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急性支气管炎,切勿常规应用抗菌药物
急性支气管炎是由于病毒或细菌感染,物理、化学性刺激或过敏因素等对气管支气管黏膜所造成的急性炎症,亦称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一般指既往无支气管炎反复发作史的健康青年或儿童所患的急性支气道病毒或细菌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不属于本范畴。笔者注意到、一些基层医师在治疗急性支气管炎时常踏入常规应用抗菌药物的误区,这是需要纠正的。
急性支气管炎的病因
病毒感染: 急性支气管炎大多数由病毒感染所致,其中成人多为流感病毒和腺病毒引起,<2岁儿童多为腺病毒引起2-5岁儿童则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或副流感病毒多见。
细菌感染:有资料显示,细菌感染在急性支气管炎中所占比例<10%。细菌感染在本病病因中占有一定地位,因为急性支气管炎常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合并细菌或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细菌感染常见的致病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莫拉菌以及百日咳杆菌等。
非生物性病因:主要包括粉尘刺激性气体(包括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氨气、氯气等)、环境刺激物(包括二氧化碳、烟雾、臭氧)等。此外,一些常见的过敏原,如花粉、有机粉尘、真菌孢子等地吸入,可引起气管支气管的过敏性炎症。由上述病因可以看出,细菌感染并非急性支气管炎的唯一病因,因此常规应用抗菌药物是不正确的。
急性支气管炎正确的治疗方案
权威资料建议 澳大利亚治疗指南抗菌药物分册中指出: 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急性支气管炎成人或儿童,无须常规应用抗菌药物。国外对急性支气管炎是否需要抗菌药物治疗进行了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所有分析得出的结论均是应用常规抗菌药物治疗急性支气管炎是不合理的。
我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指出,急性支气管炎以病毒感染多见,多数病例具有自限性。其治疗原则为: ①以对症治疗为主,不宜常规使用抗菌药物。②极少数病例可由肺炎支原体、百日咳博德特菌或肺炎衣原体引起,此时可给予抗菌药物治疗。目前认为使用抗菌药物并不能缩短病程或减轻病情,应注意滥用抗菌药物可导致耐药菌的产生以及二重感染等严重后果。所以,常规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对患者不仅无益,反而可能有害。
临床选药方法 由于病毒感染是本病的主要病因之一,可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如有细菌感染的依据或合并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应注意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常用的抗菌药物为B-内酰胺类(如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第二代头孢)、多西环素、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亦可根据痰细菌培养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如果是由肺炎支原体或百日咳博德特菌引起者,可采用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药,由肺炎衣原体感染可用四环素或多西环素,或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药物。
给基层医师的治疗建议
急性支气管炎一般无须抗菌药物治疗,仅有脓痰也不是抗菌药物治疗的指征,应检查血常规等感染性指标。如果患者有发热或寒战,需要去上级医院作X线胸片检查,以鉴别是否为肺炎。如果为社区暴发流行期间出现持续性咳嗽(>14d),应考虑百日咳。
对于部分确实需要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急性支气管炎患者,应根据感染的病原体、病情轻重情况,选用以上抗菌药物治疗。一般患者口服抗菌药物即有效,个别重症患者可应用静脉注射治疗,疗程一般为5d。儿童急症期使用的时间一般≤5d,使用剂量必须严格按照儿童剂量计算。
如果确实为细菌感染,而抗菌药物临床效果差,应考虑细菌耐药问题或支气管扩张剂的选择是否合适,可以给予升阶梯治疗。急性支气管炎咳嗽一般持续2周,但不能将咳嗽消失作为停药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