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道19:家校之间有个娃

19.家校之间有个娃

一个班主任来我办公室,和我聊天,说他最近很郁闷。

问其原因,原来和家长有关。班上有一名男生,非常调皮,经常上课睡觉,不听讲,班上三令五申,发现这种情况要进行严肃处理。但是这个男生有所收敛,但是仍然会时不时在其他老师的课堂上睡觉,恰好他去巡视课堂时,发现这名男生在睡觉,于是就把他揪了出来,狠狠的批评了一通。没想到孩子回家却这么给家长说,说班主任不让他上课,还打了他。

家长不问青红皂白,就气势汹汹的到学校问师问罪,直接找到校长,要求处分班主任。校长了解情况后,把他叫去,他给家长讲清楚了情况,家长知道真实情况后,并没有觉得班主任做得对。

隔了几天,他发现孩子抽烟,于是给家长打电话,请家长来学校配合处理。家长却指责是班主任无能,纵容孩子抽烟,这件事,家长管不了,你们学校管,管不好就投诉你。

班主任觉得苦恼的原因就是,管孩子也不对,不管孩子也不对,这些家长把所有的教育责任都推给学校,自己却放纵溺爱孩子,这样怎么可能培养得出孩子?

我对他说,这是极个别现象,大多数家长还是支持配合学校工作,所以,要看开一些。另外,对于顽固派的家长,也只有多做工作,让他自己慢慢明白,孩子的问题其实和家庭教育息息相关。对于孩子,要多通过一些案例,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是否恰当。

家庭的溺爱与纵容,最终导致的恶果是孩子的思想行为不正,价值观扭曲。一对夫妇,是扫大街的清洁工,收入不高,但是为了孩子,可以付出一切,孩子考上大学,读了一段时间回来,就问父母要几千元的苹果手机,说自己在同学面前没面子。这对夫妇为了孩子,去借钱给孩子购买手机。

我在想,大学还有些孩子开车来上学,是不是每个家庭都要给孩子准备一辆车?

孩子身上有家庭教育的烙印,所以,作为老师面对形形色色的孩子,除了关心孩子的学习之外,还应该了解孩子的家庭,帮助孩子走出家庭教育带来的误区,也可以更好的帮助到孩子。

一位老师对我说,一个孩子生病了,居然联系不到家长。班主任恰好出差,于是科任教师带着孩子去看病,孩子犯了肠炎。这位老师担任起妈妈的角色,守着她输液,给她熬粥,发现孩子身上衣着单薄,才知道,母亲这几年都没回来过了,周末回家,家里也只有她一个人。

这位老师给孩子添加衣服,给孩子加棉被,这不愧是人民的好教师。

从这件事看得出,这个孩子内心的世界应该是孤独和忧郁的,缺乏安全感的。是谁导致了这样的问题出现?

我和我的朋友们,每月给一些特殊家庭的孩子提供住校生活用品,我今天查看了一下,居然没有这个孩子,这一点,我感觉到很惭愧。我们努力想让孩子在学校找到温暖和安全感,但是,往往做得不够全面,让阳光没有照到每一个角落。

同时,家庭的问题,让孩子何去何从呢?

今天一个毕业多年的孩子来看望我,他谈到了他现在的生活,忙着挣钱,而忽略了家庭,最后,走到了婚姻的尽头。像他这样的年轻人,还很多,他还没有孩子,因此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而那些有孩子的离异家庭,这些孩子成长过程中,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呢?给我的感觉,这些孩子或多或少的存在问题,性格开朗的孩子还好,性格内向的孩子问题就相当突出了。婚姻走向尽头,有时是无法避免的,如何让这些孩子不受伤害,这值得思考。

我认识这样一个孩子,他父母离异之后,他仿佛变了一个人,把父母离异的原因归结为自己,于是努力读书,希望父母能破镜重圆,然而父母各自结了婚,他就开始学坏,希望因为他犯错,父母会来一起解决问题……

如果孩子送到学校时,家长不反映家庭情况,什么事都等到老师发现问题了,才告诉老师,有时就晚了。希望家长报名的当天,就应该有班主任的电话,然后抽空给班主任联系,主动反映孩子的性格和自己家庭的情况,这样子,教育才有方向性。

家长应该配合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如果家长在孩子面前常常谈学校的不是,老师的不是,那么孩子怎么可能接受学校的教育,怎么会爱上学习?

现在智能手机普及,建一个家长QQ群或微信群,联系也挺方便。我现在所在的八年级3班就有一个家长微信群,我有空的时候,也会把一些好的家庭教育的文章,转载到群里,希望家长们能看看,学一学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家长。一些特别关心孩子的家长,也会给我反馈孩子对我的看法和期待。

昨天晚上,我转发了这样的篇文章《今天的中国,有一个很可怕的现象!看完一身冷汗!》,其中有这样一段:当父母恨不得把全世界所有好东西和所有的爱都给孩子时,却忘了告诉孩子一件事:生活的艰辛,是难以想像的。

应该是十年前,有这样一个孩子,他开学没有交清所有的费用,班主任考虑是农村学校,经济条件有限,也没急着催交。但了期末的时候,才提醒孩子是不是应该交费了。孩子回去之后,就问父母要钱,父母告诉他等两天,把猪出卖了,就有钱了,让他告诉老师再缓两天。孩子就骂父母没用,孩子读书都供不起,要不要他们当儿女,他来当爸爸,然后堵气离家出走。

家长四处找人都找不着,只好来学校告诉老师,让老师发动同学找一找。还好,孩子只是躲着不想见父母,最后还是被找到了。

这个孩子就不知道生活有多么艰辛,所以无法理解父母的拮据。我给孩子们讲,我小时候家里穷,父母养不活我们兄弟姐妹,只有把我和弟弟拿去送人。我读初中的时候,没有一分钱零用钱,从来就没打过学校一份菜,尽管最便宜的菜才一毛钱。有一次,学了南京大屠杀那段历史,正好镇上的电影院要放这样的一部电影,票价是两毛钱,我很想看,但我知道,我父母拿不出。我就在街上转,发现我的叔叔在街上卖红桔,我问他要钱,他都说了我半天才给我……,生活的艰辛,已经让我懂得了节约和珍惜,前面也说到别人对我的帮助,让我懂得了感恩。

我不知道这个孩子现在怎么样,我只想知道,如果他现在也没挣到钱,他的孩子会不会对他说:你这个爸爸没用,要不要我来当爸爸!

家校之间有个娃,是学校的,更是家庭的,其中微妙的关系,家长们应该认真体会。而学校能做的,就是尽力去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修正家庭教育给孩子带来的问题。

我也困惑,我在尽力去引导孩子重新认识自己的时候,有些孩子根本不领情,他还在家庭的那种错误教育方式中走不出来!看来,我的教育方式,还需要改进,才能对每一个孩子有效果。

(2017年12月14日晚于办公室)

(0)

相关推荐