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了玄医道传承:泄泻(儿科)】

泄泻

泄泻是儿科脾胃病中最常见病证。中医一般将大便次数、便量增多,粪质稀薄,甚如水样的病证称为泄泻。本病四季散发,但以夏秋暑湿主令时节最多。小儿脾常不足,夏秋之时暑湿主令,脾气每易受困而不运,风、暑、湿、寒病邪入侵小儿肌体,脾失健运而病发。本病发病率较高,治疗不及时常可造成严重后患。脾胃病中的疳证、慢脾风等大多由慢性泄泻迁延不愈,耗伤小儿正气所致。

诊断依据

1、次数增多,每日3到5次,甚或10次以上,大便呈淡黄色,如蛋花汤样,或色深黄而臭,可伴少量黏液,或伴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口渴等症。

2、乳食不节,饮食不洁或感受时邪的病史。

3、重证腹泻及呕吐较严重者,可见小便短少,体温升高,烦渴神萎,皮肤干瘪,囟门凹陷,目珠下陷,啼哭无泪,唇口樱红,呼吸深长,腹胀等症。

4、大便镜检可有脂肪球,少量红白细胞。

5、大便病原体检查可有致病性大肠杆菌等生长,或分离出轮状病毒等。

6、重证腹泻有脱水、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

鉴别要点

1、生理性

腹泻6个月以下的婴儿,由于脾胃功能的薄弱,其大便常呈稀溏样,每日约5到6次,而生长发育水平基本正常,无腹泻引起的其他体征(如呕吐),精神、饮食等均无特殊,并在添加辅食后其腹泻症状逐渐转为正常。

2、痢疾

痢疾也有大便次数的增多,但大便的形态有所不同:痢疾大便呈黏液脓血样,次频量少,里急后重,大便实验室检查见镜下大量脓细胞、并见红细胞、吞噬细胞;大便培养可培养出福氏或志贺痢疾杆菌;如为阿米巴痢疾则可查到阿米巴滋养体和大量红细胞。

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1)辨病性:婴幼泄泻常因外感风寒暑湿、乳食不节(洁)、正虚不运3方面造成。外感者定有外感表现;乳食不节者则有内伤乳食病史;正虚失运者则多有腹泻日久,迁延不愈或素体虚弱的特征。此外,便臭色黄、直下如注者多属湿热;便清、气微、腹痛者多属寒;大便稀薄、色淡或夹乳食残渣者多属伤食伤乳;大便稀溏、色淡无嗅、有未消化乳食或食后即泻者,乃脾虚所为;大便澄沏清稀甚或完谷不化、或五更作泻,此属脾肾阳虚之泻。

(2)辨轻重:轻证患儿,每日大便次数在10次以内,精神尚可,能进食,呕恶少,无明显脱水症状。重证患儿则可见日腹泻次数在10次以上,甚至达数十次之多,并有四末不温、精神萎靡、哭而无泪,囟陷目凹等危重表现。

2、治疗原则

健脾助运,渗湿利水是基本的治疗大法。有表证者兼以解表;伤于乳食者并用消导;因于虚者固肾健脾。

3、分证论治

(1)伤食泻

【证候】大便酸臭,味如败卵,腹痞胀,口气臭,纳呆腹痛,泻后痛减,或伴呕恶。舌苔厚腻,脉滑有力。

【治法】消食导滞,和中止泻。

【方药】保和丸加减。焦山楂、建曲、炒二芽各12g,法半夏、陈皮各8g,莱菔子10g,木香8g,制苍术6g,砂仁(打、后下)、藿香、紫苏各8g,茯苓12g,泽泻10g,芦根15g,黄芩10g。

(2)风寒泻

【证候】大便色淡,带有泡沫,无明显气味,腹痛肠鸣。可伴鼻塞、流涕、喷嚏、身热等表证;舌苔白腻,脉浮滑。

【治法】疏风散寒,化湿和中。

【方药】方用藿香正气散加减。藿香、防风、紫苏、白芷各10g,制苍术、法半夏各8g陈皮10g,茯苓15g,甘草3g,生姜2片,大枣12g。

(3)湿热泻

【证候】泻如水样,每日数次或数十次不等,色黄褐,气臭秽,夹有黏液,肛门灼热,小便黄赤,发热口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湿,和中止泻。

【方药】葛根芩连汤加味。黄连6g,黄芩12g,葛根18g,芦根15g,白头翁、车前子

【布包】各12g,制苍术、青黛【布包】各6g,滑石【布包】12g,甘草3g,寒水石6g,大豆黄卷8g,荷叶10g。

(4)寒湿泻

【证候】大便稀薄色淡,每日十数次至数十次不等,伴少量黏液,无臭味,神萎,口不渴或渴欲饮,腹满痛。舌苔白腻,脉濡弱。

【治法】温中散寒,化湿止泻。

【方药】胃苓汤化裁。制苍术6g,茯苓皮15g,陈皮10g,吴茱萸2g,肉桂1g,丁香10粒,肉豆蔻8g,车前子(布包)12g,生晒参10g,苏叶(后下)6g。

(5)脾虚泻

【证候】久泻不止,或反复不已,大便稀薄,或如水样,便中带有不消化的食物残渣,精神不振,纳呆面白。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治法】健脾益气,化湿助运。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生晒参、茯苓各12g,白术、炒扁豆、陈皮、山药各10g,炙甘草2g,莲米、砂仁

【打后下】、法半夏各8g,薏苡仁12g,升麻6g,大枣10g,肉豆蔻8g,葛根12g。

(6)脾肾阳虚泻

【证候】大便稀溏,或完谷不化,或大便澄沏清冷,形体消瘦,或面目虚浮,四肢欠温。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治法】溢火固肾,温脾止泻。

【方药】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制附片

(先煎)6g,生晒参12g,炒白术10g,淡干姜8g,炙甘草3g,淡吴茱萸2g,补骨脂、煨益智仁、淮山药、煨肉豆蔻、禹余粮各10g。

(0)

相关推荐

  • (11)《医路随记》—儿科运用苍术经验

    儿科运用苍术经验 由于脾胃失和而引起的小儿泄泻.疳积.厌食.贫血等常见病证,可用运脾升清之苍术,作为主要治疗药物,并随证配伍使用. (1)泄泻:湿热证多见,湿为氤氳之气,清阳被困,导致脾胃升降失司,水 ...

  • 治疗“泄泻”方剂汇总

    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溏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要表现的病症. 泄泻病因病机 1.泄泻的常见病因: ① 感受外邪 ② 饮食所伤 ③ 情志失调 ④ 病后体虚 ⑤ 禀赋不足 2.泄泻的病机: 脾虚湿盛,脾 ...

  • 不用打针吃药,就可以治好小儿泄泻

    小编导读 泄泻是指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的儿科常见病证.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夏秋季节多发.2岁以下小儿发病率高.若治疗得当,预后良好:重证则预后较差,可出现气阴两伤,甚至阴竭阳脱.久泻迁 ...

  •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感冒(儿科​)】

    感冒(儿科) 一.概念 感冒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外感性疾病之一,临床以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流涕咳嗽.喷嚏为特征.感冒又称伤风.感冒可分为两种,普通感冒为感受风邪所致,一般病邪轻浅,以肺系症状为主,不造成流 ...

  •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咳嗽(儿科)】

    咳嗽 一.概念 凡因感受外邪或脏腑功能失调,影响肺的正常宣肃功能,造成肺气上逆作咳.咯吐痰涎者,即称咳嗽.本证相当于西医学的气管炎.支气管炎.古代关于本证的认识较为全面,从临床症状.病机.治则到方药均 ...

  •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肺炎喘嗽(儿科)】

    肺炎喘嗽(儿科) 一.概念 肺炎喘咳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肺系疾病之一,以发热.咳嗽.痰壅.气急.鼻煽为主要症状,重者涕泪倶闭.面色苍白发绀.肺炎喘嗽的病名首见于婴幼儿,一般发病较急,若能早期及时治疗,预后 ...

  •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小儿泄泻】

    小儿泄泻 一.概念 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本病以2岁以下的小儿最为多见,夏秋季节发病率较高.其病因以感受外邪.内伤饮食.脾胃虚弱为主,病变在脾胃,基本病机为脾虚 ...

  •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麻疹(儿科)】

    麻疹 一.概念 麻疹是由外感麻毒时邪引起的一种急性出疹性时行疾病.以发热,咳嗽,流涕,眼泪汪汪,全身布发红色斑丘疹及早期口腔两颊黏膜出现麻疹黏膜斑为特征.西医学亦称本病为麻疹. 二.诊断要点 (一)诊 ...

  •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疳积(儿科)】

    疳积 一.概念 疳积是由于喂养不当,或因多种疾病的影响,导致脾胃受损.气液耗伤而形成的一种小儿慢性病证.临床以形体消痩,面黄发枯,精神萎靡或烦躁,饮食异常,大便不调为特征.本病相当于西医的营养不良. ...

  •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厌食(儿科)】

    厌食 一.概念 厌食症是由于喂养不当,导致脾胃不和.受纳运化失健而出现的小儿较长时期见食不贪.食欲不振,甚至拒食的一种疾病.一般患儿精神状态正常,可有面色少华.形体消痩的表现,但不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 ...

  •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哮喘(儿科)】

    哮喘 哮喘是儿童常见的肺系疾病.哮指病发时喉间发出的声响,喘指病发时呼吸的急促.临床上把发作性的哮鸣气促,呼气延长,不能平卧者称为哮喘:故哮与喘临床每相兼而发.本病四季可发,但气候突变及冬春之季发作较 ...

  •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厌食(儿科)】

    厌食 儿童长期饮食不振,饮食量少甚或拒食者称为厌食.本病是儿童时期常见的脾胃系统疾病,发病率高,多由喂养不当.饮食不节所致.厌食发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四季散发,但夏秋暑湿当令,脾胃受困时发病率及症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