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圣心源》:卷四·阴虚 阳虚

阴虚

阴盛于下而生于上,火中之液,是曰阴根。阴液滋息,爰生金水。阴性沉静,其根一生,则沉静而亲下者,性也,是以金收而水藏。而金水之收藏,全赖胃土之降,胃土右降,金收于西而水藏于北,阳气蛰封,此木火生长之根本也。

胃土不降,金水失收藏之政,君相二火泄露而升炎,心液消耗,则上热而病阴虚。

人知其金水之亏,而不知其胃土之弱。胃以阳体而含阴魄,旺则气化而阴生。以气统于肺而实化于胃,肺气清降而产阴精,即胃土之右转而变化者也。是宜降肺胃助收藏,未可徒滋心液也。

地魄汤

甘草二钱,炙 半夏三钱,制 麦冬三钱,去心 芍药三钱 五味子一钱,研 元参三钱 牡蛎三钱,煅,研

煎大半杯,温服。

水为阴,而阴生于肺胃,胃逆而肺金不敛,君相升泄,则心液消亡,而阴无生化之原。麦冬、芍药,双清君相之火,半夏、五味,降摄肺胃之逆,元参清金而益水,牡蛎敛神而藏精。

若热伤肺气,不能化水,则用人参、黄芪,益气生水,以培阴精之原。此补阴之法也。

 【翻译】阴气旺盛在下面但产生在上,火中的水,这叫阴根,阴液(泛指体内一切有营养的液体)繁殖增生,于是产生金水。阴的性质是沉静,阴气一产,沉静并且喜欢下行,是阴气的本性,所以金收敛而水收藏。金水的收藏,全依赖胃土的下降,胃土右降,金收敛于西方而水藏在北方,阳气封闭潜藏,这是木火生长的根本。胃土不下降,金水失去收藏的功能,君相二火泄露因而上升发炎,阴液消耗,便是上热而发阴虚病。
  人们知道金水的亏损,但不知道胃土的脆弱。胃因为是阳体包含阴魄,旺盛便气化而产生阴气,因为气由肺统领但实际上产生在胃,肺气清降,从而产生阴精,即胃土的右转变化的。所以适宜降肺、胃来帮助收藏,不可只是滋生阴水(补阴)。
  【翻译】地魄汤
  甘草(炙)7克 半夏(制)11克 麦冬(去心)11克 芍药11克 五味子(研)4克 元参11克 牡蛎(锻,研)11克
  煎大半杯,温服。
 【翻译】水为阴,而阴产生于肺和胃,胃上逆而肺金不能收敛,君火相火上升外泄,心液消失,从而阴没有了产生转化的根原。麦冬、芍药,两个都清君相二火,半夏、五味,降肺胃的上逆,元参清金并增加水,牡蛎收敛神而且藏精。
  如果热伤肺气,不能化水,就用人参、黄芪,益气生水,以巩固阴精的根本。这是补阴的法子。

阳虚

阳盛于上而生于下,水中之气,是曰阳根。阳气长养,爰生木火。阳性浮动,其根一生,则浮动而亲上者,性也,是以木生而火长。而木火之生长,全赖脾土之升,脾土左升,木生于东而火长于南,纯阳之位,阴气萌滋,此金水收藏之根本也。

脾土不升,木火失生长之政,一阳沦陷,肾气澌亡,则下寒而病阳虚。

人知其木火之衰,而不知其脾土之弱。脾以阴体而抱阳魂,旺则血生而神化。以血藏于肝而实生于脾,肝血温升而化阳神,即脾土之左旋而变化者也。是宜升肝脾以助生长,不止徒温肾气也。

天魂汤

甘草二钱 桂枝三钱 茯苓三钱 干姜三钱 人参三钱 附子三钱

煎大半杯,温服。

火为阳,而阳升于肝脾,脾陷而肝木不生,温气颓败,则阳无生化之原。脾陷之根,因于土湿,土湿之由,原于水寒。甘草、茯苓,培土而泻湿,干姜、附子,暖脾而温肾,人参、桂枝,达木而扶阳。

若肝血虚弱,不能生火,则用归、地、首乌,以培阳神之原。以火清则神发,血者,神魂之母也。

夫纯阳则仙,纯阴则鬼。阳盛则壮,阴盛则病。病于阴虚者,千百之一,病于阳虚者,尽人皆是也。后世医术乖讹,乃开滋阴之门,率以阳虚之人,而投补阴之药,祸流今古,甚可恨也。

  【翻译】阳气旺盛在上但产生在下,水中的气,这叫阳根,阳气生长养育,于是产生木火。阳的性质是浮动,阳气一产生,便是浮动而喜欢上升,是阳气的本性,所以木生而火长。而木火的生长,全依赖脾土的上升,脾土左升,木生于东方而火长在南方,纯阳的方位,阴气开始滋长,这是金水收藏的根本。脾土不升,木火失去生长的功能,一旦阳气沦陷,肾气灭绝消亡,于是下面冷寒而发阳虚病。
  人们知道木火的衰败,但不知道脾土的脆弱。脾因为是阴体而包含阳魂,旺盛则产生血而且神妙地潜移默化,因为血藏在肝但实际上产生在脾,肝血温暖上升,从而转化为阳神,即脾土的左旋变化的。所以升肝脾来帮助生长,不止只是温暖肾气(属补阳法之一)。
  【翻译】天魂汤
  甘草7克 桂枝11克 茯苓11克 干姜11克 人参11克 附子11克
  煎大半杯,温服。
  【翻译】火为阳,而阳升于肝脾,脾下陷而肝木不升,温气颓败,那么阳气没有生长转化的源头。脾陷的根源,起因在于土湿,土湿的原因,根原在水寒。甘草、茯苓,巩固土而泻去湿,干姜、附子,暖脾而温肾,人参、桂枝,发达木气扶助阳气。

如果肝血虚弱,不能生火,就用归地、首乌,以培养阳神的本原。因为火清便神发,血,神魂的母亲。
  纯阳便是仙人,纯阴便是鬼。阳盛就强壮,阴盛就生病,病发于阴虚的,千百个里也就一个,病发于阳虚的,所有的人都是。后世的医术错误谬传,才打开了滋阴的途径,轻率地给阳虚的人投放补阴的药,祸害流传现在和过去,非常可恨!

  桂枝
 【性味归经】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发汗力较弱)。  

 【功效】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功能主治: 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 助阳化气,散寒止痛。

  黄芪
  性味:甘,微温。 
  归经:归肺、脾、肝、肾经。
  功效主治:黄芪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炙黄芪益气补中,生用固表托疮。

  附子
  性味归经: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功能: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   

主治:用于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泻厥逆,肢冷脉微,心腹冷痛,冷痢,脚气水肿,风寒湿痹,阳痿,宫冷,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阴疽疮疡以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

  纯阳便是仙人,纯阴便是鬼。阳盛就强壮,阴盛就生病,病发于阴虚的,千百个里也就一个,病发于阳虚的,所有的人都是。后世的医术错误谬传,才打开了滋阴的途径,轻率地给阳虚的人投放补阴的药,祸害流传现在和过去,非常可恨!

  麦冬
 【性味与归经】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  

【功能与主治】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阴虚痨嗽,喉痹咽痛,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

五味子,俗称山花椒、秤砣子、药五味子、面藤、五梅子等,唐等《新修本草》载“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故有五味子之名。

 【五味子】五味子虽五味俱全,但以酸咸为主,其性虽温,但非温燥可比。
   长于收敛肺气而滋肾水,所以有敛肺气、滋肾阴、涩精止泻、生津敛汗、等作用。

 适用于肺虚久咳,心衰气短,肾虚精滑,自汗盗汗,津枯口渴,久泻不止等症。凡肺肾亏虚,精气耗散或气津两伤而无实邪者,皆可应用。

(0)

相关推荐

  • 阳则仙、纯阴则鬼,专治阳虚的“天魂汤”!

    阳盛于上而生于下,水中之气,是曰阳根.阳气长养,爰生木火.阳性浮动,其根一生,则浮动而亲上者,性也,是以木生而火长.而木火之生长,全赖脾土之升,脾土左升,木生于东而火长于南,纯阳之位,阴气萌滋,此金水 ...

  • 《四圣心源》阴虚

    阴盛于下而生于上,火中之液,是曰阴根.阴液滋息,爰生金水.阴性沉静,其根一生,则沉静而亲下者,性也,是以金收而水藏.而金水之收藏,全赖胃土之降,胃土右降,金收于西而水藏于北,阳气蛰封,此木火生长之根本 ...

  • 王四进老师经方中医讲堂:四圣心源劳伤解:阴虚阳虚(61)

    下面咱们继续四圣心源的劳伤解的阴虚部分,水为阴,而阴生于肺胃,胃逆而肺金不敛,君相升泄,则心液消亡,而阴无生化之原.麦冬.芍药,双清君相之火,半夏.五味,降摄肺胃之逆,元参清金而益水,牡蛎敛神而藏精. ...

  • 《四圣心源》卷四·劳伤解

    精遗 精藏于肾而交于心,则精温而不走.精不交神,乃病遗泄,其原由于肝脾之不升. 丙火下行而化壬水,癸水上行而化丁火.壬水主藏,阳归地下者,壬水之蛰藏也.壬水非寒则不藏,阴阳之性,热则发扬而寒则凝闭,自 ...

  • 《四圣心源》:卷四·8吐血便血

    吐血 血敛于肺而降于胃,肺气能收,则鼻不衄,胃气善降,则口不吐.肺气莫收,经络之血,乃从鼻衄:胃气莫降,脏腑之血,因自口吐.而肺气之敛,亦因胃气之降,吐衄之证,总以降胃为主. 胃气不降,原于土湿,土湿 ...

  • 《四圣心源》:卷四·7衄血

    衄血 肺窍于鼻,肺气降敛,则血不上溢.肺气逆行,收敛失政,是以为衄,其原因于胃土之不降. <灵枢·百病始生>:卒然多食饮,则肠满.起居不节,用力过度,则络脉伤.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 ...

  • 《四圣心源》:卷四·6血瘀血脱

    血瘀 肝主藏血,凡脏腑经络之血,皆肝家之所灌注也.血以温升为性,缘肾水左旋,则生肝血,肝血方生,而已抱阳魂,故其性温和而升散.实则直升,虚则遏陷,升则流畅,陷则凝瘀. 盖血中温气,化火之本,而温气之原 ...

  • 《四圣心源》:卷四·5气血气滞气积

    气血 气统于肺,血藏于肝,而总化于中气.胃阳右转而化气,气降则精生,阴化于阳也:脾阴左旋而生血,血升则神化,阳生于阴也.精未结而魄先凝,故魄舍于肺,气魄者,肾精之始基也:神未发而魂先见,故魂舍于肝,血 ...

  • 《四圣心源》:卷四·阴脱 阳脱

    阴脱 阳自右降,降于坎府,而化浊阴,则又含阳气,是谓阳根.阳性温和而升散,阴气左升而不陷者,有此坎阳以辟之也.其升散之权,全在于脾,脾气不升,则精血驰走而阴脱. 二十难曰:脱阴者,目盲.目者,阳神所发 ...

  • 《四圣心源》:卷四·精神 神惊 精遗

    精神 神胎于魂而发于心,而实根于坎阳:精孕于魄而藏于肾,而实根于离阴.阴根上抱,是以神发而不飞扬:阳根下蛰,是以精藏而不驰走.阳神发达,恃木火之生长,而究赖太阴之升:阴精闭蛰,资金水之收藏,而终籍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