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质书永远不会被淘汰
作者 | 三江生活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动态
我的世界就是书的世界。老话说,家财万贯不如诗书三千。直到今天我都不知道这句话的意思。但我自我感觉我属于与书打交道的人,也是那种书痴、书呆、书傻子。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看书了,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是疯不够,是不喜欢读书的小孩,上中学的时候玩不够,也是不会读书的那块料,况且我的语文是音乐老师教的。真的,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在一所学校上的,上小学的时候那个老师一直教我们音乐,他弹得一手好风琴、好钢琴,也拉得一手好手风琴,几千人的大企业,搞什么文艺汇演他都是主角,上中学的时候他还是教我们音乐。有一天,音乐课,他没带琴,却带着书,他说,从今天开始,我就是你们的班主任,教你们语文。这时我才发现我唱歌一直在跑调,这时也才发现他粉笔头打的也非常准,至今还记得他讲的《祥林嫂》《林家铺子》《出师表》那深情的样子不次于拉琴的样子。
参加工作后开始大批量买书,一个月25块钱工资,买书得花26块钱,吃的用的都是家里补贴。这种现象持续到结婚,婚后买书有所收敛但一个月还得用去二分之一以上。我是杂家,什么书都看,天文的地里的,中国的,外国的,历史的现代的,喜欢的就买。《中国文学史》,四册买了三册,第四册怎么也配不上,那时候没有孔网,到哪去淘,十多年后才买到第四册,同一出版社,书的封面设计、纸张都一样,标注,开版都一样,但就是书的大小不一样,现在是三大一小。月底在书店工作的老同学神秘地告诉我,我们店里来了几套三言二拍,已经订出去了几套,剩的不多了还没有上架。赶紧让她给我留一套,她说那书好贵。贵?贵也买。等我回家取钱去,其实是借钱去了。兰州距西宁300余公里,兰州办全国图书展(青海至今没有举办过),非去不可,请两天事假,扣当月奖金,那也去。书展人山人海,书山书海,这书青海没有,那书西宁没有,还恨囊中羞涩。两天半书展,吃了两顿饭,背了20公斤各色图书宣传册回来,慢慢欣赏,慢慢购买。
孩子一天天慢慢长大,花销越来越大,厂子效益下滑,物价越来越高,就显得工资越来越低,真的没钱买书了。去看总可以吧。星期天,老婆在家洗衣服,我说我带孩子出去玩,显得我分担家务,去哪儿玩?只有一个地方,书店。一看就没完没了,孩子饿得直哭,还骗孩子咱们一会儿就回去,可一直看到书店关门。晚上回到家里,便是被夫人劈头盖脸大骂,“你不饿,孩子不饿吗?看、看、看,能看饱肚子,迟早把你那些烂书全烧了”。后来学聪明了,出门带上水,吃的,全当到书店去野炊去了。直到有一天,在书店里看书的一个老先生告诉我说,小伙子我看你好久了,孩子还没上学吧,你带他来看书没有错,可是方式不对,他识字不多,即便是看儿童读物,很多他也看不懂,必须有人给他讲,让他理解,你让他自己看,时间久了老看也不懂他也烦,时间长了他就没兴趣了 ,就怕他上学后厌书厌学。我觉得老先生的话很有道理,从那以后,很少带孩子去书店了,老师让买的书带他到书店,孩子自己去选,他想看就看一会,不想看转头就走。我一个人只是偶然去去,去摸摸书的封面,听听翻书的声音,闻闻纸张的霉气,品品油墨的臭味。其实就是感觉感觉别把书香味道。后来这种味道真的找不到了。如今一个塑料袋子包裹了一切,书没了书的手感,书没了书的书香。
几十年间还是和书打交道,元月4号是元旦假期过后第一个工作日,大清早就去到印刷厂签印单,印刷厂厂长老张见到我不向我拜年却问我,“你哪儿还有多少破书?赶紧便宜卖了买手纸。”“那书撕了擦不了你屁眼(嘴)”我这样答他。“那东西,擦嘴显脏,擦屁眼显硬。我告诉你,昨天纸张又涨价了,你那破书一本要加一毛,还印不印?”老张说。“印!”我说。“开机,印。破书早晚要被电子书淘汰。”老张说。“轰隆隆”印刷机开起来了。车间里所有人忙碌起来。“淘汰不了。读书人拿的是纸质书的手感,看的是纸质书的装帧,闻的是纸质书的气息,电子书永远无法替代。”我的声音很大,盖过了轰鸣的机器声,所有人愣愣地看着我,此时我感觉我在跟世界说话,告诉世界纸质书籍永远都不会被淘汰,永远都会存在还会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