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治“虚火咽炎”的方子!艺高人胆大,这么开方需要胆识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景岳全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给你说说咽炎吧。
闲言少叙,我直接给你说个真实的医案故事。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年纪是28岁,姓顾。
这个人,在最近这一年的时间里,总感觉咽喉部位有异物感,咽喉疼痛,发干,有一种说不出来的不适感。
他到医院去检查,很快确诊为慢性咽喉炎。
有了咽炎,怎么办?赶紧治吧。庆大霉素、链霉素、四环素,能用的都用了。但效果一般般,没有太大起色。
后来,此人开始看中医。
但是,医家说得非常明白:你的问题,其实就是阴虚火旺。阴虚,有虚热,熏灼你的咽喉,所以你就嗓子疼啊。当务之急,就是滋阴。
可是,补阴的药用了一大堆,效果还是不好。
这可怎么办?后来,经人介绍,此人找到了一位临床家,叫做周光阴。
刻诊,见患者脉细,口干,舌红苔薄。细问得知,大便偏燥。这时候,医家书方一首:
生地、熟地、白芍、牛膝、丹参各9克,麦冬12克,炙甘草6克,细辛、川椒各3克。所有这些,水煎服。
看着这个方子,患者当即就眉头直皱。
患者明白,前面这些,是滋阴的药。他以前用过。尽管效果一般,但这些药干啥的,他基本清楚。只是,细辛和川椒,他从来没见过。而且,看见这个“椒”字,他本能地想到辛辣。我都上火上成这样了,再用这辛辣的东西,我的天,这不是要我的小命吗?
面对质疑,医家却未置可否。他只是告诉患者,照方服用便是了。
那好吧,你是大夫,咋说咋是。患者回去照方服用。
结果怎么样?别说,七剂之后,患者就感觉咽痛、咽痒、咽喉异物感消失了。接下来,原方不变,继续投用。一直等药用了两个月,患者的毛病完全好了,不适感彻底消失。
这张医案,记载于1983年的《上海中医药杂志》上。感兴趣的朋友,你可以去翻翻看。
我说一下这里的道理。
其实,很显然,这个患者的问题属于虚火喉痹。简单说,就是阴虚有热,导致的慢性咽炎。
怎么知道阴虚啊?患者口干,便干,舌红,这都是阴津亏虚的表现。脉细,说明阴津亏少,脉道不充。
阴虚,就会有热。有热,就意味着有虚火。虚火灼伤咽喉,患者就干痛。
既然如此,那就滋阴好了。你看看当时医家用的方子:
生地、熟地、白芍、牛膝、丹参各9克,麦冬12克,炙甘草6克,细辛、川椒各3克。
这个方子,其实是一贯煎的变化。
一贯煎,为张景岳的配伍,原载于《景岳全书》。它的基本组成,就是生地、熟地、芍药、麦冬、甘草、牛膝和丹参。其中,生地和熟地大补肾水肾阴。芍药养阴清热,麦冬滋补中上二焦之阴。牛膝引热下行,丹参凉血。整个这个方子,就是滋补肾阴,壮水制火的方子,意图十分明显。它用在阴虚所致的喉痹患者身上,是很贴切的。
但问题是,这里头为何用了川椒和细辛啊?
细辛,我们都知道,性味辛温,是解表散寒的药,它有温热之性啊。川椒,能温中、杀虫、除湿、止痛、止痒,也有明显的辛温之性。这两味药用在这里,是不是不合适呢?
我个人感觉,细辛和川椒的使用,不但很合适,而且体现了医家的用药技巧。这是艺高人胆大的表现。
诚然,细辛和川椒,性味辛温。但是你看,两味药各用3克,用量很小。因此,在和一贯煎一起用的时候,它们的辛温之性,已经被抵消大半了,故而不会对人产生太大影响。
其次,就是这两味药,辛而能散能行。它们的行散之力,有助于去虚火而止痛。
这怎么理解呢?
你吹过生日蜡烛吧?蜡烛点着,你冲它猛吹一口气,它就灭了。为啥?空气的流动,降低了火焰周围的温度。周围温度的降低,让火焰没有了存在的条件。
同样道理,体内气机的行散,也是有利于去火的。行气,可以宣发郁热。郁热一散,虚火的老窝被端了,它没有了存在的条件,自然也就熄灭了。
细辛和川椒,辛而能散,可以宣发郁火。这就是医家用它的道理。
当然,这是我自己的解读,不一定对,您就多批评吧。
总而言之,一贯煎配上川椒和细辛,治疗虚火喉痹,这个在临床中算是比较典型的思路。我把它写出来,供我的读者朋友借鉴、参考。
如果你也常年受慢性咽炎的困扰,那不妨去看中医。如果证属阴虚,乃虚火喉痹,不妨用滋阴降火之法。上文医案里所述的,是一种思路,可以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适当借鉴。除此之外,像知柏地黄汤之类的配伍,我认为也可以用。总之,方针就是滋阴降火。
至于说川椒和细辛的应用,您就当是医家的临床心法,用于借鉴和揣摩吧。于实战中,它该怎么用,何时用,如何把握火候,这些都得仔细琢磨。
好了,就说这么多。希望我的文字,能帮助你在康复的路上,走得更快。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