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林海微澜:风华绝代-瞻仰上海博物馆藏明清家具

厅堂之后,书房次之.
明式的书房,大致的摆设是这个样子的.
(如同前面所说,标识为庄氏捐赠的,就是王世襄先生的原物).

上博关于明式书房的文字说明.
(数码的无奈)

完整的文字说明(照片引用彤云大姐的照片.感谢)

书房的西墙如图.
图中的紫檀木圆包圆大画桌,是难得的重器,王世襄先生颇为器重.
正式的名称是紫檀木裹腿罗锅枨画桌.

紫檀木裹腿罗锅枨画桌 明代
庄氏捐赠 (王世襄原物)

黄花梨木四出头官帽椅 明代 (在画桌后/软屉)
庄氏捐赠 (王世襄原物)

黄花梨木四出头官帽椅 明代 (在画桌前/硬屉)
(陈梦家遗物)

黄花梨木品字栏杆架格一对 明代 (画桌后)
庄氏捐赠 (王世襄原物)

黄花梨木透空后背架格一只 明代
(陈梦家遗物)

北墙窗下的榉木三围屏罗汉床.上博的介绍说明此制作为清代.
床侧的黄花梨木夹头榫带屉板小平头案是陈梦家先生的遗物.
另一侧的黄花梨木凤纹衣架是王世襄先生的原物.

紫檀木圆包圆画桌前的四出头是陈梦家先生的遗物.

书房的西墙摆设.

黄花梨木凤纹衣架 明代
庄氏捐赠 (王世襄原物)

黄花梨木高面盆架 明代

黄花梨木长方凳
庄氏捐赠 (王世襄原物)

黄花梨木螭纹联二橱 明代
庄氏捐赠 (王世襄原物)

黄花梨木宝座式镜台 明代
庄氏捐赠 (王世襄原物)

黄花梨木两卷角牙琴桌 明代

黄花梨木束腰罗锅枨方凳 明代
庄氏捐赠 (王世襄原物)

紫檀木裹腿罗锅枨画桌 明代
庄氏捐赠 
(王世襄原物)

琴桌前的香几.

黄花梨木三足香几 明代

香几特写

陈梦家先生的硬屉明代黄花梨木四出头官帽椅.

特写.卡片机的捉襟见肘,只好做后期对比处理,大致看个轮廓而已.

书房中琴桌与香几的摆设.

黄花梨木两卷角牙琴桌 明代

黄花梨木三足香几 明代

这张明代黄花梨木两卷角牙琴桌,有着著名的夹层回音共鸣音箱.
琴桌的面板与底屉共同形成一个中空的共鸣空间.底屉板上有为调音律而开的六个小孔,非常精准.

一排三只,两排合共六只小孔,齐整地排列在底屉板上.

每次翻看这些亲手拍摄的照片都有一种由衷的喜悦.
更多的,是对前人的景仰.
希望以此为一个引子,让更多的同好去上博的殿堂亲身体会明与清的风华,以及认识在这些得来不易的制作背后的人物.
王世襄先生与陈梦家先生,当得起风华绝代这四个字.

觉得有一段文字,很好地诠释了"明式家具"文人气质的由来:
如何营构一个迥俗的读书空间,并配之以雅致的家具及器物陈设,经营起一个兼具知性与美感的书斋生活世界,这对于明代中期以来普遍的文人来说,甚至已成为比读书本身更为重要的追求.
我们现在仍可从当时大量的文人闲赏类著述中,感受到这种富有意蕴的文人优雅生活方式的具体内涵,甚至是纤悉毕具的细节.
出身苏州风雅世家的晚明文震亨,著<<长物志>>十二卷,分述室庐,花木,水石,禽鱼,书画,几榻,器具杂品之属,位置,衣饰,舟车,蔬果,香茗等,其中一卷记载了家具二十余件,一一都有详细的造型,尺寸,装饰和作法,并专设一卷论述室内陈设,美化功用,譬划雅俗,其"随方置象,各有所宜,宁古无时,宁朴无巧,宁俭无俗"的家具设计美学倾向,正是当时文人的共识.
这便是后世所谓"明式家具"风格形成的文化因素,也是"明式家具"文人气质的由来.
                                              ................录自苏州博物馆之<明书斋陈设>

以上为上博明式家具公开展示的所见全部.
按照王世襄先生后来的说明,襄老在九十年代初将自己多年来悉心收藏的总共79+1件明式家具于1993年上半年全数转交上海博物馆.
公开展示的照片所见,"庄氏捐赠"的制作不逾四十件.
相信上博还有为数不少的藏品有待轮换出台示人,期待将来有缘一见.
幸运的是,王世襄先生珍爱的重器如:黄花梨大案(见厅堂陈设),紫檀大画桌(见书房陈设)与展厅正中央的西园溥侗紫檀大画案,都是长期公开展示的.

上博的家具陈设是涵盖明清两个风格不同的朝代的,而王世襄先生与陈梦家先生的私人收藏则绝大部分是属于明式风格的,虽然后人有人考证:陈先生的紫檀架格应为清代早期(张德祥论紫檀).
大致可以这样认为,二老的收藏与关注,还是以"明"为重.
1985年王世襄先生的第一部关于明式家具的著作问世,1989年第二部著述出版.
此后延揽田家青为徒,后者潜心研究清式家具,在王世襄先生扶掖下成为业内翘楚.

关于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家具藏品如何成为"庄氏捐赠",襄老曾有这样的文字记述:
“时上海博物馆新夏在修建中,机缘巧合,吾友庄贵仑先生在筹划用捐献文物、开辟展馆之方式报效国家,并借以纪念其先人志宸、志刚两先生昔年在沪创办民族工业之业绩。承蒙不弃,枉驾相商。席其志愿,契合素旨;更感其为公解囊,不为私有。世襄则但祈可以所得易市巷一廛,垂暮之年,堪以终老,此外实无他求。故不计所藏之值,欣然将七十九件全部割爱。1993年2月 上海博物馆饬员来京,点收运沪。”

觉得这一段文字应该是最为可靠的记录了.

真不应该再去计算价格几何,这不是商业买卖,所以不应该谈什么低价廉价买下再捐给国家.这样的说法,对人对物,都不负责,更不尊重.

直白地表述,就是:襄老老了,需要个安身之所的房子养老(易市巷一廛,垂暮之年,堪以终老),而香港的庄家打算为国家做点事情,以纪念先人(吾友庄贵仑先生在筹划用捐献文物、开辟展馆之方式报效国家,并借以纪念其先人).
于是,襄老"感其为公解囊,不为私有",就为这些钟爱一生的藏品,安排了一个最好的归宿:上海博物馆.

王老后来在北京"以所得易市巷一廛",因为他原来的旧居"芳家园"在北京90年代初的旧城改造中无法保存.

庄氏家族则将这些家具以庄家的名义全数捐献给上海博物馆,并按照上博的要求捐资冠名.如前所述,有说展馆的冠名费为500万.这就是当年的门槛.

毕竟,在九十年代初的中国,500万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数字.到了1996年上博新馆开幕时,人们看到的展馆名字,都是香港澳门的豪门世家:嘉道理,何东,以及庄氏当年在上海的先人庄志宸、庄志刚.

如同上博的展览说明介绍,明清家具馆的藏品,主要有三个来源:
1/ 上博原有的旧藏
2/ 庄氏捐赠的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家具计79+1件
3/ 上博于2000年斥资征购的陈梦家先生遗留的明式家具

上博的旧藏,以清式家具为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