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正浩先生《解读古诗咏泰兴八景》之六
三 坔 夜 话
一方水土有一方文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编者微语
正浩先生曾与笔者各自考证、探研和共同整理而于本公号编发了《泰兴古城十景考》,受到了许多朋友的点赞、热评和支持。不久前,葛老大概看到了我在本公号又发了古贤诗咏泰兴十二景,亦发生了兴趣,遂对前八景诗作了解读详注,并陆续给我发来,期待我早日改写成散文。我很感慨于葛老,今将其注解之六发于此。
解读古诗咏泰兴八景之六
葛正浩
六、西 江 暮 雨
云湿寒沙望不开, 晚风吹浪隐龙堆。(1)
鱼依葭菼(2)谋鲜食(3),僧掩茅茨(4)叹劫灰(5)。
潮势东来疑卷雪(6),江流北去若奔雷(7)。
今人忆得潇湘夜(8),诗罢猿声入梦哀。(9)
注】:西江,指长江,位于泰兴县境西边。
解:
1、龙堆.喻指长堤。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湖赏》:“筑起龙堆,柳夹两湖之岸;驾成鸿影,桃敷百尺之桥。描写雨下水涨西江一片阴霾。紧扣‘暮雨’。
2葭菼(tǎn)即芦与荻。
3、鲜食,鲜活的食物。
4、茅草盖的屋顶。亦指茅屋、这里指简陋的僧廬。
5、“劫灰” 劫后余灰。典出《梁高僧传》卷一《汉洛阳白马寺竺法兰》:“昔汉武穿昆明池底得黑灰。问东方朔,朔云不委,可问西域人。后法兰既至,众人追以问之,兰云:世界终尽劫火洞烧,此灰是也。”
6、卷雪,西部江上,沿着江堤。凌波漫步,长浪拍岸,江风吹起,水溅珠飞,恰似雪花纷飞。
7、奔雷:声响猛烈的雷。 唐 杜甫 《朝》诗之二:“ 巫山 终可怪,昨夜有奔雷。”《水浒传》第一回:“风过处,向那松树背后,奔雷也似吼一声,扑地跳出一隻吊睛白额锦毛大虫来。”
8、潇湘夜雨,倍感凄凉。潇湘夜雨,元代,马致远。“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情泪。” 赏析: 远离家乡的游子在孤舟之中被雨声惊醒,知道自己已离家千里,陪伴自己的只有那盏昏暗的灯。夜雨灯光之中,游子难以入眠,想到了自己坎坷的命运,故乡的亲人,不禁落泪如雨,泪水和船外连绵不断的雨水连在了一起。因此,曲子取名“潇湘夜雨”是主客观情景的统一。
9、“猿啼”,声噭噭(音叫),高急之声,似哭似号,闻之令人伤心。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如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唐代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中就表现了这种感情。
试译:
漫漫情怀总是诗,见雨也多情。人生路,多少风雨滑过,夜深人静,洒落窗前,伴随入梦来。蒋捷说: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雨,总是诗人说不完的话题。泰兴,神秘的西江,朦胧的烟雨,怎么不让人思绪缠绵。水气浓重的江云,乍暖还寒的沙滩,雾气笼罩着堤岸,晚来风急。三杯两盏淡酒,怎敌。越鳥归巢,鱼藏苇岸,‘万类霜天竞自由’。然而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由于遭遇不同,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也有所不同。江边的茅庵里,年迈的高僧在诵经念佛,慨叹万劫轮回的沧桑。穷睇眄于中天,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造化天成。江潮澎湃,卷起千堆霰雪。江流喧嚣,挟带万钧雷霆。千般繁华,万种风情,感人至深。可风声雨声总要触动心声。所以,天涯墨客、红尘诗魂,耳濡目染、物喜己悲。感慨系之矣。潇湘夜灯,巫峡猿啼,江驿僧廬听夜雨,‘关起门来成一统’。思绪万千、气象万千、感慨万千。神秘的西江,朦胧的暮雨,文章为东南翘楚的泰兴,出仕和归田的游子,投师访友的文人。丰富的感情融和在西江雨的水色空濛中。此情此景,跻身于泰兴八景之中,应当之无愧。
有你需要的内容
洗澡
李老师邀你聊语文
归来/打油诗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