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满江红》移出课本,另一个《满江红》入选,有道理吗?
小时候的课本中,我们学习了岳飞的《满江红》,其中“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尤其出名,是要求学生们必须背下来的。
这首诗激励了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国人,让我们了解了古人的家国情怀,钦佩于古人的爱国精神,有非常不错的教育意义。然而近年来,《满江红》这首词却被移出了课本,取而代之的是另一首《满江红》,这是为什么呢?
关于《满江红》被移出课本,上面一直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不过很多网友却对此有一番更深刻的认识,而这些认识也不无道理。
首先,现在现代社会的角度,岳飞抗金属于内部矛盾,不适合过度宣传。在古时候,金国和宋朝是生死敌手,而宋朝又是汉人建立的国家,我们大多数人都站在汉人的角度,支持岳飞,打击金国。
这种想法没有错,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金国确实是一个令人讨厌的敌人。可是时代不同了,新中国建立以后,大家都变成了同一个民族,这就是中华民族。
无论是以前的女真,还是现在的满族,他们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他们和汉族之间的矛盾都属于人民的内部矛盾,不宜大肆宣扬,这会影响到民族团结。
其次,《满江红》这首词不一定是岳飞所作。在我们大家的印象中,岳飞是《满江红》的作者无疑了,可是这里面的不合理之处也比较多。
《满江红》这首词首次出现,是在明朝嘉靖年间,在此之前,根本就无人知晓这首词。
其次,文中的“贺兰山”是在西北,并不在金人的占领地中。更重要的是,文中的“靖康耻,犹未雪”这句话,说得非常不合理!
大家都知道,岳飞这个人,其实是非常忠心于君主的,虽然宋徽宗、宋钦宗二人误国,导致北宋灭亡,但岳飞对他们二人并没有过分的憎恨,反而是时常想着打过黄河,迎接二圣回归。
也正是因为岳飞一心想着迎接前任皇帝,令现任皇帝赵构即位不满,他害怕徽钦二宗回来,会影响到自己的权位,所以才最终处死了岳飞。
以岳飞对宋徽宗、宋钦宗二人的尊敬来看,他是不可能写下“靖康耻”这三个字的,这三个字肯定是后人所写,所以说这首诗很可能不是岳飞所写。
网友的这两个看法,其实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也能一定程度的解释,为何《满江红》会被移出课本。那么新加入的《满江红》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满江红》: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新加入的《满江红》,作者其实是爱国烈士秋瑾!秋瑾虽然出身于封建社会,但她的思想却非常先进,她虽是女儿身,但志向高远,为争取妇女解放运动而奋斗一生。
当起义失败,被清军捕获时,她坚闭嘴巴,拒不吐供,最终英勇就义。其勇于革命,视死如归的精神激励了众人,引起了当时社会的强烈反响。秋瑾一生为伸张女权而奋斗,她的革命精神值得一代又一代人学习。
秋瑾本人是一个革命女斗士,而她的这首《满江红》也表达了她拯救旧中国的凌云志向。在我们历来的诗词学习中,大多是男性作者,偶尔遇到的女性作者也是婉约派的,比如李清照这种,我们很少看到秋瑾这样刚烈有志气的女子。
把秋瑾的词放入课本中,其实更加有助于学生们了解秋瑾的精神,激励女学生努力奋斗,在气势和志向上要不输于男儿,在这一方面,秋瑾的教育意义其实是非常好的。
我们现在虽处于和平年代,但我们不能忘了我们的和平来得是多么的不容易,通过这首《满江红》的知识拓展,学生们将更有可能了解到当年的动荡岁月,更加理解当年的革命精神,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更加有志向为中华崛起而奋斗。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