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庞大的史诗小说,竟让豆瓣四万人疯狂!

果然如这本书的宣传语所写,我用三个通宵的时间一口气读完了“世纪三部曲”的第一部《巨人的陨落》。

合上书的那一刻,仿佛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还未散尽,窗外天地之间雷云滚滚,惊涛骇浪席卷而来……寻欢作乐的贵族、不见天日的煤矿工人、饥肠辘辘的站街妓女、一往情深的德国间谍、离经叛道的贵族小姐、做美国梦的俄国工人、未婚怀孕的深情少女……

每一个人物一旦被纳入宏大的历史叙事中后,每一次选择,每一次历经劫难的成长,都显得如此震撼人心。

诚如书中那句话:“一个孩子的成长就像一场革命,格雷戈里心想,你可以让他诞生,但后来如何就全然不在你的掌控之下了。”作家在书中塑造的人物一旦出场,他们的命运似乎不再受到作家控制,他们不得不在历史的滚滚车轮中,受到碾压,受到折磨,接受洗礼。

故事时间从1911年写到1924年,主要描写英国、德国、俄国、美国六个家族在一战前后的生活。人物的行为轨迹涉及到这个时间段中发生的很多历史事件,如英国乔治五世加冕、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皇帝退位、十月革命、凡尔赛和约等等。仿佛你在看历史史料,而似乎你又是在看一部精彩的影视剧,它有有着《唐顿庄园》里的古典浪漫,《刺杀肯尼迪》的紧张刺激、《英国病人》的生死爱情,以及《美国往事》中的背叛与绝望。

不仅感叹,肯·福莱特作为英国国宝级的作家,作为现象级畅销小说大师,在处理历史题材与艺术虚构关系时的游刃有余。他不是将人物生搬硬套在历史框架里,而是虚实结合,真真假假,很敏锐得处理着历史人物与虚构人物的关系。他在《巨人的陨落》后面的“历史人物”说明中写道:

“我的原则是:要么某一场景真实发生过,或者有可能发生;要么某些话真正说过,或者有可能说。”

写作这样的历史题材是需要有充分的史料,很多读者都说他们看到这本书就想到了金庸写的完颜阿骨打、成吉思汗和耶律齐,想到康熙和韦小宝擒住鳌拜,其实金庸的写作手法是在借助历史上出现的人物和事件,来重新创造一个武侠的世界。而福莱特不是,他是在真实的历史事件下,通过真实人物和虚构人物的结合,来展现人类的真实情感。

整部小说一共四十二章,所涉及的主要事件、人物和时间、地点,全部按照历史刻度来构思。肯福莱特说:我亲眼目睹,每一个迈向死亡的生命都在热烈地生长。为了写作此书,历经一年整理历史史料,翻阅了几座图书馆的书籍,并且邀请几位著名的史学家帮他审稿,暴瘦36斤,最终完成书稿。

此书一经面世,迅速火爆全球,如《华尔街日报》评价的那样:

小说的长短对肯·福莱特作品在全球的畅销没有任何影响:其作品累计销售1.5亿册,被翻译成33种语言,风靡80多个国家。

此书引进中国后,火速占领了各大排行榜,豆瓣有接近4万人点评,给出8.9的高分。

这样一部拥有1168页、将近60万的大部头书籍,竟然在这个碎片化阅读时代燃起了如此多的读者热情,这种现象不得不深思。

这已经不仅仅是人们对历史窥探的激情,最重要的是肯·福莱特讲述故事的方式,就如一个巨大的吸附黑洞,一旦打开书籍,很多人都无法自拔。

一个既定的历史事件,讲述得让人爱不释手,这是很了不起的。因为你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肯定会发生,英国和德国也必定开火,书中人物担忧的事情是必然发生的。可是这本书为何还能吸引你?

就如英国另一位小说大师毛姆讲故事那样,他很多次在小说中都会将人物的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提前告知你,可是你还会无法自拔地去看。这是因为什么呢?

因为作家在故事设置中已经完全掌握了读者的节奏,不断给读者设置刺激点,肯·福莱特对自己的写作方法这样说:

“很多作家只写能取悦他们自己的东西,并模模糊糊地希望这也能取悦别人。但我每写一页都在清醒地思考:读者会怎么想?读者觉得这真的会发生吗?读者关心这些吗?读者想要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吗?我敬佩那些用文字和新奇结构进行文学实验的作家,但我从不这么玩。”

有人也将《巨人的陨落》与《战争与和平》比较,其实每个作品都是一个独立的世界。人类当然需要《战争与和平》的深邃思想来指引社会的前进,但是人们也需要一个跌宕起伏可以不断引起情绪高潮的故事,而《巨人的陨落》就是这样一个故事,我们享受它,然后与那些人物一起经历他们的一生,这岂不是也很好?

如果你觉得与主流格格不入

如果你渴求真理

关注我们

▼▼▼

▲▲▲

所有文字均为本公众号独家原创,未经允许不得复制转载

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