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上火是什么原因,是阴虚火旺体质吗?怎么调理比较好?
很多人说自己特别容易上火,稍微吃点上火的就喉咙痛,但是吃清火的药却总是反反复复,或效果不明显,这是怎么回事呢?是属于阴虚火旺体质吗,但自己也不瘦呀?怎么调理比较好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其实,大家平时所谓的上火,症状是比较多样化的,比如牙龈肿痛,喉咙痛,咽干,口燥,口腔溃疡,爱出汗,心烦,焦虑,便秘,小便黄等等。
看起来的确是一片上火的样子,但却不一定是阴虚火旺(也就是大家说的虚火),可能是属于脏腑热盛(简单理解为脏腑有实火)。
比如牙龈红肿热痛,咽喉肿痛,化脓,发烧(温度一般超过38℃),咳黄痰,烦躁多怒,口苦,大便燥结或便秘,小便黄等等,这些多属于实火。
如果牙龈痛,但肿胀不明显;咽喉痛,但不怎么肿;若有发烧,多为低烧;咽喉干燥,一般喝水不解渴;心悸,失眠,盗汗,手脚心热,大便干,小便少等等,这些多属于虚火。
可能有人会说是不是只有虚火才会失眠,是不是只有实火才会多汗,而虚火只会盗汗呢?
其实不是的,实火和虚火都可以引起失眠,至于出汗,虚火也可以表现为白天容易出汗,不一定非得要晚上睡觉出汗才是阴虚火旺(也就是虚火)。
还有人说阴虚火旺的人是瘦的,不瘦不是阴虚火旺体质。而实际上,阴虚火旺跟瘦不瘦没有直接关系,虽然阴虚火旺的人多瘦,但不代表体型正常或偏胖的人也会出现阴虚燥热。
相对来说,实火的症状比较重,热、痛等症状相对明显,病程相对比较急,重点在于一个“热”字;而虚火的虽有热,但不重,时间比较长,病程相对较为缓慢,重点在于一个“干”字。
可能大家还是会有疑问,不管是实火,还是虚火,反正都是有火,清火不就完事了,为啥要分得那么清呢?
然而,虚火和实火的区分是有意义,在治疗方面会有所不同。虚火多用滋阴降火,就是养阴的药和清热的药一起用;而实火则多清热泻火,就是清热的药和通便的药经常一起用,效果更好。
所以有一些人明明上火了,但是买了一些清火药,效果就是不咋地,甚至没有效果,就是这个原因。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不同的脏腑上火表现的症状是不一样的,用药也不一样,虽然看起来是上火,但不同脏腑的清火方法不一样。
除了我们经常听到的肝火外,还有肺火,胃火,心火,胆火,大肠火(中医有阳明腑热,大肠积热,大肠湿热等等不同),肾火等等。
对于肺火,如果是实火,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感冒发烧咳黄痰等症状,这些都经历过,要清肺部实火,比如黄连上清丸,羚羊感冒胶囊,羚羊清肺丸,银花感冒颗粒,感冒止咳颗粒等等,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用鱼腥草(也叫折耳根)或鲜芦根煮水代茶饮。
如果是虚火的话,可能表现更多的是干咳,少痰,咽干,口渴,低热等,可以用养阴清肺丸,川贝枇杷膏等等,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麦冬、沙参、桑叶等一起煮水代茶饮。
对于心火旺,如果是实火,多表现为心烦,口苦,口舌生疮,舌尖红等,用点导赤丸或黄连上清丸就可以了;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用淡竹叶配一点点的莲子心一起煮水代茶饮。
如果是虚火的话,可能就容易表现入睡困难,心烦,失眠,多梦,盗汗,手脚心热等,可以用天王补心丹,柏子养心丸等等,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用西洋参配点麦冬、五味子煮水代茶饮。
对于肝火旺,如果是实火,多表现为急躁,易怒,口苦,头胀痛,胸肋胀痛,便秘等,可以用黄连养肝丸或龙胆泻肝丸等;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菊花配夏枯草煮水代茶饮。
如果是虚火的话,容易表现为口干,口苦,眼睛干,烦躁,失眠,盗汗等,可以用归芍地黄丸,杞菊地黄丸或一贯煎丸等等,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菊花、知母配枸杞煮水代茶饮。
胃火和大肠火,如果是实火,很多时候症状很类似,用药也很像(如果要细分,还是会有区别),所以就放一起说吧。容易表现口臭,牙龈肿痛,胃口佳,容易饥饿,腹胀,便秘,小便黄等等,可以用枳实导滞丸,牛黄清胃丸,清胃丸等等;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决明子、莱菔子一起搭配煮水代茶饮。
如果是虚火,则容易表现为口干,容易饥饿,但吃得不多,大便干燥,干呕等,可以用阴虚胃痛颗粒,养胃丸等等;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沙参、麦冬、生地一起煮水代茶饮。
对于肾火,一般是虚火,很少实火。多表现为腰酸膝软,失眠,盗汗,咽干,口燥等等,可以用六味地黄丸,归芍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等;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石斛配生地煮水代茶饮。
可能有人会说,我还是分不清虚火还是实火,也分不清哪个脏腑怎么办呢?
也可以这样,如果觉得自己的症状“干”比“热”明显,那就把它简单看成虚火,多用滋阴降火;如果“热”比“干”的症状明显,那就把它简单看成实火,多用清热和或通便药一起。至于脏腑的话,先看看哪个脏腑的表现明显,对照上面的症状,然后自己尝试用一些茶饮调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