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讲解胃肠疾病因何而来?有哪些症状?
《伤寒论》
胃肠壅滞
神志状态
在现代生活中长期的精神紧张、劳累等都可导致胃肠功能的失调。
神经系统机能障碍是功能性胃肠病的病因,这为“脑肠相通”学说奠定了基础。
有许多胃肠激素在脑组织中发现,而一些只在脑组织中存在的肽也在胃肠中发现,脑肠肽不仅可以在胃肠起到消化传导作用,还可在脑神经中做为传递信息的重要物质,将脑和肠联系在一起。
消化道有着丰富的神经元,构成了肠脑经,肠神经支配着胃肠的消化、运动、吸收等,因此将其称为“肠脑”。此“肠脑”并非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相同,它较为简单、粗糙。
胃肠不仅需要“肠脑”进行正常的功能运化,更需要中枢神经发出的指令支配胃肠的工作。
《伤寒论》是一部专门阐述急性外感热病的专著,该书将病症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六种,即所谓的 “六经”。
张仲景以脏腑、经脉、阴阳、气血等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为辨证纲领和论治准则。对阳明病的病因病机、阳明病与胃与肠的辨证治疗作了系统阐述,并提出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此处的 “胃家”是指胃肠。
《伤寒论》中不仅对胃肠病的病因病机、治疗方药进行了详细的总结,并对神志病也有独到的见解。
《伤寒论·阳明篇》中也提到胃肠病对神志的影响
这对现代医学 “脑肠相通”的学说奠定了理论根基。
阳明病与胃肠的关系
阳明,即两阳合明,两阳及太阳和少阳,中间是阳明。在《黄帝内经素问·血气形志》中云: “阳明常多气多血。”是指阳明是一个多气多血之经且阳气最盛。
《伤寒论》第 215 条 “阳明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此处胃指大肠,正如 《灵枢·本输》曰: “大肠小肠,皆属于胃。”
因此,“胃家实”是阳明病的主要病症,肠胃之气顺降通畅,则五脏正气充盛。
烦躁、心神异常
在 《伤寒论·阳明篇》中有云 “六七日不大便…此有燥屎也”,患者六七日不大便,腹部疼痛,使人烦躁。这是因为热邪入侵阳明, 肠中大便干结不畅,使浊气上扰,则心烦意燥。
阳明的热为燥热,燥热就导致内结,粪便、糟粕无法排出,腑气不通,气机不畅,就会烦躁引发神志症 状。燥热还易伤津液,津液不足,易导致阴虚燥热。
不得卧、不得眠、少寐
《伤寒论》 中提到 “喘冒不得卧者,有燥屎也”,“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这是因为阳虚血少,汗后血虚阳虚更甚,虚阳上扰而致不得眠。“阳明受病也… 不得卧”。此为腑实热结,胃邪实满,胃腑不和而致不能卧。
喜忘
善忘者…肠胃实而心肺虚…故善忘也”。这都指出了喜忘与胃肠有疾有关。喜忘是神志状态异常的重要表现,人的神志与气血的运行关系密切,如气血不 畅、有瘀血都是导致神志异常的原因。喜忘又常见于老年人,在老年痴呆、脑梗等疾病中常见。
《伤寒论》中指出肠道有瘀血,堵塞不通,气血生化不足, 脑神失养,所以易发生喜忘等神志状态失常症状。
谵语
谵语是患者在神智不清的情况下胡言乱 语的症状,多属实证。
轻者,睡中呢喃; 重者,不睡亦语言差谬。阳明燥热与胃肠壅滞相结,肠道干结津液亏损,糟粕留于体内,形成燥 屎,不易排出,浊气上扰心神导致谵语。
癫狂
癫狂是神志失常的疾病,《黄帝内经》 中指出阳明之气闭塞,阴阳失调,上扰心窍,神机逆乱是癫狂的病因。病位在脑,与胃肠关系密切。
不知人
其症状为不省人事、无知觉,类似昏 迷、昏睡等。在《素问》 中 “阳明者…其血气盛, 故不知人”,阳明邪气亢盛,气血逆流而上,直冲头脑,清阳阻塞,则导致神志昏迷而不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