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故事 | 豆中记忆
自2014年回了豆村,由于家里杂七杂八的事情让本就柔弱的我晕头转向,常常心不在焉,虽说写字是多年的习惯,唯一能坚持下来,也属不易,但更多的时候,也是希望文字能带给心灵片刻的宁静。
午后,寒气渐弱,我便去中学走了走,细算,告别求学生涯近三十年了,中学,除了西北那一排平房还在,其他的校舍都旧貌换新颜,就如同我们一样,成为昔日的少年,人生,经历了无数变迁,心间,总有一个角落,不经意间留存一些或美或痛的旧念,时不时地倒腾出来晒晒再放回去。
我在这个宽旷静寂的校园里缓缓前行,思绪在岁月里来回穿梭。
虽然中学在2012年由高中转型为初中,虽然那个传统的砖石结构的大门大约2004年淡出历史,虽然此时面对的是一排排楼房,但只要站在这里,我便会想起昔年的那一群少年。
我是1983年考入豆村中学的,那时由于豆村中学初中部是重点中学,父亲为我能跃级(五台寺中学就在家门口)而入很得意,他在暑天为我织了个艾叶垫子,防潮防虫,这份父爱让我只享受了一个学期,第二个学期便丢失了,由于我的疏忽,父亲对我很失望,再加上我的成绩一直也不出众,父亲当初对我寄予的厚望渐渐便薄了下来。
大通铺,让来自十里八乡的小女孩们渐渐由生疏到熟悉,然后再到志同道合,成为知己姐妹。一到休息时间,我们叽叽喳喳的如同小鸟一般,班主任刘老师不辞辛劳,几乎天天晚上去拍门,让我们早点休息。
用汽油桶改制的火炉,成为冬天里取暖时又恨又喜欢的玩艺儿,我们喜欢在上面烤从家里带来的各种各样的干粮,又常常被他欺负的烟熏火灭。
中学的大锅饭,用水桶装饭或菜,用盆子打玉米窝头或莜面蛋蛋儿或白面馒头或大米,由值日生平均分配,一视同仁,早晚的饭都是小米加水加盐,中午的菜都是土豆白菜粉条,少年们会在早饭后课间操时间帮灶削土豆。大家围成一圈,有说有笑的,没有半点怨言。
中学的灶,年年都能用残羹剩饭养几头猪,过新年的时候,灶上的大师傅加班加点蒸大肉包子,少年们吃的分外香。姐姐在高中,我在初中,姊妹俩共吃一份饭,偶尔会去街上花六分钱二两粮票的糖三角解馋。
大西北,在中学的最后面。那里如中学的世外,高中时,在那里住过一年,那一年,上厕所不用排队,课间操没有拥挤。
有个小操场,冬天倒的水多,便成了滑冰场,起初是老师们在那里穿冰鞋滑,后来周末少年们也会效仿。
春天,少年们结伴游佛光或龙湾,秋天,少年们去龙池山挥刀砍柴。 新年,每个班都会组织一个小型晚会,把桌子拉开,空出地方,才艺展示,糖果瓜子发下去,歌声笑声传出来。
早操,课间操,眼保健操,乒乓球,羽毛球,排球,足球,篮球,单杠,双杠等等可供少年们强身健体。
高中毕业,我没能考上大学,曾几何总绕着中学走,感觉无颜面对学校师长。那些在中学的日日夜夜,无论是课内的学与考,还是课外的嬉与娱,都是人生最宝贵的经历,此刻回忆往事,情感里多出了对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懵懂无知而自嘲,同时,也为纯真的同学情谊永存而骄傲……
时过境迁,物非人也非。如今的豆村中学也属高大上,悠扬的铃声伴着中外礼貌用语,代替了曾经的金属撞击。校园里干净整洁,家乡的少年幸福地在这里读书,不管时代如何变幻,愿豆村中学越办越好。
图文/星光灿烂 原创
编辑/五台人(sxwutairen)
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
关注“五台人”,
↓↓五台人自己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