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祥《奇效舌诊舌形篇》 北京中医药大学讲座高清版 第一节
北中医《奇效舌诊》高清视频 第一部分
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李芳祥。
在2017年5月7日我受到北京中医药大学的邀请,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学子们上了一次《奇效舌诊·舌形篇》的公益讲座。
受到了广大师生们的一致好评。由于当时是采用投影方式进行授课,录像也不太清晰,影响了大家对奇效舌诊的学习效果。
我们应广大同学们的建议,我们现将之前的课件利用视频的方式再次为大家进行讲解。希望对大家学习和深入掌握奇效舌诊带来帮助。
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部分——舌诊概论。
我们知道,我们中医讲究的是“望、闻、问、切”四诊。
望诊呢?就是用我们的眼睛,也就是我们的视觉来观察人的气色形态来确定疾病的方法。
闻诊呢,就是通过鼻子(嗅觉),还有耳朵(听觉)来辨识疾病的方法。
问诊则是通过口舌语言来询问患者症状,感受,以及既往史家族史等等。
切诊呢主要是指切脉,或者是切腹部或身体其他的部位。也就是用手指,利用人的触觉在相应的脉管或者部位,感受他的软硬程度。
从切脉来说呢,感受这个脉搏的力度、频率等等。或者触诊其他身体部位来感受其温度、硬度、结构的异常这种探究疾病的方法。
也就是你诊断疾病的高低啊,与你的感官知觉是有直接的关系的。
视觉——眼睛要好;嗅觉听觉——不会有嗅觉下降,或耳聋等问题,这些都会干扰你对于这个信息的判断,以及触觉,如果你的触觉不灵敏。
或者手指麻木等等。这个就会形成相当大的一个阻碍。
那么我们中医四诊,为什么要把望诊排在第一位呢?这是有很深刻的道理的。
我们中国人的习惯。我们要把最好的、最重要的,要放在第一位,要居首。
所以为什么中医要把望诊放在第一位呢?
我们古代有一本书叫做《难经》,相传为扁鹊所著。
在难经里面有“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功;切而知之,谓之巧。”
所谓的圣、工、巧,都是指凡人的这个层面。
而望而知之,谓之神呢,他是指的神灵的这个层面。
就是说,如果你把望诊掌握好的话,那就可以登峰造极,和天上的神仙来相媲美。
在《伤寒杂病论》之中,也有“上工望而知之,中工问而知之,下工脉而知之”之说。
所以古人对望诊给予了很高的一个评价,所以他们要把望诊放在头一位。
还有我们的视觉优势。
我们用眼睛看着走路就会非常的顺畅和快捷。如果你闭起眼睛来,单靠你的听觉触觉摸黑走路,那会非常的缓慢和困难。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人类的视觉要比其他的感觉存在着很强的优越性,这也是望诊居首的必然性。
脉诊呢,只有很多年的实战经验。足够多的切脉实践才能够逐渐的掌握。但是即使是中医名家对于同一个患者来说。他们往往结果也是不一样的。
有的人切着脉像是一个紧脉,有的人呢就感觉是个弦脉。所以脉诊的掌握是非常困难的。就像王叔和所讲的“脉理精微,其体难辨,在心易了,指下难明。””。就是这个意思。
普通人是更难以掌握的,也很难理解。而望诊则不同,舌苔的厚薄、舌质之浓淡、津液之多少、舌体之圆缺,一目了然,不需要经过特殊的训练,就可以一望便知,一学就会。
舌诊是望诊之中最重要的一环。
就像史介生《敖氏伤寒金镜录》序中所讲的一样:“诊断之道,欲知其内者,当观乎外,诊察于外者,斯知其内。盖有诸内者,必形诸外。古人谓“望而知之谓之神”者,非指望其面色而已,凡舌苔、毛发、筋骨、齿甲之类,俱包括于“望”字之中,但望色不及验舌。
”
傅松元《舌胎统志》序中也曾有:“盖舌为五脏六腑之总使,如心之开窍于舌,胃咽上接于舌,脾脉挟舌本,心脉系于舌根,脾络系于舌旁,肝肾之络脉,亦上系于舌本。夫心为神明之府,五藏之主;胃为水谷之海,六府之源;脾主中州,四藏赖以灌溉,是以藏府有病,必变见于舌上也,故舌辨藏府之虚实寒热,犹气口之辨表里阴阳,无论外感内伤,以察舌为最有凭。”这里的气口就是指的脉诊。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舌诊的原理。
为什么我们可以通过舌来诊断我们全身的疾病呢?
在《黄帝内经》中指出,我们人体是有机的一个整体,人体虽小,但有宇宙之象。所以《黄帝内经》中提出了“天人合一”的一个概念。
所以提出了这种“司外揣内”,也就是“观其表,以知其内”。就像刚才史介生所讲的那样“有诸内者,必形诸外。”
在《黄帝内经》中有关经络的描述,我们五脏六腑都有经络直接或者是间接的连接着我们的舌头。
所以脏腑如果有问题,这种病理信息都可以通过经络反应到舌象上面,这就是舌诊的一个基本原理。
比如说:
“手少阴之别系舌本” 手少阴就是手少阴心经。
”肝者,筋之合也,而脉络于舌本也;脾足太阴之脉,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肺手太阴之脉,达咽喉,与舌根相连; 肾足少阴之脉,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足太阳之筋,其支者,别入结于舌本(足太阳就是膀胱经);手少阳之筋,其支者,当曲颊入系舌本(手少阳就是三焦经)。”
所以我们从图中可以发现。
心、肝、脾、肺、肾以及任督二脉、三焦经等都有经脉直接或间接与舌相连。
那么我们为何要学习舌诊呢?
师曰:“生活之理,即中医之理。凡事之欲发者,必有其先兆之应。望月之盈缺,知潮之涨退;观云之浓淡,晓天之晴雨;占星斗之运转,明四时之吉凶;察人之气色与苔舌,可现脏腑之安恙,疾病之由来,是故人身诸病已发或欲发者,亦必有外应于人身也,盖有诸内者,必形于诸外,或舌、或脉、或人体诸部位,皆有应验之机,此一定之理也。”
我们的五脏六腑不能直接的观看,但是我们想一想,我们的五脏六腑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从结构来说,他们大部分是由粘膜组织、肌肉组织和结缔组织构成。我们的舌头也是肌肉与粘膜组织、结缔组织构成的,这是其一。
其二,我们的五脏六腑都分布在什么地方呢?
我们的大部分脏器都分布在腔性的环境下。比如我们的脑,它属于“奇恒之腑”,它居于颅腔之中。我们的心肺呢?居于胸腔之中,我们的肝、胃、大肠、小肠、脾、肾、膀胱等等。
分布在腹腔之中。包括女子胞,都分布在腹腔之中。
也就是我们的脏腑都分布在腔性的环境之中。
那么我们的舌头分布在哪里呢?它分布在口腔之中。
也就是我们的舌头与五脏六腑的组织结构,居处环境都是非常相似的。
可以这样讲,舌头是我们唯一能够看得见的内脏器官。
他与我们的内脏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这是我们学习舌诊最重要的一个原理。
在清代·杨云峰《临证验舌法》里面曾说:“舌者,心之苗也。五脏六腑之大主,其气通于此,其窍开于此者也。查诸脏腑图,脾、肺、肝、肾,无不系根于心。核诸经络,考手足阴阳,无脉不通于舌,则知经络脏腑之病,不独伤寒发热,有苔可验。即凡内外杂证,也无一不呈其形着其色于舌。据舌以分虚实,而虚实不爽焉;据舌以分阴阳,而阴阳不谬焉;据舌以分脏腑,配主方,而脏腑不差,主方不误焉。危急疑难之顷,往往证无可参,脉无可按,而惟以舌为凭。妇女幼稚之病,往往闻之无息,问之无声,而惟有舌可验。”
在清代·张登《伤寒舌鉴》里面也说:“盖邪气入里,其虚实寒热之机,必现于舌,非若脉之隐而不显也。况阴盛格阳,与邪热郁伏,多有假证假脉,唯验舌上苔色之滑燥厚薄,昭若冰鉴,无所遁形。”
清代·梁玉瑜《舌鉴辨正》也说:“辨舌较证脉稍易,脉隔皮而舌无皮也。寒脉不变热脉多变,而舌色则不乱也,切脉凭指涉于恍惚,而观舌凭目尤为昭著也。脉动之源根于心,每刻心跳若干次则脉动也若干次,以脉验心病颇显,以脉验他脏之病每易混乱。唯舌居肺上腠理与肠胃相连,腹中元炁熏蒸酝酿亲切,显露有病与否昭然若揭,亦确然可恃。小病以舌脉参判,久病及略重之病,脉有时不凭者,则当舍脉凭舌,切勿拘执脉象。”
这些说法都表明舌诊的重要性。
尤其是当指出的梁玉瑜所讲的“脉隔皮而舌无皮也”。
刚才我们讲了切诊,他是通过我们手指的触觉来进行感受的。
那么我们的触觉是如何来的呢?是我们皮下深层的神经感受器所产生的。那我们的神经外面包绕着肌肉组织,以及我们的表皮真皮等数层包裹。
他会减弱或影响信息的传递,也就是敏感性(减弱)。
那么我们的舌,直接就是个粘膜组织。他没有皮肤的隔阂,所以在诊断起疾病来,就更加的直观,更加的明显,昭然若揭,无所遁形。
那么奇效舌诊在继承传统中医舌诊的基础上。经过大量的实践。我们可以这样讲,只要是中医现存的各种诊断方法,都可以用舌诊来进行代替或者是补充作用。
比如说我们常见的有八纲辨证、三焦辨证、六经辩症(也就是《伤寒杂病论》之中的一个辩症方法),以及脏腑辩证、脉诊、腹诊、脊诊、卫气营血辨证等等。
都可以通过舌诊来进行替代或者是弥补作用。也就是说,你用这一些诊断方法能够诊出来的疾病,我们通过舌象同样也可以诊断出来。
舌就像一面镜子,全方位反映了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气血阴阳之盛衰变化。舌诊即是通过对舌形、舌质、舌苔、舌络、舌纹、舌觉、舌味、舌液等观察,来确定疾病之病位、病性及其治则治法的学问。
舌诊适用之广,广之无再大,故不难领悟,古圣先贤何以言“望而知之谓之神”“望而知之为上医”之论。其望而知之者,其法最速、效率最高、信息最全、百法所莫能及者也。
那么我们首先看一下望舌辨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呢,我们都知道就是辨“阴、阳、表、里、虚、实、寒热”。
这8种也是中医辨证中最基本的辨证方法。
那么我们首先看阴阳:凡察舌以手拭舌,滑而软者病属阴,粗而燥者病属阳。阴虚阳盛舌必干燥,阳虚阴盛舌必湿滑。又舌体运动灵敏,颜色鲜艳明澈为阳,舌体运动呆板僵硬,舌色晦暗污垢为阴。
这是阴阳之辨。
表里:表里如同辨伤寒与温病,卫气属表,营血属里,故舌苔主表,舌质主里。
寒热:苔黄为热,苔白为寒。舌生芒刺者,结热甚也。燥裂为热,滑润为寒。舌中苔黄厚胃有微热,若黑燥为大热也。
虚实:病之属实者,其舌必坚敛而苍老,病属虚者,其舌必浮胖而娇嫩。另舌体高凸为实,凹陷为虚。舌尖凹陷心虚也,舌中凹陷脾胃虚也,舌根凹陷肾虚也,两侧高凸肝气盛也。
我们看一下舌诊来辨伤寒六经病,也就是六经辨症。
我们这有4张图。分别是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太阴病。
《伤寒舌鉴》记载“伤寒邪在皮毛,初则舌有白沫,次则白涎白滑,再次白屑白疱。在太阳经,则头痛、身热,项背强、腰脊疼等症。在少阳经者,则白苔白滑,用小柴胡汤和之。”“白苔中红舌,此太阳初传经之舌也,无汗者发汗,有汗者解肌,亦有少阳经者,小柴胡汤加减。”舌生白沫,为太阳病之表现,随着舌苔逐渐增厚,舌质开始变红,乃为邪传少阳之征,至舌苔变黄即传入阳明矣,如“黄苔者,里证也。伤寒初病无此舌,传至少阳经,亦无此舌,直至阳明府实,胃中火盛,火乘土位,故有此苔。”“白苔变黄舌,少阳证罢,初见阳明里证,故苔变黄色,兼矢气者,大柴胡汤下之。”这个大柴胡汤也是少阳阳明病合病的一个方子。张仲景《金匮要略》亦有“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之论。大柴胡汤就是一个下法的方子。“霉酱色苔者,乃夹食伤寒,一二日间即有此舌,为寒伤太阴,食停胃腑之证,舌见酱色,乃黄兼黑色,为土邪传水,证必唇口干燥大渴。”这个酱色苔者,为寒伤太阴,这就属于太阴病了。酱色就是那种棕褐色,就是在黄色继续的加深,然后出现了一种类似于黑颜色的这种状态,就像我们吃了的甜面酱、黄豆酱那种颜色一样。
“舌全紫如煮熟者,乃热邪传入厥阴,至笃之兆,当归四逆汤。”
如果舌全紫如煮熟者,为热血传入了厥阴,用当归四逆汤。这就是厥阴病。这是舌象辨六经病的一个方法。
舌诊还可以辨温病,常见的有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法。
在《温热论》里面曾说:“舌白而薄者,外感风寒也,当疏散之。”“再黄苔不甚厚而滑者,热未伤津,犹可清热透表。”舌苔主气分,舌质主血分。苔白为卫分,治当疏散,苔黄为气分,治应清解。“再论其热传营,舌色必绛。绛,深红色也。初传,绛色中兼黄白色,此气分之邪未尽也,泄卫透营,两和可也。再有热传营血,其人素有瘀伤宿血在胸膈中,挟热而抟,其舌色必紫而暗。”舌质绛红与暗紫,乃入营入血之论据。
这是舌诊辨温病——卫气营血辨证。
我常讲:
有其脉,便有其舌;
有其舌,就有其证;
有其证,则用其药。———— 李芳祥
也就是说,我们通过舌象舌诊可以和脉诊进行替代或者是弥补、补充作用。
当然,它们也可以舌脉相参。
首先我们知道,舌诊和脉诊。他有很多的相似性。比如说我们的脉分左右。
而我们的舌它也分为左右,我们的舌正中沟,把舌分成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
这个脉呢,左以侯左,右以侯右,我们的舌也是如此。
脉分为寸关尺三部,我们的舌呢,也分为上中下三部。上部为天,应上焦心肺,也就是左寸为心,右寸为肺。
我们的舌,上焦部分也是侯的心肺。
中部为人,应中焦的肝脾,我们的脉诊来说,我们的关脉左边是肝胆,右边是脾胃。
而我们舌中部分也是脾胃,在他的两侧也是侯的肝胆。
下部为地,应下焦肾俞命门。我们的脉诊两个尺脉,就是侯的肾和命门。
那么我们的舌根部位也是侯的肾与命门。
若舌中凹陷,其关脉必虚;舌根凹陷,其尺脉必沉;舌尖高凸,脉必上越;舌红而脉数;舌白则脉迟;舌苔厚腻,脉必见滑;两侧高凸,脉必见弦。
也就是肝气盛的表现。
所以舌和脉是有很高相似性的。在诊断方面,他们只是这种密码的不同。比如说你在舌象上,它表现的是以舌色的红白黄黑,或舌形的胖瘦、高凸、凹陷为表现。
在脉诊上呢它是以脉的一个宽细、力度的强弱,脉律的一个快慢为表现。
他只是表现形式的不同,但是他对于疾病诊断来说,可以说是一样的,所以叫做舌脉相应。
另外的舌诊,可以诊断或代替脊诊。
脊诊就是用手来触摸脊椎来看他有没有椎体位置的偏移,或者脊椎有没有侧弯。就是我们通过手来进行的脊诊。
另外这个脊椎拍X线光片,他也可以很直观的看到,脊椎的状态。那么我们的舌正中沟其实就是我们人体脊椎的一个反射区。
所以舌中线前端看的是颈椎,舌中部看的是胸椎,舌根部看的是腰骶椎。如果舌中线不正,脊椎必然也不正。舌中线偏曲呢,他的脊椎也必然是侧弯的,舌中线如果是左偏,他的脊椎也必然是左偏的。这是舌中线用来诊断脊椎的问题。
比如说我们这有一个小视频。我们看他的这个脊椎走势和他舌正中沟的走势是一模一样的。
还有我们右手边的这一幅图。这是患者的一个脊椎,他这个是脊椎侧弯的。
这是他的一个舌象,舌正中沟的偏曲角度和他的脊椎偏曲的角度是一模一样的。
据舌中线之改变则可知脊椎病变之节段,或在颈,或在胸,或在腰骶,皆不出舌象之外。
我们看一下啊,这是我们的一个学生。如果舌尖部出现了这个高凸的样子,这种表现往往都是有这种富贵包。
这个呢。我们知道舌尖部他是代表颈椎的,如果是凸起来一块,就代表我们的颈椎也是凸起来一块的。
往往都有颈椎富贵包,也就是大椎穴这一块有很厚的这种组织。
舌诊也可以替代腹诊,左手边的图是日本一个流派的腹诊图。
他画的是一个肚子,但是他画的和一个舌头差不多,通过他的腹部的分部。比如说心下,上面就是肋骨的形状,余部就是全腹。
根据不同的部位的压痛或肌紧张,肌肉松弛的特点来诊断相应的脏腑问题。
那么我们看舌头的脏腑定位。和腹诊也是一样的,他的心下是心,我们的舌尖是心。他的两侧是肺,我们两侧也是肺。他的中间是胃,然后两侧是肝肝胆。
然后下面是肾。这和我们舌诊分区是一样的。
所以我们通过舌头完全可以诊断他腹部的问题。
比如说舌中的凹陷,其腹必软。如果舌中高凸,其腹肌也是紧张度增高的。这个都是一样的。
我们再来看一下舌体的解剖与反射区。
舌的解剖就是舌的基本的样子,还有他的一些生理结构。最重要的是了解他的舌乳头。
也就是说得上他有很多的这种小点点,我们看到的舌苔其实就是丝状乳头。
丝状乳头遍布舌面。其靠近舌中比较多,靠近舌边比较少。
还有叶状乳头,它主要是分布在两个边缘。
我们人类的叶状乳头退化了,数量是比较少的。如果他的舌边形成裂纹,与这个叶状乳头有很大的关系。
还有菌状乳头,也叫蕈状乳头,因为菌和蕈都是指的小蘑菇。
就是他的形状就像一个小蘑菇状。在我们舌面上比较大的这种点,就是中医讲的星点,也是我们所讲的,无论是烠点。洧泡或瘀血点,
以及我们都听说过的草莓舌,舌头上一个个的小红点,那个红点就是菌状乳头,也叫作蕈状乳头。
还有一个轮廓乳头。
轮廓乳头一般位于舌根部,舌前是没有的。
位于舌根部,他是最大的一种乳头,一般他的数量是不等的,有的少有的多,有的10来个,有的四五个,这个都是不定的。
一般情况下,正常伸舌一般是看不到的,或看到的也是比较小的,颜色也是淡红的。如果你看到他的颜色比较红,体积增大了。
这就是轮廓乳头的病理状态。
我们看这右手边是一个猪的舌头。
我们看舌根部这种最粗大的颗粒就是轮廓乳头。当然猪的轮廓乳头要比我们人类的多的多。
我们看舌底部和舌的侧面。
舌是一个肌性的器官。他表面覆盖有粘膜。
我们各种乳头都是生长在这个粘膜上面。
在舌体里面有舌下腺,也就是分泌唾液的。我们看他的舌根部有舌下腺,舌尖部也有舌下腺,我们看这个上纵肌和下纵肌。
他把两个舌下腺好像是连起来了,就像是一个心肾相交的样子。
腺体都是分泌液体的。舌根部的舌下腺就像是肾水一样。
舌前部也有舌下腺,也有液体,就像水火既济,心肾相交。所以这个心的反射区,也应该是有液体的。
其实这个生理结构也暗藏着我们中医里面的奥秘。因为我们中医理论是天地之间最根本的一种理论,可以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这么一种理论。
舌底呢,主要是看舌下络脉。
一般的有两条。舌下络脉颜色不应该发生曲张,或者暗紫黑紫色,或是出现一些瘀斑瘀点等情况。
这个是我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一个脏腑和骨骼的全息图。
也是2017年(讲座之前),我第一次把它制作出来的。
其实我们的舌头,类似一种全息状态,说到全息状态,也并不完全是一种全息。
我们首先看呢,我们的舌尖部。舌正中沟的顶端是鼻子,然后是头脑。
鼻子两侧是眼睛,眼睛在两侧是耳朵。
鼻子的下面是咽喉部、甲状腺、气管、食道、颈椎等区域。
然后支气管两侧是肺部,其上,也就是胸廓的上面是乳房。
心脏两肺之间,也是我们舌前与舌中连接的部位,稍微的靠中间偏右一些。
心在舌上是偏右的。在我们人体是偏左的。但是在这个舌象上面是在患者的右侧。
然后呢,下面是胃、胰腺、大小肠、肾脏、子宫卵巢,也就是泌尿生殖系统。
舌两侧呢,都是主肝胆的。
再有舌的边缘,主的是我们的四肢。这也是我在临床发现的。有很多这个肢体痹痛的患者,他会表现在舌边的部位。在我们本次课程中呢有大量的案例可以证明这一点。
靠近舌尖部是肩关节,然后肘部、腕部、手部,然后下肢部有胯部、膝部、足部等。
这是一个脏腑的反射区,另外还有骨骼反射区。
骨骼呢,其实和脏腑全息图是一样的。
我们了解了舌正中沟代表的是我们的脊椎(颈椎、胸椎、腰骶、尾椎)。然后舌根代表我们的盆骨。
舌的两边是四肢骨,和我们前面讲的四肢是一样的,上肢骨,下肢骨。
然后胸廓部位。也就是我们肺的部位,外面是肋骨。
然后在肩关节稍微靠里一点,这是肩胛骨。
因为我们发现肩胛纹代表着我们的肩胛骨疼痛。
所以我就把这个部位设定为肩胛骨的一个反射区。
这些今天我们都会讲到的。
这是一个人体气机的升降图。
我们听说过一个说法,叫左升右降,我们人体气机就是左升右降。
肝气生于左,肺气降于右。
那么或许同学会问:这个左升箭头为什么是向下向右呢?右降的箭头为什么是向上,向左侧呢?
因为我们舌是一个倒置的人,我们刚才看到一个反射区,我们知道了,我们舌尖是头。
我这个左升是朝哪升呢,是从我们的左下部向我们的左上一直升到头。
所以在舌象上的表现,这箭头就是从舌根,升到舌尖的。因为舌是一个倒置的人。降也是从头降到舌根部的。
所以这是我们舌象上的左升右降,因为舌和人体是相反的,是一个倒置的人。
右侧是一个八卦的术数方位图。
就是通过易学八卦的万物类象等,可以判断你的家庭成员。
比如说震卦为长子,坤卦为母亲,乾卦为父亲等,可以判断你的父母身体情况。或有没有早亡呀等等。
如果父母亲在子女少年时期早亡的,他就会产生一个凹陷,巨大的凹陷。
如果子女青少年时期,如果母亲病逝,就会在坤位形成一个凹陷,如果他父亲,再给他找一个继母。
他就会在这个凹陷的基础上,再多长出一块来的。
那么这个就是通过舌诊和易学方面的知识,也就是八卦的一些知识相结合,进行了一些开拓性的发展。
这个在我们后面的这个讲座里都会讲到的。
还有上颚部分也可以反映我们人体。
我们看上颚这个形状。他的前部有向两侧延伸的这种形状,像不像我们的肋骨?
他的中间像不像我们的脊椎?
他的后部这个高凸的像不像我们的骨盆?
对吧?
所以上颚部也可以反映我们人体的问题。
这里有一个反射区,也就是和我们人是一样的,这个前部是头。
这个凸出来的这一块是骨盆、泌尿上的系统,然后中间这一大范围就是腹部啊,中间凸起来的是脊椎。
然后上部两侧就是我们的胸肋部,胸肋之中肯定是有心肺的。
这是最基本的一个反射区。
那么什么是正常舌?
对传统中医舌诊来说,正常舌就是两个标准,一共六个字,叫做“淡红舌,薄白苔”。
也就是舌质是淡红色的,舌苔是薄而白的。这就是正常舌。
我分别找了一下,舌诊书籍和网络的正常舌的范图,也就是示范图。
比如上面这三张图都是从网络上找的,图上明确的写出了,这就是“正常舌”。
那么用奇效舌诊的理论、观点、概念,去看,去分析。
这三张都是病理舌象,都不是正常舌。
比如第一个孩子的舌象,他的蕈状乳头凸起,颜色偏淡。
这是一个郁结,并且是水湿郁结,说明这个孩子平时吃水果比较多,或者是生病之后静脉打点滴,打的次数比较多,或者喜食冷饮物质。
所以才会改成这种舌象。那么看他的舌象,他的舌中也是比较凸起的。所以这个孩子容易消化不良,容易腹胀等症状。
我们看中间这个舌象,他的舌两侧是有齿痕的,或者唇样变,舌中部位也是高凸的。
他会有脊背部的酸楚不适感。以及容易胃胀,吃点东西就胃里发账,然后过一会儿就又饿了,然后再吃,再发胀,这样一种为强脾弱的表现。然后他的胆囊两侧的阶梯状的改变,它是胆囊不好,有胆囊炎,并且这里有唇样变,会有胆囊息肉的表现。
我们看第三个,整体还是他的形状是比较好的,是一个偏圆形的。
但是他的舌尖是有一些凹陷的,并且有一些细缝,他的舌中部位,也是有一些纹路。中间这个舌也是有纹路的,他是容易胃胀,并且胃痛。
第三个患者,他应该容易声音嘶哑,我们还看到嘴唇上也是有很多的小点点,这都是体内脂质代谢紊乱的表现。所以这个患者容易患脂肪肝、肥胖症等表现。
那么呢,这三个都是通过奇效舌诊的理论进行分析的。那么这三个都是网上的范图,我们没有办法让患者直接的给我们反馈。
那么我们后面的舌图都是有反馈的,都是通过舌诊实践的一些舌图、对话截图给大家展示。所谓呢“有图有真相”,这样的更有说服力。
首先我们用奇效舌诊的观点来谈一下什么是正常舌。
对于奇效舌诊来说,我将正常舌分别用舌形、舌苔。舌质、舌纹、舌态、舌液、舌觉、舌底等做了总结。
首先。
我们非常注重的是舌形。
首先,他是一个椭圆形。
边缘圆钝无缺,舌体厚薄、大小、胖瘦适中,舌面平坦,两侧边缘可微凸但不过亢,舌尖部可微微凸起但不尖锐,舌正中沟笔直无偏,两侧对称。
舌左侧为阳,舌右侧为阴。疾病呢?我们知道都是阴阳不协调,那么舌正中沟如果偏了,就导致了一侧多一侧少,这就是阴阳失衡。
如果你舌两侧是平均的,那么最起码证明你是一个阴阳相对平衡的人。
舌根中央微微的凹陷,但是不能够过度的塌陷。
舌两侧也应该是圆顿的,不应该过分的高凸或扁平。
舌苔呢还是像传统中医舌诊标准一样,舌苔是薄白的、洁净的。
润泽,但是不能水滑,水分太多了也不好。分布应该是自然的,不能整个舌都是舌苔,或者有的地方厚,有的地方薄,或者出现了剥胎或无苔,这个都是异常的。
舌质,舌质应该是淡红色的。鲜艳但不妖艳,没有斑点,或者芒刺。
味觉正常,舌体没有疼痛、麻木,冰凉或灼热感。这种感觉异常也是不正常的。
舌纹:舌体无裂纹,舌苔亦无杂纹。
蛇体不应该有利润。
舌苔也不应该有杂纹。
舌态:舌体运动灵活但不震颤,柔韧但不萎软,言语应该是清晰流畅,这说明你的舌体运动是灵活的。
如果舌体僵硬你会说不出话来,这个都是有神气的表现。
舌下络脉呢。
舌下络脉无青紫与怒张,无赘生物。这个才是真正的正常舌的标准。
本节内容我们就讲到这里。
感谢各位同学的关注和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