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利总结:做学问的20大迷思

文章来源:
学术星球(ID:xsnxsr2017)。如有侵权,敬请联系删除。
中华好学者

本订阅号倡导学术“理性之思想,自主之精神”,定期向您推荐优秀的中国学者及其有代表性的文章。
3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学术圈是一个非常复杂,但却极力主张自己单纯清白的领域。当别的行业嚣张地喊着“这就是社会”而目露凶相时,学术圈往往犹抱琵琶半遮面,院士、“长江”“带头人”“会长”们依旧不厌其烦微笑着、鼓励着、期许着年轻后辈要坐住冷板凳、要甘于清贫寂寞、有实力总会出头。

所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倒不如总结一下我个人发现的做学问时的20大迷思。当然需要强调的是,如果我们曾真心对待过学问的话,这些迷思就有可能真的是迷思;但如果我们不曾付出真心,也就说不上迷思,只是彼此心照不宣的常识罢了。

1.  将做学问和做教授等同起来,模仿名教授的写作风格、说话口吻,以名教授的生活样态模拟并规划自己未来人生。这里就有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真的不学无术,喜好广交朋友,与随和的长辈和有心思的同辈称兄道弟、同声相和同气相求。另一个极端是真的死学术,把做学问的纯粹与求真等同于为人处世上的纯粹和求真,最后搞到自己班级民主测评,相互打分里永远倒数。可以说,前一种极端是把做教授等同于做学问,后一种极端则是把做学问等同于做教授。

2.  将会一门英语之外的外语等同于做学问,这种人常常在课堂发言、会议评论、网友互撕时指出,“xx概念的拉丁文是oo,德语是yy,它的本意是nn,你们的理解都有问题!”这种观点reasonable,但nonsense. 因为反过来可以思考:我们每个人都熟练汉语,但为什么我们没能成为狄百瑞、包弼德、史景迁?更何况这几位的汉语水平究竟如何,已有朋友指出过。

3.  将熟读某一部别人不知的文献等同于做学问,这和语言崇拜类似,往往认为读了某本书、掌握某个语言、看了哪篇文章,自己就可以纵横天下无敌手,好像练了九阴真经的郭靖和杨过。且不说这种以一知充百知的方式是否可取,在各行各业高度精密化、专业化发展的今天,我们真的相信有什么材料是我懂你不懂的?即使不懂,谷歌百度一下获得的结果是不是都比一个学者积年之功研究一个文献的心得体会要多?

4.  方法崇拜,总认为世界上有一种神秘的方法,掌握了它自己就“会”做学问了。这个方法可能来自某个名师、某本著名著作或某个流传甚广的重大学界逸闻——奇怪,为什么它不能来自于普普通通的老师、被人忽视的著作或日常琐碎的细节之中呢?如果熟读维特根斯坦的书就可以学“会”做学问,那么研究生项目停办,每人发一本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岂不更好?而且,为什么不是从《逻辑哲学论》中学“会”做学问呢?我读《论确实性》可不可以呢?

5.  名师崇拜,世界上道理就那么几条,但别人说不管用,非得知名教授亲口说出才觉得有道理、应当听从。总认为知名教授手中掌握着打开学术的秘钥,这个东西似乎传男不传女,要么隔辈单传,要么只给入室弟子,反正只限于少数之中的少数才能知晓,因此不仅要读名教授的书、听他们的讲座,还要念他们的研究生,此外还要加人家微信、去人家办公室唠嗑……然后名教授说“你该读点儿书了”,对,“我该读点儿书了”,回家后在日后准备出版的题为《在某某教授身边的日子》的日记本里写下这句话,并批注:某教授亲口嘱咐!

6.  书单崇拜,总觉得按照某位老师,最好是海归、长江、大佬而非身边同学、师兄、普通青椒,所开列或拼凑的书单阅读,就可以掌握一门学问、一个领域。读不读的不重要,但就爱搜集书单,有一种一个概念可以抻扯出十来本书的那种渊博。当你问他,“黑格尔辩证法是什么意思?”他说看看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历史哲学、法哲学、恩格斯的“德国古典哲学终结”、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二版跋……你又问,“黑格尔的自我意识是什么意思?”他说,看看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历史哲学、法哲学、恩格斯的“德国古典哲学终结”、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二版跋……

7.  将导师能力等同于自己的能力,考学就要考名校,进了名校就要找名师,什么是名师?名师就是既在学界呼风唤雨,又能在学校行政事务上牵三挂四。这种人往往在拜入某师门前同你点头哈腰、您前您后,拜入该师门后与你形同陌路。更有甚者,将导师研究方向、导师研究方法、导师研究结论视为做学问的唯一方式,舍此便是不纯粹、野路子,大有女秘书誓死保卫总经理的觉悟。
8.  将搬砖等同于学术,忙于折腾导师的项目课题,头天白天写文章挂课题名称,晚上贴发票,第二天白天报销发票继续写文章挂课题,简历写了长长的几十页,问及领域基本问题一无所知,更遑论对基本问题持有何种基本立场。nature、science、中国社会科学发了一大堆,自己还是找不准问题,除了几篇文章、几个课题涉及到的内容外,一无所知。
9.  将刻苦等于学术,每天朝九晚五甚至996、007,铆着一股劲儿,似乎只有宵衣旰食、一天读一百篇文献才是做学问。reasonable,但是nonsense。高中的时候我们都刷了上万道数学题和英语题不是吗?但我们成为陈景润或许渊冲了吗?
10. 把开会真的当做了开会,只去写报告、作报告、念报告、听报告,还认真记录报告,一心以为开会真的是在交流学术,人家安排你评议,你张嘴就说;人家安排你发言,你丝毫不掩饰自己立场。丝毫没有注意到核心期刊编辑身边围绕着的你的同龄学友,以及食堂里看似杂乱落座但却内有区隔的一组组成群结伴的同辈学人。
11. 把翻译等同于学术,挑出译作几个毛病、看到译者没有注意的微言大义、对原著几个词汇心有所感,就自觉高人一等,不吐不快;一面谦虚地将自己的细致、认真称为微不足道的美德,另一面则窃喜“这个世上可能只有我最细致、最认真”。同样这reasonable,但nonsense。翻译是翻译,学术是学术,重叠但不能等同。
12. 总是强调自己研究的是问题,而不是哪一派理论;总是强调自己有中国问题意识,而不是从哪一派理论出发,用这些正确而美好的词汇掩盖自己外语水平低下、学科基本知识贫乏、文献综述不扎实的真实情况。用只关心中国问题为自己自绝于学术趋势、学界发展和时代打掩护。
13. 用“铁杵磨成针”“以一当百”“理解的深刻”来掩盖自己死守一本书、一个方法、一个领域的狭隘,为自己学术视野不够广阔、不具备前瞻性、偏激蒙昧辩护。
14. 将学界大佬公开场合发言、发表的每一句话都谨记在心,真的按照大佬指的方向展开学术研究,为迈向xxx的yyy添砖加瓦。
15. 翻看学术期刊,以上面发表文章的水准来要求自己的写作,真的以为自己写成那个样子也能发表。
16. 看到新闻报道80后、90后某某青年才俊,又是长江又是博导,崇拜、艳羡、自卑之情交融混杂而至,真的以为自己如此平凡堕落、如此不堪,却没有小人之心一下,比如留意才俊公开的身份履历、人际关系、师门网络等等。
17. 遭到连环退稿,真的丧失信心,以为技不如人、祖师爷不赏饭。
18. 做学问总想着打通中西、融贯古今、提升境界、关怀历史、救济苍生、追寻生命的意义、宇宙的本质……拜托,我们是做学术,不是信仰宗教,哪一门学问都管不了这么多的东西。
19. 总觉得自己的文章慢慢写就能写好,总觉得自己是扫地僧,十年不出手,一出手就天下我有。其实根本不会如此,没有人能写出一篇被所有人交口称赞的文章,特别是在这个审稿人拿着钱专门找你“麻烦”的peer review时代,不去胼手胝足地人挡杀人、佛挡杀佛,一篇又一篇写作,谁也不会写出技惊四座的文章,如果有,也只是传说。
20. 总以为一篇文献中提到的xx影响因素、xx后果“有以下三点”,就真的只有这三点,就如本文说有20个迷思,就真的会有20个一样……
中华好学者

本订阅号倡导学术“理性之思想,自主之精神”,定期向您推荐优秀的中国学者及其有代表性的文章。
3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0)

相关推荐

  • 经学术大牛手把手指导 终于体验到那飞一般的感觉

    2021年4月6日-10日,微主在北京师范大学参加河南省中原名师培育对象高级研修培训,被专家教授的高端理念灌懵,被中原名师的辉煌成就惊呆. 培训结束的当晚,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我冷静地分析了一下自己的 ...

  • 追梦田家炳 感受火一般的教研热情

    学术导师陆建隆教授与学员们合影 2021年6月30日,在南京师范大学中原名师培育基地的安排下,微主有幸到新乡市田家炳中学观摩学习,参加物理学科交流研讨活动,接受同行评议和专家指导. 领导致辞 观摩学习 ...

  • 戴裕光教授学术思想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经验研究

    导师戴裕光教授从医40余年,中医经典理论功底深厚,临证经验丰富,擅长内科杂病.妇科.风湿病等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证属风湿热郁型时善用当归拈痛汤加减以治之,临床效果较显著 ...

  • 兰州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周世军

    周世军(1961.6-),甘肃甘谷人,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责任教授,桥梁施工控制研究所所长.桥梁设计与施工控制理论,动态结构有限元分析仿真技术.结构非线性分析方法.箱梁理 ...

  • 破解关于癌症的十大迷思

    破解关于癌症的十大迷思

  • 中国金融十大迷思之首:为啥美股天天涨,A股却萎靡不振?

    中国金融十大迷思之首:为啥美股天天涨,A股却萎靡不振?

  • 揭开真相:指数保险的十大迷思

    保观 | 聚焦保险创新 指数保险,也叫参数保险(Parametric Insurance),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一种保险类型.它的赔付不再依赖于主观的人为定损,而是依靠客观事件的触发,比如台风的等级.地震 ...

  • 糖尿病饮食控糖5大迷思破解!(台湾营养师说糖1)

    是否有人这么跟您说「糖尿病饮食的限制很多,要小心挑选吃的食物喔!!」.或者「糖尿病饮食就是你得放弃所有你喜欢的食物-」.想必这些有关「糖尿病饮食」的谈话可能会让许多糖友觉得有些负面或是感到挫折.其实, ...

  • 对抗糖尿病需要破除的7大迷思

    由于糖尿病初期身体并不会有太大的异状,许多人往往因不适就医时才发现血糖早已飙破表,当医师宣告"得了糖尿病"时,病患脑海中往往浮现:中风.心肌梗塞.肾透析.心脏病.打胰岛素等相关联想 ...

  • RPA机器人的9大迷思

    近年,随着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的发展及其在行业中的应用,RPA技术给企业或组织带来的种种好处毋庸置疑. 然而,围绕RPA的概念与原理.部署与应用以及其如何简化企业的运营平台并提高整体生产力,我们 ...

  • “抽神经”会伤牙?破解根管治疗的3大迷思

    牙齿是我们身体不可或缺的重要器官之一,然而当它闹起脾气来,再倔强的人都还是要乖乖找牙医报到,只因为它痛起来真的是"要命"! 听朋友讲,她的爸爸今已经连续几个月被右下排牙齿抽痛困扰, ...

  • ​10大迷思:中国人餐桌上的“头号杀手”

    高盐(钠)饮食已成为全球餐桌上的"头号杀手". 民以食为天,饮食对健康的重要性自不待言.近年来,高盐(钠)饮食已成为全球餐桌上的"头号杀手".以下10个关于&q ...

  • 干货分享:20大技巧点,教您如何更有效的做长者深度访谈

    编辑I瓦松    排版IMico 不少从事调研行业的人认为,做长者访谈与中青年访谈需要不同的访谈方式,但从实际执行作层面分析,它们之间并不存在本质的区别,只不过需要更加细心的对待. NewAging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