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乡村记忆:过了“腊八”,就要开始“忙年”了

民谚曰:“过了腊八就是年”。意思就是:吃了腊八饺子(腊八粥)之后,奔波了一年的人们就要收拾一下心情,准备迎接新年的来临,“忙年”就此开始了。
“过了冬,松一松,过了腊八,不怕了。”这是往年乡村私塾学生流行的一句口头语。说的是,每年到过了冬(冬至),先生对学生管教松一点了。待过了腊八,学生就放年假了,先生要回家过年了,学生没有人管了,就不怕先生了。
的确如此,早些年间,私塾学校就是这样,先生管教严格,学生最盼望放年假自由自在的过年。不仅如此,当年在外扛活的人,过了腊八就同东家结账回家过年,待来年再另打另算,另起步。
自古以来,乡村人就一直把春节叫着“过年”,这“过年”就指的是大年三十日,即除夕。
而在“过年”前后需要进行准备工作,这就叫做“忙年”。具体说来,从过了腊八开始忙年,直到二月二结束,都指的是过年全过程。
乡村人有句通俗的话就是:把过年当成一个坎,好似一个台阶。再就是比如成干农活到了地头,休息一下后,再继续向前奔。年岁大了身体欠佳的老人,都会说“我还能吃过年的餶渣”(方言,饺子)吗?就是说我还能再活上一岁吗?
我的家乡官道镇地处栖霞、招远、莱阳、莱西交界处,其民风习俗有胶东内陆的代表性。在当地,人们过了腊八就开始忙年了。
忙年的主要内容就是置办过年的物品,可以笼统称之为备年货。年货除了自己过大年、正月招待客人所需的米面菜肴之外,还包括祭天祭祖用品以及更换新的衣服被褥等。所谓去旧换新,图个吉利。
这些年来的乡村集市,总整体已不如以往热闹了。但腊月的集市还能让人找到一些过去的感觉。现在的人们都说年味淡了,而要感受年味的话,腊月大集仍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集市上,年画、春联、蜡烛、祭祖供器、香纸、爆竹烟花、灯笼等,应有尽有。
随着时代的变迁,在城市里,过年的传统习俗已经逐渐淡化。不过在乡村,很多老人仍然坚守着祖辈留下来的规矩和仪式。过年有很多仪式,其中最庄重的当属大年三十夜发纸祭天祭祖。祭天是祈求上苍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庭平安,人畜兴旺。祭祖就是祭拜先祖,是对已故先辈的敬仰与怀念,不忘他们的功德,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礼毕之后,一家人再开开心心地吃着年夜团圆饭。
如果用四个字概括来概括胶东乡村过年的特点,即新、红、亮、响。
新就是:家里家外吃用穿戴,去旧换新——一切从新的开始!
红就是:门对、红灯、年画、窗花等,红彤彤,日子红火——满堂红!
亮就是:室内室外干净亮堂,灯火通明——前途光明!
响就是:鞭炮共鸣,响彻云霄,驱邪消灾——吉祥!
忙年、过年、拜年。过腊八就是忙年的开始,过年就是大年三十祭天祭祖;拜年就是大年初一拜长辈,亲朋好友相互拜访。腊月二十三小年祭灶就是祈求新的一年衣食温饱。正月十五主要是给已故先辈送灯,一切一切,都是人们对来年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直到二月二,打了灰囤期盼衣满柜,粮满仓,到这里过年就结束。这时候春耕也开始了。
(本文作者:隋建国,1946年生人,籍贯栖霞大花园村,从教数十年,退休后致力于民俗文化收集和研究,著述颇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