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泰兴十景考系列——一儒学

三    坔    夜   话

一方水土有一方文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写在《续泰兴十景考系列》前面的话

日前,余曾写过系列文字《泰兴十景考》,有幸得到李老师的青睐,发表于“杏园乡轩听秋雨”,即现在的“乡风儒语”。其实,民谣“泰兴十景”并非一个版本,而《泰兴十景考》所选十景仅仅是最通俗最流行的版本。古泰兴本是人文荟萃之地,文章、典故,俯拾皆是。只因年代久远,多有漫漶。有一首诗云:“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要‘认前朝’,自然须化点‘磨洗’之功的。奈余才疏学浅、年老力衰,恐难于有成,姑且将其他版本中涉及的古迹,就现所收集、整理的初品奉上,虽够不上‘考’,然附之骥尾,暂名为续考。希冀抛砖引玉,能遇高人指点。

《续 十 景 考〉 序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 《十景考〉初稿已成,因泰兴十景的说法不一,难免有的说法未获入围,故试续之。又因不能象前系列那样有序地辑成十景,故名为续十景实际上是有点牵强,只不过是将能搜集到的与民谣有点瓜葛的古景点的痕迹扒罗掦抉、吹毛见痣(是痣不是疵)考录下来,以资书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话多则分枝述叶,少则骈指联宗。仅管如此,但求考之心仍然,故行文亦不敢马虎。稍逊之处,还请读者诸君谅解。考之确否,本人尽力而为,尽了力也就不自悔了。渴求知者揭疤指正。目前已成一儒学、二城隍、三妃墩、七条巷,尚在写“ 四牌楼、五亭桥、陸家湾、八仙堂、九衙庙、十张桥”等。具体如何,以写成后之实际为准。或有新资,亦不吝笔墨,材少则不吹成虚泡,宁可联袂并叙。大概是老年人的通病吧,近来常怀旧,许多旧事旧景常来呈现,隐隐约约,挥之不去,暂去又来。自打写下十景考以来,思绪萦萦,一发不可收拾。然欲将影象梳理清晰,形成文字。并求切实,尚非易事。且近来齿摇发脱,老病频袭,今后岁月、尚存几何?虽非负重行远,亦属日暮马羸。故不揣浅陋,不惶修饰。有思则记,搶救旧忆。不佳之处,容后有日再究。若天不假年,则留点老马足迹,尚可冀遇子期于万一。略计划如下,亦有自鞭之意。暫拟总题:《小城故事多〉一. 十景考系列(已初成). 二. 续十景考(进行时). 三. 揽胜拾遗. 四. 地名我见. 五. 小有看法。因写处居城郊结合部,为誌此,,赋诗一首,拟用于书之扉页,且录之:半村半郭庆云东,亦黑亦白鬓霜浓。书房隔窗望宝塔,臥榻闲寐听寺鐘。运程坎坷行路难,秉性忠厚阮囊空。黄昏初识生生理,故纸堆中蛀书虫。至于起思缘由,亦拟赋之。奈今无灵感,待后再说吧!

一  儒 学

儒学即孔庙,也称夫子庙、学宫。孔庙(学宫)位于泰兴古城中心偏东北位置,这一地块人文集中,是泰兴千年文脉所在,也是泰兴古城最富精气的地块。小南海东侧,地形南北狭长,北至内城河,南至仙鹤湾,东西两侧各有一条水系,孔庙环水而居,似乎立于水上。小南海东岸,孔庙北端地块三面环水,如一水中半岛,且位于泰兴城池的龙首位置,从髙处远眺,笔架山形似龙头,巧夺天工。这一半岛堪舆家称为"龙首岛",是泰兴龙开河龙脉的源头。
孔庙也称学宫,它在古代作为生员读书深造的学府。孔庙紧邻权力中心县衙,反应了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占有统治地位。泰兴的孔庙始建于南宋高宗绍兴年间,沿袭了宋代前庙后学的布局。前面是祭祀孔子的大殿,后面是供教谕讲学和士子学习的地方。孔庙是古代供士绅祭祀孔子的儒家文化圣地,孔子是儒家先师(儒),邑庠,又叫学宫。是士子学习的地方(学)。所以,这里就称之谓“儒学” 南面牌坊与大门之间的街道就叫“儒学前”。泰兴原有孔庙在元末毁于兵燹。现存的孔庙是明洪武三年(1370年),知县吕秉直就故址重建,初具规模。后经历代增修补缺,蔚为大观。据县志记载:主要建筑从南往北依次有照壁、鲲化池、牌坊、下马碑、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崇圣殿、教育署、训导署、笔架山等,西侧有乡贤祠、名宦祠、忠义孝悌祠,东侧有龙门、魁星池。东南角有奎文阁,庙前有义井,笔架山下有绀寒池。四周古木葱茏、水色空濛。整个建筑群从“儒学前”街开始,街北的大门拱形,三楹门堂叫“棂星门”。 棂星即天田星,古人祭天,先祭棂星。宋仁宗天圣六年,筑郊台外垣,置棂星门。后移用于孔庙。其义为像尊天一样尊孔。后来各地方孔庙纷纷仿效。泰兴亦如是。棂星门前,东西两侧各蹲一座大石狮子。距石狮约两米处豎立着两座石碑,碑上都镌刻着一行大字:“文武百官军民人等至此下马”。这就是有名的“下马石”, 显示了孔庙的权势和尊贵。穿过大门堂约五、六米处是一长麻条石架就的三楹石架牌坊,越过石坊,东、中、西三条青皮石铺成的石径(夹道各有两行冬青树)中央一条略宽。盈盈一水穿径而过。石径跨处三座小桥并立拱起。桥面俱是青皮石砖铺砌,两旁俱有桥栏。中桥略大,东、西桥对称。此桥谓泮桥(泮宫的桥),因为孔子是圣人(大成至圣先师)故又称朝圣桥。民间却称之谓状元(中)、探花、榜眼桥。有人还振振有词:“那末,为什么正好是三座泮桥呢,明显地预兆三鼎甲嘛”。穿过桥二、三十米处,即是大成门。大成门是三间堂屋,中间空出前半间,成为凹字形(即锁壳式)。两扇宽一米许的木质大门,按了一个二尺多髙的可上下的木门槛。槛外左右各设一面径三尺的大石鼓据说这对石鼓颇有灵异,敝文“金声玉振阴阳鼓” 另有陈述,恕不在此深赘了。大成门东西两侧各有一扇小点的拱门,东曰“风化门”门旁河边旧有一株稀有的名木——花梨。与花梨媲美的,大成殿左前方泮墙(泮宫的墙)内有一株古槐。这些,光绪泰兴县志上均有图有记。大成门入内是一个四合院,面南的即大成殿。左右长条厢,均隔成相等开间的室,是当年生员们做功课的地方。大成殿开面3间,面阔14.4米,进深14.5米,砖木结构,单檐歇山顶,筒瓦覆盖。背檩高13米。殿前开敞,中央设一神龛,龛内供奉“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之位”, 左右有颜子、曾子、子思、孟子牌位,称为“四配” 还有闵损、冉耕、宰予、端木赐、冉求、仲由、言偃、卜商、颛孙师、有若、朱熹的牌位,称为“十二哲”。殿前甃 石为陛。陛三出,环以石栏,前为丹墀,安有拜石。東西两廡各五楹,供历代先贤先儒牌位146位。 圍墙面西处,设一便门, 门外是三块条石的平桥(即现在大会堂桥的前身) 通县衙前。殿前天井处是一髙近二尺的石块铺砌的平台,名“杏坛”即当年祭祀歌舞的地方。平台上靠南边东西对称地各有古柏一株,(县志上称“孔庙双柏”)“幹径数尺,高约三丈,苍翠参天,技幹奇拔,龙蟠凤舞,其中一株为冰雹纵削过半,尤为古峭”。殿外西边有腰门入后院. 后院一座大殿, 即“明伦堂” 正中高悬着一块长方形的匾, 上书三个斗大的金字:“明伦堂” 相传为南宋理学家朱熹的手迹.( 《孟子·滕文公上》:“ 夏 曰校, 殷 曰序, 周 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旧时各地 孔庙 的大殿称 明伦堂 ,本此。明 李东阳 《深泽县重建庙学记》:“学之制:为 明伦堂 ,楹数视殿,斋东西各减堂楹之二。)我县的儒学是孔庙与学宫合一, 前庙后学. 大成殿是祭孔的主殿(庙), 而明伦堂是学宫的主殿.(学) 旧时曾将本县庠(即县学)出的进士举人岁贡例贡题名悬枰于堂之楣间,以资表彰及激励后人。东西斋房各三楹,東曰潛心,西曰养正,堂東为仓圣祠’ 是祭祀发明文字的圣人仓颉的祠。西是射圃、观德亭。明伦堂后又是一个庭院, 又有一座类似的殿堂, 名崇圣殿, 殿中屏板上有约一米见方的魁字, 传为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手迹, 据传说南宋亡后,字迹就隐沒了, 待到明初又自行出现。 殿东有“司禄祠”, 殿西有“忠义孝悌祠’ 是祭祀本地历史上能为人表率的忠孝节义人物的.

“ 儒学前” 大街左右跨泮水有两座桥东桥为“文德挢’, 西桥叫“武定桥’ 桥内各夹一坊,东曰礼门、西曰义路。街南正对大门是一木质(后易石)三门塔式飞檐牌楼。牌楼通面阔7.17米,高7.84米,中花板上写有"金声玉振"四字,其下雕有麒麟、大象、人物、花卉等,形态自然,纹饰优美。石雕有双狮、华表等,造型美观,雕刻精细。牌楼南面是“鲲化池”. 鲲化池又称砚池, 池呈半月形, 配合孔庙地形, 整体形成文房四宝中的砚台, 而这个半月形的水池就是砚台中的貯水池. 再配上东侧高耸入云如朱笔的“奎文阁’ 。把泰兴“天开文运’ 的风水做得风生水起。鲲化池边环以长方形石板, 石板上镶有劝学图案, 石板间立有石柱, 共七十二柱, 柱头刻成挑形, 人称“夫子桃’。这里也颇有故事, 敝文“七十二贤夫子桃” 另有敘述。(一说是七十四柱其东西两端柱上蹲着两只小石狮子(作家龙应台在其著作《百年思索》中《从石狮子出发〉一文里说道:国没有活生生的狮子,所以庙前画里、锣鼓阵中的狮子是走了样的狮子。然而走了样的狮子并不是谎言,因为它是图腾。狮子是百兽之王,狮子吼一吼,群兽抖三抖。这里蹲两只石狮子以示七十二贤的德行和学问的了不起,不愧是孔圣人的优秀传承者。)

明朝天启元年(1621年),在孔庙(学宫) 崇圣殿后(今人民大会堂所在地)建造了尊经阁,奉藏《五经大全》、《四书大全》、《通鉴纲目》、《大明律》、《大诰三编》、《性理大全》、《希董堂集》等书,供儒学生员阅读。(这是泰兴图书馆最早的馆舍)
古代泰兴孔庙规模宏大,形制全备,这些建筑布局精巧、别具匠心。从空中俯視,如文房四宝错落其中,独特且有创意。寓意” 文章天成, 勤奋方得”。 圣人以文章礼仪教化天下,而纸墨笔砚是文房之“四宝”目前还保留有大成殿及周边的古代水脉,昭示泰兴文脉源远流长。县衙,孔庙这些重要人文场所周边环水,这些都能体现泰兴这座水城,依水而立。反映泰兴人爱水,乐水的心态。封建制度规定除京城学宫可四面环水外,地方上的学宫只能三面环水,故称为泮宫。县志上说” 今兹学皆水绕者以其地自古多水势不可遏故仍之也”。泰兴学宫四面环水,是否违规僭越呢?回答是否定的。和季三嗒子建庆云寺的故事一样。泰兴聪敏人多,爱打擦边球:一条大街(儒学前)就把事情化解了。石狮子、下马碑、仪门都在街北。可以说儒学南抵大街,且此街又叫儒学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泰兴学宫东、北、西环水南面臨通衢大街。仍不脱“泮宫”形制,不僭越、不坏规矩。但配上鲲化池,全景又四面环水。呈砚形,鲲化池宛然一砚中貯水处(故民间称之谓砚洼池也)。文气氤氳,钟灵毓秀。整体亦俨然“辟雍”也。
旧时,儒家思想在中国处于统治地位。朝廷开科取士,就是选拔品学兼优的儒生入朝做官。而其选拔根据就是儒家经典。各县的学宫就是儒生的读书、求学的地方,也是学官教谕和大儒名师讲学的地方、县级考试的地方。”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里就是阶梯. 县志上载: 泰兴文风曾是周围各县的翘楚, 而泰兴学宫也曾是周围各县的輔导学子和初选学子的场所。泰兴儒学学宫全盛时“祁祁生徒鼓篋  (qiè)横肆、藉咏盛术、聿规前矩,委佗巾褐之侧,摩挲干籥之次。”“文风为东南之翘楚。”(县志语)
综合泰兴文风之盛、学宫之精美,尤其是非辟雍而又似辟雍。推之为首,当之无愧。所以,题本文曰《一儒学》,排名第一。
附:1953年(《泰兴大事记》作:1949年冬,县城孔庙改建为泰兴县烈士纪念堂。文中架构系改建前的布局。
泰兴孔庙:泰州现存唯一县学文庙  。
孔庙又称文庙,是古代社会祭祀孔子、弘扬儒学、教化民众的官方庙学场所,也是古代都、府、州、县最重要的建筑之一。因历史原因等,泰兴城内的历史文化遗存大多无迹可寻。唯一保留着原有大的地理形制轮廓及部分古建筑的,就只剩下泰兴孔庙一处了。

这处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的孔庙,1982年被评定为泰兴县级文保单位,其不仅是泰州境内唯一保存至今的孔庙,也因曾经四面环水、独特精巧,堪称中国唯一的“水上孔庙”。

在泰兴古城中心偏东北位置、今泰兴博物馆东侧,有一处半岛被当地百姓誉为“龙首岛”,这里就是泰兴千年文脉所在。代表着“文脉之根”的泰兴孔庙,数百年来就一直矗立于此。

泰兴孔庙,又称泰兴学宫、文庙,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元末毁于兵燹。明洪武三年(1370),知县吕秉直故址重建。明永乐年间,知县王政等官员对孔庙进行了重修。

明正统间,县丞徐锡服、典史周略、教谕祝敬,再次修葺了戟门,在大成殿两侧新建了厢房——东庑和西庑,并在大成殿后建起了明伦堂等建筑。因四面皆水,长江潮汐经常冲刷堤岸,于是运来石头垒砌起驳岸。后来,又陆续修缮了棂星门,建起了名宦、乡贤两座祠堂。

泰兴孔庙其规模自南向北依次为: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两旁为祭器库、翼以两庑,前为戟门,戟门之东西为名宦、乡贤二祠,祠前有碑亭,亭南为泮池,池上有桥三座。大成殿后为明伦堂,堂左右有二斋,东曰潜心斋,西曰养正斋。堂北又设射圃(练习六艺之一射箭的地方),再往后为崇圣祠、尊经阁,阁后为教谕署、训导署(相当于现在的教育局和诸子读书处)。

清康熙年间,泰兴县教谕荆子迈在署后的笔架山下疏浚河池后种上了莲花,名曰“绀寒池”;又在山上筑起了高台,高台周围多植柳梧,并名其台曰“光霁台”;又题堂额曰“君子堂”。

隆庆年间,县令许希孟又在前棂星门增建两根石柱,一曰“江汉”;一曰“秋阳”,在正南面开凿一处半月形大池,名曰“鲲化池”,署桥门曰“淮海”。在池的左右建“腾蛟”、“起凤”二亭,作为诸学子憇息之所,后二亭改名为“兴贤”、“育才”。

此后,又在鲲化池北岸建三开门牌楼,题署匾额,面南曰“天开文运”;面北曰:“金声玉振”,为清末泰兴大书法家朱铭盘所书。在鲲化池前东南角,还建有二层飞檐六角亭一座,名曰“奎文阁”,俗称魁星楼。至此,泰兴文庙之规模更加完备和宏伟。

就这样,历经明清两朝的不断完善,泰兴孔庙逐渐定型,最终形成了一处庙制完美、形态独特、内涵丰富的古建筑群落。

宋代布局“前庙后学”,

尊经阁藏书毁于战火。

从地理位置来看,泰兴孔庙紧邻旧时的县衙及小南海水面。将孔庙设立于县衙左侧,说明了孔庙深受权力器重,表明了泰兴人的崇文重教思想,也体现了当时文左武右的礼制制度。

据《光绪泰兴县志》记载,现今的泰兴市烈士纪念堂、鲲化池地块,即是泰兴旧时文庙所在;其后泰兴人民大会堂地块为昔日泰兴儒学之场所,两地亦被人们俗称为学宫,为封建社会泰兴的文化教育中心。这种布局沿袭了宋朝时期“前庙后学”的布局。

学宫的前半部分,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崇圣殿,以及两侧的名宦祠、乡贤祠、忠义孝悌祠东庑、西庑等统称为“前学”,是举行祭孔大典及祭祀乡贤名宦等仪式的场所。每逢春秋仲月上丁日,文武官员皆朝服向孔子等先师先哲行三跪九叩之大礼。

其中,文庙大成殿中曾悬挂着清朝历代皇帝御书的八方匾额。正中一间布设着黄帛制成的神龛,供奉着至圣先师孔子;东楹供奉着复圣颜子和述圣子思;西楹供奉着宗圣曾子和亚圣孟子。

大成殿外的东序西序,供奉着闵子损、言子偃等十二位先哲。两边的厢房,供奉着七十九位先贤,大部分是孔子的门人;先儒七十二位。且详细记叙了先贤先儒们的事迹。

名宦祠、乡贤祠位于大成门左右。名宦祠供奉着曾在本县任职而功在地方、惠及县民人士的神位。如:南宋民族英雄岳飞,明泰兴知县吕秉直、朱箎等;乡贤祠供奉着本县的先贤,计有宋孝子顾昕、明都察院左都御史谥忠愍茅誧、秦王府长史朱昹、吏部尚书翟善、河南布政司左布政张羽、直隶广平府知府何棠、户部侍郞巡抚延绥张惠羽、吏部主事季寓庸等等。忠义孝悌祠,则建在明伦堂西北,供奉本县忠义孝悌先贤的神位。

学宫后半部分,教谕署、训导署、尊经阁等称为“后学”,是真正的学习场所所在。

其中,教谕署、训导署是教育行政人员的办公之地。而那座明代天启元年(1621)落成的尊经阁,可谓是泰兴最早的图书馆。尊经阁分为上下两层,楼下为教谕讲课的讲堂,楼上藏有经书典籍,供儒生学院阅读。尊经阁建成后,曾奉藏过《五经大全》、《四书大全》、《通鉴纲目》、《大明律》、《希董堂集》等书。至清朝时,又奉藏有《十三经》、《二十四史》、《乐善堂集》等。令人痛惜的是,1940年泰兴城沦陷时,尊经阁藏书被日军一把战火烧毁。

空中看酷似长方砚台,

鲲化池传说让人遐想。

在全国众多的孔庙中,泰兴文庙规模虽不算大,却可称得上构思奇妙,小巧精致,寓意深刻,独具风采。

历史上,泰兴文庙规模完备宏伟,其位置在县衙东首,四面环水,城池核心区域,上风上水的位置。城外新鲜活水,通过北水关进入城内,主流首先抵达孔庙、县衙,后流向全城,这样文庙就处于城内水系的龙首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一般孔庙位于街巷一侧,而泰兴文庙南跨大街,形成庙在路上,路在庙中,庙街融合,令泰兴处处文气充溢。此外,泰兴孔庙整个地形南北狭长,四面环水。有人说,古代只有帝王之学才四面环水,诸侯之学只能半水。四面环水的泰兴孔庙,当是国内非常少见的“水上孔庙”。

若是从空中俯瞰,泰兴文庙的形制像我国文房四宝中的长方形砚台,四周绿水环绕,棂星门至大成门间东西贯串着文庙必有的泮池,而在棂星门外最南端又特地开凿了一个半月形的鲲化池,就成了这长方形砚台顶端盛水的砚池,泰兴人俗称其为“砚洼池”或“砚瓦池”(古代称砚台为砚瓦,陶制品)。池旁的奎文阁则像一硕大的毛笔头,池北的牌楼则像一座搁毛笔的架子,所以又俗称其为“笔架亭”。

位于孔庙照壁与牌坊之间的鲲化池,则取意于庄子《逍遥游》一文。文曰:“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这寓意“学宫”是培养人才的场所,并寄希望这些年轻学子们“鲲化”为大鹏鸟,个个才能卓异,志向高远,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原先的鲲化池池周用汉白玉石栏杆围之,共72根栏杆,每根栏杆上皆雕琢有精美的桃形柱头,象征师从孔子的72位贤人,也寓意泰兴文庙将培养出贤良之人才,要出72个状元。

谈起鲲化池池周的栏杆,还有段神话故事:传说这72个桃形柱头里嵌有72颗夜明珠,每到夜晚,夜明珠就会闪闪发光。后来,元兵南下,其中有“识宝猴子”(指善于鉴宝的人)途经泰兴,乘兵荒马乱之际,将仙桃上的夜明珠偷凿走了。

另外还有种传说:邻县人妒嫉泰兴会出72个状元,深夜来泰兴破“风水”,偷凿“鲲化池”桃尖上的宝物,即将凿完时,魁星楼中的魁星突然出现,一只脚独立站在魁星楼上,一只手执彩笔,笔端发出耀眼的光彩,一只手执方斗,同样光芒四射,身披金色毛髮,如猿一样,目光炯炯,吓跑了这批不速之客,可惜稍迟一步,只留下几颗桃子未被破坏,所以泰兴只出了一名状元。这些神话传说,已成为当地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留给人们无限的遐想。

历经沧桑幸运保留,

全国少有弥足珍贵。

抗战期间,由于日本侵略者曾驻兵于泰兴孔庙,使得孔庙遭到很大的破坏。

至解放时,这里仅存大成殿、牌楼、下马碑、鲲化池、奎文阁及部分石雕。其中,核心建筑大成殿开面3间,面阔14.4米,进深14.5米,砖木结构,单檐歇山顶,筒瓦覆盖。牌楼通面阔7.17米,高7.84米,中花板上还写有“金声玉振”四字,其下有麒麟、大象、人物、花卉等,纹饰优美。石雕有双狮、华表等,雕刻精细。

据1953年《泰兴大事记》记载:1949年冬,县城孔庙大成殿改建为泰兴县烈士纪念堂。堂内陈列着沈毅、叶梯青、张鹏举等80多位烈士的遗像及生平简介。堂前栽满松柏,叶、张二烈士的坟墓分立于堂前左、右,大门前立一高大石头牌坊,上刻“气壮山河”四字,庄严肃穆,令人崇敬。

也正因为留作纪念堂等缘故,上述残存的古建筑得以保留至今,让人们时隔数百年依然可以看到这些明代建筑和石雕。

前不久,泰州市博物馆组织踏勘烈士堂石坝坎时,意外发现乾隆三十五年(1770)二月立下的一块“示禁”石刻,上有“学宫近地,理宜清洁,居民乡农不得堆积粪秽,如违拿究”等文字。这为泰兴孔庙遗存又新添了一件历史见证。

目前,泰兴孔庙最具价值的遗存都幸运地保留了下来:四水环绕的水系,独一无二的泮池,独创的鲲化池,地标建筑大成殿、奎文阁、牌坊等。这里浓缩着泰兴古人的建筑智慧。

令人庆幸的是,这些看似貌不惊人的泰兴孔庙遗存,在省内乃至全国都是少有的。遍观全省:扬州文庙现仅剩文昌阁;无锡和南通的文庙只留下大成殿;常州府学仅剩大成门、明伦堂;泰州文庙已不复存在。由此可见,泰兴孔庙遗存显得尤为珍贵。

近年来,在旧城改造中,泰兴市已实施了仙鹤湾风光带历史文化保护的一期工程。作为该风光带中的最核心、最精华的内容,泰兴孔庙日前正在进行精心修缮之中。不久,一座修旧如旧的文庙将呈现市民面前,成为见证泰兴千年文脉传承的永久丰碑。

【孔庙名宦祠与尤袤】

明武宗正德八年,时任泰兴知县的江西永丰人郑浙对孔庙进行了一次大的扩建,并在原大成殿前大成门两侧建起了名宦和乡贤二祠。东侧名宦祠中祭祀的是10位在泰兴工作过的外乡良臣名将,西侧乡贤祠中祭祀的是12位泰兴籍贤人。

其中,名列“南宋四大家”(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之首的尤袤,就是入祀名宦祠的两位南宋官员之一。另一位是著名民族英雄、曾任通泰镇抚使兼泰州知州的岳飞。

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尤袤任泰兴县令。当时,泰兴地处南宋边区,金兵时常入侵,“县旧有外城,屡残于寇”。尤袤上任后,不仅访民问苦,向朝廷力奏免去了泰兴百姓的不少赋税负担,还率领军民整修城郭。当金兵大举南侵时,扬州、真州(今仪征)等城都被攻陷,只有“泰兴以有城得全”。

尤袤在泰兴所写的《易帅事》和《淮民谣》是其代表作之一。《淮民谣》中“……流离复流离,忍冻复忍饥。谁谓天地宽,一身无所依。淮南丧乱后,安集亦未久。死者积如麻,生者能几口?荒村日西斜,破屋两三家。抚摩力不给,将奈此忧何?”全诗长达六十句,通过一个流离失所的淮民的口气,诉说了淮南人民的悲惨情景,字字句句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因此,早在宋代,泰兴百姓就专门为尤袤建起了尤公祠。

【文化地标——奎文阁】

与靖江马洲书院旁的魁星楼不同,作为当地文化地标的泰兴奎文阁,是一座位于孔庙大成殿东南角的两层六角攒尖顶建筑,与鲲化池相伴。奎文阁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年,乾隆四十年重建,迄今已有300年历史。

奎文阁因奎(魁)星楼、文昌阁合二为一而得名。大多数地方的魁星楼、文昌阁是分开的两座独立建筑。像泰兴这样,魁星楼和文昌阁合为一体的,并不多见。奎文阁下层是文昌阁、上层为魁星楼。如果走进细看,还能看到“文昌阁”、“魁星楼”的字迹分别位于一、二层的门额处。

因为历史的缘故,泰兴老城遗留下来的古建筑屈指可数,奎文阁历经数百年的风雨,幸运地留存至今,且近乎保持了历史的原貌,实属不易,也显得弥足珍贵。

如今,奎文阁、鲲化池、“天开文运”牌坊这三处形态各异而又紧紧相邻的建筑群,已构成了泰兴古文化景观最为丰富的地块,默默地向人们诉说着这里正是泰兴文脉之所在。

(长贯编辑)

有你需要的内容

洗澡

李老师邀你聊语文

归来/打油诗四首

(0)

相关推荐

  • 白生亮||古文庙探寻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建的自媒体平台,采取文献研究和实地探访相结合,让文史研究的成果走出文献库房和专业圈子,不断通过新发现.新求证.新视野,挖掘遗珠漏宝,传承保护历史文 ...

  • 名胜|山西·太原文庙

    棂星门 贾鹏 摄 大成殿 贾鹏 摄 崇圣祠 贾鹏 摄 在山西省太原市柳巷商业街区以东不远处,有一上官古巷,巷子东端,可见红墙青瓦.碧檐重重的一片古建筑群落,这里就是太原文庙.太原文庙严格按照孔庙建制修 ...

  • 宜阳文脉之源

    宜阳文脉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巜宜阳县志>记载,宜阳县明代考中进士5人,举人38人:清代考中进士9人,举人45人,<宜阳一高校志>记载,自1959年至今,宜阳一高考入清华北大25人, ...

  • 【孔庙】四川中江文庙:泮池养龟,曾为书馆

    2021年5月12日,乘阿忠之车从成都来到了中江县,导航上有文庙的地址,然开到文庙入口时,发现周围没有停车场,车辆都沿街边停放.阿忠慢慢往前开,刚行驶出二十余米,看到一个车位上停着一辆电动车,我立即下 ...

  • 【孔庙】河南府文庙:屡次坚拒,难入其门

    关于河南府文庙创建的时间,洛阳市大河文化研究院所编的<洛阳大典·宗教典>中说:"河南府文庙其初创年代及时间失考.现据清<洛阳县志>载:'嘉靖六年四月己已,--政通民和 ...

  • 【孔庙】天津蓟州文庙:其始难知,其建多毁

    关于蓟州文庙创建的时间,百度百科中称建于唐,然未给出史料出处,但康熙版<蓟州志>中说:"州学创于何代,无从稽考,现有辽金时碑,大约与郡治同时兴建,旧制规模壮丽,庙貌崇巍.故明崇祯 ...

  • 巩昌府学校考

    <通志>府县<志>合载 本府〈陇西县附郭〉 巩昌府儒学 在府治南,旧在城西南隅,明隆庆元年,守道刘伯燮改建,城中以古万寿寺相易为之,万历乙巳,守道周懋相改迁在城南街东,向天启元 ...

  • 话说庆云文庙

    庆云文庙位于盐山县城东南28公里处的庆云.明洪武六年(1373)建.大成殿为文庙主体建筑.殿脊覆翠瓦,脊端卧有砖雕成头,顶挂鎏金瓦,四角飞檐.内有12根明柱.基地高出地面1.6米. 文庙又称学宫.中国 ...

  • 泰兴陆家湾——续《泰兴十景考系列》之九

    三    坔    夜   话 一方水土坔有一方文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

  • 泰兴五亭桥——续《泰兴十景考系列》之九

    三    坔    夜   话 一方水土有一方文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

  • 四牌楼——续《泰兴十景考系列》之八

    三    坔    夜   话 一方水土坔有一方文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

  • 三 妃 墩——续《泰兴十景考系列》之七

    三    坔    夜   话 一方水土坔有一方文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

  • 二城隍——续《泰兴十景考系列》之六

    三    坔    夜   话 一方水土坔有一方文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

  • 纸墨笔砚鈡文运——续《泰兴十景考系列》之五

    三    坔    夜   话 一方水土坔有一方文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

  • 葛正浩先生的《泰兴十景考系列之八——八仙堂》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编者微语 前日收到葛正浩先生发来的<泰兴十景 ...

  • 葛正浩先生《泰兴又十景考系列》之三

    三    坔    夜   话 一方水土有一方文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

  • 来自葛正浩先生泰兴古城十景考系列之七——七星池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编者微语 前日又等来了葛正浩先生对泰兴古城十景所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