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发展 | 中医药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策略分析

作者 | 毛逸斐

作者单位 | 山东中医药大学

DOI | 10.19619/j.issn.1007-1938.2021.00.034

引用参考文献格式:

毛逸斐.中医药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策略分析[J]. 出版与印刷, 2021(3): 59-64.

摘要 | 文章分析了中医药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国际化发展策略。认为面对中医药国际认可度提高、国内发展政策利好的机遇,中医药科技期刊办刊人应认识到中医药科技期刊还存在学术体系相对封闭、结构不够合理、国际影响力不高、市场化程度低等问题,要从突出品牌特色、优化整体布局、培养吸纳人才、完善内部管理等方面不断提高中医药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和传播力,从而推动我国中医药事业走向世界。

关键词 | 中医药;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策略;国际影响力;国际传播力

2018 年 11 月 14 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简称《意见》),全面分析了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目标和方向,其中,未来五年的建设目标之一为“做精做强一批基础和传统优势领域期刊”。[1]中医药学起源于中国本土,属于我国的传统优势学科,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国际化发展。2016 年 12 月26 日,为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中医药(含民族医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开创中医药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印发《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2]。中医药知识和科研成果的全球化传播是推动中医药事业国际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医药科技期刊是中医药知识和科研成果的重要载体,它既能传播中医药基础理论、临床诊疗研究的新成果,又能及时报道现代中医药人运用科技手段研究古法古方得出的新结论,对促进国内外中医药科研交流具有重要作用。在当前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的背景下,中医药科技期刊如何提高国际影响力和传播力、实现国际化发展引起中医药界的广泛关注,笔者作为中医药科技期刊编辑,结合工作实践对此进行了思考。

一、中医药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的机遇

1. 中医药国际认可度提高 

我国中医药文化历史悠久,从古至今,中医药走向世界、传播健康的脚步从未停止。自公元前 3 世纪徐福东渡将中医药传播到日本,中医药的对外交流已走过两千多年的历史。随着健康观念和医学模式的转变,目前,中医药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17 年 5 月,中国已同外国政府、地区主管机构和国际组织签署了 86 个中医药合作协议[2]。中医药简、便、廉、验的治疗特色和在慢性病、疑难病防治中的疗效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和接受。各国政府加强了对中医药的研究,陆续成立了专门的中医药科研机构,海外中医立法初见成效,已有十多个国家实施中医立法并把针灸纳入医保体系。2015 年,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引起了国际社会对中医药的广泛关注。2020 年,中医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令世界瞩目。中医药国际认可度的提高,为中医药科技期刊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 中医药国内发展政策利好

2015 年5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 年)》,这是从国家层面制定的首个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的专项发展规划;2016 年 2 月,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 年)》,把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4];2017 年 7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为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撑;

二、中医药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面临的挑战

1. 中医药学术体系相对封闭 

受传统农耕文化的影响,古代中医药传承长期保持着祖传庭训的模式,对外秘而不宣,中医药学术体系相对封闭,中医药学者缺乏对外交流与合作意识。虽然近代以来中医药院校和期刊的创办打开了中医药学术交流的大门,但在中医药的国际传播中,由于中、西医学的文化背景差异,中医药独特的理论体系缺乏现代医学的证据支撑,中医药学术很难融入国际医药圈。 

2. 中医药科技期刊结构不够合理 

在类别结构上,90% 的中医药科技期刊属于学术期刊,科普类、检索类、技术类、指导类期刊数量较少,这种类别结构不利于中医药学术的长期发展。在学科结构上,属于中医药一级学科的综合性刊物较多,且发文内容较为相似,期刊特色不突出;少数属于中医药二级学科的专科刊物主要集中在针灸、骨伤、耳鼻喉等领域,一些急需的专科刊物尚处空白。从中医药学科发展和传播需求来看,协调有序的中医药科技期刊系列尚未形成。在刊期结构上,大多数中医药科技期刊为双月刊(约 70%),出版周期较长,与国际化发展对期刊报道的时效性要求不相适应。在语种结构上,大部分中医药科技期刊为中文刊,外文刊数量较少,语种主要局限在英文、日文、朝鲜文、葡萄牙文等,这与中医文化“走出去”的战略要求不符,不利于中医药的对外宣传和学术交流。[5] 

3. 中医药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不高

目前我国约有 148 种中医药及民族医药科技期刊,占国内医学期刊总量的 1/7,[6] 但按照国家发展中医药、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战略规划要求,进入国际数据库的中医药科技期刊数量太少。在 SCI 收录的 30 余种传统医学期刊中,我国内陆出版的仅有 3 种,分别是《中国天然药物》、《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英文版)、《中医杂志》(英文版)。在中国知网和清华大学图书馆联合研制的《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年报》(2019版)中,入选“2019 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或“2019 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中医药科技期刊仅 7 种,只占两项名单总数的 2%。[7]在 2019 年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的 285 个项目中,中医药科技期刊仅 9 项,仅占 3.15%。说明我国作为中医药学的起源国,中医药科技期刊的发展水平与中医药学术创新水平不匹配,中医药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有待提高,这与近年来国内中医药学者将大量学术论文投往国外期刊有一定关系。 

4. 中医药科技期刊市场化程度低

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医药科技期刊由行政事业单位或科研院所主办,采用事业化管理,办刊经费主要来源于主办单位拨款和收取版面费,主管单位在期刊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作用不明显[8]10。在这种体制下,办刊人的主观能动性没有被充分调动,不能积极寻求适合期刊发展的市场化路径,导致期刊市场运营和营利能力较弱,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不足。

三、中医药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策略 

1. 守正创新,突出期刊品牌特色

中医药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是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方面,因此,广大中医药办刊人应深刻理解“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思想内涵,明确中医药工作的传承和创新重点,在办刊过程中既要注重传承中医药传统理论精华,又要关注运用现代多学科方法揭示中医药科学内涵的研究成果,着力打造能够突出中医药特色的科技期刊品牌。

(1)注重基础理论研究

目前我国的中医药科技期刊大多属于应用研究类期刊,而基础研究类期刊较为薄弱,发文数量也相对较少[10],这可能与应用研究论文更贴近研究热点、被引频次更高有关。但从振兴中医药事业、推动中医药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的角度来说,需要修正这种办刊倾向,注重对中医药特色理论的研究。因为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虽然不是研究热点,却是能真正推动中医药科技发展的基础,而且,在中医药走向世界面临的诸多难题中,如何阐发中医药独具特色的理论、促进海外学者的理解和接受仍是最大的问题。由于中医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深受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部分特色理论抽象难懂,虽然业内不同学派已从不同角度发表见解,但许多问题还没有形成完整的阐述。因此,针对这些难点进行选题策划,深入剖析和阐释中医药基础理论就显得尤为重要。[11]112

(2)关注行业热点研究

中医药科技期刊应紧跟时代步伐,密切关注中医药学术发展方向,及时报道行业热点研究,引领中医药科技创新性发展。刊登的稿件除了展示中医药的特色理论和疗效外,其研究还应具有科学性、时效性和前瞻性。如利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中药药效和安全性,运用数据挖掘技术研究疾病证治规律,通过现代实验室检测手段研究中药作用机制等。中医药科技期刊编辑应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跟踪研究热点,精准预测未来的学科发展方向,有计划地组织专家、学者对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剖析,通过学术争鸣促进学科发展,提高期刊影响力。

(3)立足周边优势资源

期刊主要靠内容吸引读者,高质量的期刊要以内容为王,靠专业化、精准化取胜。中医药科技期刊要根据周边优势学术资源找准学术定位,通过选题策划和栏目创新,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目前我国中医药科技期刊多由高等中医药院校或科研机构主办,因此可以主办单位的优势学科或科研项目为依托,为该学科或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发表平台,积极吸纳优质稿件和作者,提高期刊在相关领域内的知名度。中医药科技期刊还可以利用地域优势,开设具有地域特色的学术流派、道地药材等研究,在推动地方特色中医药学术发展的同时,增加期刊的品牌特色。如《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开设的“齐鲁针灸医家”、《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开设的“新安医学研究”均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 

2. 调整结构,优化期刊整体布局 

目前我国中医药科技期刊结构欠合理,协调有序的中医药期刊系列尚未形成,期刊管理部门和主办单位应针对这一问题分类施策,优化中医药科技期刊的整体结构布局。

(1)打造科普期刊

在类别结构上,应响应《意见》要求,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科普期刊[1]。中医药科技期刊的读者不仅包括中医药专业的科研人员,还包括广大的中医药爱好者,随着健康观念的转变,国内外中医爱好者日益增多。相对于专业科研人员,中医药爱好者对科普知识更感兴趣,因此,应从日常养生保健、中医文化、中药知识等方面着手打造精品科普类中医药科技期刊,以满足国内外中医爱好者的阅读需求,促进中医药文化的国际化传播。

(2)创办专科新刊

当前我国中医药科技期刊多为综合性刊物,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科刊物屈指可数,这与国际期刊界专科化的办刊趋势不符。与综合性期刊相比,专科期刊的研究方向和报道内容更集中,聚焦性更强,能够快速引起本专业科研人员的关注,形成稳定的读者和作者群,有助于期刊影响力的提升。因此,办刊机构应通过分析研判,确定优势学科,创办前沿性中医药专科期刊,如福建中医药大学将《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改为专科期刊《康复学报》后,其影响力迅速提升。为扩大期刊的国际传播,建议新创办的专科期刊实行中英文双语出版或增加英文长摘要。

(3)提高月刊比例

期刊的出版周期关系到科研成果发布的时效性。针对我国中医药科技期刊大部分为双月刊、出版周期长的问题,为增强科研报道的时效性,有必要提高月刊比例,倡导将部分双月刊改为月刊,同时还可以借鉴国际期刊多元化、多样性的出版方式,如网络首发和优先出版,将中医药研究的新成果以最快的速度传递给读者。[12]

(4)增加英文期刊

采用国际通用语言传播中医药科研成果,有助于中医药科技期刊跨越语言和文化障碍,更快地融入国际期刊界。虽然现在国家提倡广大科技工作者将论文发表在祖国的大地上,但这并不代表我国已不再需要英文科技期刊。我们必须认识到,在中文尚未成为国际通用语言的前提下,仅将中医药学术论文发表在中文期刊上不利于中医药文化“走出去”,也不符合中医药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的要求。因此,应适当增加英文中医药期刊,借助英文出版,提高中医药科技期刊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

3. 培养吸纳人才,提高期刊国际影响力 

期刊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在中医药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过程中,相关部门和办刊单位要着力培养和吸纳一批优秀的编辑、编委、审稿专家和作者,打造高素质的办刊队伍和作者队伍,为期刊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提供保障。

(1)培养复合型编辑

学术期刊编辑是学术期刊质量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对期刊知名度的提高与影响力的提升至关重要。[13] 在期刊国际化发展的背景下,中医药科技期刊编辑,尤其是青年编辑,除应具备基本的编校出版知识、中医药专业知识外,还应不断提升专业英语水平,掌握新媒体和数字化技术,努力成长为复合型人才,助力中医药期刊的国际化传播。因此,办刊单位应注重对编辑综合素质的培养,鼓励其参加政治思想、编辑业务、学科专业和新传播技术的培训[14],使其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为中医药科技期刊走向世界贡献力量。

(2)吸纳国际编委和审稿专家

期刊的学术水平、管理质量及对外交流合作离不开编委和审稿专家的支持与配合。随着中医药科研的现代化、国际化发展,中医药期刊来稿的研究范围已涉及分子生物学、代谢组学、文献计量学等领域,研究视野由国内逐步扩展到国际。因此,传统以国内中医药专家为主的编委和审稿队伍已不能满足中医药期刊的发展要求,建立学科范围广、学术水平高、视野国际化的编委和审稿专家团队势在必行。办刊单位在组建好这样的专家团队后,要充分发挥其约稿和组稿功能,借助专家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提高期刊的知名度,借助其学术声望吸引业内著名的学者、专家,为期刊带来优质稿源。[11]113

(3)吸引优秀作者

作者是期刊内容的原始生产者,作者学术水平和写作能力的高低对期刊质量具有重要影响。2020 年 2 月,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规范高等学校 SCI 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15],倡导破除论文“SCI 至上”。中医药科技期刊应以此为契机,通过各种方式吸引优秀作者,如通过开展写作培训挖掘潜在作者并帮助其提高科研和写作水平,通过优秀论文评选鼓励优秀作者继续在刊物上发文,通过组织学术沙龙为作者提供学习交流平台等。在这些良性互动中,作者的学术水平和写作能力会不断增强,期刊的品牌形象和影响力也会逐步提升,真正实现期刊与作者共同成长。

4. 完善内部管理,提高市场竞争力

针对我国中医药期刊市场化程度低的问题,办刊单位要积极引进企业化管理模式,合理划分不同编辑的职责,调动每一位办刊人的工作热情和动力,提高市场运营能力。《意见》提出“鼓励引入企业力量协同办刊”,目前有些期刊编辑部已改成企业,如重庆理工大学期刊社 2014 年注册了公司,中华医学会与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在 2019 年实现管办分离,转企改制基本完成[8]10-11[16]。这些期刊出版部门完成转企改制之后,制定了明确的员工管理制度和奖惩政策,获得了更多经营自主权,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期刊也在市场竞争中焕发活力。笔者认为,尽管目前许多中医药期刊的办刊部门还不具备改企条件,但无论是否改企,都要改变管理模式,完善人才管理、培养和晋升机制,否则编辑缺乏活力和干劲,很难推动期刊的国际化发展。

四、结束语

中医药科技期刊的国际化发展是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建设科技期刊强国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环境下,既面临机遇,又存在挑战。作为中医药期刊办刊人,我们要坚定不移地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文化自信,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不断从办刊内容、办刊思路、办刊方法、办刊模式等方面总结经验、探索创新,既要保持期刊的中医药特色,又要遵循现代期刊发展规律,沿着中国特色办刊之路不断提高中医药期刊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向上滑动阅览

[1]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EB/OL]. (2019-08-16)[2021-03-23]. http://www.cast.org.cn/art/2019/8/16/art_79_100359.html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 )[EB/OL].  (2017-05-16)[2021-03-23]. http://www.satcm.gov.cn/bangongshi/gongzuodongtai/2018-03-24/1330.html.

[4]赵维婷.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医药发展大事记[N]. 中国中医药报, 2017-10-18(1).

[5]李灿东. 中医学术与中医药期刊[J]. 福建中医药,2018,49(5):1-4.

[6]厍宇, 刘德文, 郭璟, 等. 关于中医药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制定工作的实践与探索[J]. 编辑学报,2019,31(6):634-637.

[7]中国学术文献国际评价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年报(2019)[R].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2019:21.

[8]卢全, 王旌, 姜永茂.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转企改制实践及思考[J]. 编辑学报,2020,32(1):10-13, 17.

[9]何清湖. 深刻领悟“传承精华, 守正创新”[N]. 中国中医药报, 2019-11-04(3).

[10]高荣慧. 携手大数据拓展中医药期刊的发展空间[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1(2):422-424.

[11]徐颖, 杨阳, 张文婷, 等. 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思考−以中医药期刊为例[J]. 中国传媒科技,2020(1):111-113.

[12]高杉. 实现中医药科技期刊国际化途径初探[J]. 天津科技,2019,46(10):42-44.

[13]付春梅, 周蕾, 张玮玮, 等. 论中医药期刊编辑专业素养的提升[J]. 中医教育,2017,36(2):43-46.

[14]游苏宁, 陈浩元, 冷怀明. 砥砺前行实现科技期刊强国梦[J]. 编辑学报,2018,30(4):331-336.

[15]教育部 科技部印发《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的通知[EB/OL]. (2020-02-20)[2021-03-23].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moe_784/202002/t20200223_423334.html.

[16]王继红, 骆振福, 李金齐, 等. 培育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内涵与措施[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0,31(1):4-9.

Title : Analysis on Developing Strategie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Tech Journals

Author : MAO Yifei

Author Affiliation :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bstract :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sci-tech journals during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proposes the developing strategie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While the TCM enjoys higher international recognization and better domestic development policies, the editors of the TCM sci-tech journals should realize that the TCM sci-tech journals still have problems such as a relatively closed academic system, an irrational structure, low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and low marketization degree. Therefore, the strategies such as highlighting brand characteristics, optimizing overall layouts, cultivating and attracting talents, and perfecting internal management should be developed to improve the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and communication capability of the TCM sci-tech journals, so as to promote the TCM in China to the world.

Keywords :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sci-tech journals; internationalization; developing strategies;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capability

→ 查看HTML全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