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乡村记忆:过了“腊八”,就要开始“忙年”了 2024-06-21 02:38:11 民谚曰:“过了腊八就是年”。意思就是:吃了腊八饺子(腊八粥)之后,奔波了一年的人们就要收拾一下心情,准备迎接新年的来临,“忙年”就此开始了。“过了冬,松一松,过了腊八,不怕了。”这是往年乡村私塾学生流行的一句口头语。说的是,每年到过了冬(冬至),先生对学生管教松一点了。待过了腊八,学生就放年假了,先生要回家过年了,学生没有人管了,就不怕先生了。 的确如此,早些年间,私塾学校就是这样,先生管教严格,学生最盼望放年假自由自在的过年。不仅如此,当年在外扛活的人,过了腊八就同东家结账回家过年,待来年再另打另算,另起步。自古以来,乡村人就一直把春节叫着“过年”,这“过年”就指的是大年三十日,即除夕。而在“过年”前后需要进行准备工作,这就叫做“忙年”。具体说来,从过了腊八开始忙年,直到二月二结束,都指的是过年全过程。乡村人有句通俗的话就是:把过年当成一个坎,好似一个台阶。再就是比如成干农活到了地头,休息一下后,再继续向前奔。年岁大了身体欠佳的老人,都会说“我还能吃过年的餶渣”(方言,饺子)吗?就是说我还能再活上一岁吗?我的家乡官道镇地处栖霞、招远、莱阳、莱西交界处,其民风习俗有胶东内陆的代表性。在当地,人们过了腊八就开始忙年了。 忙年的主要内容就是置办过年的物品,可以笼统称之为备年货。年货除了自己过大年、正月招待客人所需的米面菜肴之外,还包括祭天祭祖用品以及更换新的衣服被褥等。所谓去旧换新,图个吉利。这些年来的乡村集市,总整体已不如以往热闹了。但腊月的集市还能让人找到一些过去的感觉。现在的人们都说年味淡了,而要感受年味的话,腊月大集仍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集市上,年画、春联、蜡烛、祭祖供器、香纸、爆竹烟花、灯笼等,应有尽有。 随着时代的变迁,在城市里,过年的传统习俗已经逐渐淡化。不过在乡村,很多老人仍然坚守着祖辈留下来的规矩和仪式。过年有很多仪式,其中最庄重的当属大年三十夜发纸祭天祭祖。祭天是祈求上苍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庭平安,人畜兴旺。祭祖就是祭拜先祖,是对已故先辈的敬仰与怀念,不忘他们的功德,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礼毕之后,一家人再开开心心地吃着年夜团圆饭。如果用四个字概括来概括胶东乡村过年的特点,即新、红、亮、响。新就是:家里家外吃用穿戴,去旧换新——一切从新的开始!红就是:门对、红灯、年画、窗花等,红彤彤,日子红火——满堂红!亮就是:室内室外干净亮堂,灯火通明——前途光明!响就是:鞭炮共鸣,响彻云霄,驱邪消灾——吉祥! 忙年、过年、拜年。过腊八就是忙年的开始,过年就是大年三十祭天祭祖;拜年就是大年初一拜长辈,亲朋好友相互拜访。腊月二十三小年祭灶就是祈求新的一年衣食温饱。正月十五主要是给已故先辈送灯,一切一切,都是人们对来年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直到二月二,打了灰囤期盼衣满柜,粮满仓,到这里过年就结束。这时候春耕也开始了。 (本文作者:隋建国,1946年生人,籍贯栖霞大花园村,从教数十年,退休后致力于民俗文化收集和研究,著述颇多。) 赞 (0) 相关推荐 和奚梦瑶一起玩赶集,各乡镇赶集大盘点,你还记得你家赶集是几号吗? 奚梦瑶闪现筱村集市大家还记得吗? 这一段赶集也被放入了 <幸福三重奏3>的正片中 赶集是许多泰顺人最深处的乡愁记忆 童年的时候最喜欢的 就是跟着家里人去赶集 不一定要买什么东西 (虽然看见 ... 《大山带你走黄河》---9【碛口庙会】 黄河 落 天 走 山西 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是碛口古镇的庙会,房东老李一家起的很早,从他们的举止表情中可以看到很多的兴奋.等着吃早饭的时间,我在街巷走过.昨夜的一场雨,让街巷有些积水,勤劳的孩子们已 ... 乡村集市 偏远的乡村,每隔几天就会赶一次集.集市成为买卖交易,询医问药和老友相聚的场所. 山民们把山货挑出大山来交易,然后在集市上吃点喝点,再买些生活必须品带回家里. 赶集的人们如同城里人过节一样,都会穿上鲜亮 ... 胶东乡村记忆:儿时有种快乐,叫做“走五子” 前段时间,笔者来到烟台一处乡村,准备参观当地的老房子. 在街巷里转了一圈儿之后,一条石块斑驳的胡同吸引了我的注意. 这条胡同两侧的房子不仅"老",而且"空".路 ... 胶东乡村记忆:生产队时期用镰刀割麦子的一段往事 民谚曰:"三春不如一秋忙,秋忙不及麦上场."麦收,是北方农事的重头戏.而如今,随着端午节的到来,胶东半岛的麦收又要陆续开始了. (端午之前,莱阳莱西交界处已可见到收麦子的场景) 现 ... 胶东乡村记忆:往年农家用织布机织土布的点滴往事 我的童年,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在母亲的织布机旁度过的.那时,母亲经常给我做"椤梭袄"和"椤梭裤子"穿. 所谓"椤梭",就是把织好的布匹头剪下来( ... 胶东乡村记忆:元宵节之前,重温正月“出门”的点滴往事 今天已经是正月十三,距离元宵节只有两天的时间.按照民俗,过了正月十五,就算"出了年".不管城市还是乡村,过年的气氛就会就此淡化,新一年的征程也将正式开启. 元宵节前后的气氛差别,在 ... 胶东乡村记忆:正月初二思祖父 今天是正月初二,按照胶东民俗,是拜姑姑或者拜舅舅的日子.我的父辈,就是姑家表弟的舅舅.表弟今日登门,我作为表哥,自然也要陪着张罗一番. 觥筹交错之间,不知不觉已有醉意.待到清醒之际,已是夜半时分.此时 ... 胶东乡村记忆:栖霞招远莱阳莱西交界地带的过年讲究 "孩子盼过年,大人怕过年."这是多年前流行的一句话. 旧时候的年关,对贫穷人家和年老者来说比较"难过",因为过年不仅需要花钱,也意味着又老了一岁,总有一种五味杂 ... 胶东乡村记忆:当年蒸饽饽时剩下的枣核,吃起来也很甜 此前发过一篇介绍胶东大枣饽饽"枣眼"数量差异的图文,吸引了不少朋友讨论.在留言当中,多数朋友都在讲述自己家乡的枣饽饽做法,不过也有朋友把重点放到了"童年糗事"上 ... 胶东乡村记忆:过年之前,那些埋在雪堆里的肉和鱼 年关将近,很多人家的年货也准备得差不多了吧. 在胶东地区,常见的年货就是大鱼大肉.各种海鲜产品以及大枣饽饽等. 年货的数量,需要根据家里的人口以及可预见的来客数量进行准备.今年为了配合防疫,正月走亲戚 ... 胶东乡村记忆:老辈过年之前要“糊墙”,这算是个技术活 "二十四,扫房子."正如这句民谚所说,年关将至,不少人家也开始打扫卫生,准备辞旧迎新.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管城市还是农村,家里都有了装修,所谓"扫房子" ...
民谚曰:“过了腊八就是年”。意思就是:吃了腊八饺子(腊八粥)之后,奔波了一年的人们就要收拾一下心情,准备迎接新年的来临,“忙年”就此开始了。“过了冬,松一松,过了腊八,不怕了。”这是往年乡村私塾学生流行的一句口头语。说的是,每年到过了冬(冬至),先生对学生管教松一点了。待过了腊八,学生就放年假了,先生要回家过年了,学生没有人管了,就不怕先生了。 的确如此,早些年间,私塾学校就是这样,先生管教严格,学生最盼望放年假自由自在的过年。不仅如此,当年在外扛活的人,过了腊八就同东家结账回家过年,待来年再另打另算,另起步。自古以来,乡村人就一直把春节叫着“过年”,这“过年”就指的是大年三十日,即除夕。而在“过年”前后需要进行准备工作,这就叫做“忙年”。具体说来,从过了腊八开始忙年,直到二月二结束,都指的是过年全过程。乡村人有句通俗的话就是:把过年当成一个坎,好似一个台阶。再就是比如成干农活到了地头,休息一下后,再继续向前奔。年岁大了身体欠佳的老人,都会说“我还能吃过年的餶渣”(方言,饺子)吗?就是说我还能再活上一岁吗?我的家乡官道镇地处栖霞、招远、莱阳、莱西交界处,其民风习俗有胶东内陆的代表性。在当地,人们过了腊八就开始忙年了。 忙年的主要内容就是置办过年的物品,可以笼统称之为备年货。年货除了自己过大年、正月招待客人所需的米面菜肴之外,还包括祭天祭祖用品以及更换新的衣服被褥等。所谓去旧换新,图个吉利。这些年来的乡村集市,总整体已不如以往热闹了。但腊月的集市还能让人找到一些过去的感觉。现在的人们都说年味淡了,而要感受年味的话,腊月大集仍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集市上,年画、春联、蜡烛、祭祖供器、香纸、爆竹烟花、灯笼等,应有尽有。 随着时代的变迁,在城市里,过年的传统习俗已经逐渐淡化。不过在乡村,很多老人仍然坚守着祖辈留下来的规矩和仪式。过年有很多仪式,其中最庄重的当属大年三十夜发纸祭天祭祖。祭天是祈求上苍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庭平安,人畜兴旺。祭祖就是祭拜先祖,是对已故先辈的敬仰与怀念,不忘他们的功德,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礼毕之后,一家人再开开心心地吃着年夜团圆饭。如果用四个字概括来概括胶东乡村过年的特点,即新、红、亮、响。新就是:家里家外吃用穿戴,去旧换新——一切从新的开始!红就是:门对、红灯、年画、窗花等,红彤彤,日子红火——满堂红!亮就是:室内室外干净亮堂,灯火通明——前途光明!响就是:鞭炮共鸣,响彻云霄,驱邪消灾——吉祥! 忙年、过年、拜年。过腊八就是忙年的开始,过年就是大年三十祭天祭祖;拜年就是大年初一拜长辈,亲朋好友相互拜访。腊月二十三小年祭灶就是祈求新的一年衣食温饱。正月十五主要是给已故先辈送灯,一切一切,都是人们对来年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直到二月二,打了灰囤期盼衣满柜,粮满仓,到这里过年就结束。这时候春耕也开始了。
民谚曰:“过了腊八就是年”。意思就是:吃了腊八饺子(腊八粥)之后,奔波了一年的人们就要收拾一下心情,准备迎接新年的来临,“忙年”就此开始了。“过了冬,松一松,过了腊八,不怕了。”这是往年乡村私塾学生流行的一句口头语。说的是,每年到过了冬(冬至),先生对学生管教松一点了。待过了腊八,学生就放年假了,先生要回家过年了,学生没有人管了,就不怕先生了。 的确如此,早些年间,私塾学校就是这样,先生管教严格,学生最盼望放年假自由自在的过年。不仅如此,当年在外扛活的人,过了腊八就同东家结账回家过年,待来年再另打另算,另起步。自古以来,乡村人就一直把春节叫着“过年”,这“过年”就指的是大年三十日,即除夕。而在“过年”前后需要进行准备工作,这就叫做“忙年”。具体说来,从过了腊八开始忙年,直到二月二结束,都指的是过年全过程。乡村人有句通俗的话就是:把过年当成一个坎,好似一个台阶。再就是比如成干农活到了地头,休息一下后,再继续向前奔。年岁大了身体欠佳的老人,都会说“我还能吃过年的餶渣”(方言,饺子)吗?就是说我还能再活上一岁吗?我的家乡官道镇地处栖霞、招远、莱阳、莱西交界处,其民风习俗有胶东内陆的代表性。在当地,人们过了腊八就开始忙年了。 忙年的主要内容就是置办过年的物品,可以笼统称之为备年货。年货除了自己过大年、正月招待客人所需的米面菜肴之外,还包括祭天祭祖用品以及更换新的衣服被褥等。所谓去旧换新,图个吉利。这些年来的乡村集市,总整体已不如以往热闹了。但腊月的集市还能让人找到一些过去的感觉。现在的人们都说年味淡了,而要感受年味的话,腊月大集仍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集市上,年画、春联、蜡烛、祭祖供器、香纸、爆竹烟花、灯笼等,应有尽有。 随着时代的变迁,在城市里,过年的传统习俗已经逐渐淡化。不过在乡村,很多老人仍然坚守着祖辈留下来的规矩和仪式。过年有很多仪式,其中最庄重的当属大年三十夜发纸祭天祭祖。祭天是祈求上苍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庭平安,人畜兴旺。祭祖就是祭拜先祖,是对已故先辈的敬仰与怀念,不忘他们的功德,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礼毕之后,一家人再开开心心地吃着年夜团圆饭。如果用四个字概括来概括胶东乡村过年的特点,即新、红、亮、响。新就是:家里家外吃用穿戴,去旧换新——一切从新的开始!红就是:门对、红灯、年画、窗花等,红彤彤,日子红火——满堂红!亮就是:室内室外干净亮堂,灯火通明——前途光明!响就是:鞭炮共鸣,响彻云霄,驱邪消灾——吉祥! 忙年、过年、拜年。过腊八就是忙年的开始,过年就是大年三十祭天祭祖;拜年就是大年初一拜长辈,亲朋好友相互拜访。腊月二十三小年祭灶就是祈求新的一年衣食温饱。正月十五主要是给已故先辈送灯,一切一切,都是人们对来年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直到二月二,打了灰囤期盼衣满柜,粮满仓,到这里过年就结束。这时候春耕也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