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成为新的问题焦点
编译 | 杨玉科
编辑 | Jane
出品 | 帮宁工作室(gbngzs)
联盟伙伴日产汽车和雷诺集团的“引领者-追随者”战略正在发生改变。随着雷诺集团重返中国市场,亚洲区域成为新的问题焦点。
根据联盟双方去年宣布的“引领者-追随者”战略,这家法国汽车制造商退出中国乘用车市场,将其拱手让给日产汽车。但一年半后的今天,对于退出中国这个全球最大汽车市场,雷诺集团似乎有些后悔。
2021年8月9日,雷诺集团以实际行动再次进军中国市场。它选择避开日产汽车及其中国当地盟友,转而与中国本土汽车制造商——吉利控股集团签署谅解备忘录。
根据备忘录,双方基于吉利控股集团旗下领克平台CMA架构展开合作,联合研发雷诺品牌混合动力车型,其中,雷诺集团负责品牌建设与销售服务。更重要的是,该合作还将探索利用雷诺集团在韩国的组装工厂,为领克品牌生产混合动力汽车。
目前尚不清楚,这一新动作对雷诺-日产-三菱这三方联盟意味着什么。
据了解日产汽车管理层想法的知情人士表示,针对雷诺集团此举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潜在好处,日产汽车仍需要与雷诺集团进行更深入的讨论。与吉利控股集团的合作至少有助于雷诺集团解决以下问题——包括缺乏进入中国市场的渠道,以及陷入困境的韩国产能闲置问题。但也有一部分人士认为,此举或将引发外界对雷诺集团与日产汽车21年联盟关系的质疑。自2018年联盟前主席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被捕且被解职以来,日产汽车与雷诺集团的联盟关系一直不畅。“看起来这像是退出战略的开始。”雷诺集团一名前高管直言不讳地说。他怀疑联盟能否再平衡。2019年,雷诺集团试图在隐瞒日产汽车的前提下,与当时的菲克集团(FCA)联姻,结果弄得日产汽车一阵错愕。这一步棋最终以失败告终,随后雷诺集团眼看着PSA集团与菲克集团完成合并。虽然事情已经尘埃落定,但雷诺集团当初迈出的这一步,仍然引发了外界对雷诺集团寻求新盟友的质疑。反观合作另一方吉利控股集团,它一直在积极收购国外合作伙伴——沃尔沃和莲花均在其控股之列。2018年,吉利控股集团出人意料地以90亿美元收购了戴姆勒集团9.7%的股份。对雷诺集团董事长让-多米尼克·塞纳德(Jean-Dominique Senard)而言,与吉利控股集团合作,初衷更多是为解决雷诺集团在韩国的困境,而不是重新调整与日产汽车的联盟关系。雷诺集团在韩国的困境部分因日产汽车而起。雷诺集团的韩国子公司——雷诺三星汽车,曾利用釜山工厂为日产汽车生产汽车,其中包括出口到美国的Rogue跨界车。但日产汽车为解决自身产能过剩问题,已将该生产转移到自己工厂。2020年5月,日产汽车表示将完全退出韩国市场销售。在韩国,本土企业现代汽车集团和起亚汽车以合计70%的市场份额主导。“事实上,短期意图是为韩国工厂找到一个解决方案。”一位了解塞纳德对吉利交易想法的人士表示,“这确实是让这家工厂生存下去的一个解决方案。”分析人士认为,该举措可以帮助雷诺集团在长期挣扎的中国市场重新站稳脚跟。去年,雷诺集团与其中国前合作伙伴东风公司分道扬镳。这次,它决定借助吉利控股集团——这家拥有全球雄心的中国汽车制造商重新迈进中国市场——通过推出雷诺品牌混合动力汽车。但另一方面,与吉利控股集团合作,雷诺集团或许会错过一些以日产雷诺联盟为基础的采购和产品开发协同效应。日产汽车是中国市场的领跑者,且继续在与东风公司合作。有观点认为,如果将吉利纳入更广泛合作关系中,或将给日产汽车带来好处。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中,日产汽车似乎是一个独特存在,东风公司是其唯一中国合作伙伴。相比之下,丰田汽车和大众汽车集团等均与两家中国本土公司合作。未来,通过雷诺集团与吉利控股集团等合作伙伴建立联系,可能有助于日产汽车在扩大供应链和分销渠道的同时对冲风险。自联盟去年宣布“引领者-追随者”战略以来,关于雷诺-日产联盟合作项目的新闻寥寥无几。“引领者-追随者”初衷是,让联盟中的每个个体,在其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和市场上占据领先地位。但自此后,雷诺集团、日产汽车和三菱汽车便自顾不暇——忙于扭转亏损浪潮,重启低迷销售。一位知情人士表示,日产汽车首席执行官内田诚(Makoto Uchida)对吉利汽车的声明很淡定,他认为这不会影响日产汽车和雷诺集团之间的关系。这两家公司正在为即将到来的电动汽车搭建共享平台,他们甚至最终使用了同一个电池供应商——远景动力(Envision AESC)。今年6月,雷诺集团宣布与远景动力合作,在法国杜埃建立一座新的电池工厂,拟于2024年投产。今年7月,日产汽车表示,远景动力将在英国建立另一家工厂,每年为10万辆日产电动汽车提供电池组。知情人士预计,内田诚将于今年10月公布新的长期企业愿景。届时,联盟合作新举措将成为外界关注重点。一位接近日产汽车董事会的人士表示:“大家心底都期望能做出更多行动,但现实中,每家公司都必须集中精力于自己的优先事项,优先解决自己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