幻故事。看图后,李白很兴奋,提笔写下《莹禅师房观山海图》:

真僧闭精宇,灭迹含达观。

列嶂图云山,攒峰入霄汉。

丹崖森在目,清昼疑卷幔。

蓬壶来轩窗,瀛海入几案。

烟涛争喷薄,岛屿相凌乱。

征帆飘空中,瀑水洒天半。

峥嵘若可陟,想像徒盈叹。

杳与真心冥,遂谐静者玩。

如登赤城里,揭步沧洲畔。

即事能娱人,从兹得消散。

在方城流连数日后,继续北上,很快就到了嵩山。嵩山之巅,李白与元丹丘促膝畅谈。

对于未来,李白是焦灼的,前途未卜,内心各种矛盾。到底这次能不能搞到着,心里实在没底。路线到底怎么走,心里更没底。

元丹丘劝他:“兄弟莫焦,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你去主动结识高级领导干部,认识一些官二代,和他们搞好关系。以你的文采,肯定能得到青睐的。我也亲自去帮你找人,我在帝都认识的人多,有些个关系很铁,肯定有人应该能帮上忙。”

李白感动不已,然后举手发誓:“苟富贵,勿相忘!我如果混出名堂了,绝对请你喝酒!我赌咒!”

第二日随即启程,轻车简从,直指西安。

途中,竟然遇到了王昌龄。二人虽然是首次见面,但早有耳闻,相互仰慕,这时相见恨晚。自古以来的大凡小事,都会落到酒桌子上。二人免不了喝一台。

王昌龄问:“兄弟,你才结婚不久,不在家陪老婆,来西安搞事情?”

李白说:“结婚也就那么回事。男人要有自己的事业。我来西安的事情很简单,我要求见领导,找人推荐,当公务员,报效国家。”

不料王昌龄听了后,一声叹息。

这位王昌龄比李白大11岁,幼年时,贫困户出身,父母都没有文化,更没有技术,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下。他通过努力读书,考上了公务员,最开始是担任秘书省校书郎。后来升迁贬谪好几次,折腾得心焦。所以,他对官场的感受是很深的。

于是,他打算劝说李白几句:“兄弟啊,官场也特么的是一个社会,让人身不由己。你如果偷懒,对不起自己的初心。你如果勤快,累死你都做不完。你如果当了领导,责任大得背时。如果不当领导,那还有啥子意思?最特么老火的,即便你清正廉洁,用自己的钱去做事,但人家打死也不信。你如果表现太出色,人家还要背后捅刀子。你不合群,大家都整你。听哥给你说,坚决不要当公务员。你去学个技术也好,挣钱多些。”

李白说:“兄弟,你这样说就不对了。遇到一点挫折,就打退堂鼓,你的初心呢?你的政治敏锐性呢?当大唐的干部,就是要为群众办事,官大官小,不要在意才对。你要对组织负责啊。如果只是图钱,那我不如在家陪老婆算了,她家钱多。出来吃这些苦干啥?”

王昌龄说:“兄弟啊,你不晓得有好多人羡慕你能自由自在游山玩水、写文章。官场的累,你不了解,和你想的不一样。我给你讲,你去当一个诗人,当一个大作家,或者当一个老师,一辈子无风无雨、自由自在,也就过了。那才叫人生!”

李白说:“明人不说暗话,我游山玩水写文章,就是为了当公务员。”

看李白这么“咬”(执着),王昌龄也不好再说什么了:“来来来,喝酒吃菜,我们说点别样……我给你讲,西安好吃的、好玩的可多了,等下我们去看看……”

秋天,李白经历了许多辛苦,终于到达了帝都。接下来如何安排?李白想到了一个故事。

比李白大37岁的卢藏用,当年考中了进士后,不知道什么原因(不便细说,情况大家懂的),很久都没有得到朝廷的调令,于是和兄弟卢征明一起在终南山隐居。结果整出名气来,被朝廷召回,授予左拾遗,后来还当上了礼部侍郎,兼昭文馆学士。

终南山就是京城南边的一座山,山上隐士很多。但绝大多数都不是真正的归隐,而是通过这种方式沽名钓誉,搞出动静来,然后坐等成果,直接平步青云(所谓的“终南捷径”,就是这个意思)。

李白果断学习前辈卢藏用,也在终南山找到一处根据地,开始所谓的“隐居”生活。

隐居是不可能隐居的。他经常下山走动,到处拜访高级领导干部,给他们写信,并把自己的作品作为附件。一番努力后,效果是明显的。他认识了崔宗之、张垍(读既)、张琢等一大堆公子王孙、官二代和朝中大臣。

崔宗之是一个典型的官二代,父亲崔日用,曾经担任过宰相。李白与他相识的时候,他在尚书省上班。但这个官二代和其他人不同,没有官二代的气质,反而品德高尚,为人处世低调和善。

他请李白喝酒,喝得高兴后,觉得十分投缘。他给李白说:“这个公务员干起没啥意思。李老师,我在嵩山修有一座别墅,干脆我们一起去那隐居,你认为如何?”

李白果断拒绝了崔宗之的好意:“兄弟啊,我隐居不是为了隐居啊,而是为了不隐居啊!我还想跟你成为官场的同事呢,可不要成为同道。就不要说啥隐居的话了,伤得很。”

连自己都不想继续干下去(没有政治责任感、事业心)的公务员,是不可能帮助别升迁的。

李白又去求见张垍、张琢。他们也是官二代亲兄弟,父亲是现任宰相张说。其实李白是想直接求见张说的,却没想到,见面时,张说已经住进了重症监护室,几天就挂了。他就只好找宰相的儿子。

同是兄弟,性格和为人处世果然一样。张琢的职务是掌管国家大印,为人处世不讲信义。张垍担任卫尉卿,并且是皇帝女婿,但这家伙妒贤嫉能。于是,两兄弟都不打算给李白任何帮助。喝酒吃饭要来,办事情不谈。

然而李白纠缠不放,一有空就给张垍发信息,甚至跟踪到办公室、到家里登门拜访,天天追问进展情况。张垍实在是拗不过了,就作了一个顺水人情,安排李白到紫极宫上班,这是玉真公主在终南山的别墅。他给李白说:“把你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万一玉真公主重用你,那就是你运气来登了。自己放聪明点。以后不要联系我了,怕你得很。”

李白千恩万谢,就到了紫极宫。

原本以为一到任就能见到玉真公主,却不谙这个紫极宫非常大,宫内还有专门的车道,红绿灯都有,分了好多个区。这个玉真公主是一个文化人,木有结婚,出家当了道姑(主要是为了方便生活,实现人生理想,原因不便细说)。宫内到处都是长相帅气的文人雅士,天天聚会喝酒、吟诗作赋,好不闹热。

花天酒地的日子是快乐的。但见不到玉真公主,李白内心十分焦躁。

这一日,他打算离开紫极宫外出溜达,竟然在大门口遇见了一位白胡子老人。他恍惚一看,老人衣带下面,竟然有一个金灿灿的金龟符。

不一定吃过猪肉,但猪跑还是见过的。李白明白,这个金龟符是高级领导干部的身份标志,至少是一个三品。

天赐良机,闲话少说,抓住机会再说。

与先前一样的程序,免不了行礼,打招呼,自我介绍,递上介绍信(当然以文章作为附件)。老者看得是直叫好:“小伙子,能干啊!我喜欢你,吃饭没?我请你到大酒店喝酒,我们边喝边摆。”于是拉着李白就走。

事情发生得太过突然,一点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都木有。酒菜上桌后,李白打算付钱,结果现金不够。老头也往口袋里一摸,竟然也是分文也无。尼玛穿得一表人才,但都不带现金出门的?店小二一脸懵逼,一时间陷入窘境。

气氛有点僵。还是老头耿直,果断把金龟符解下来,用来付账。反而劝李白:“身外之物,喝酒要紧,不要在意。我回去给办公室说丢了,让他们再补办一个就是。”

酒一喝,李白才搞明白一个事情,这个老头不是别人,正是秘书监(专掌国家藏书与编校工作,国家图书馆馆长)贺知章。他还当过太子的老师,可厉害了。

两人越喝越兴奋,觉得相见恨晚,竟然成了莫逆之交。贺知章后来还向唐玄宗当面推荐李白,说他是文曲星下凡。当然,这是后话了。

久居长安的李白,工作木有着落,事情木有进展,心情很是焦躁。如何排解?唯有喝酒。

当然不是一个人独自家里蹲着喝寡酒,得有场合,有氛围。于是开始从小酒馆,喝到大酒店。长安的五星级酒店,当推得月酒楼。

在这里,李白邂逅了一名歌女,名叫蝶舞。她竟然对李白仰慕已久,属于忠实粉丝。李白也十分同情她的遭遇,二人竟然一见如故。李白开始给蝶舞写歌词,蝶舞用来谱曲并演唱。他们这种“萍水相逢”,一时间成了长安的一道亮丽风景。

正好李白这期间远离妻子,竟然顺水推舟其开展了粉丝转化工作。萍水相逢,就是缘分,干柴烈火,过程少儿不宜。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法定手续是木有办的。

野花香啊!然而欢愉的日子总是太短。某天,蝶舞竟然不见了,遍寻不得,李白心生焦虑。这段历史,就藏在了李白的印象里。

多年后的某天,李白在苏州云游,在一处小巷里,偶尔听见了一首歌: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这不是自己当年思念蝶舞反复吟诵的《长相思》吗?循声而往,却是一位素不相识的女子在唱歌。

事情的真相,竟然是一个凄惨的故事。

她是蝶舞的妹妹。她告诉李白,他们的父亲是苏州刺史荣岂芜,因为太过正直,得罪了权贵,被设计陷害致死。蝶舞为父报仇,化身歌女,在长安寻求父亲生前好友马如龙帮助,收集权贵的贪腐证据,然后告御状。奸臣被查办,但蝶舞也被奸臣派出的杀手残忍地绑架杀害。

于是,李白怀着百感交集的心情,到了蝶舞的墓前,吟唱了另外一首《长相思》:

美人在时花满堂,美人去后花馀床。

床中绣被卷不寝,至今三载闻余香。

香亦竟不灭,人亦竟不来。

相思黄叶落,白露湿青苔。

也算是对同床“好友”的一种凭吊吧。

玉真公主后来想起了李白,召见了几次。李白原本以为玉真公主喜欢的是文采,但真实情况却不是这样。她身边的文化人太多,她喜欢的可能是别的方面的才能(实在是不便描述)。而这种才能,李白木有。得不到赏识,于是被冷落了。

前后已经在长安溜达了一年,工作的事情,竟然毫无进展。李白各种郁闷。一连发了三首《行路难》,其中第二篇是这样写的: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

这首诗里面,有好几个典故。

“弹剑作歌”,用的是冯谖的典故。冯谖在孟尝君门下作客,感觉孟尝君对自己不够礼遇,弹剑而歌,表示要走人。“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韩信未得志时,在淮阴曾受到一些市井无赖们的嘲笑和侮辱。贾谊年轻有才,汉文帝本打算重用,但由于受到大臣灌婴、冯敬等的忌妒、反对,后来竟遭贬逐。这几句,都写出了李白内心的各种不爽。

战国时燕昭王为了使国家富强,尊郭隗为师,于易水边筑台置黄金其上,以招揽贤士。于是乐毅、邹衍、剧辛纷纷来归,为燕所用。燕昭王对于他们不仅言听计从,而且屈己下士,折节相待。当邹衍到燕时,昭王“拥篲先驱”,亲自扫除道路迎接,恐怕灰尘飞扬,用衣袖挡住扫帚,以示恭敬。这写出了李白内心对于上下级关系尤其是领导爱惜人才的设想。

综合起来一个意思:我的理想得不到满足,我是一个你们得不到的人才,我现在心里很不爽。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老子走了。

一气之下,离开长安。

大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那位曾经一气之下把孟浩然拉黑的韩朝宗,已经升任荆州长史(荆州副市长)兼任襄州刺史(襄州纪委书记)。李白听之前所结识的京官崔宗之讲过,说这个韩朝宗乐于提拔人才,崔宗之本人就是典型的受益者。现在很多读书人都投靠老韩。

算了,去拜访一下老韩,碰下运气。

这年三月份,李白到了襄阳后,动手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自荐信。就是那篇非常有名的《与韩荆州书》。全文598字,称得上字字珠玑。下笔是这样写的: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我听说很多文化人在讲,这一辈子当不当大领导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须认识韩大人。这种相当夸张的说法,竟然让韩朝宗有点飘飘然。然后又写的是:

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

这里把老韩比作了周公,那可是古代的圣人,非常的礼贤下士。这让韩朝宗更加高兴。李白还在自荐信中表达的决心,赌了个咒:

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傥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我这个辈子跟定你了,有事情尽管吩咐,哪个良心遭狗吃了的不来赴汤蹈火。

认真读完李白的自荐信,韩朝宗反而开始犹豫不决。真心说,李白的文章,肯定是不摆了。但转念一想,他这种人才,在长安呆了一年,竟然木有下文,这中间肯定有啥不能言说的缘故。

经验告诉老韩,李白这种人,太特么能干且清高了,坚决不能提携。于是他内心慌得一匹,表面不动声色。尽和李白扯一些不着边际的话,聊聊天气、农村种养殖业发展和国际形势啥的,说得木有语言了后,假装突然想起必须要加班搞正事,端茶送客。

哦豁!事情又卵了。离开韩朝宗的办公大楼,李白仰天长叹:“你们特么的为啥这样对我?”

冷冷的冰雨在脸上无情地拍,他内心仿佛被刺刀狠狠地宰。

想想这几年的经历,太特么狗血了,鬼知道经历了什么。他想起了,自己原来还有个家。无奈无奈,只有回到家中。妻子在家等着他。

接下来的几年,事业上毫无建树,家庭上却有了成效。

大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李白妻子生下了女儿平阳,两年的大唐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又生下了儿子伯禽。

儿女双全,对于平常老百姓来说,这是难得的天伦之乐,应该满足了。李白也十分享受这种生活。然而生活总是很皮,在大唐开元二十六年底(公元738年),妻子许氏居然病逝了。

尼玛!这狗日的生活!

中年丧妻,事业未就,一事无成。望着年幼的子女,想到这些年悲惨的经历,李白不仅失声痛哭。

面对现实,无路可去,在安陆,艰难的日子还要继续。

正在一筹莫展之际,受到了好友孔巢父的来信。这位孔先生是李白在长安认识的新朋友。他在信中,邀请李白到山东落户,给李白说,那里有好几个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搞事情,目前已经形成了“五缺一”的局面。这无异于雪中送炭,李白果断收拾行李,辞别岳父母,带着子女到了山东兖州府(普及知识,兖读演)。

在兖州,李白安排好了两个子女的生活读书后,在孔巢父的帮助下,开始在徂徕山西南麓乳山脚下的竹溪隐居。这期间,同在一起隐居的还有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等。一伙文化人在此,天天写诗作文,谈诗论道,遂成为“竹溪六逸”。李白在《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中,描述了这一段生活。其中写道:

时时或乘兴,往往云无心。

出山揖牧伯,长啸轻衣簪。

时宵梦里还,云拜竹溪月。

今晨鲁东门,帐饮与君别。

生活的磨难,在这里都已经远去了。这简直就是特么的神仙一样的日子。

晚年的唐玄宗,已经逐渐丧失了年轻时生活的激情,这时候就一心想着长生不老,再加上有太多的道士每天反复地给他普及迷信知识,因而十分推崇道教。

最明显的表现,是他在公元年742年,将年号改为天宝(道教的最高之神,分别是玉清天宝君、上清灵宝君、太清神宝君,为三宝)。

这之前,玉真公主认真读到了李白在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写给她的《玉真仙人词》:

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

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

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

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

相当的科幻,祝福满满的。玉真公主简直是芳心大悦。再认真读了李白的其他作品后,就更加觉得李白是一个人才。于是他一见到大哥唐玄宗,就开始表扬李白。与此同时,贺知章也抓住各种机会向皇帝推荐李白,说他是天下第一诗仙。

这之前,李白也没有闲着,他从山东出发,四处游历,先后到了河南、淮南以及湘、鄂一带。所到之处,必定有文章流出,一出手,就被大家广为传唱。如此以来,他一时间声名远播。

江湖上有了良好声誉,朝堂上有人极力推荐,现在天时、地利、人和都有了。

唐玄宗觉得,这家伙还有点意思,打算见见,于是安排宣召李白入京。

大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正在南陵游历的42岁的李白,突然接到皇帝的圣旨,要求进京面圣,一时间惊喜得手足无措,忍不住发了一个朋友圈《南陵别儿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特么的等了四十多年的机会,终于来了!李白不能压抑心中的激动,马上安排好儿女,收拾好行李,骑马就走。平常半个多月的行程,竟然只用了短短十天就到了京城。

到了京城,简单装修了下,直奔兴庆宫。在太监的带领下,直入金銮殿。

正好皇帝正在吃饭,李白这才发现,皇宫的陈设果然比大酒店豪华。皇帝十分客气,招待了李白吃饭喝酒,还亲自给李白倒酒、挑菜,使得李白受宠若惊。

在详细了解了基本情况后,皇帝觉得李白名不虚传,确实是一个人才。于是当场决定,任命李白为待诏翰林,具体职务是草拟文告,当皇帝的贴身文字秘书。

此后,每当唐玄宗举办宴会或者外出郊游,都是李白在面前跟随伺候,应用精美的文字,帮助皇帝写日记,发朋友圈。

李白的这种待遇,让很多人羡慕不已,当初主动把李白拉黑的那些人,现在又神奇地出现了,开始不断地请李白吃饭喝酒,还一起阿谀奉承、称兄道弟。这让李白找到了做官的感觉,觉得自己要飞黄腾达了。

但是,搞这个工作时间一长,李白就觉得哪儿不太对劲。每天给皇帝写讲话稿,写日记,发朋友圈,也没什么技术含量。这些工作简直轻而易举了,毫无挑战性。

原本以为自己从此青云直上,却不谙每天都做这种小事情。这样一来,“兼济天下”的梦想多半是打水漂了。想到这些,就有点郁闷。

他一郁闷,就喝酒。下班后,经常喝醉,有时候醉得离谱,随地就睡。搞得京城群众都知道,有一个皇帝的秘书,经常喝酒。

这年春天,艳阳高照,宫中牡丹亭的荷花盛开。皇帝和贵妃杨玉环前来沉香亭赏花。皇帝赏花,是有乐队现场伴奏演唱的。著名大内歌手李龟年一开唱,又是老调重弹。皇帝有点不爽:“这景色,这美女,你能不能来点新鲜的?”(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为?)

李龟年委屈地说:“老板,我们挑选的歌都唱完了,木有新鲜的歌词啊。”

皇帝说:“那什么,安排人去把李白找来,现场写歌词,你谱曲。立即,马上!”

被太监扶着过来的李白,才从醉月楼出来。他一手提着酒壶,一手拿着毛笔,醉意盎然,感觉没有睡醒。

高级太监高力士提醒李白说:“李老师,皇帝要你给贵妃写歌词呢!你抓紧点!”

没想到李白居然十分孤傲:“吵什么吵,不就是写歌词吗?你帮我把鞋子脱了,再说。”

皇帝很捉急,太监伤不起。脱鞋子就脱鞋子,没有啥比为皇帝服务更重要的事情了。高力士照做了。

乘着酒兴,李白写了一首《清平调》,一挥而就: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晓拂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写完,大众齐声叫好,李白觉得意犹未尽,呼唤神龙,再来一曲:《清平调》之二:

一支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这一首写完,掌声四起,李白再喝两杯,换个姿势,再来一曲,《清平调》之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三首歌词写完,李白毛笔一丢,然后呼呼大睡。唐玄宗和杨贵妃都觉得十分满意,当场赏赐李白宫锦袍,并叫人抬下去休息,招呼宫女给安顿好。

歌词有了,乐工、乐器这些也都是现成的。皇帝说:“灯光、音响、场景、道具……各就各位。李老师,请重新开始你的表演!”(上命梨园弟子,约略调抚丝竹,遂促龟年以歌)。

李白的诗文惊艳浪漫,李龟年的歌声宛转悠扬。唐玄宗亲自吹笛子伴奏,杨贵妃翩翩起舞。这一曲天籁之音,直接把场景推向了高潮。所有在场的人,都惊呆了。

十一

自古以来,都是喝酒误事。作为一个资深“品酒人”,李白也不例外。

曾经,他听说乌程酒相当不错,就开着公车,不远千里,赶到乌程。尝了尝,味道妙不可言,然后继续尝,最后紧倒尝,果然尝多了。这玩意很神奇,你不喝,他听你的。你喝了,就要你听他的了。李白喝高了后,就开始唱歌,无伴奏那种,男高音,惹得一大圈人围观。

这时候,有一位姓迦叶的司马路过,看见桌上一溜溜坛子摆了个“一米阳光”的造型,随口说道:“这是哪位先生啊,酒量好牛啊!”

乘着酒兴,李白唱了一首《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

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

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

听毕,迦叶司马大吃一惊:“卧槽!地球是圆的,我居然见到活的李白了!以前都是在传说中、画报上。缘分啊!这个酒,我请你!喝,喝通泰!”

二话不说,再来一场。喝得感情近了,迦叶司马问:“李大哥,你这种才学,应该去参加科举考试,多半是个状元!”

李白说:“科举?考试?卵的!你还信这个?行卷你知道不?就是找领导拜码头那种,特么的全是开后门跑关系,好多真正的能干人,都没有搞成。我才懒得去受这种窝囊气。”

迦叶司马又问:“那你现在在做啥职业呢?”

李白说:“给皇帝当秘书,天天帮他写公文,写讲话稿,还写诗,发状态那些,简直木有技术含量,点意思都莫得。”

迦叶司马说:“哎呀大哥,厉害了。竟然搞了这么大一个职位,近距离给最高领导服务。你还不要嫌弃,我们这种级别,要想看皇帝,只有看画报啊。请问你是这么得来这个职位的呢?”

李白说:“我特么后来惹毛了,也是开后门跑关系……我就是一个实力型人才,却走了关系型路线……说这个干啥,喝酒喝酒……”

当真李白的才华就这样淹没了吗?答案是否定的。没过几天,机会来了。

某日,有一名来自渤海国的番使来访长安,朝廷安排贺知章负责接待。这一日,正好李白休假。对,公休假,轮休。

话说这个番使,就是国外使节的意思。那时候通讯不发达,两国之间想交往(搞事情,甚至搞侵略),就要先委派一个使节前来打前站,探听一下底细,再决定下一步。

第二天,这位番使送上了一封国书。按照既往工作惯例,唐玄宗要求朝堂上的翰林学士宣读,不谙他一看,竟然大字不识一个,传遍了所有在场的翰林学士,都表示一脸懵逼。他们立即下跪,给皇帝汇报:“皇上恕罪,这封信不晓得写的啥,全是鸟兽文字,弯弯绕绕的,我们读书少,根本认不到啊!”

玄宗说:“有那么神?杨国忠,你文化高些,你看看。”杨国忠接过来一看,也是一脸懵逼。

皇帝有点捉慌了,马上把文武百官传遍。哦豁!竟然无一人认识半个字。

他这才发现大事不好,开始发火:“全是草包!朕给你们俸禄,你们却不学无术,关键时刻,全部怂了。有木有外语专业的?连一封小小国书都不能翻译,岂不让人笑话?我们大唐的人才呢?国威何在?面子何在?平常你几爷子要目标奖跑得比狗还快,稍微给迟了几天,就一个个怨声载道,本事呢?现在一个个缩头乌龟?现在,我给三天时间,你们不给我搞清楚,我就解散翰林院。如果有人能够搞聊白,重重有赏!”

圣旨一下,大家噤若寒蝉。皇帝“啪”的一声,砸了一个茶杯,拂袖而去。

下班回家,贺知章心情郁闷,叫李白过来喝酒。顺便把白天的事情说了一次。李白说:“哎呀,今天木有上班,要不然我能搞定。”

贺知章说:“翰林院的领导干部全部来了,满朝文武也都看了,全部懵逼的。你不要给我吹牛,难道你比他们还能干?”

李白说:“我吹牛打草稿的。朝堂上那些干部,全部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没有外语专业学历。我当年游历四方,正好有几个渤海国的朋友,我学会了他们的语言,大概晓得一些,现在是专业八级水平。”

“尼玛何不早说,走,明天一早,去给我摆平。哦不,跟我去领赏!”贺知章拉着李白,十分激动。

在朝堂上,李白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先用渤海国的语言读了一遍,大家听得鸟语花香,还是一脸懵逼。然后他用汉语翻译了一次:“我渤海天国如今兵强马壮,四方诸国,尽皆归附,今命唐割让高丽,如若不从,兵戎相见……”

众人一听,大惊失色。这怎么搞才好?有人开始议论,说这个国家军事力量强大,怕是打不赢。也有人说,不要虚火,我大唐还怕哪个不成?

最后,皇帝定调说:“一天不打,上房揭瓦,一个小小的番国,竟然要搞事情。李老师,你给他回一封信,道理讲清楚,让他要懂得起形势。要不然,弄痛!”

李白说:“事情重大,我想请杨国忠领导帮忙磨墨。”皇帝答应了。

当着来使的面,李白用文房四宝,使用渤海国的文字,写了一篇《答渤海国可毒书》(由于措辞十分严厉,后世更愿意称之为《吓蛮书》),翻译为古文,全文283字,并当众朗诵了一遍:

大唐开元皇帝诏谕渤海可毒:自昔石卵不敌,龙蛇不斗。本朝应运开天,扶有四海,将勇卒精,甲坚兵锐……高丽拒命,天讨再加,传世九百,一朝殄灭……况尔海外小邦,高丽附国……天兵一下,千里流血……方今圣度汪洋,恕尔狂悖,急宜悔祸,勤修岁事;毋取诛戮,为四方笑。尔其三思哉!

简单翻译就是一句话:我大唐十分强大,你个渤海国算个卵,竟然敢来惹我,分分钟把你打成一个州。今天暂时不计较,给你个机会,你特么想好了再来说事!

一番言语宣读后,使者果断下跪,高呼万岁。皇帝呵呵大笑。

使者回国后不久,召集班子成员研究了这封信,最后觉得怕了。就写来了一封归附书,表示主动归附,岁岁纳贡来朝。

皇帝不食言,果断把李白严重奖励了一顿。

十二

唐玄宗对李白是越发亲近,天天找他喝酒聊天,安排工作。这种情况,把杨国忠、高力士气得七窍生烟。他们想起了李白给自己的脱靴、磨墨之辱,想自己也算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哪受过这种窝囊气?恨不能弄死而后快。

曾经,他们派出高手密探,收集李白贪腐的证据,没想到这家伙居然视金钱如粪土,根本不爱钱,甚至还自己拿工资去扶贫,也不搞权色交易,就只是喜欢喝酒。但这个喝酒,在当时并不算违纪行为。

一时间机会不好找,无法下手。

某天,高力士听杨贵妃又在唱李白给他写的《清平调》,计上心来。他给贵妃说:“贵妃啊,这李白侮辱你的诗,你还这么喜欢唱?”

贵妃疑惑不已:“写得那么好,怎么侮辱我了?”

高力士说:“他欺负你读书少啊,你看,他写的是'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你以为写的啥?”

贵妃说:“这不是夸我漂亮么?”

高力士说:“你想多了。赵飞燕是美女不错,但她后来遭皇帝废了。为啥她遭皇帝废了,是因为他淫乱后宫。他把你比作赵飞燕,是在暗示你和安禄山那个啥。还有,赵飞燕没有生育的,你……”

一席话,句句都是短处,把杨玉环气得满脸通红。当场把歌词撕得粉碎。

现在剧情开始急转直下。杨贵妃对李白的态度由爱变恨,一旦皇帝征求意见想提拔李白,杨贵妃总是各种劝阻,并且时常给皇帝说,李白这种人,就是有点文化,素质不行,不讲政治,不讲团结,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千万不能让他当大了,否则后果严重。

再加上高力士、杨国忠的各种撺掇,皇帝信了。开始逐渐疏远李白。

皇帝办公室不再通知李白上班,他不但不生气,反而乐得清闲。无所谓了,不要工作、只要工资,这不是太多上班族的理想吗?不用上班,工资照领,没有比这更爽的事情了。

工作上放空了的李白,天天公休假,各种饮酒作诗,唱歌钓鱼,好不开心。因为酒,和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等人,凑成一桌,各种逍遥快活,被人们称为“饮中八仙”。

李白的才华,也遭到了太多同事的妒忌。加之有杨国忠、高力士的“操作”,一时间竟然有很多人对其进行实名举报。纪检领导找李白谈话,顺便也把这些信件拿给他看。信中说他恃才傲物、不讲政治,成天饮酒、生活奢靡,长时间不上班,作风漂浮,甚至还有说他贪污腐败、权色交易的。李白气得七窍生烟。

他这才想起了当年王昌龄给他的忠告,简直就是金口玉言啊。这个官场,太特么凶险了,他认真想了几天,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否则要遭整死,还不知道死因。于是,给皇帝写了一个辞职报告。

原本以为皇帝可能会程序性的假装挽留,没想到他果断签了“同意”。皇帝说:“你执意要走,我也不能留你。以后大唐需要,随时欢迎你回来上班。你有啥要求没?”

李白说:“没得啥,有酒喝就行。”

皇帝说:“你这理想也太渺小了,我给你弄一个终身超级会员,有了这个,酒随便喝,钱随便用,你一辈子不愁。”然后给了李白一块金牌,上面写的是:

敕赐李白为天下无忧学士,消遥落托秀才。逢坊吃酒,遇库支钱。府给千贯,县给五百贯。文武官员军民人等,有失敬者,以违诏论。

然后,还给李白送了锦袍玉带、黄金千两,并举办了一场送别宴,“赐金放还”。

大唐玄宗天宝三载(公元744年),43岁的李白离开长安,贺知章带领“饮中七仙”,十里送别,好不煽情。

李白沿黄河东下,到了洛阳。在这里,竟然遇到了杜甫。二人早就是笔友,一见如故。一台酒喝下后,更是相见恨晚。李白大杜甫十一岁,却仕途失意。杜甫虽然芳华正茂,却也困守洛阳。两人一拍即合,打算归隐山林,同游梁宋,访道求仙。他们到达目的地后,竟然遇见了高适,他正好也有相同的心情。

于是,“三人行”的局面正式形成。这一年,李白44岁,杜甫33岁,高适45岁。大唐的文坛三杰携手畅游,遍访名胜古迹,开怀畅饮,写诗作文,留下了许多篇章。

这一日,三人同游开封古吹台。这是一处文物古迹,此地原有一土台,相传春秋时期音乐家师旷吹奏古乐于此,故名“吹台”。

三人在附近买来酒菜,摆好场面,拿出文具,开始边喝酒边写文章。乘着酒兴,杜甫、高适很快就写好了。李白几乎喝醉,把纸张一推,竟然拿着毛笔,站在雪白的墙壁面前。大家一看,他写的是一首《梁园吟》。简直是笔走龙蛇,极具气势。相互一看,竟然三个人都是以梁园为题目,描写了这次一起旅游的经历和心情。竟然想到一处了!

大家拊掌叫好,然后相互敬酒,喝得扶墙而出。

黄昏时分,一位女子回家,经过古吹台,见墙壁上题有诗句,不免驻足观看。这首《梁园吟》是一首长诗,竟然有266字。后面几句写的是:

梁王宫阙今安在?枚马先归不相待。

舞影歌声散绿池,空馀汴水东流海。

沉吟此事泪满衣,黄金买醉未能归。

连呼五白行六博,分曹赌酒酣驰晖。

歌且谣,意方远。

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

这首诗,意境深远,气势磅礴,她不由得欣赏不已。

这时,古吹台的管理人员过来,一看满墙漆黑,气得不行。大骂两句后,他挑来水,拿着帕子,正要擦拭。女子大喝一声:“你干啥?还不住手!”

老头说:“宗小姐啊,几个酒鬼喝醉了,在墙上涂鸦,我把它洗了。这些人,一点公德心都木有,焦人得很。”

女子说:“你不识字我理解,不要动,这面墙壁我要了,帮我保护好,我明天送钱来。”

第二天,老头接到被人送来的一千两银子,惊讶得目瞪口呆。要知道,这堆钱,完全可以买下整个大院子,还带精装修、全套高档家具。

很快,这件事情就在开封嘈遍了。李白正要坐车去别处游玩,也听说了这个消息,十分感动。他问杜甫:“兄弟,这个宗小姐是啥情况?”

杜甫说:“我正好晓得。这位美女名叫宗煜,他祖父是宗楚客,上一任宰相。这位美女是梁园有名的才女,琴棋诗画无所不通。顺便说一下,他至今木有对象,眼光太高了。当地流传一句话,说今人难娶宗氏女,除非神仙下凡来。”

高适一听,拍了下李白的肩膀:“兄弟,你现在是个单身狗,考虑一下?”杜甫也在一边毛起撺掇。

李白认真想了下,觉得这个计划可行性很大。于是上门提亲,没想到一蹴而就,这桩婚事,来得太容易了。

婚宴吃完几天后,高适要南游楚地,杜甫也要顺河而下。李白和妻子宗煜在古吹台设宴送行。一台酒喝了后,李白从此开始了“一朝去京阙,十载客梁园”的生活。

十三

十年之后,大唐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李白再次到扬州旅游。在这里,他遇见了魏万,一个忠实粉丝。

魏万曾经在王屋山隐居,在研究了李白的文章后,简直佩服得五体投地,决定追星。他竟然从公元753年就开始出发,顺着李白的足迹,到了梁园,又到了山东济南,然后到了江南扬州,远行千里,终于找到了李白。

见面时,魏万风尘仆仆、衣衫褴褛。他双手捧着诗稿,这是他花了一年的时间,才写成的四十八韵《金陵酬李翰林谪仙子》,全文288字。里面句子写道:

虎石据西江,钟山临北湖。

二山信为美,王屋人相待。

应为歧路多,不知岁寒在。

君游早晚还,勿久风尘间。

此别未远别,秋期到仙山。

李白感动得热泪盈眶。为了答谢忠粉,他一气呵成,写了一首《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这是一首长诗,加上序言,总共798字。序言写的是:

王屋山人魏万,云自嵩宋沿吴相访,数千里不遇。乘兴游台越,经永嘉,观谢公石门。后于广陵相见,美其爱文好古,浪迹方外,因述其行而赠是诗。

李白邀请魏万同游金陵,二人尽情沟通。李白对这位小伙子非常喜欢,在离别时,他把所有的诗稿都打包,交给魏万。魏万也不负重托,认真研究后,竟然联系了出版社,把李白的诗稿印成了书,在各大书店上架发行。

转眼就到了大唐玄宗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权力如日中天的安禄山突发奇想,打算让皇帝休假,自己去坐坐。于是,从范阳起兵,号称二十万,开始造反。

安史之乱爆发。

老百姓太平日子过得久了,根本没有经历过战争,部队也没有上过战场,竟然毫无战斗力,一时间土崩瓦解,洛阳沦陷。然后哥舒翰惨败,长安震惊。唐玄宗仓皇逃跑,进入四川,任命永王李璘为节度使,招兵买马。然后太子李亨在灵武城即位,是为唐肃宗。一时间,国家有两位皇帝主政,全国上下,一片混乱。

事情发生后,李白各种内心纠结。他十分同情唐玄宗,也感激当年的知遇之恩。同时,他也觉得自己在危难之际,无能为力。于是在公元756年秋天,带着妻子逃离梁园,把宗煜送到庐山翠屏峰跟随女道士李腾空隐居,自己到香炉峰隐居。

李璘正在招兵买马,他的下属李台卿,主动向李璘推荐李白。李璘委派韦子春前去担任说客。第一次去,李白表示坚决隐居,不得下山,碰了一鼻子灰。李璘表示不服气,亲自书信一封,让韦子春再去一趟。这一次,他许愿说,如果自己这次讨伐成功,将被立为太子,一旦当了皇帝,凡是跟随他的人,都会有荣华富贵。李白考虑了一下,竟然还是没有实际行动。

第三次,李璘用了一招杀手锏,写了一个聘书,聘请李白担任永王幕府高级僚佐。李白终于被感动(收买)了,答应下山辅佐。

谁知道,命运就是特么的很皮。永王完全没有想到,自己作为清除叛逆的领导,现在闹了五龙,被定为了叛逆。

原来,李璘是按照唐玄宗的要求,率领水军,从江陵沿着长江到扬州,然后渡海,再从幽州至润州。过程中,唐肃宗下令,要求李璘回去保护玄宗。结果永王李璘觉得还是要听“大”皇帝的,竟然把前来传递唐肃宗命令的守将杀了。一时间,朝野震惊。唐肃宗宣布李璘叛乱,派遣淮南节度使高适讨伐,永王兵败镇江,被杀。

还没有来得及施展才华的李白,被作为了乱党,关入浔阳监狱。

卧槽!这辈子多半要交代在这了。在监狱里的李白,十分绝望。

妻子宗煜得知消息后,四处托关系,为李白喊冤。宣抚使崔涣和御史中丞宋若思在提审李白后,认为根本没有多大问题,可以赦免。不但无罪释放,甚至宋若思还任命李白为军事参谋。

特么的,终于又活出来了!李白这样想。

他在宋若思的军队里,工作十分卖力。后来,宋给皇帝建议,说李白是个人才,值得重用。皇帝说:“你觉得是人才,你就自己用算了。”没有答应。

到了年底,朝廷决定,重新审查永王李璘叛变案件,竟然又把李白牵扯进来。这一次审查认为李白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决定流放夜郎。

尼玛!这些狗日的!李白又痛哭流涕。

听到消息的宗煜,伤心不已,竟然一病不起。他派遣弟弟宗璟前往为李白送行。从浔阳沿江上溯,到江夏,到沔州,到江陵,到三峡,到奉节。差不多一千多里,宋璟才回转。

一路上,都是三十年前的旧风景,如今,自己竟是囚徒,李白触景生情,感慨万千。所幸,整个途中,李白十分受人尊重,每到一个地方,都有当地的粉丝前来接风、送行,经常喝得大醉。

在夏口,遭流放的宰相张镐托人送来了书信和衣服,忠粉魏万已经自费出版了《李翰林集》正式发行,杜甫寄来了很多思念李白的诗,正在出差的礼部侍郎张谓请客压惊。在酒席上,李白十分感动,写了一首《泛沔州城南郎官湖(并序)》,全文245字。诗句是这样写的:

张公多逸兴,共泛沔城隅。

当时秋月好,不减武昌都。

四座醉清光,为欢古来无。

郎官爱此水,因号郎官湖。

风流若未减,名与此山俱。

从沔州出发,李白继续北上,赶赴夜郎。终于在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的秋天,到达白帝城。

这时候,朝廷传来好消息,因为关中发生大规模干旱,朝廷发布了特赦令:全天下囚徒,死罪改为流放,流放改为无罪。

老子终于活出来了!李白十分高兴,发了一个十分知名的朋友圈《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简直是重获新生!李白果断返回江陵。

在江夏,他见到了担任太守的老朋友韦良宰,受到了热情接待。老朋友裴侍御邀请李白重游洞庭湖、最后回到浔阳,和妻子宗煜抱头痛哭。

劫后余生的李白,并没有像常人一样,甘于沉沦。短暂的相聚之后,他又把妻子送到庐山继续修道,而自己开始浪迹江南,享受重获自由的喜悦。

他满怀信心,打算追随讨伐安禄山叛军的李光弼,却不料中途病重,无药可医。

在当涂长江边上的旅馆里,李白深深地觉得自己老了,此劫难逃,就把自己平生所有文章全部交给了担任当涂县令的叔叔李阳冰,然后忍者病痛,在床上写下了最后一首诗《临终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一首诗写毕,他再次斟满一杯酒,效仿当年的“对影成三人”,打算与月亮共进一杯。倏忽看见月亮在水中,甚为可爱,于是下水捉月,再也没有上来。

可怜一代诗仙,61岁,终此一生。

(0)

相关推荐

  • 李白:大唐最独特的存在(二)

    李白:大唐最独特的存在(二)

  • 李白简史4

    李白简史4 43岁的李白,带着失意在长安附近景点游荡,他来到华山脚下,仰头一饮,系好酒壶,扎起长衫,拔足登起了山. 险峻奇峰又怎样?他,李太白,乘着风翻了过去. 站在华山之巅,望着华山的云海,他依旧豪 ...

  • 写于逆境中的6首诗词,一首一个千古名句!

    许多伟大的作品,都是在逆境中写就.今天,诗画介绍几首在困境中写就的诗词,它们早已成为励志的经典名句. 行路难·其一 李白 [唐代]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

  • 唐代有名的田园诗人孟浩然,为什么一生没有入仕为官?

    唐代山水田园派大诗人孟浩然,与王维齐名,史称"王孟",著有<孟浩然集>.其中有名的五言诗<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还入选小学语文课本,可谓家喻 ...

  • 119唐诗解读——李白之《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 ...

  • 写于逆境中的6首诗词,一首一个千古名句!

    许多伟大的作品,都是在逆境中写就.今天,诗画介绍几首在困境中写就的诗词,它们早已成为励志的经典名句. 行路难·其一李白 [唐代]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 ...

  • 千秋人物记(8)---侠客、书生、诗人·李白

    本       文       约   16769  字 阅       读       需       要 45分钟 侠客.书生.诗人·李白 李白像 世界有多狂放,李白就有多汪洋恣肆. 天才有多寂寞 ...

  • 他是李白真正的伯乐,“谪仙人”的称号因他而来

    天宝元年(742年),长安酒馆,有两个酒瘾上头的人准备好好喝一场. 大概是命运的安排,让这两个同样爱喝酒爱写诗,甚至到初到长安的年纪都差不多的人,在同个地方相遇了.他们互相切磋"诗" ...

  • (启书原创)大唐故事之诗仙太白之浪漫悲情(之一)

    大唐故事之诗仙太白之浪漫悲情 一 古人说:"学而优则仕." 意思是说,读书刻苦努力.成绩好,就有机会当公务员. 我们围观历史,会惊奇地发现,大凡一堆文化名人,几乎绝大部分都是干部出 ...

  • (启书原创)大唐故事之诗仙太白之浪漫悲情(之二)

    (启书原创)大唐故事之诗仙太白之浪漫悲情(之一) 二 俗话说:"人要出名猪要壮."只有这样,才有机会. 由于读书特别卖力,在巴西这个只有千余人的小县城,十五岁的李白已经小有名气了. ...

  • (启书原创)大唐故事之诗仙太白之浪漫悲情(之三)

    (启书原创)大唐故事之诗仙太白之浪漫悲情(之一) (启书原创)大唐故事之诗仙太白之浪漫悲情(之二) 三 山是下了.但找人这个问题,有点考手艺.经反复论证,在当时的情况下,他想到了一个人,最有可操作性. ...

  • (启书原创)大唐故事之诗仙太白之浪漫悲情(之四)

    (启书原创)大唐故事之诗仙太白之浪漫悲情(之一) (启书原创)大唐故事之诗仙太白之浪漫悲情(之二) (启书原创)大唐故事之诗仙太白之浪漫悲情(之三) 四 世界就是这么奇特,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越是不便, ...

  • (启书原创)大唐故事之诗仙太白之浪漫悲情(之五)

    (启书原创)大唐故事之诗仙太白之浪漫悲情(之一) (启书原创)大唐故事之诗仙太白之浪漫悲情(之二) (启书原创)大唐故事之诗仙太白之浪漫悲情(之三) (启书原创)大唐故事之诗仙太白之浪漫悲情(之四) ...

  • (启书原创)大唐故事之诗仙太白之浪漫悲情(之六)

    (启书原创)大唐故事之诗仙太白之浪漫悲情(之一) (启书原创)大唐故事之诗仙太白之浪漫悲情(之二) (启书原创)大唐故事之诗仙太白之浪漫悲情(之三) (启书原创)大唐故事之诗仙太白之浪漫悲情(之四) ...

  • (启书原创)大唐故事之诗仙太白之浪漫悲情(之七)

    (启书原创)大唐故事之诗仙太白之浪漫悲情(之一) (启书原创)大唐故事之诗仙太白之浪漫悲情(之二) (启书原创)大唐故事之诗仙太白之浪漫悲情(之三) (启书原创)大唐故事之诗仙太白之浪漫悲情(之四) ...

  • (启书原创)大唐故事之歌坛巨星之流落民间(之一)

    大唐故事之歌坛巨星之流落民间 一 古人云:"不会唱唐诗,不算唐朝人". 大唐,是中国灿烂文化的鼎盛时期,没有"之一".证据显而易见.这么多年来,国外有" ...

  • (启书原创)大唐故事之歌坛巨星之流落民间(之二)

    大唐故事之歌坛巨星之流落民间 二 话说这位李龟年同志,共有兄弟三人,他在家排行老大,下面还有两位弟弟,分别名为李彭年.李鹤年. 从名字可以看出,父母是希望他们三兄弟能够长寿的.龟,属于兽中寿星,其自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