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中医故事(79)鼻不闻香臭
79、鼻不闻香臭
今天吴老师讲《黄帝内经》里头的五脏别论。
里面有句话叫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大家就不太理解,按道理应该是肺开窍于鼻,肺病鼻不利啊?
吴老师说,很多鼻息不利,单从肺治效果不好,要考虑到心脏。
为什么呢?心主血,肺主气。
鼻子气血充足,呼吸通畅,而自然界的清气,也通过鼻子最先藏于上焦心肺。
所以《黄帝内经》讲,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
这句话不单把鼻病治心肺的道理讲出来,还把养颜美容的大问题讲到了。
然后吴老师又用他理论必须结合临床的教学思路,给我们讲他以前治过的一个案例。
有个妇人,脸上长斑,老觉得短气乏力,稍微受点风就鼻塞,这妇人她是一个餐馆里头炒菜的厨师,厨师对嗅觉味觉要求很高。
可她除了鼻子呼吸不畅外,更可怕的是,鼻子开始闻不出香臭,她先到内科去找内科医生,医生建议她说,到五官科去看看。
五官科的医生对她鼻子做了最详细的检查,发现没有特殊病变,居然不知如何下药,因为现在很多的仪器检查,只能针对病已经铸成,很多是要到有器质性病变才能检查出来,如果属于一般功能失调,你自己感到再不舒服,他也无计可施。
甚至他会认为你这是心理作用,或者以神经官能症,或内分泌失调等原因下个结论,但是却治无对药。
这妇人想,我明明这么不舒服,还不能迅速用药调理,这样下去,我那厨房里的工作怎么做下去?
于是她就来找中医治疗。宋老师说,我第一次见到她时,也是很奇怪,看她满脸都是暗斑,你们想到什么呢?
班长王展飞说,心其华在面。
刘燕燕说,肺主皮毛。
吴老师说,你们中医基础理论学得都可以,能够由表知里,司外揣内。
这病人最关注的是她的鼻子,对于她脸上的斑,她都无所谓,因为治了好几年没治好,也不寄希望能够用药调理好。
而我一旦摸她的双手寸脉时,发现左右手的寸脉都偏沉,力量不强,这是什么道理?
中医认为左手寸脉管心,右手寸脉管肺,也就是说她肺活量不够,心气不足,所以上焦呼吸道变瘪,通气不畅,敏感度失常。
于是我就断她心肺之间不舒服。
病人并没有来治心肺,但她很惊讶地说,医生,你怎么知道呢?我就是经常还胸闷,时轻时重,最严重的时候,每天要胸痛好几次,搞得心烦气躁,吃不好睡不好。
吴老师笑笑说,这时大家是不是找到背后的原因了?
有的时候病人来想治的病,关注的疾病,可能是疾病的表象,而他不太看重的,埋藏在深处的,往往是疾病的正因。
所以我就想到《黄帝内经》讲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
这时就要给她强心补肺,增强血流量,阔大肺活量。
于是我很自然给她开了桂枝汤强心,配合玉屏风散补脾肺,重用黄芪60克,一下子开了七剂。
七剂吃完,她按时来复诊,笑笑说,大夫,你的中药是我吃中药吃到现在效果最好的。我吃了第一剂就感到鼻子呼吸顺畅了,吃到第五剂,鼻子敏感了,以前有些味道分辨不出来的,现在都可以分辨出来。
当我吃到第七剂,胸不闷,脸上的斑变淡了,我想再来看看,看一下我这个身体还适不适合再喝下去?
吴老师又摸她脉象,发现双手脉象明显有力,效不更方,又给病人抓了七剂药,这七剂一吃完,鼻息不利的症状彻底消失。
心胸中闷胀堵塞疼痛之感,很少再出现了,脸上的斑出奇地退掉了。
吴老师说,我没有特别去帮她用药美容养颜,只是运用脏腑相关的思想 ,使用《黄帝内经》的理论,令她五脏调和,气血对流,管道通畅,不单她想治的鼻不通气,不闻香臭好了,连平时的胸闷,还有长期困扰她的脸上暗斑也随之而消。
所以大家要看到中医是整体观,整体调理,你们看为什么很多病人去找老大夫开方,调治身体,他会说,大夫,你给我调整调整。
这调整调的是什么?调的就是整体啊!
整体舒和,疾病消失,我们治病过程之中,由于对症用药,经常会收到意外惊喜的效果。
很多人认为中医糊糊涂涂治好了病,其实不然,你如果知道中医的整体观,你就能清清楚楚地知道病人他的病是怎么好的。
大家听了后都纷纷鼓掌,确实中医不能做个糊涂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