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微澜:质胜文则野005 树瘤笔筒 20200227

2005年6月第一手橘几,第二手四只丑小鸭。

第三手,是两只笔筒,购自芳村,那艘大船。大概是2005年8月前后的事。

一件越黄黄料;一件越黄紫红料。

(越南黄花梨黄料树瘤笔筒)

(越南黄花梨紫红料树瘤笔筒)

外观船型的建筑里不少售卖工艺品的店铺,这两只笔筒,打包价三千大圆。

当时下手真个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怕踩雷,收藏行当里叫做吃药。吃药这回事,哪里都有,马未都先生直言:古玩行不打假。这大概可以理解为一个动态的平衡吧。买卖双方博弈,比眼力,比眼光,比讨价还价的口舌之力。

直到现在,很多喜欢黄花梨的资深爱好者还是只认黄料。其实黄花梨的色彩丰沛,黄花梨的黄,是主旋律,也可以理解为大路货。绛紫黑红的黄花梨,更广为人知的俗称,叫做油梨。

这两个笔筒,是早期的树瘤造型,福建巧工,算是颇具匠心的精细出品。不少人受不了这种疙疙瘩瘩的造型,更有甚者,看到瘿瘤纹就罹患密集恐惧症。俺没这毛病,庆幸。

笔筒的好,日后慢慢分说。2008年人在上海,曾宅在上海博馆认真地格物致知了一回,好好品鉴了历朝历代的笔筒,从天然的竹木牙角,到人工的陶瓷。简而言之,这两件器型周正,唯一的美中不足:补底。

长径比一比一的笔筒器型大概是清朝初年开始的约定俗成,上博有一件明末崇祯款的陶瓷笔筒,高度大致是直径的两倍。辈分再早一点的笔筒,甚至是鼓型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