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症论治是中医临床的灵魂
辩证论治是中医区别于其它医学的一大特色。为人体查病是最为复杂的一件事,何况在远古时期谈何容易!我们的医学圣人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病方法........望闻问切,把判断疾病的四个因素,称之为四诊。当在四诊中获得基本信息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所患的疾病得出正确的结论。
人体疾病是千变万化的,有时一证一因,有时一证多因,有时内病外治、有时外病治内等等,根据瞬息变化的不定性,研究出辩证思维的方法,所谓,脏腑辩证、经络辩证、三焦辨证、气血辩证等。经过这么一番认真的思索,把所得到的现象加以分析研究、概括、归纳,对疾病的性质、原因和病变部位等作出准确的判断,最后选择一种治疗方法,这就是中医所以特别强调“辨证论治”的道理。
中医的内治法和外治法,在临床当中都必须要坚持辩证施治,避免对病因在判断上的失误影响疗效。
我在临床中经常遇到各种疑难杂症,当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这些疑难杂症最终都如愿得到解决。
一女士在我这诊治心脏病,我运用经络法为她治疗一段时间,多年来有关心脏病的症候不断好转。一天来诊时对我说,我今天一天心脏都不好,心突突直跳,不仅如此,后背痛、脖子痛,身体没有劲,浑身上下没有好的地方。我听后对她病情的叙述迷惑不解。我想她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治疗,没有遇到极特殊原因,病情绝不会回到“解放前”。我问她近日从事的一些活动。她说,自己搬床换了一个位置,搬床后并没有感到哪不舒服。她轻松的说完后我想到她这些病症的出现,一定与搬床过力有关。病情搞清楚了,只有通过观察脉象,看体内脏腑之间有何变化再做道理。
经诊脉,心脉没有问题,无论心的搏动、频率、强弱等都非常正常,属于常脉。脉象说明心脏以及其它脏腑都没有问题。经过切脉心脏没有问题,但有关心脏的证还存在,那么问题出现在哪呢?有证必有因,
她说到后背痛、脖子疼,后背痛只是证并不是因,后背是小肠经蕴藏血液,为心提供气血的“仓库”。心与小肠互为表里,心脏发病之后,因心与小肠气血相通,往往影响小肠,致使后背周围的经筋发硬,痉挛,小肠有病也会影响到心脏,出现左前胸后背痛,只有检查后背才能***这个谜团。
经检查发现胸1至7椎偏离肩胛骨中心,两肩胛骨里侧的经筋突出,所谓的“筋出槽,”而且筋粗而硬。正是这些异常的经筋将胸椎,以及上行的胸锁**肌拉斜,使通往心脏通路运行受阻,所以,才出现有关心脏、颈椎痛、头痛等病症。
经过后背、颈肩等处的反复检查,将收集到的各类“数据”的信息,反复筛选、确认、治疗的主线清楚了,验证这些病症的病因确实没发生在心脏,而是肩胛骨内侧的经筋异常所致,治疗经筋是重点。病因确定后我通过经筋疗法,在两肩胛骨内侧的经筋上揉按,发现粗、硬的经筋由粗变细,由硬变软,经十几分钟的治疗,病情立即恢复正常。
治病全程运用的是经络辩证,什么是辩证通俗的说,病证发生在脏腑的, 结合八纲、气血津液辨证等其它辨证方法,对疾病的症状、体征及有关的病情进行分析归纳,从而确定病变的脏腑部位、性质等;病证发生在经络的,已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对病人所反应的症状、体征进行分析综合,以判断病属何经、何脏、何腑,并进而确定发病原因、病变性质及其病机的一种辨证方法。
这位女士的病症通过脉诊观察,脏腑功能正常说明脏腑没有病。病症发生在后背,后背又为心区,是小肠经循经的通路,由于心互为表里,病症应属于经络辩证的范畴。
她这么复杂的病症,通过经络上的辩证思维,对病症的从里到外,从上到下的辩证,仅采用简单的经筋疗法,病症就这么轻轻松松的解决了,可见经络辩证在临床上是十分重要的,只要辩证思维正确,一切难症都能迎刃而解。
中医认识并治疗疾病,是即辨病又辨证。辨证首先着眼于证的分辨,然后才能正确的施治。例如感冒,常见发热、怕冷、头身疼痛等症状,病属在表,但由于致病因素和机体反应性的不同,又常表现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种不同的证。只有把感冒所表现的“证”是属于风寒还是风热辨别清楚,才能确定用辛温解表或辛凉解表方法,给以适当的治疗。由此可见,辨证论治既区别于见痰治痰,见血治血,见热退热,头痛医头
运用好辩证施治于临床并不是一件易事,只要掌握经络方面知识,人体解剖知识,做好平时临床经验积累,坚持辩证施治,一切难症都能得到化解。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