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日常工作中,会议已经成为组织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沟通方式。开会效率不高的现象在我们身边时常发生,沟通表达,说服别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会议如此之多,是不是所有的会议都是必要的?又如何才能让每一次的开会更加高效且富有成果呢?下面,我们来看看在《日航的奇迹》一书中稻盛先生是怎样进行会议的召开...
会议不是“形式主义”
因为日航原来是半官半民的企业,所以有官僚主义作风,这在会议的推进方式上也能体现出来。特别是会长、社长参加的重要会议,相关事务人员在会前打好招呼,事先得到领导和关键人物的同意,这成了会议召开的前提,所以会上谁都不能发表不同意见,即便发表了也会被立刻否定。结果,会议就能按照预定时间推进,这甚至成了事务人员展示自己能力的场合。但这在民营企业里根本行不通,这么做也无法实现全员参与的经营。
对由事务人员完全掌控的会议运营方式,对事前沟通、打好招呼的方式,稻盛先生都指示叫停,改为在会议上彻底讨论,并得出结论的方式。
这样一来,有时会议就无法推进了。
“这不行,因为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所以即使花时间也要深入讨论。”
如果想要实现全员参与的经营,就必须先在干部会议上实行,全体干部都要参与讨论,集思广益。
通过种种努力,我们终于让全员参与经营的风气开始在日航扎根。
在这个过程中,讨论的内容过于粗糙时,稻盛先生就会中断会议,给大家讲授经营者或领导人应有的姿态,督促领导人振奋起来。这种新形式的会议在开始的时候,干部们非常紧张,说话结结巴巴。但因为作为议长的稻盛先生仔细聆听参加者的发言,尊重他们,所以在不知不觉中,围绕各自的课题,大家都积极发表意见,认真参与讨论。例如,向稻盛先生直率地表达反对意见的干部也出现了,大家在会议中激烈地讨论。稻盛先生认真听取大家的意见,不断推进讨论的议题,最后得出结论。因为大家都充分参与并积极发言,再加上当场做出结论,决不拖延,所以会议的效率变得非常高。另外,不管什么会议,每当稻盛先生发言时,出席会议的干部们都会竖起耳朵一字不差地仔细聆听,并且认真记笔记。
我问他们为什么,他们回答说,要正确理解从会议上学到的东西并传达给部下,所以需要一字不漏地记录下来。稻盛先生经常说,会议就是教育的现场。这话完全正确。出席会议的干部们在自由豁达的讨论中,以工作现场中发生的实际事例为基础,向稻盛先生学习企业究竟应该怎么经营,领导人应有的姿态是什么,什么才是全员参与的经营。
本文摘自《日航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