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书法结字之疏密~

古人云:疏处可以跑马,密处难以插针。这是对书法疏密对比的生动比喻。

疏密体现在结字上,就是要加强对比,制造视觉反差。

高手都是疏密运用大师,请看图片。

王羲之《兰亭序》

王羲之是帖学大师,在疏密处理上,王羲之非常大胆,他大量使用省略、合并等疏密对比的手段,来加强字的表现力,获取了惊人的艺术感染力。

王羲之《兰亭序》

王羲之《丧乱贴》

王羲之《忧悬帖》

王羲之《孔侍中帖》

米芾也是疏密手段的高手,他虽然是学习王羲之,但没有王羲之那么简略,用笔也变得秀气了。

米芾《蜀素帖》

苏东坡也是学王羲之,但他学的就更为彻底,用笔厚重方折,敢于大面积用墨,形成墨块效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苏轼洞庭春色赋

智永是王羲之后人,笔法也遗传了书圣的基因,“鸡”的疏密手法就是直接来自王羲之。

智永千字文

一、大小长短

首先我们要整体把握字形的大小长短。古人说写字最怕“字如算子”,在结字方面就是避免字字大小划一,如是则毫无艺术性可言了。掌握好这一规律,能使我们在临摹、创作时对单个字的字形有整体的把握。这点是初学者临摹过程中最容易犯错的。

二、平正欹侧

为了章法的需要,行书可以是平正的,也可以是欹侧的,但字的重心还是要保持安稳。不同风格的行书的欹侧程度不同,如米芾的行书较赵子昂的行书的欹侧程度大点。

三、减省连结

行书与楷书另一大区别就是行书下笔收笔的连丝呼应,使得点画方向性加强,气的表现更强烈,表现在结字上,便是省简了笔画,这些连结一起的笔画组成了不同趣味性的组合,形成对比。

四、收放伸缩

为了对比变化的需要,字的某一笔画(部分)左右收缩,突出另一笔画(部分);为了对比变化的需要,字的某一笔画(部分)上下伸展,另一笔画(部分)收缩。

五、疏密匀豁

楷书一般是匀称布白,行书的布白较楷书的布白丰富得多,行书布白有匀有豁,有疏有密。这点也是初学者容易犯错的,容易把字写得平均分布,毫无趣味性可言。

六、开合向背

所谓开,是指字的笔画有向外拓展的趋势;所谓合,是指字的笔画呈向内聚拢的趋势。开合又称“向背”,背者为开,向者为合。米行书中宫紧收,结字以开(背)为主,颜行书外紧内松,结字以合(向)为主。其实每位书家的结字都有开有合,或开中有合,合中有开,如此方显得生动。

七、有让有就

字内部之间有让有就,笔画才能穿插呼应,团结一体。需要指出的是行书的让就较楷书的程度大。楷书的就还保持字内笔画的不重叠,行书的就有时会几笔相接,有重叠的部分。

八、参差错落

类楷书结字的规律,为了忌讳字的平齐,字的各部分适度错开位置,反而重心安稳,生动有趣,从中也体验到书法家创造性的表现。如“报”、“躯”、“虹”、“鸿”是上下错位,“半岁”是左右错位。

九、凡同则变

一字内有相同的点画要处理得不雷同,如“形”字;一字内有相同的部分也要变化,如“羽”字;有相同偏旁部首的字在一起,该偏旁部首也要有变化,如“仕倦”;在一件作品中,同一字多次出现,也要求变化,如《苕溪诗》中几个“好”字的变化。

通过对历代书家单字的梳理,我们发现一个现象:

在字法的处理上,宋以后名家就很少精彩的手法和技巧,能值得单个字把玩的就很少了。

由此可见,学习书法,更要把精力放在宋以前的书家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