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群和食物过敏的联系
在过去的十年里,食物过敏和不耐受的发病率呈指数级上升。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改变可能在这些问题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那么,肠道菌群的破坏是如何增加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的发生的呢?恢复肠道菌群是否对这些问题的治疗有益呢?
什么是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
食物过敏是暴露于某种特定食物后引起的异常免疫反应,从而产生不良健康影响。食物过敏可能是IgE介导的,也可能是非IgE介导的。当免疫系统对食物产生IgE抗体时,就会发生IgE介导的食物过敏反应;这些抗体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结合,刺激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从而诱发急性的有时甚至危及生命的过敏反应。非IgE介导的食物过敏涉及免疫系统中IgE以外的其它成分,可能需要几天的时间才能表现出来。
另一方面,食物不耐受是对食物的非免疫反应。这些反应通常与酶缺乏、吸收不良或对某些食物成分敏感有关。它们可引起各种各样的胃肠道和炎症症状。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都会显著降低生活质量,它们会损害身体健康,降低吃东西的乐趣,并引发对潜伏在食物中的过敏原的高度警惕性。
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的发生率正在上升
如今,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已经司空见惯了,很多食品包装上都会注明潜在过敏原。然而,在2000年以前食物过敏的发生率似乎并不高,而只是在过去的10-20年里,这些疾病的流行率急剧上升。研究发现,包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中国在内的工业化国家,有20%以上的人口患有食物过敏或食物不耐受。
尽管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的人数急剧上升,但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却很少。传统医学建议患者严格避免食用引发过敏的食物,并备好肾上腺素以防止意外接触。然而,这些策略都不能解决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的潜在原因,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方法。
一系列新兴的研究表明,人类正常肠道菌群的改变在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的发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调节肠道菌群可能可以减轻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并可能恢复对触发食物的耐受性。
卫生假说
人体内携带有数以万亿计的细菌,其数量远远超过人类自身细胞的数量。人类与这些细菌一起进化,它们在我们体内的存在对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这一概念在“卫生假说”中得到了阐明。卫生假说认为,儿童时期缺乏接触微生物的机会,会改变肠道菌群,抑制免疫系统的正常发育,从而增加对过敏性疾病的敏感性。生命早期一些导致微生物接触减少的生活方式因素会剥夺免疫系统预防过敏性疾病所需的刺激。减少微生物接触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
抗生素使用
在工业化国家,婴儿和儿童往往在生命早期接受多个疗程的抗生素治疗,这对免疫系统有显著影响,并可能增加他们患上食物过敏的风险。孕妇在怀孕前和怀孕期间使用抗生素也会导致肠道菌群的紊乱,增加儿童食物过敏的风险。此外,抗生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使用也导致了肉类、奶制品和蛋类中的抗生素残留,长期摄入这类含有抗生素残留的食物也可能导致肠道菌群的紊乱。
接触化学物质
接触某些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会破坏人体的肠道菌群。例如,三氯生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抗菌物质,在牙膏、抗菌香皂和洗手液等很多日化品中都有添加;对羟基苯甲酸酯是一种常用的防腐剂。它们已被证实与食物过敏原致敏有关。
西式饮食
西式饮食以高饱和脂肪、高精制碳水化合物和缺乏重要的营养物质为特征,与增加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的风险有关。饮食与过敏性疾病风险之间的关系似乎在生命早期就开始了,研究发现,在婴儿出生后第一年多吃蔬菜、水果和家庭自制食品的婴儿比少吃这些食物的婴儿患过敏性疾病的几率要低得多。
剖腹产出生
通过剖腹产出生的婴儿不能获得来自母亲产道中的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等共生微生物,因此可能增加儿童时期患过敏性疾病的风险。
配方奶喂养
母乳喂养对婴儿肠道菌群的建立和免疫发育具有重要作用,配方奶粉喂养会改变这一过程,与过敏性疾病风险的增加有关。
户外活动减少
在工业化社会中,大多数人一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户外活动时间大大减少。研究表明,我们与自然环境的脱节显著降低人类肠道菌群的细菌多样性,并且与过敏性疾病的增加有关。
肠道菌群的改变与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
食物过敏者和不过敏者的肠道菌群存在显著差异,因此,人体正常肠道菌群的改变可能在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作用。人体正常肠道菌群由多种细菌组成,包括拟杆菌、肠杆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等等,这些共生细菌与肠道黏膜免疫系统相互作用,促进对食物的免疫耐受。某些导致肠道有益细菌数量减少的不良生活方式因素,会损害免疫耐受性,导致对食物过敏或不耐受。
某些特定类型的肠道细菌的改变与食物过敏的发生有关。大多数关于这一现象的研究都是在婴儿和儿童身上进行的。在儿童中,乳酸杆菌减少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增加与鸡蛋和牛奶过敏有关。在出生后的头两个月里,鼠李糖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和青春双歧杆菌水平较低的儿童对牛奶、蛋清和吸入性过敏原发生过敏的风险较高。拟杆菌属、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细菌的减少也与婴儿食物过敏有关。
除了增加食物过敏的风险,肠道细菌多样性的缺乏也可能会导致非免疫性的食物不耐受,比如麸质不耐受、FODMAP(可发酵的低聚糖、二糖、单糖和多元醇)不耐受和组胺不耐受。某些种类的细菌有助于麸质蛋白的分解,而缺乏这些细菌可能会导致麸质不耐受。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是FODMAP不耐受的一个常见原因。当产生组胺的细菌或产生干扰组胺代谢的酶的细菌过度生长时,就可能发生组胺不耐受。
益生菌在治疗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方面的应用
益生菌的治疗应用可能是预防和治疗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方面的一个新突破。产前补充两歧双歧杆菌、乳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已被发现可以预防有家族性食物过敏倾向的婴儿的食物过敏反应。给孕妇及其婴儿补充唾液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动物双歧杆菌和两歧双歧杆菌可以显著降低婴儿对常见食物过敏原的特应性致敏的发生率。
产后补充益生菌也可能减少特应性致敏,并可能逆转食物致敏作用。给牛奶过敏的婴儿补充鼠李糖乳杆菌可以促进对牛奶蛋白耐受性的获得,从而逆转致敏。对于年龄较大的牛奶过敏儿童,鼠李糖乳杆菌可以增强IL-10的产生,这是一种抗炎细胞因子,从而减轻过敏症状。一项荟萃分析发现,早期补充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可以降低儿童特应性过敏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评估益生菌治疗食物过敏疗效的研究都是在产前、婴儿和儿童中进行的。生命早期的肠道菌群组成与成年时是不同的,因此这里讨论的益生菌干预措施可能对预防和逆转儿童食物过敏更有益,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确定益生菌是否可以缓解成人的食物过敏。
除了预防和逆转儿童食物过敏,益生菌也可能对治疗食物不耐受有益。补充包括乳酸杆菌、凝结芽孢杆菌和布拉酵母菌在内的复合益生菌可以显著减轻非乳糜泻麸质敏感患者的症状。益生菌,比如凝结芽孢杆菌和嗜酸乳杆菌可以减轻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这是一种与FODMAP不耐受相关的问题。最后,肠道中产组胺的细菌过度生长可能导致组胺不耐受,因此,对于组胺不耐受的人,避免产组胺的益生菌菌株和补充可降解组胺的菌株可能有助于缓解或减轻组胺不耐受。产组胺的益生菌菌株包括罗伊氏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可降解组胺的菌株包括鼠李糖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和双歧杆菌。虽然益生菌治疗食物过敏似乎主要对婴儿和儿童有益,但益生菌治疗食物不耐受的益处也可以扩展到成人。
益生菌的作用机理
益生菌改善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的机制有多种:
益生菌可以增加肠道有益细菌的水平,这些细菌通常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促进对食物的耐受性。
益生菌还会降低肠道通透性,从而减少从肠腔摄取抗原,而从肠腔摄取抗原是食物过敏原致敏的第一步。
过敏性疾病与免疫系统中Th2细胞的活性增加有关,益生菌可以调节免疫系统,使其有利于Th1反应,这是一种解决过敏症状的免疫反应。
此外,益生菌还能增加肠道IgA的分泌,这是一种与免疫耐受相关的免疫球蛋白,降低IgE介导的过敏性疾病的风险。
最后,益生菌可以通过排挤致病菌和降低肠道炎症来改善食物不耐受的症状。
益生元的作用
益生元可以通过促进益生菌在肠道内的增殖而增强益生菌的作用。一些研究发现了补充益生元低聚糖和减少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之间的联系。
另外,纯天然的食物营养丰富,可以提供额外的保护作用,防止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Omega-3脂肪酸、维生素C、E和A、β-胡萝卜素和锌的摄入可以降低食物过敏的发生率。
相反,如果饮食中含有大量的精制碳水化合物、人工甜味剂、omega-6脂肪酸和食品添加剂,则有可能增加食物过敏和不耐受的风险。
也有人认为食用转基因食品也可能增加食物过敏和不耐受的风险,这是由于这些食物中经过技术改造的蛋白质的潜在致敏性,但是目前还缺乏确凿的证据。
建议:
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在现代社会变得非常常见,目前,避开特定的食物是最有效的方式。因此,他们在吃东西时要更加小心,也丧失了很多享受美食的乐趣,显著降低生活质量。鉴于肠道菌群与食物过敏之间的联系,对于食物过敏患者或食物过敏高风险的人,我们建议:
建议孕妇可以适当吃一些发酵食品和补充益生菌,特别是那些有家族性食物过敏倾向的,因为这有助于降低婴儿出现食物过敏的风险。可以考虑补充含有两歧双歧杆菌、乳双歧杆菌、动物双歧杆菌、唾液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等菌株的产生,也可以适量摄入益生元。
对于食物不耐受的人,建议使用含有乳酸杆菌、凝结芽孢杆菌和布拉酵母菌的产品。对于组胺不耐受的患者,可降解组胺的菌株可能提供最大的缓解。
在使用抗生素类处方药物时需要谨慎,因为它们是肠道菌群紊乱的主要原因。
建议食物过敏和不耐受的患者选择营养丰富的、加工程度低的食物。
多去户外走一走,接触大自然,可以帮助获得丰富的有益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