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手机是私人物品,建“家长群”办公不合适,还是散了的好
【平湖一柱 第1375】
当下,家长群、作业群盛行,家长群的群主无疑是班主任,作业群的群主无疑是各学科任课教师,这些群的成员,自然都是本班、本学科的学生家长。
家长群、作业群是干什么用的呢?一是为了“布置作业”,二是为了与家长及时交流孩子情况。
这里布置作业为什么加了引号?那是因为,学生放学前,教师其实已经将作业布置给学生了,或在黑板上,或让学生自己记在本子上,就是再不负责的老师,也会口头告诉给孩子,让孩子用脑子记住。
但是,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一个班孩子几十个,总有一些孩子,特别是低年级孩子,无论教师如何布置,如何强调,他们都会丢三落四,将布置的作业忘记;
还有个别想偷懒的孩子,为了少做甚至不做作业,偷工减料,糊弄家长。
因此,在当今微信(群)如此方便的情况下,许多老师就不辞辛苦,将作业再“二次写进"手机,发给家长。
过去,班主任或教师与家长沟通交流,只能通过家访,家校沟通非常有限,后来有了手机后,虽然方便了许多,但手机通话需要双方实时,因而也有很大局限性(当然还有费用),现在的微信,脱离了时空限制,老师和家长可以随时将学生情况进行交流,强化了家校共育,可以说,微信(群)对孩子学习和成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可是,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凡事有利就有弊,随着微信群的发展,其副作用也不断显现:一是有的老师过于“负责”,孩子大事小情都要给家长“汇报”,让家长不堪其扰;二是有的教师不但在群里布置作业,还要求家长进行督促、批改,甚至要求家长将孩子做作业的照片、视频发到群里,以“证实”孩子在家的确做了作业,作业是自己完成;再有就是有的老师为警示孩子,随意把孩子的“糗事”“缺点”也“曝光”到群里,使得孩子和家长自尊心大为受伤,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引发了家长的不满。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相对于群成员来说,有的家长,为了求得教师对自己孩子的“照顾”,每天会在群里给老师问好,为老师唱赞歌,引得其他家长不得不跟风,“早请示”“晚汇报”,甚至为“表忠心”,每天比谁“早安问得早”,谁“晚安道得晚”,使家长群变成了对老师的“献媚群”,败坏了群风,增强了家长的负担……
此外,一些群里,因老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政见不合”,使家长群变成了“吵架群”,由“踢群”“退群”等引发的投诉、信访案例也时有发生,学校和相关部门不得不出面协调、处理。
所有这些,使得家长群、作业群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学校、班主任、老师因为“群事”不断遭到家长、社会非议。
而教师从群中得到了什么呢?将作业布置给学生、再“二次”汇报给家长,还要随时查阅家长反馈的作业完成情况;将学生在学校的“大事小情”向家长实时汇报,这增加了教师工作量不说,还使得教师,不得不无时不刻地将脸贴在手机上,眼睛盯着闪烁的屏幕,唯恐给家长交代得不清楚,唯恐哪一个孩子因“信息不到位”影响了学习……
微信群,使得教师没有了班空、饭空、更没有了上学、放学;微信群,让教师把工作从学校带回了家,让教师再也没有了节假日……
可是,教师如此辛苦付出,不仅没有任何的“获得”,换来的却是家长的抱怨、舆论的责议,这对教师来说,实在是不公平的。
这里,我觉得还有一点必须阐明:手机是教师的私人物品,非办公用品。手机是教师自己花钱买的,手机费、家中的网费是教师自己掏腰包交的,所有这样,学校都是不给报销的。有不少教师,为了让微信“快一点”,尽管工资不高,家中不富裕,可也是宁肯少吃一斤肉、少买一件衣,省下钱,换部好一点的手机,装“宽一点的”网带,换一套流量多一点的套餐……
教师手机及费用都是个人自费的,都属私人物品,现在也没有任何规定,教师必须用手机办公。如此情况下,教师个人“擅自”“私建”微信群,增加自己工作量,占用了自己休息时间,却招来家长的不满,舆论的声讨,实在是自讨苦吃啊!
教师建家长群、作业群的目的不过是为了让学生学习好一点,发展快一点,现在既然家长不欢迎,社会不认可,那就不如散了吧!
寒假即到,春节将至,教师当请辞群主,放下手机,留下点时间,给孩子、给家长、给自己!让自己过一个清静、轻松的假期,过一个快乐、祥和的幸福年!
(作者,李玉柱,本文为 平湖一柱 原创作品,欢迎指导,转载或引用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