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的中医药治疗
《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经典著作,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现在看许多名言并不过时,仍然有效的指导临床实践。如”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这句话在癌症的治疗中非常有指导意义。好的医生在诊断疾病的时候,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及形体动态变化,用手测诊患者的脉搏,首先要分别清楚是阴证还是阳证。
在中医诊断疾病中,有一个八纲辨证,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其中表证、热证、实证属阳证;里证、寒证、虚证属阴证。以阴阳为纲,制定出“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泄之”的用药原则。从常见病的感冒发热、咳嗽、腹泻、冠心病、糖尿病,到疑难疾病包括癌症,都必须遵循这一原则。如凉感冒多见于冬天,人体受凉之后汗孔闭塞,出现发热、头痛等症状。根据“寒者热之”的用药原则,选用生姜、红糖、苏叶、桂枝、防风这些热性的药物,把汗孔打开使风寒之邪通过发汗排出体外。热感冒多见于春天,主要的病因人体内部有热,再外感风热之邪,从而出现发热重、咽喉肿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根据“热者寒之”的用药原则,选择金银花、连翘、薄荷、豆豉等辛凉解表的药物,使风热之邪排出体外。其它的寒咳嗽用热性的通宣理肺丸,热咳嗽用寒性的止嗽青果丸;寒腹泻用热性的附子理中丸,热腹泻用寒性的黄连素片;寒型冠心病用热性的桂枝甘草汤,热型的冠心病用寒性的小陷胸汤;寒型糖尿病用温性的黄芪桂枝汤,热型糖尿病用寒性的白虎汤。寒型的癌症患者,应该用温热性质的熟附子、干姜等药物;热型的癌症应该用凉性的珍珠粉、牛黄等药物。
现在常见一些医生违背这一用药原则,不分阴阳寒热虚实,在常见病则把清热解毒的许多中药,当做西医的消炎药物使用;在癌症的治疗中,常选用许多具有清热解毒的中药,如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蒲公英、全蝎、蜈蚣、僵蚕等药物,根据现代药理研究具有抗癌作用而广泛用于临床。这些寒凉性质的中药,如果辨证的结果是阳证,那么根据“热者寒之”的原则可以放心使用;如果患者怕冷明显、全身无力,本是阴证,再用这些药物则如同雪上加霜。不少患者釆用这样的方案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全身功能下降。殊不知《黄帝内经》中早就提醒我们,人的体质有阴阳寒热之分,千万不能一味抗癌治疗,不然不是死于癌症,而是死于错误的治疗。
张仲景在他的《伤寒论》序中写到”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句话的含义,观察患者的脉搏和症状,知道病人发病的原因,准确的根据辨证的结果进行治疗。从此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成为中医的特色。
【典型病例一】山东淄博68岁的谭女士,胃癌术后不思饮食,体重由110斤减为80斤,来诊时明显怕冷、乏力。诊脉时发现手凉,脉搏细弱无力,舌质淡红舌苔白腐。辨证为脾肾阳虚,给予四逆汤加味,主要用用大热的熟附子、干姜等药物温中散寒,两周后饮食增加,诸症改善,一年后体重增加到100斤。当调理到两年的时候,本来满头白发的老人,长出许多黑头发,如今已经8年过去,老人家76岁,身体越来越好,现在体重已近110斤,全身人非常感谢中医药给了她第二次生命。
【典型病例二】2016年2月,家乡一位70岁的老先生患下颌癌,在中心医院手术切除,然后给予化疗。这个治疗的过程显示西医治疗疾病的优势,病灶切除马上改善,再用化疗控制病情预防复发。但半年之后,在原病灶又长出更大的肿瘤,从下颌到了胸部,医院告知已经无能为力,生命过不了2017年春节。他2016年8月份找我进行中医药治疗,经过辨证为阳虚,给予温阳散寒的方法,两个月后下颌回缩到正常的位置,不但生活全部自理,还能帮助家里人进行一些家务劳动,现在如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
【典型病例三】山西运城杨先生,2012年10月确诊为慢性淋巴型白血病合并慢性再生障碍型贫血。先后在天津、北京、太原及石家庄等许多大医院治疗,最后依靠输血维持,每半个月就要输血一次,生命垂危到了倒计时。医院告知过不了2012年春节,家中偷偷为他做好了送老的衣服。在天津治疗期间,听到我用中医药治疗血液病的信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到我,服用中药第十七天,他化验了血象,结果血红蛋白80,从那时开始摆脱了输血,身体状况越来越好。今年他已经79岁,生活完全自理,享受正常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